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心肌灌注状况.方法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各例于给药后90分钟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评估心肌灌注情况,并记录6个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符合临床再通标准的为87.6%,未再通的为12.4%.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全组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TIMI 2或3级)为82%;心肌再灌注率(MBG 2或3级)为88.8%,完全再通(TIMI 3级)且完全心肌再灌注(MBG 3级)者为40.4%.6个月死亡率为1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Killip分级和MBG分级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主要独立预测因子(P=0.0001).结论成功的再灌注治疗应该是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TIMI 3级且伴良好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TIMI血流达Ⅲ级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Sequoia512型超声心动仪,应用二次谐波成像和高机械指数超声发射,对30例AMI患者PCI术后进行经静脉声诺维心肌声学造影显像和超声检查。结果共210个节段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有关,灌注正常即心肌造影计分(MCS)1分146段,灌注不良MCS 0.5分53段,无灌注MCS 0分11段。运动正常节段中MCS 1分者明显高于运动异常节段(P<0.05)。根据声学造影记分指数(CSI)将患者分为A组22例(CSI>0.8),B组8例(CSI≤0.8)。A组射血分数(EF)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TIMIⅢ级血流并非再灌注成功的金标准。心肌微循环与心室收缩功能有一定相关性,微循环良好的患者EF值大于微循环较差者。经静脉声诺维心肌声学造影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是反映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状况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18例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在介入手术中采集冠状窦血液标本,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以此反映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后超声声学造影剂由冠状动脉直接注入,完成超声心肌声学造影。采用视觉评分法对心肌灌注进行定性分析,并由心肌灌注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以下参数进行定量分析:造影剂峰值密度、达峰时间及曲线下面积,分别反映心肌血容量、灌注速度及心肌血流量。结果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窦血中NO浓度明显降低,ET浓度和CEC数量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NO浓度与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ET浓度和CEC数量与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密切相关,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的高低结合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有助于更确切地评估冠脉病变的程度和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对各项心肌灌注和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10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n=53)及传统PCI组(n=55),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及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血栓抽吸+PCI组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均明显优于传统PCI组(P<0.05或0.01),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低于传统PCI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改善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降低心肌标志物峰值。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在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高。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心肌缺血损伤、心肌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远端栓塞和微循环损伤等。无复流可加重心肌缺血,引起梗死面积扩大,加快心室重构及心力衰竭的发生,阻滞心脏传导系统,甚至引发心源性猝死。目前无复流的评估方法主要以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心肌声学造影、TIMI血流分级等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钙蛋白升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包括冠状动脉造影下的心肌微灌注特点。方法29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测定心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cTnT阳性界限值为0.01μg/L(ng/ml)。应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数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应用TIMI心肌灌注分数评价心肌微灌注。结果与cTnT阴性组患相比,cTnT阳性组患中冠状动脉血流通畅(TIMI2/3)发生率较低(P=0.001).血流完全正常的发生率也较低(P=0.040)。cTnT阳性组患比阴性组患有更高的血栓发生率(P=0.012)、较重的狭窄率(P=0.027)、较高的血管闭塞率(P=0.001)、较大的校正的TIMI帧数,(P=0.026)。与cTnT阴性组患相比,cTnT阳性组患微血管堵塞(TMP0/1)发生率高(P=10.009)。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TIMI心肌灌注分数(TIMI myocairdial perfusion,TMP0/1)是独立于TIMI、CTFC、狭窄程度和血栓之外的cTnT阳性的预测因子(OR=2.647;P=0.002)。结论肌钙蛋白升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血栓发生率高、狭窄较重、血管闭塞率高、血流较慢、心肌组织灌注不良多。TMP0/1是独立于TIMI、CTFC、狭窄程度和血栓之外的cTnT阳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刻前向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04-01至2009-01的273例急诊PC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心功能不全患者52例,为心功能不全组,由其余前壁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为心功能正常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结果: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9%。心功能不全组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症状开始至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TMBG),室壁运动积分(WMS),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梗死前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室壁运动积分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与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相关(P0.05)。结论: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恢复TIMI3级,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微血管损伤和室壁运动异常可能会促使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形成;梗死前心绞痛有助于微循环血流增加,可能减少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左心室功能不全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 ,梗死相关动脉 (infarct- relatedartery,IRA)开放率一直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但是近年来 ,人们的注意力从心外膜动脉的开放转移到了心脏微血管上。因为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正常并不能确保心肌组织水平的充分灌注。1 再灌注即刻微血管低灌注的发生率AMI再灌注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脉血流情况的定量方法即 TIMI血流分级法。一般认为TIMI2或 TIMI3级是再灌注成功的标志。但是最近大量的实验证实 TIMI2级病人临床预后与 TIMI1或 0级病人近似。1.1 溶栓疗法 :GUSTO- 1实验中获 TIM…  相似文献   

9.
刘海涛 《心脏杂志》2017,29(1):112-115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和冠脉慢血流现象的认识,心肌微循环障碍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评估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方法主要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心肌声学造影、心肌磁共振成像及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但上述方法各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指标特异性及敏感性有待于询证医学的进一步验证,本文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溶栓后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次AMI患者94例,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36例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5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PCI后测定心肌组织灌注分级,了解二者对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联合PCI组PCI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 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组增多;溶栓联合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TMP 2级以上者均明显多于直接PCI组;2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溶栓联合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微循环灌注好,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MCE)对冠心病病人心肌灌注的临床研究效果,评价病人心肌缺血状况。方法以6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病人作为观察组,造影前通过二维超声观察不同节段室壁运动来判断局部心肌的异常,评价心肌缺血的程度。于静息状况下进行实时超声心肌声学造影,对病人左心室显影效果进行评分及心肌灌注的半定量分析,储存记录病人心尖四腔、二腔和左室长轴图像数据供检后分析,评价冠心病病人心肌灌注和微循环状况。经病人同意行冠脉造影评价造影结果。结果 MCE心肌显像效果好,可直观显示心肌灌注的异常部位和面积,并与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一致,且不良反应小。结论实时超声心肌声学造影技术半定量评价冠心病急慢性心肌缺血的微循环灌注,具有对心肌微循环评价直观、准确、无创的优势,可重复性强,并能及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治疗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得到日益的关注,无创心肌灌注评估方法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灌注CT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TIMI)帧数计数(CTFC)及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方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的评价,并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方法68例住院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分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血管狭窄75%~95%;C组,血管狭窄>95%;D组,急性血管闭塞。对各病变血管均进行PCI治疗,并恢复TIMI3级血流。采用定量经冠状动脉MCE、CTFC及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方法对术后心肌灌注状况进行检测。其中,经冠状动脉MCE有关定量参数分别为造影剂峰值密度(A)反映心肌血容量;峰值时间(TP)反映心肌灌注速度;曲线下面积(AUC)反映心肌血流量。结果PCI后心外膜血管恢复正常血流的前提下,各狭窄病变血管组CTF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闭塞血管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低;在MCE检测中,C组的心肌血容量及血流量较对照组低,而D组反映心肌灌注的3个参数值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冠状动脉MCE通过多个参数进行定量分析,较其他两种方法能更精确地评价PCI后心肌灌注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围术期中冠状动脉内联合注射腺苷与盐酸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2013年老年急性前壁STEMI 160例患者行急诊PCI术,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腺苷组、联合药物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球囊预扩张梗死相关动脉(IRA)后,通过指引导管冠脉内给予腺苷和替罗非班。分别比较四组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矫正TIMI计帧(CTFC)、心肌染色分级(MBG)、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及其酶峰曲线下面积,并对随访比较术后半年心脏超声各项指标。结果联合药物组矫正TIMI计帧(CTFC)、心肌微循环灌注MBG分别较腺苷组、替罗非班组、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联合药物组冠脉血流TIMI分级与腺苷组、替罗非班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矫正TIMI计帧(CTFC)、心肌染色分级(MBG)明显改善(P<0.05);联合药物组心肌酶CK-MB酶峰以及CK-MB释放的酶峰下面积较腺苷组、替罗非班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半年联合药物组较腺苷组、替罗非班组,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减少(P<0.05)。结论对于老年STEAMI患者PCI围术期联合使用腺苷和盐酸替罗非班可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减少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浆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 b/Ⅲa受体水平及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指数(HOMA-IR)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HOMA-IR≥5为胰岛素抵抗组72例,HOMA-IR<5为非胰岛素抵抗组56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发病后24 h内行PCI,并于术中行心肌灌注分级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分别于PCI术前、术后即刻、30 min、4 h、12 h、24 h、48 h,72 h、7 d取外周静脉血,编码血浆标本,在-80℃条件下保存,分批检测血浆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并连续观察PCI术前、后血浆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水平、内皮素水平变化:胰岛素抵抗组各时间点较非胰岛素抵抗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的比率变化:128例患者均行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依据TIMI分级标准,造影显示术后两组患者TIMI 3级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分析显示:非胰岛素抵抗组56例患者中有53例(94.6%)心肌组织灌注良好,可达TMPG 2~3级,胰岛素抵抗组72例患者中有53例(73.6%)心肌组织灌注良好,可达TMPG 2~3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会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及心肌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微循环固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损伤心肌灌注,进而引起缺血的临床综合征[1]。既往认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也可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会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随着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会造成心肌纤维化,甚至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开展及推广,“无再流现象”(no reflowphenomenon)也日益受到介入操作者的关注,人们对其发生的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定义冠状动脉“无再流现象”是Kloner等[1] 在1974年犬的实验中发现并首先提出的,现今“无再流现象”是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经充分扩张后仍缺乏有效血流灌注。冠状动脉造影上表现为病变部位远端无血流或血流≤T1MI 1级;心肌声学造影(MCE)表现为冠状动脉造影即使达TIMI 3级血流,但局部心肌微循环无灌注或低…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已经成为冠心病重要的治疗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心肌超声造影对患者进行血运重建前为廉价、无创、床旁快速评价胸痛患者室壁运动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而用于胸痛的鉴别,评估患者是否有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检测心肌梗死的危险区域及存活心肌;在患者进行血运重建后可评价缺血心肌的心肌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和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无再流(no-reflow)是指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后,无心肌组织灌注的现象。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血流明显减慢(血流≤TIMI 2级),而无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夹层、痉挛或血栓形成等机械性梗阻存在。无再流既可出现在心肌灌注的动物模型上,又可发生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状态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就诊并择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心绞痛或疑似缺血性胸痛病人100例,记录体质指数(BMI)、临床诊断、冠心病危险因素、目前服药情况;通过导管技术测量心肌IMR,记录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TIMI)治疗血流分级及灌注心肌显色(MBG)分级;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栓素B_2(TXB_2)水平;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分析上述指标和IM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病人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1例,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SIHD)29例,糖尿病31例,高血压68例。CAG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共检出115支靶血管,基线狭窄率73%(49%~91%),各靶血管PCI术前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1支靶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FFR平均0.87±0.03。UAP和SIHD病人I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LVEDV和LVESV增大病人IMR值较非高血压、LVEDV和LVESV正常者升高(P0.05);服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病人IMR值较未服用者降低(P0.05);累计病变血管越多、TIMI和MBG分级越高,IMR值越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IMR与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NO、VEGF、LVEDV和FF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XB_2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服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是IMR独立负相关因素(P0.05),TIMI分级、MBG分级是IMR独立正相关因素(P0.05)。结论微循环阻力指数与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中该类冠心病微循环状态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