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血流储备分数(FFR)0.80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2—2015年收治的FFR0.80的冠心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分级,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室瓣-室间隔间距(EPS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个月期间再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LVEDD、LVESD、LVFS、LVEDV、LVESV、LVEF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LAD、EPSS、LVM上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LAD、LVEDD、LVESD、EPSS、LVFS、LVM、LVEDV、LVESV、LVEF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LAD、LVEDD、LVESD、EPSS、LVFS、LVM、LVEDV、LVESV、LVEF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LVES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LAD、LVEDD、LVESD、LVEDV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LAD、LVEDD、LVESD、EPSS、LVM、LVEDV、LVESV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有效降低FFR0.80冠心病患者心肌耗氧量,抑制患者心室重构并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心室(LV)大小和术后急性期收缩压(SBP) 变化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疗效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6 个月评估21例CRT患者的心功能及超声参数。至术后 6个月时,NYHA 至少下降1级,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至少降低10%的为CRT反应较好组,余为反应较差组。结果: 术后6个月时,反应较好组和其基线期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32±9)% vs. (45±10)%,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显著降低[(237±54)ml vs. (151±45) ml,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降低[(68±8) mm vs. (55±6) mm,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显著降低[(165±46) ml vs. (84±31) ml,P=0.01]、NYHA 的分级由术前6/8(III/IV)降至术后11/3(II/III);反应较差组和术前相比有所改善,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反应较好组术后7d SBP均显著升高(P<0.05),反应较差组下降。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反应较好与治疗前左心室较小和术后急性期SBP升高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顺序双心腔起搏、感知触发和抑制型(DDD)模式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右心室电极室间隔(RVS)及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其中最终10例行RVS起搏,10例行RVA起搏。术后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随访6个月及1年,观察左心功能变化,检测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术后6个月,RVS起搏组10例患者LVEF 54%±5%、SV(46.2±6.8)ml与术前LVEF 53%±6%、SV(43.2±5.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组10例患者INEF46%±6%、SV(34.3±5.8)ml与术前INEF 54%±8%、sV(42.3±6.8)ml比较均减低(P0.05),此时两组LV-EDV、LVESV较术前变化差异不明显;术后1年随访,RVS起搏组10例患者LVEF 54%±6%、SV(44.1±8.4)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组10例患者LVEF 43%±9%、SV(31.5±8.2)ml与术后6个月比较进一步减低(P0.05),RVS起搏组LVEDV、LVESV较术前仍变化不明显(P0.05),RVA起搏组10例患者LVEDV(71.2±8.1)ml、LVESV(41.8±6.1)ml均较术前LVEDV(68.5±10.7)ml、LVESV(27.1±3.4)ml增大。结论长期的RVS起搏对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而RVA起搏可降低左心功能,并造成左心室重构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极位置对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根据左心室电极位置分为侧壁组(n=26)和后侧壁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病死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6MWD及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侧壁组患者LVEF高于后侧壁组,LVESD、LVEDD短于后侧壁组,6MWD长于后侧壁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后侧壁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病死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室电极位置对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但将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者心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将电极植入后侧壁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107例,根据T2DM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合并T2DM,n=50)和观察组(合并T2DM,n=5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后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A、LVEDD、LVESD、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LVEDD长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LA、LVESD、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肌肌钙蛋白Ⅰ自身抗体(cTnIAA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Ⅱ级(n=62)、NYHAⅢ级(n=47)、NYHAⅣ级(n=34),并于同期随机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院时各组血清c Tn IAAb A 450 nm值,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左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结果不同NYHA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AAbA 450 nm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越高,血清c Tn IAAb A 450 nm值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MI水平均大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越高,患者心室重构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MI越大,LVEF越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AAb与心室重构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MI均呈正相关性(r=0.637、0.598、0.517、0.562、0.632,P0.05),与LVEF呈负相关性(r=-0.622,P0.05)。结论血清cTnIAAb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对左心室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30例巨大左心室并择期进行瓣膜置换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后病人均予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左心室结构,比较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病人左心室结构,包括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质量(LVM);并记录收缩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指数(SV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m),并分析超声心动图指标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随访,失访8例,死亡8例;术后早期,病人左心功能较术前下降,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病人左心室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LVEF、SVI显著高于术前(P0.05),E/Em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左心室结构指标明显下降,IVST、LVEDD、LVESD、LVPWT及LVM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IVST、LVEDD、LVESD、LVPWT及LVM、E/Em与病人预后呈正相关,SVI与病人预后呈负相关。结论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对左心室重构具有一定影响,术后可采用超声多普勒心动图定期监测其左心功能变化,加强术后心功能维护,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左心室重构及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收集DCM患者120例(DCM组)和健康体检者7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球形指数(SIs)、左心室舒张末球形指数(SId)、LVEF、心外膜脂肪厚度等,比较2组各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 DCM组LVESD[(53.0±9.6)mmvs(33.2±4.5)mm]、LVEDD[(68.5±9.3)mmvs(38.3±3.0)mm]、LVESV[(79.5±13.6)ml vs(42.0±10.5)ml]、LVEDV[(165.0±18.6)ml vs(98.2±14.0)ml]、LVESVI[(49.2±10.7)ml/m2 vs(30.6±9.6)ml/m2]、LVEDVI[(101.8±10.0)ml/m2 vs(61.4±9.0)ml/m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LVEF[(31.5±7.2)%vs(64.9±6.4)%]、SIs[(1.3±0.2)vs(2.0±0.3)]、SId[(1.3±0.2)vs(1.8±0.2)]和心外膜脂肪厚度[(4.9±1.1)mmvs(7.8±2.0)mm]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DCM组心外膜脂肪厚度与LVESD、LVEDD、LVESV、LVEDV、LVEDVI、LVESVI、SIs、SId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M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左心室重构明显相关,与左心室功能不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慢性充血性心力哀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21例CHF患者中扩张型心肌病13例,缺血型心肌病8例。所有患者符合CRT指南的Ⅰ类适应证。观察患者行CRT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结果 CRT术后6个月和12个月LVEF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LVDD、LVDS、LVEDV、LVESV及LAD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术后6个月即可显著逆转CHF患者左室心肌重构,提高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32例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术前1 w内、术后2个月分别进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组织运动二尖瓣瓣环位移测量(TMAD)及二尖瓣环的收缩期位移峰值(Ds)测量,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研究组手术前、后LV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SV、LVEDV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手术后LVESV、LVEDV较术前降低,LVEF较手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MAD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与对照组TMAD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MAD参数与LVEF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峰值(D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二尖瓣环Ds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亦呈正相关。结论TMAD各参数能早期反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前、后左室收缩功变化,是一种快速可靠、简便的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U)对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拟行介入术治疗的56例心肌梗死病人,术前对所有病人进行三组超声(RT-3DU)、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2DE)及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检查,评价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RT-3DU与2DE检查所得参数与CMRI进行比较,再于介入术后7 d、1个月对病人进行RT-3DU检查。结果 3种检查方法 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E测得LVEDV、LVESV均显著小于CMRI(P0.01);RT-3DU与CMRI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3DU相较2DE检测得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和CMRI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升高。介入术后7d、1个月RT-3DU测得LVEDV、LVESV逐渐减小,且均显著低于术前,LVEF逐渐升高,并显著高于术前(P0.01)。相较术前,左心室局部各节段局部舒张末期容积(r EDV)、局部收缩末期容积(rESV)在介入术后7 d、1个月均有显著减小,局部射血分数(r EF)显著升高(P0.01)。结论 RT-3DU检查能准确评价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术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将76例实施CRT手术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36例)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40例),所有病人实施CRT手术后均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心脏彩超指标和死亡率。结果 CRT术后3个月,非缺血性心肌病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缺血性心肌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50%与66.67%,P0.05)。CRT术后3个月,两组B型利钠肽(BNP)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6 min步行距离均较手术前增加(P0.05),且术后3个月,非缺血性心肌病组BNP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优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CRT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手术前增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容积(LAV)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且非缺血性心肌病组LVEF高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LVEDD、LVESD和LAV均低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结论对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实施CRT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且非缺血性心肌病病人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讨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选取7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甲组(n=39)和乙组(n=39)。甲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防治的作用。结果用药后甲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与乙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预后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RV)术对冠心病左心视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拟接受CRV术的患者26例,NYHA分级Ⅱ级~Ⅲ级,超声心动图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8.6±4.9)%.每位患者均完成了CRV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2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VA)+支架14例;均完成了术后随访,平均随访(6.8±2.9)个月;CRV术前、后均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评价了室壁节段性收缩运动、左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结果与CRV术前相比,术后26例患者57.4%的收缩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且术后收缩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LVEF呈线性显著正相关(r=0.51,P<0.01),与术后LVESV呈临界性负相关(r=-0.38,P=0.55).术后平均LVEDV[(191.6±35.6)ml比(206.7±41.0)ml,P=0.01]和LVESV[(108.0±27.7)ml比(126.8±33.1)ml,P<0.01]均显著缩小,LVEF(44.1%±5.2%)比(38.6%±4.9%)和WMSI(2.16±0.30)比(2.49±0.26)均有显著改善(P<0.001).以CRV术后LVEF增加≥5%分为改善组(14例)和无改善组(12例).其中,改善组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5),无改善组中术后LVEDV和LVESV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所有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NYH分级均为Ⅰ~Ⅱ级随访期间没有新的心脏事件发生.结论CRV术能够改善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室壁节段性收缩功能异常,能够一定程度地阻抑进行性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发生左心室重构逆转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09-01至2015-05在安徽省立医院植入CRT的三度AVB患者65例,收集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术后12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术前下降≥15%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5%定义为左心室重构逆转。将患者分为逆转组(n=36)和无逆转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CRT逆转左心室重构的预测因素。结果:共入选患者65例,平均年龄(62±14)岁,随访12个月,发生心室重构逆转的患者为36例(55.4%),逆转组女性(P=0.011)、基线QRS时限120 ms(P=0.001)、心室间激动延迟(IVMD)≥40 ms(P=0.027)、心率校正后的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左心室16节段最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R-R)]≥8.3%(P=0.001)的比例高于无逆转组,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6.228,95%CI:1.561~24.842,P=0.01)、QRS时限120 ms(OR=7.778,95%CI 1.996~30.769,P=0.003)与Tmsv16-SD(%R-R)≥8.3%(OR=8.134,95%CI:2.064~32.057,P=0.003)是心室重构发生逆转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三度AVB患者,女性、QRS时限120 ms及Tmsv16-SD(%R-R)≥8.3%或可作为CRT逆转左心室重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起搏器术后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前瞻性入选具有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指征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35例,与正常人群对照组35名,术前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起搏术后1年常规随访时,对植入起搏器组患者复查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比较起搏器术后1年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三维应变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前起搏器组LVEDV、LVESV、LVE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起搏器组的左心室整体应变为-22.94%±3.00%,与术前(-27.65%±2.97%)及健康对照组(-29.01%±3.61%)比较,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应变参数能够敏感反映心室依赖起搏患者左心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对犬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只杂种犬植入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均植入心室,3只犬为对照组,3只犬为起搏组,起搏组通过调节房室传导时间造成房性期前收缩两联律模型。起搏前和起搏4周后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起搏组和对照组在4周前LVEDD、LVESD、LVEF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后LVEDD、LVESD比较未见明显的变化(P0.05),而起搏组LVEF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组和对照组在4周前后各组内的LVEF、LVEDD、LVESD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高负荷的房性期前收缩对犬心脏LVEDD和LVESD无明显影响。但会造成LVEF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缬沙坦,n=36,80 mg/日)和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的缬沙坦,n=37,160 mg/日),比较两组左心室结构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室结构(LVESD、LVEDD、IVSD及LVPWD)、左心功能(LVESV、LVEDV、LVEF及C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与对照组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且行CRT的病人76例,并对所有病人于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手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CRT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手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同步化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后Tmvs16-SD变化率(ΔTmvs16-SD)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小率(Δ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小率(ΔLVESV)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减小率(ΔLVEF)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将ΔLVESV≥15%定义为CRT反应,用ROC曲线分析法获取预测CRT反应的Tmvs16-SD的截断值。结果手术后1周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值低于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的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的LVESV、LVEDV和LVEDD低于手术后1周,LVEF值高于手术后1周,手术后1周及手术后3个月的Tmvs16-sd/RR和Vs-T-SD值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ΔTmvs16-SD与ΔLVEDV的相关系数r=0.71,P=0.001;ΔTmvs16-SD3.5%为预测CRT反应的敏感性指标,其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结论 CRT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能对CRT治疗有效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不同部位时是否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符合CRT植入指征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药物优化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CRT植入术,根据术中左前斜X线冠状静脉逆行造影结果将左心室侧壁电极位置分为前侧壁(n=20)、侧壁(n=45)、后侧壁(n=24)3组,分析术后1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参数改变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和心衰再入院率及全因病死率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侧壁与后侧壁组△LVEF、△LVESD、△LVEDD及NYHA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优于前侧壁组(均P0.05),但均明显低于前侧壁组(均P<0.05)。结论:CRT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及后侧壁临床疗效优于前侧壁,提示左心室电极位置影响CRT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