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发生血氧饱和度(SpO_2)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1日~2018年8月1日急诊科救治的504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SpO_2下降5%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504例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发生SpO_2下降5%的140例(27.8%),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发生SpO_2下降与早期改良预警评分(MEWS)、疾病类型、转运人员职称、氧气供应装置、年龄密切相关(P0.01)。结论:氧气供应装置、MEWS、疾病类型、转运人员职称、年龄是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SpO_2下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血氧饱和度降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7月急诊科抢救的504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院内转运时血氧饱和度降低(SpO_2下降超过5%)的发生情况,分析高危影响因素,总结护理要点。结果:院内转运的504例危重症患者中,转运过程中出现SpO_2降低140例(27.8%),与供氧装置、转运人员职称、疾病类型、早期改良预警评分、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供氧装置、转运人员职称、疾病类型、早期改良预警评分、年龄是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SpO_2降低的高危因素,对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进行安全护理,可减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ICU)院内转运病人血氧饱和度(SpO_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10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ICU的68例院内转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将2017年9月的34例转运病人设为对照组,2017年10月的34例转运病人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病人在院内转运时SpO_2降低的发生率和转运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转运时间为(14.15±4.34)min,对照组为(17.21±5.51)min,两组病人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SpO_2降低的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55.9%,两组SpO_2降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途中SpO_2降低的发生率,缩短院内转运时间,提高转运安全和转运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以确保患者转运安全。方法:针对ICU患者不同病情,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的转运流程,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及患者心理护理。结果:ICU危重患者均能得到安全转运,未发生意外。结论:完善针对不安全因素的预见性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转运单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5年6-10月808例ICU转入转出患者设为观察组按新转运单转运,1-5月792例未按照转运清单转运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新转运单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新转运单后,护士在转入转出患者交接班中的药物交班遗漏、口头病情交班不清和全身静脉导管交班遗漏均明显减少、转运交接时间缩短、转运中的不良故障的发生减少(p<0.05)。结论:新转运清单的应用提高ICU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和效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评估ICU危重病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持续改进ICU患者安全转运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ICU 415例危重病患者院内转运。结果转送成功率为99.3%,出现意外发生率为0.7%。结论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处理,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不断完善转运流程,各种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可提高危重病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意抽取本院于2008年1月至11月收治的100名胸外科危重患者,分别监测其左、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左、右脚大拇趾的血氧饱和度,并同时监测输液的手与未输液的手的血氧饱和度。结果同一手不同手指对氧饱和度监测没有影响;左、右手指对氧饱和度监测没有影响;手指与足趾对氧饱和度监测没有影响;输液的手与未输液的手对氧饱和度监测没有影响。结论不同的部位探测对氧饱和度监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pulse oximeter,POM)始用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主要原理是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设计而成的。该设备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是一种连续无创的监测手段,能够及早地发现各种原因引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脚踏吸引器在ICU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ICU患者大多数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常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呕吐等原因有窒息、误吸的危险,需用吸引装置进行操作。认为脚踏吸引器在危重患者转运及无动力源环境等情况下,对于抢救患者及提高救治效果,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李明曲  苏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2936-2940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ICU需要院内转运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转运方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警分级管理。结果干预组转运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及检查等候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SpO2下降、SBP下降、严重输液外渗、非计划拔管、设备故障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能够提高ICU患者院内转运效率,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质量,保证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移动ICU的建立,总结1345次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重症医学科"移动ICU"的建立及这个阶段完成的院内安全转运情况,总结"移动ICU"的护理工作规范。结果:"移动ICU"在重症医学科建立30个月以来,安全转运患者1345次。结论:"移动ICU"的建立,专业的护理转运人员,规范化的转运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效率,保障了转运安全,有利于重症医学科患者转运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ICU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 171例ICU病人院内转运情况分析 ,探讨安全进行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措施。包括转运前权衡与意外估计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转运前病人准备、仪器选择、人员选择 ,转运过程中监测 ,转运中的记录等。  相似文献   

13.
ICU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ICU是综合性监护科室,其中以神经外科、呼吸科及普外科的危重病人居多。对病情复杂的ICU病人来讲,从ICU转运到其他科室的风险很高,据报道,ICU病人与转运有关的并发症高达75%。本文分析了2008年1~12月共93例ICU病人的院内转运情况,以探讨ICU病人安全转运的护理。  相似文献   

14.
ICU 气管插管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常需院内转运检查,稍有不慎,患者就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而危及生命[1].2010 年1~12 月本科42 例气管插管患者行CT 检查,由于采取的安全措施得当,未出现生命体征大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院内转运(intra-hospital transport,IHT)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在该医疗单位的不同医疗区域之间进行转运,是一项不可避免的重要措施[1]。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2]。院内转运常见不良事件有输液管道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窒  相似文献   

16.
所有ICU危重患者其原发病可能各不相同,但大多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即组织细胞的缺氧。因此,组织细胞的氧代谢监测在ICU的诊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是最常用的反映全身组织氧利用情况的指标之一,但其获取过程较烦琐。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监测以部分取代SvO2监测。现就ScvO2监测在ICU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Pulse Oximetry)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在国外已成为手术窒和ICU 常规监测的重要手段,在国内也正在逐步普及。本文综述影响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以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精准化管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ICU收治的388例需行院内转运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4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行院内转运,实验组按照精准化管理转运流程行院内转运。比较2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院内转运接收科室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07,P=0.019),院内转运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8.385,P<0.001)。 结论 将精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ICU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中,使转运行为更加规范、严谨、细致、安全,提高了转运效率,提升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评估意识,降低了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了患者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4-5月急诊收住入院的成人患者1 025例,记录每位患者诊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转运时间、收住去向等,观察转运前后病情变化。并以转运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风险级别增加或单项得分增加至3分为转运后病情有变化的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转运风险的分层。结果:共有15.0%的患者转运后发生危重度分级变化,其中以呼吸与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收住去向为监护室的危重患者转运风险更高;呼吸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转运风险最高;使用一种与两种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转运风险分别是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1.587倍与4.343倍(P0.05)。结论 :急诊患者转运存在一定风险,其中呼吸与血氧饱和度最易发生变化。疾病危重度、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与疾病种类与急诊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