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角度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大角度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6月后采用颈椎病疼痛积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疼痛症状改善明显;经过1~2疗程的治疗,颈椎病疼痛积分、JOA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角度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5月后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MPQ改善明显;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治疗中老年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究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19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社区管理模式干预,应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颈托轻度前屈位制动、调节高度角度后的颈椎保健枕头睡眠等家庭自主治疗,分析其VAS评分、JOA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症状与功能评分、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JO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6个月后症状与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满意为84.21%,依从性好占89.47%,所有患者随访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效椎管横截面积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减轻脊髓压迫的可能性。方法: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其主要压迫节段均为C_(4~7)任一节段,压迫区域均位于椎管内,并已行仰卧前屈拔伸牵引、中立位、后伸位三种状态下的颈椎动态磁共振检查。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每个患者三种状态下主要压迫节段的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患者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下的平均有效椎管横截面积为(147.79±28.87)mm~2,中立位为(137.45±31.97)mm~2,后伸位为(118.50±31.23)mm~2,三者之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在三种状态下,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仰卧前屈拔伸牵引中立位后伸位,提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增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减轻脊髓压迫,提供一定的修复空间,为防止脊髓进一步受压导致病情进展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仰卧前屈拔伸法治疗伴无症状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经颈椎MRI筛查后,将脊髓受压的患者纳入压迫组,其余纳入非压迫组,全部患者在医务人员指导后,在家中进行2周系统的颈椎牵引及个性化颈椎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周、2周、2月随访,通过VAS评分、症状体征积分、JOA20分及JOA17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非压迫组和压迫组分别随访了80和16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在各时间点上非压迫组的VAS评分和症状体征积分降低、JOA20分和JOA17分升高均有明显改善(P0.05),压迫组除治疗后3天JOA20分和JOA17分与治疗前没有统计学差别外(P0.05),其他各时间点的评分均与治疗前均有升高,VAS评分和症状体征积分均有下降(P0.05)。非压迫组与压迫组之间各时间点各评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与普通患者相似,MRI明确脊髓受压情况后,通过社区系统牵引和睡姿调整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谢绍盈  陈裕曦  林定坤 《新中医》2022,54(8):179-183
目的:观察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八段功联合颈三针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联合颈三针、八段功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三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并随访6个月。比较2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5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DI、VAS、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随访6个月后,2组N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八段功联合颈三针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共纳入6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进行保守治疗,并结合多体位磁共振(MRI)评价椎管矢状径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全部完成多体位MRI检查和10d的治疗干预,58例患者得到随访,有效随访率96.7%.治疗2,4,6,8,10d及1年随访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0d及1年随访的NDI评分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的椎管有效矢状径分别为(8.48±1.71)mm,(9.09±2.19)mm和(7.79±2.04)mm,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前屈中立体位椎管有效矢状径的差值与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NDI评分差值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是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前屈位可扩大中老年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椎管有效矢状径,但椎管有效矢状径的变化与疗效的变化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邓明 《中医药导报》2012,18(4):37-38
目的:比较仰卧拔伸与坐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仰卧拔伸组和坐位牵引组各32例,分别施以仰卧位拔伸手法和坐位吊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仰卧拔伸组总有效率为93.8%,坐位牵引组为8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拔伸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四天穴针刺法与后侧入路针刀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四天穴针刺法;B组行后侧入路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情况、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B组80.56%,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VAS评分及症状积分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同B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颈椎病治疗中,采用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四天穴针刺法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手法结合牵引治疗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颈型和神经根颈椎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取仰卧拔伸手法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颈椎牵引与仰卧拔伸手法...  相似文献   

11.
金英杰  李雪珍 《新中医》2014,46(3):161-163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0例采用仰卧拔伸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坐位颈椎颌枕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3%、79.2%,高于对照组的90.0%、6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愈显率较好,优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絮刺拔罐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电针结合颈椎牵引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絮刺拔罐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絮刺拔罐结合仰卧拔伸手法与电针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但絮刺拔罐结合仰卧拔伸手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退变性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29例伴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颈神经根病患者纳入研究,全部患者入院后继续进行2周系统、综合的非手术治疗,如果神经功能继续损害或疼痛剧烈不能缓解,进行手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随访期间通过VAS及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9例患者平均随访1.16年,其中18例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保守治疗改善不明显者11例,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余5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随访期间,2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无改善,但未明确出现脊髓型受压的症状体征,5例症状逐渐缓解,痹痛减轻。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该组患者疼痛及JOA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过系统、综合的非手术治疗后存在不同转归,部分可以"治愈",部分仍需手术治疗,不能简单的将"颈神经根病"作为无脊髓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各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一型,据统计约占颈椎病发病的50~60%[1].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4月对收治的10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平衡针刺、旋提手法整复的中医综合外治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各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一型,据统计约占颈椎病发病的50~60%[1].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4月对收治的10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平衡针刺、旋提手法整复的中医综合外治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强  蔡杨庭  苏国义  王羽丰 《新中医》2014,46(8):155-157
目的:观察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颈肩痛患者予以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颈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JOA)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后,治愈26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06%。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4天与治疗前7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部拔伸微调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期间两组各脱落1例,对照组终止治疗1例,最终各纳入30例。对照组患者颈部仅采用传统推拿手法联合颈部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传统推拿手法基础上以颈部拔伸微调扳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IL-6、IL-8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血清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26/30)(P <0.05)。结论:颈部拔伸微调扳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较传统中医颈部推拿手法联合牵引法能更快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予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牵引的配合下行颈椎夹脊痛点揉拨法的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入本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牵引治疗,研究组则予以颈椎夹脊痛点揉拨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和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夹脊痛点揉拨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病症状,缓解疼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牵引治疗。治疗14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疼痛及综合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颈椎功能综合评分均有改善(P<0.01),而且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改善颈椎疼痛及症状优于单纯牵引治疗(P<0.01)。结论: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间歇拔伸配合巨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间歇拔伸合巨刺法,对照组采用推拿合针刺治疗,2组治疗均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9.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拔伸合巨刺法能更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