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16年1月,共197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后出现的32例伤口愈合不良,行伤口换药、清创引流、营养支持等处理,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及时有效处理,32例伤口均乙级愈合,痊愈后出院。结论:充分认识脊柱侧凸后路手术伤口愈合问题,一旦手术伤口发生愈合不良迹象,应及时果断清创处理。  相似文献   

2.
魏戎  武军龙  朱晓东 《中医正骨》2006,18(8):17-17,19
为探讨立止血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减少出血的效果。选择66例行后路三维矫形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于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立止血2kU,静脉注射立止血2kU,术中予以2kU静脉滴注雏持2小时,作为研究组;另36例为对照组,除未使用立止血外,其他条件如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与研究组相同。所有患者术中均常规使用自体血回输。结果立止血组平均自体血回输量为350ml,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平均为650ml。对照组自体血回输量为750ml,围手术期异体血平均输入量为1550ml,平均每例异体血输入量较预存自体输血组多990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来说,围术期使用立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及经济的方法。联合应用立止血和术中自体血回输可大大减少输入异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矫形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对采用脊柱矫形术治疗的162例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男63例,女99例。年龄58~77岁,中位数65岁。脊柱左侧凸69例、右侧凸93例。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症状,127例伴有神经根受压症状、146例伴有间歇性跛行。23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肺功能锻炼、适应性训练、一般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术后随访观察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3.5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评分,术前为2~23分,中位数6.5分;术后3个月为12~26分,中位数20.5分。9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给予膀胱冲洗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3例出现支气管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对采用脊柱矫形术治疗的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腰椎功能恢复好,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脊柱侧凸和重度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凸中较为严重的类型,病理变化复杂,对患者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治疗难度大,且存在矫正率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后失平衡和矫正度丢失等问题.单一后路矫正手术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自1997~2004年,我院采用前后路分期手术治疗先天性或重度脊柱侧凸患者56例,经临床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3~19岁,中位数16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先天性神经肌源性与代谢性脊柱侧凸。术前冠状面胸弯Cobb角23.4°~70.0°,中位数45.4°;腰弯Cobb角20.5°~57.8°,中位数37.5°。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脊柱畸形改善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4~4.3 h,中位数3.5 h;术中出血量680~1400 m L,中位数950 m 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胸弯Cobb角8.5°~59.8°,中位数13.7°;腰弯Cobb角5.6°~15.1°,中位数11.3°。2例出现下肢皮肤麻木症状,给予营养神经药及针灸治疗后缓解;均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明显矫正脊柱畸形,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后路矫形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采用后路矫形术治疗8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经后路矫形手术治疗后,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采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患者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做好体位及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引流管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同时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2例,均行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4~10.3(7.3±2.1)h,术中出血量1 173.1~6 954.8(3 768.5±894.2)mL,术后24 h的伤口引流量297.1~628.5(392.6±57.4)mL,骨折愈合时间16.2~24.8(19.1±4.5)周。术后发生感染1例,内固定松动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患者术后的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C7铅垂线和骶正中线距离均明显小于术前(P均<0.05)。后凸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72%,侧凸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70%,C7铅垂线和骶正中线距离的平均矫正率为79%。患者术后的躯干偏移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的身高明显高于术前。躯干偏移的平均矫正率为64%,身高的平均矫正率为5%。结论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采用触及椎作为远端融合椎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融合节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该院收治的2014年9月一2016年10月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中选取出7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Cobb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Cobb角都所有减小,但观察组的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Cobb角、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应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根据症状特点采取不同术式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退行性脊柱侧凸55例,根据主要症状分为A,B两组。A组19例,以腰背痛为主,行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B组36例,以下肢症状为主,行责任节段减压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及腰前凸度数;采用VAS评分、ODI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症状特点,选择不同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长节段固定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应注意防止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漏斗胸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和方法。方法:选取40例漏斗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胸腔镜下漏斗胸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和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在围术期均得到有效护理,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在胸腔镜漏斗胸矫形术中给予患者良好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手术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经后路肿瘤切除加后凸成形术并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经后路肿瘤切除术加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功能、融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Cobb角、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联合中药治疗对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 1997~ 1998年 ,我们在儿童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气管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 ,并且配合应用异丙酚、术中唤醒试验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患儿 10例 ,男 6例、女 4例 ,年龄 8~ 16岁 ,体重 34kg~ 6 5 kg。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 6例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或脊髓空洞并脊柱侧凸 4例。手术方式为后路哈氏棒固定或脊柱多段椎体截骨 U形棒固定法。术前训练患儿唤醒试验 ,要求听到动脚的指令时活动足趾 ,以检测脊神经是否损伤。1.2 麻醉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口腔气管插管复合单次硬膜外神经阻滞法。不用术前药 ,…  相似文献   

13.
哈氏棒矫形术治疗脊柱侧凸,(?),系应用一套Harrington内矫正器械,在术中矫正畸形,并固定于矫正位,同时进行脊柱融合。是近年来我国才普遍开展的一项比较复杂的骨科手术。我科自85年3月至87年3月,用该方法治疗脊柱谢凸20例。此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病人术后卧床时间长,且护理不当有撑开杆折断,上关节突骨折和钩滑脱的可能。为保证手术成功,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工作必须加强。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迟发性瘫痪是椎管脊柱后路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文统计我院 1990年以来发生该类并发症 7例 ,通过总结分析 ,希望能对今后减少此类并发症有所帮助。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中男 6例 ,女 1例。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5 6岁 ,平均 31岁。L1 后侧半椎体并脊柱后凸畸形 1例 ,T1 2 陈旧骨折并椎管狭窄 1例 ,胸椎管狭窄症 2例 ,胸椎管占位性病变 1例 ,L1 爆裂骨折并不全瘫 1例 ,脊柱侧凸并脊髓纵裂 1例。均在行后路椎管开放性手术后 1~ 72小时出现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探查发现血肿压迫 4例 ,植骨块及血肿压迫 2例 ,明胶海绵及血肿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1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4±1.2)小时,平均出血量为(1090±200)ml;术后患者侧凸矫正度及矫正率、后凸矫正度及矫正度有明显恢复,与术前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身高增长(6.7±1.7)cm,术后1例患者出现双下肢痛觉过敏症状,给予对应治疗后症况消失;全部患者无神经损害;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度较好,侧凸及后凸矫正丢失少于5°.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脊柱创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患者在术后半年进行下肢静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50例脊柱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者20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内在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吸烟酗酒,外在因素包括:下肢手术时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护理。结论通过分析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总结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可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6例70岁以上高龄胃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44例占23.7%,死亡6例占3.2%。186例高龄胃癌患者中术前124例(66.7%)合并心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老年常见病,术后发生并发症37例,发生率29.8%;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4.8%;62例术前无合并疾病,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11.3%;无死亡者。结论高龄胃癌患者常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脊柱侧凸是发生在三维空间上的结构畸形。在我国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为1%左右,且发生在青少年时期,不仅影响患者的体形,而且胸段侧弯影响呼吸功能。治疗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有多种,以后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为最常见。此项手术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细心的护理观察。我院应用脊柱手术矫形加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7例,近期效果满意。1术前准备1·1术前评估脊柱侧凸手术适应证广泛,虽然很多病例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在术前必须评估手术效果。手术一方面是矫正畸形,另一方面也是防止畸形的进一步加重;手术不可能使侧凸完全…  相似文献   

19.
陈少兰  范丽 《西部中医药》2013,(11):117-119
目的:探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例漏斗胸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加强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进行呼吸道管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满意出院,未出现护理并发症,随访半年未出现钢板移位。结论:漏斗胸患者给予精心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应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按照脊柱后凸角度不同分组,A组后凸角度70°,行截骨联合闭合矫正。B组后凸角度≥70°,行截骨、双轴旋转矫形联合前柱重建。术后随访1年,观察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95±1.64)h;术后1年,A组、B组及全体患者脊柱后凸角度、Oswestry功能障碍系数均较就诊时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60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就诊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在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