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14-4816
目的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登记的76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暴露方式、暴露场所、人群分布、暴露源、暴露部位和高危环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为护士、医生和实习工作人员,分别占56.58%、21.05%和15.79%。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为住院病房和手术室,占的比例分别为59.21%和26.32%。引起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主要为拔针及针头处理、手术操作、急诊抢救,分别占的比例为51.32%、26.32%和11.84%。暴露源中最常见为HBV,占56.58%,暴露部位中手部发生率最高,为86.84%,暴露方式最常见的是锐器伤,占81.58%。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经过消毒、冲洗等局部处理,局部处理率达到100%。其中48例患者展开预防用药,预防用药率达到63.16%。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主要人群是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及时的局部处理和针对性用药是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和院感知识的宣传培训可有效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56份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表进行分析,掌握发生锐器伤人员的职业分布、产生职业暴露操作环节及损伤部位等,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结果锐器伤是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医生(27.25%)和护士(66.57%)是医院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种类以手术缝针、头皮钢针、一次性注射器为主;医生锐器伤主要环节是手术缝针,护生锐器伤发生时机分布较多,手是主要的暴露部位。结论预防及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应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规范标准性预防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28例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订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共收到28例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报告。其中锐器伤18例,血液或体液暴露10例。最常见的暴露物为血液,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最高,达60.71%,暴露多发生在静脉输液结束拔针、手术缝合及处理废物时。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经追踪随访,无1例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发生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暴露后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行为现状,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现状调查问卷,对213名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手术室医务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比例为92.02%,医务人员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的为94.37%,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总分百分比为69.84%。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行为现状欠佳,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医院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和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员分布、暴露途径、暴露源的分类、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预后。提出预防职业暴露的对策。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人员以护十为主;暴露的途径以针刺伤、锐器伤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最主要的暴露源。暴露后处理措施以挤压、冲洗和消毒伤口为主。结论在日常工作当中,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适当的防护措施和暴露发生后及时的处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了解掌握昆明市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及管理现状。方法 收集2010-2014年该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有160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护士发生率最高,占49.38%;其次为实习生和医师,分别占21.25%和14.37%;工作年限<5年者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占75.62%。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发生的操作环节主要以输液拔针(28.75%)、收集医疗废物(16.88%)和采血过程(16.25%)居多。结论 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优化医院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培训、建立职业暴露监测体系并实施暴露后正确处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状况,分析职业暴露原因,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监测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职业、科室分布,暴露源病种、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暴露后评估、血清学水平检测、预防用药及心理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6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中,护士发生率最高,占62.50%,其次医生,占23.21%;主要发生科室是内科,占37.50%;主要暴露源是乙型肝炎,占46.43%,其次梅毒,占28.57%;护士拔针操作环节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首位,占39.29%;锐器伤46例,占82.14%.暴露后均由专职医生进行评估和心理干预,全程免费进行血清学水平检测,26例预防用药,占46.43%.经6个月目标性监测,无1例感染.结论 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极易受到血源性病原体的危害而发生职业暴露,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暴露发生,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张丽莉胡春燕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8,19(6):89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现状和特点,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并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437名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采用《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处置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职业排前3位的分别为在职护士、在职医生、实习护士。护士(包括在职护士、实习护士和规培护士)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较高,占56.4%,且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频率排前2位的分别为>1次·年-1、1次·1年-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科室排前2位的分别为外科和内科,暴露源排前3位的分别为暴露源感染性疾病筛查全阴、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职业暴露致伤的方式以针刺伤为主,占44.9%。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暴露发生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其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和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本院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暴露源、预防用药、定期检查和随访情况,以及职业防护培训后与职业暴露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2013-2015年,职业暴露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护士多于医生,30岁以下者居多。职业暴露主要发生环节是拔针时,其次是手术缝合时和医疗废物处置时;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上午,其次是下午,晚上最少。防护培训后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防护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源依次为乙型肝炎、梅毒、艾滋、丙型肝炎,经过6~12个月的血清学和病毒学定期检查和随访,均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的防护意识,能够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有利于控制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状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调查问卷方式,对某医院部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者是护士,占总调查人数的69.44%,其次是医生,占30.56%。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发生环节主要在动静脉穿刺、手术和拔针操作过程中,分别占38.89%、25.00%和16.66%。有61.27%的暴露者具有明确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因素,但未发现职业暴露感染者。有66.66%的职业暴露者知道正确的处理流程,但未能执行正确的操作。结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是不能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因此首要措施是严格规范行为,不断增强执行规范操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暴露原因、护理人员防护意识、防护措施,以探讨进一步的防范对策.方法 对广州市4所医院(1所专科医院,3所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418名被调查护理人员中,219人近2年有职业暴露的经历,暴露总次数884次.其中针刺伤(含其他锐器伤)183人,占职业暴露人数的83.6%;针刺伤总次数793次,年人均刺伤0.95次;刺伤后向有关部门汇报的只有86人,占刺伤人数的47%;自我防护意识的强弱与针刺伤发生率有关,防护意识强者,针刺伤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弱者,针刺伤发生率高,2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仅占6.9%;较多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仍然较大,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标准预防的措施等工作应常抓不懈,以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暴露原因、护理人员防护意识、防护措施,以探讨进一步的防范对策。方法对广州市4所医院(1所专科医院,3所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418名被调查护理人员中,219人近2年有职业暴露的经历,暴露总次数884次。其中针刺伤(含其他锐器伤)183人,占职业暴露人数的83.6%;针刺伤总次数793次,年人均刺伤0.95次;刺伤后向有关部门汇报的只有86人,占刺伤人数的47%;自我防护意识的强弱与针刺伤发生率有关,防护意识强者,针刺伤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弱者,针刺伤发生率高,2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仅占6.9%;较多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仍然较大,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标准预防的措施等工作应常抓不懈,以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9.
The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recently updated its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health care workers exposed to blood or other body fluids that might contain blood-borne viruses. The update addresses, among other things, timely administration of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and hepatitis B vaccine, appropriate testing for hepatitis C exposure, and new information on prophylaxis after exposur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相似文献
20.
Use this list to target risky devices and practices in your clinical area and reduce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