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改善作用。方法将76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3个月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多导睡眠仪检测治疗前后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CBTI)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接收的8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远程交互式CBTI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与睡眠情况。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入睡时间、卧床时间、夜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交互式CBTI可显著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失眠科就诊的失眠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睡眠质量、SCL-90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失眠症治疗过程中,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即可改善睡眠质量及症状自评情况,又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麻醉睡眠平衡术应用于慢性失眠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34例,均采用麻醉睡眠平衡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各因子评分和总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 1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 76%;与治疗前比较,警觉及行为、睡眠质量、入睡情况、总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宿睡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予以慢性失眠症患者麻醉睡眠平衡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治疗12周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WHOQOL-BREF量表的各领域得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2周后2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及WHOQOL-BREF量表的各领域得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心得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对2组睡眠改善效果、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序贯式饮食教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饮食的知晓率、执行力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按照住院先后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科室医生、教育护士及营养师等9名成员组成健康教育项目团队对患者饮食知识及行为实施序贯式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对治疗饮食的知识、行为及出院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序贯式饮食教育,观察组患者治疗饮食的知识行为得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序贯式饮食教育,能增加患者的饮食知识,改善患者的饮食行为,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引阳入阴推拿配合气息导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12月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常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引阳入阴推拿配合气息导引;对照组每晚口服1 mg舒乐安定,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使用睡眠指数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睡眠指数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个因子组间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除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两组患者在睡眠时间和催眠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阳入阴推拿配合气息导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失眠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失眠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比对照组高(81.40%,3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为(5.32±1.14)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相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失眠症,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与替比夫定序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患者前6个月均采用干扰素治疗,在治疗6个月时,根据患者应答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答欠佳者为治疗组27例,序贯替比夫定治疗至12个月时和18个月时观察疗效;应答良好者为对照组25例,继续给予干扰素治疗至12个月时和停药随访6个月(即从治疗开始18个月时)观察疗效,比较两组从治疗开始12个月和18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Be Ag阴转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和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在治疗12个月和18个月时,分别为40.74%,88.89%,81.48%和48.15%,92.59%,85.18%;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6.00%,80.00%,60.00%和44.00%,60.00%,8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终点(即治疗开始18个月)时,两组综合疗效的比较,完全应答(CR)分别为40.74%对36.00%和无应答(NR)分别为18.52%对28.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与替比夫定序贯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观察终点时完全应答率高于单纯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警觉及行为、宿睡症状、睡眠质量、入睡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警觉及行为(46. 3±15. 4)分、睡眠质量(52. 8±12. 9)分、宿睡症状(41. 9±15. 4)分、入睡情况(55. 3±10. 4)分;对照组警觉及行为(35. 2±11. 4)分、睡眠质量(41. 8±10. 4)分、宿睡症状(38. 1±10. 9)分、入睡情况(46. 8±12. 5)分,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愈24例(51. 1%),显效15例(31. 9%),有效5例(10. 6%),无效3例(6. 4%),总有效率为93. 6%;对照组治愈11例(23. 4%),显效20例(42. 6%),有效4例(8. 5%),无效12例(25. 5%),总有效率为74. 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慢性失眠症患者在治疗时,应用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频率医学睡眠"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 年5-7 月在原乡奥伦达医学博物馆高端医学门诊就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15 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频率医学睡眠",包括Healy微电刺激、睡眠扑满SleepBank、Tim-eWaver时光波量子仪多维干预及精油芳香疗愈.治疗1 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PSQI睡眠质量分别为(2.17 ±0.58)和(1.33 ±0.65);睡眠时间分别为(1.58 ±0.90)和(0.67 ±0.49);匹兹堡问卷总分分别为(9.92 ±1.56)和(7.17 ±2.48),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频率医学睡眠能够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02-1803
探讨唑吡坦联合生物反馈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的影响。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择失眠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唑吡坦口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评分。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及心理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吡坦联合生物反馈对失眠症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联合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60例,应用心理干预措施联合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和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对干预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60例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干预前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应用、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对缓解和改善患者失眠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失眠症应用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福建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主要为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主要采用右佐匹克隆、艾司唑仑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药物、日间功能、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 437、49. 175、52. 193、174. 929、121. 743、122. 354、80. 085,P 0. 05);观察组患者各不良反应4. 26%(2/47)显著少于对照组17. 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28,P 0. 05)。结论:慢性失眠症患者采用右佐匹克隆以及艾司唑仑进行治疗时可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降低睡眠障碍提升整体效果,控制各不良状况,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方法 93例住院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认知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各测1次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同时测评45例健康人。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失眠症患者的DBAS评分与健康人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DBAS评分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认知治疗能改变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脊柱软组织损伤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脊柱软组织损伤且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未实施干预睡眠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组针对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制定并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睡眠卫生规则教育、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分别于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周测定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对所得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PSQI总分为(11.41±7.95)分,对照组为(11.44±7.6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3,P>0.05),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7个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研究组患者PSQI总分为(6.41±5.38)分,对照组为(11.94±5.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64,P <0.05),PSQI量表中7个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脊柱软组织损伤患者睡眠障碍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沈莉 《当代护士》2021,28(7):86-88
目的 探讨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最佳护理时间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99例AECOPD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甲、乙、丙3组各33例,所有患者均在机械通气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并进行拔管以及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其中甲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时间持续30 min,乙组持续120 min,丙组持续24 h.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护理时间干预后接受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48 h内的再插管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出院前1d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乙组和丙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其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48 h内的再插管发生率组间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乙组和丙组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甲组,其中乙组满意度还明显高于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ECOPD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的最佳护理时间以120 min为宜,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此类患者的再插管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结合综合护理与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联合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右佐匹克隆片组),每组各32例,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进行测评,并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当晚应用睡眠监测腕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及睡眠生理指标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睡眠监测腕表监测值中选取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中间觉醒总时间及深睡眠总时间作为监测指标。两组在治疗结束当晚在总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均长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在治疗结束当晚睡眠潜伏期、中间觉醒时间均短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结合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服用右佐匹克隆片,患者依从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失眠症合并焦虑患者应用甜梦口服液配合阿普唑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慢性失眠症合并焦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4),观察组采用甜梦口服液联合阿普唑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进行治疗,记录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睡眠结构参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估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睡眠潜伏期时间、觉醒时间及PSQI评分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睡眠进程结构参数及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甜梦口服液配合阿普唑仑对老年慢性失眠症合并焦虑症疗效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