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单侧新鲜闭合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33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31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掌侧入路组),27例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背侧入路组)。比较3组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4)mm,(11.8±0.3)mm,(11.7±0.4)mm,F=97.704,P=0.000];非手术组桡骨高度小于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P=0.000,P=0.000);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3组尺偏角、掌倾角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1°±5.2°),(18.8°±3.5°),(18.2°±4.5°),F=2.227,P=0.109;(6.2°±5.3°),(8.1°±4.6°),(8.7°±5.8°),F=1.881,P=0.153;(11.60±1.04)周,(11.27±0.98)周,(11.40±1.13)周,F=0.810,P=0.450]。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7.89)分,(8.70±7.41)分,(13.60±7.56)分,F=3.660,P=0.044];非手术组和掌侧入路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均低于背侧入路组(P=0.046,P=0.011);非手术组和掌侧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8)。治疗后非手术组3例出现肌腱刺激征、2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掌侧入路组3例出现肌腱刺激征、3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症状、3例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背侧入路组9例出现肌腱刺激征、1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症状。3组正中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3组肌腱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2,P=0.020);背侧入路组的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和掌侧入路组(χ2=5.455,P=0.010;χ2=4.921,P=0.007;α'=0.017);掌侧入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经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临床中可根据骨折情况和患者需求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2.
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两种手术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较为常见,约占所有急诊骨折的17%。而其中AO分型的C型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该型骨折复位及固定困难,中远期疗效欠佳,是临床上的难题。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采用外固定架和LCP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102例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及万向双柱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10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3例、女57例;年龄20~75岁,中位数46岁,左侧48例,右侧52例。采用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35例,采用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33例,采用万向双柱锁定钢板内固定32例。对比3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患肢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患侧手握力、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长度及采用腕关节功能(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标准评价的腕关节功能。结果:10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2周,中位数16周。术后12个月,3组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患侧手握力(占健侧百分比)、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长度和PRWE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3°±5.7°),(62.9°±6.6°),(63.6°±7.5°),F=6.299,P=0.003;(60.3°±6.8°),(68.1°±6.8°),(69.2°±7.7°),F=6.635,P=0.002;(16.3°±1.9°),(20.3°±2.4°),(19.8°±2.3°),F=34.365,P=0.000;(20.8°±2.7°),(23.4°±4.0°),(24.4°±2.6°),F=11.605,P=0.000;(70.4±2.7)%,(84.2±4.2)%,(84.3±4.3)%,F=65.652,P=0.000;(8.2°±1.8°),(9.9°±2.1°),(10.0°±1.8°),F=10.120,P=0.000;(13.7°±2.9°),(18.6°±3.6°),(19.8°±2.3°),F=40.137,P=0.000;(3.2±0.9)mm,(2.4±0.9)mm,(2.6±0.9)mm,F=7.516,P=0.000;(6.3±1.2)分,(8.0±0.9)分,(7.6±0.9)分,F=27.196,P=0.000]。与T形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组和万向双柱锁定钢板组相比,T形锁定钢板组腕关节活动度和患侧手握力较差、掌倾角和尺偏角较小、桡骨短缩程度较大、PRWE评分均较低(P=0.005,P=0.007,P=0.000,P=0.001,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2,P=0.001,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6);而万向双柱锁定钢板组与T形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91,P=0.513,P=0.401,P=0.202,P=0.922,P=0.114,P=0.897,P=0.105,P=0.388)。结论:与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和万向双柱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更好地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有研究表明约占全身骨折的15%~20%,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1]。对于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尤其C3型骨折,多需要手术治疗。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我们对手术治疗的C3型骨折进行了全面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C型骨折是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骨折极不稳定,若早期处理不当,常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和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最终影响功能。自2003年3月至2007年11月手术处理2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在手法整复后利用中医特色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80例,收效良好,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研究16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2016年3月诊治的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皮肤破损,无血管、神经损伤。其中男性69例,女性91例;年龄31~81岁,平均65.4岁;右侧88例,左侧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骨折后6个月、12个月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及GW评分。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较对照组差,GW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仍明显差于对照组,但GW评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在6个月时较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疗效差,但术后12个月2种治疗方法腕关节功能无差异,且保守治疗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二种方法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手法组20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术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远期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应首选手法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45例年龄在55~70岁之间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保守组24例,平均年龄61.1岁;手术组21例,平均年龄60.4岁。两组进行cooney评分和按Lidstrom分型分类的比较。结果:所有病例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按cooney等制订的评分标准,保守组总分为84.54±7.37,手术组总分为86.57±6.5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方案的Lid-strom分类分级,保守治疗组不满意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方法都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预后患者满意度上,手术治疗存在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常峥  刘志军 《光明中医》2008,23(11):1716-1718
目的:评价混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2007年78例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型)的患者,治疗组48例采取混合式外固定器混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石膏外固定治疗。采用Jakim的桡骨远端骨折评估标准(对患者临床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评分。结果:7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混合式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3例37侧,男9例,女24例.年龄61~77岁,中位数68岁.左侧11例,右侧18例,双侧4例.按照AO分型标准,A3型4侧、B2型6侧、B3型7侧、C1型7侧、C2型4侧、C3型9侧.掌倾角-55°~20°,中位数-8°;尺偏角5°~25°,中位数14°;24侧桡骨短缩>5 mm,29侧关节面移位、塌陷>2 m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5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3例3侧为开放性骨折,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定其腕关节功能.结果:31例(35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31例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3°~12°,中位数5°;尺偏角10°~27°,中位数19°;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0.8~1.1 cm,中位数0.9 cm.术后2例患者发生腕管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行神经探查术未发现桡神经卡压,予以对症处理,3个月后桡神经损伤症状完全消失.按照Dienst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19侧、良12侧、可4侧.结论: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比较小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影响小夹板固定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将135例中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夹板组、石膏组、手术组,每组45例.夹板组予小夹板固定,石膏组予石膏固定,手术组予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第1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改良夹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对维持桡骨高度稳定的优越性。方法:将120例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牵指法整复骨折,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夹板固定、改良夹板固定,分析愈合后桡骨高度丢失情况,总结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在早期的治疗过程中,改良夹板组在减轻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夹板组(P0.05);改良夹板组桡骨高度低于常规夹板组(P0.05),改良夹板组维持解剖位置、骨折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夹板组。常规夹板组优良率为73.33%,改良夹板组优良率为71.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夹板能够明显维持桡骨高度,防止骨折再移位,能够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蒙医整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老年桡骨远端骨折57例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喷酒按摩、蒙药治疗、康复锻炼等结合的治疗。结果:经半年随访57例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余56例患者随访后评定:治愈51例,占91.07%;好转4例,占7.14%;未愈1例,占1.79%。治愈率为98.21%。结论:蒙医整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方便群众,使患者痛苦少、疗程短、费用低、合并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手法复位治疗陈旧性老年桡骨远端C1、C2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0%,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其中老年人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的粉碎骨折(AO分型C型骨折),一般建议手术治疗.自2002年1月~2005年11月,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骨折中C1、C2亚型骨折61例(均经6~12个月的随访),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自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共86例,行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术治疗组共38例,行掌侧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尺偏角、桡骨高度(桡骨茎突至尺骨茎突的距离)、掌倾角、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腕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0.929)。手术治疗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8.4%,保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4.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0,P=0.246)。结论:保守治疗应作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不稳定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均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板固定,严重骨质缺损者予以植骨,术后不予外固定。加强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5—20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术后内固定特无松动或断裂。参照根据改良MCB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0例,良6例,可1例。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腕关节活动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7%,多发生于老年与壮年。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2至3厘米范围内,若治疗失当或失时,可引起很多后遗症,如:尺骨茎突部位疼痛、腕关节活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等。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在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种效果较好的复位方法。此法具有复位迅速敏捷、对位好、痛苦少、无后遗症等优点。因整复时,牵引、造角、尺偏、折顶,掌屈的过程形似印刷体的C字,故取名C字复位法。现将此法介绍如下,供同志们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49例,男性52例,女性97例;年龄60~81岁,平均71岁。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6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75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8例。因手法复位后再移位者改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9例。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21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Dienst标准进行评定:石膏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78.6%,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9.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9.9%。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将126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半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三种方法治疗。结果:126例随访3个月至2年,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92例,优良率67.4%,患者满意度93.4%;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8例,优良率77.8%,患者满意度83.3%;半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6例,优良率87.5%,患者满意度87.5%。经统计学处理,患者对3种治疗方法均满意,但在疗效上,半环式外固定支架组疗效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组平均医疗费为5326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平均为864.32元。结论: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3种方法治疗各有优势,只有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手术耐受程度,老年人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期望值及治疗费用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切忌使手术治疗扩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