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全流程管理方案对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手术室6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2017年6月~2018年7月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情况,2017年6月~12月采用传统耗材管理为对照组(n=5145)。2018年1月~7月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全流程管理方案为观察组(n=5253)。比较两组管理效果,应用前后医护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高值耗材的收费问题、条形码粘贴不规范、信息记录问题、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耗材可追溯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后医护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全流程管理应用于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明显,规范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对提升医疗安全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2种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模式利弊,包括一级库房管理、二级库房管理。认为使用信息化的条形码管理,降低了植入类高值耗材信息记录、收费错误发生率,提升了高值耗材的可追溯率、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保障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信息化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应用价值,为高效率利用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耗材使用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法,将2017年本院手术室高值耗材2000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将2018年本院手术室高值耗材2000种,作为实验组,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在审核时间、实物盘点时间、错误事件发生率、医生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审核时间、实物盘点时间、错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化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体系建立中实施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手术室的高值耗材的使用正确率,规范管理流程。方法通过风险评估的方式发掘医用高值耗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问题,将信息化技术流程的优化、专业培训等方式融入高值耗材的日常管理流程,比较风险评估前后耗材使用正确率。结果与2013年1月~6月相比,2014年5月~10月高值耗材使用正确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信息化管理来提高对术中医用高值耗材使用的准确性;降低手术室显性耗材成本,避免过度库存造成浪费;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高值耗材的熟知度,加强安全使用意识;规范术中使用物品的记帐流程,使高值耗材的管理更加精确、规范、透明;避免错误收费为患者和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系统干预在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探讨提升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活动实践效率的方法,从而提升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整体使用价值和使用寿命。方法将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成果,作对照组,根据其管理漏洞与问题,再结合本院手术室发展规划、发展现状等信息,选择系统干预方案,并制定出系统干预实践流程,从2014年01月起开始在手术室内落实,并于2015年08月收集资料,干预后作干预组,评价系统干预方案在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合理性。结果通过推广系统干预,本院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整体水平已有明显提升,临床医师对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已从66.67%升至100.00%,主动参与管理人数从7名(58.33%)升至12名(100.00%),手术费错报或误报几率从4起(33.33%)降至0起(0.00%),效果突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目前而言,系统干预方案在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效果突出,不仅能够提升医疗高值耗材整体供给水平,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而且还可以提升医护人员工作凝聚力以及协作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方法。方法将2012年1-5月使用的高值耗材10 200件作为对照组,2012年6-10月使用的高值耗材12 324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管理,观察组实施Market模式管理。结果观察组每日清点费时数、耗材漏帐次数和提供耗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医生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Market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管理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解决医疗耗材管理中的难点。方法借鉴现代物流管理中精益管理方法,建立了医疗耗材管理系统,对普通及高值医疗耗材进行存放备用,运用医疗耗材管理模式,全面跟踪医疗耗材及统计相关数据,为手术及时、有效、安全地提供所需的医疗耗材。结果改善后医疗耗材采购周期缩短近2/3;医疗耗材金额下降10.00%;医生对物品供应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精益管理理论可以使手术室医疗耗材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医用高值耗材流程再造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贯穿医疗的各个环节,是现代化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传统的材料管理存在流程繁复、信息不及时、工作效率低等弊端,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材料管理流程,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在手术室如何进行全方位一体化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流程改造及其相对于改造前流程所具有的优点,具备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1~6月使用的高值耗材5218件作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使用的高值耗材5980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管理,观察组实施超市收银模式管理。结果观察组每日清点费时数、耗材漏帐次数和提供耗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医生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市收银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管理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手术室高值耗材传统管理流程信息化水平低、反馈滞后、手续繁杂等问题,整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优化资源管理系统、电子病历、手术室及麻醉科管理系统的现有资源,从增加高值耗材申请模块,配合临床路径制定耗材使用套餐等多个方面对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流程进行信息化再造,最终将手术、耗材医嘱、库房物品准备、手术排班及术后收费形成闭环管理流程,有助于规范手术中高值耗材的使用,控制医院成本及降低病人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内植入器械进行手供一体化科学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实施手供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后骨科内植入器械的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2011年12月~2012年10月未实施手供一体化管理时骨科内植入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I类内植入切口感染率,发生器械不洁数量,包装盒污染情况,器械总额数量出现错误、遗失,器械包裹发生湿包、医师对器械使用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手供一体化骨科内植入器械管理前后手术器械发生问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前后骨科内植入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前后医师对器械使用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器械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医疗管理,对手术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需要多部门协作,特别是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细节监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医用低值耗材的二级库房管理制度,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分析医用低值耗材溢库现状及原因,制定二级库房标准化管理流程及制度,比较实施前后耗材溢库率。结果 :实施医用低值耗材的二级库房管理后,胰岛素专用注射器、5 mL注射器、20 mL注射器、血糖试纸的溢库率显著降低,1 mL注射器、2 mL注射器、10 mL注射器、胰岛素针头、精密输液器、血气套装、胰岛素泵耗材、透明敷料、一次性鼻导管的溢库率绝对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用低值耗材的二级库房管理,可有效节约医疗资源,提高科室耗材管理质量,从而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复用性诊疗器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可追溯管理系统流程,以降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设计并使用基于条码和射频识别(RFID)芯片的信息化智能管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效果。[结果]信息化智能管理流程实施后,提升了复用性诊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记录的完整性和临床科室满意度,与系统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复用性诊疗器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可追溯管理流程,有助于保障数据采集、记录过程真实、客观,提升医院使用科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S管理在心脏专科手术高值耗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起对本科总务护士成立"6S"活动小组,制定实施计划,对手术室高值耗材进行管理,并与2010年3月以前未实施的情况进行对比,比较6S管理实施前后术前高值耗材准备率、缺货告知率、过期浪费率及可取出式放回耗材、时间等情况。结果实施6S管理后术前高值耗材准备到位率,及时发现缺货告知率,耗材按效期先后顺序使用,避免过期浪费率,耗材按需要量及时补充率,10秒可取出或放回耗材率均高于实施前,手术间医护人员对手术室的满意度均得到了极大提高。结论手术室高值耗材开展"6S"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医护患者满意度,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手术室形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一次性耗材建立二级库管理,达到减存增效节约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制定手术室二级管理库职责及一次性耗材申领、发放、使用流程,制成EXCEL工作表对一次性手术医疗耗材入库及使用登记表进行入库和使用管理。结果通过手术室二级管理库,不仅保障了手术的高效和安全,也降低了库存,减少了积压,杜绝了一次性耗材过期使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避免了手术室资金的浪费。结论建立手术室一次性耗材二级库管理机制,不但保障患者的权益,降低各科支出成本,而且能明显增加医院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手术室耗材闭环供应链配送方案,将其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应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优化团队,分析目前手术室在耗材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手术室耗材闭环供应链配送方案,采用"前向供应和逆向供应"的配送管理方式,比较应用前后手术物品准备时间、耗材供应时间、连台手术衔接时间、每日退回无菌耗材室的耗材件数、巡回护士在位率。结果采用手术室耗材闭环供应链配送方案后,手术物品准备时间由(16.36±8.08)min缩短到了(10.33±5.75)min,耗材供应时间由(4.50±1.36)min缩短到(2.98±1.03)min,连台手术衔接时间由(21.38±9.58)min缩短到(19.78±7.64)min,每日退回无菌耗材室的耗材件数由(119.47±34.79)件减少至(112.24±37.76)件,手术室巡回护士的在位率由82.80%提升至8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耗材闭环供应链配送方案能够缩短物品供应时间、加快手术周转率,促进耗材的流通管理。  相似文献   

17.
曹红  刘风霞  杨岩岩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79-1581
目的 改进手术室一次性无菌耗材的管理流程,使其更趋向于合理化,更好地为手术患者服务.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和统计资料的方法,对医院手术室一次性无菌耗材管理流程再造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流程再造后漏收费件数、退回产品件数、丢失产品件数、医生满意率明显高于流程再造前,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医院一次性无菌耗材管理流程再造后,一次性耗材采集更加准确,减少了产品积压和不足的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降低手术室中值耗材的丢失率,完善手术室中值耗材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手术室中植耗材管理中的丢失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改善前后中值耗材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专案改善后手术室中值耗材丢失率显著降低(P 0. 05)。目标达成率为156%,进步率为94. 3%。此外,全体圈员的团队精神、责任心、沟通协调、活动信心等多方面都有所提高。结论针对手术室的中值耗材管理采用护理专案活动,不仅提高手术室耗材的管理质量,节约成本,为医院创造了经济效益,还为广大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低中高值耗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2月本院手术室医用耗材使用传统管理模式,2019年1月—6月本院手术室医用耗材使用6S管理模式,对比两种管理模式下手术室耗材使用及时情况、过期发生情况、遗失发生情况、医生使用满意度。结果采用6S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耗材按有效期先后发放、术前准备耗材到位,手术时供应及时,过期、遗失发生情况大幅度下降,医生使用满意度增高(P0.05)。结论对手术室耗材实施6S管理,可以使手术室医用耗材使用一目了然,有效期管理避免了耗材的过期发生,降低了耗材缺陷发生,满足了手术医师手术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维码在手术室五常法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手术室2267件手术耗材的资料,其中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命名为对照组(n=1098)和2017年3—9月命名研究组(n=1169)。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即全手工记录耗材使用情况;研究组在五常法基础上联合运用二维码信息软件管理。比较两组手术耗材的实用性、时效性。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材准备合格率、备品充足率高于对照组,耗材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耗材领取等待时间、耗材回库时间、清点物品耗费时间、费用收取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五常法基础上联合运用二维码信息软件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耗材消耗和储备的时效性,增强手术耗材的实用性,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