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常频机械通气(CMV)+PS和CMV治疗新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0例ALI/ARDS患儿,根据机械通气模式将患儿分为HFOV+PS组、CMV+PS组、CMV组。观察3组患儿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PaO_2、PaCO_2、PaO_2/Fi O_2、氧合指数(OI),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3组患儿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3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及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 O_2及OI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12、24、48 h,3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 O_2及O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OV+PS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MV+PS组及CMV组患儿(均P0.05)。CMV+PS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MV组患儿(P0.05)。结论 HFOV+PS治疗新生儿ALI/ARDS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效果及结局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PS使用时间,将患儿分为早期组(n=32,生后2h内使用)和晚期组(n=28,生后2~12h使用)。统计学比较2组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PS治疗前及治疗后6、24、48h血气分析及肺氧合功能指标,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使用PS治疗的患儿家属签署使用知情同意书。结果(1)2组早产儿中男性患儿比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产妇产前使用激素比例、呼吸评分、氧合指数(OI),以及RDS患儿胸部X射线摄片分级为Ⅱ级及Ⅲ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结果:早期组早产儿PS治疗后6、24、48h的血气分析结果,包括血液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_(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肺氧合功能指标,如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和OI,均分别较本组早产儿治疗前显著改善。除PaCO_2外,晚期组早产儿PS治疗后6、24、48h的其余血气分析结果和肺氧合功能指标,亦均分别较本组早产儿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结果:早期组早产儿PS治疗后6、24、48h的血液pH值、Pa_(O_2)、PaCO_2、a/APO_2及OI改善情况,均优于晚期组相应时间点,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早期组早产儿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晚期组早产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早期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ICH)及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均较晚期组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2h内应用PS,能更好改善RDS早产儿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减少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30~34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作用.方法 69例胎龄在30~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在生后<60 min无论有无缺氧均予nCPAP进行呼吸管理,同时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照组按以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以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率.结果 治疗组RDS的发生率为33%(1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RDS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RDS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生后<72 h机械通气率为27%(9/36),对照组为51%(1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RDS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减少外源性PS的应用以及减少机械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的92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HFOV组(n=48,采取NHFOV治疗)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44,采取NCPAP治疗)。对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徐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XZXY-LJ-20170328-006),并且与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性别、出生胎龄与体重及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日龄及分娩前24 h母亲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组间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45.8±6.5) mmHg(1 mmHg=0.133 kPa)及(40.8±4.7) mmHg,均显著低于NCPAP组的(49.3±5.7) mmHg及(44.2±5.2) mmHg;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比值(P/F)分别为(198.8±30.5) mmHg及(215.1±32.1) mmHg,均显著高于NCPAP组的(176.4±28.1) mmHg及(190.0±29.7) mmHg,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9、3.301、3.663、3.881,P=0.003、<0.001、<0.001、<0.001)。③2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均为:无创通气治疗后24 h的pH值及治疗后1、24 h的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治疗后24 h的P/F值高于治疗后1 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无创通气疗效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后,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及有创机械通气率(22.9%、6.3%),均显著低于NCPAP组(45.5%、20.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4.084,P=0.022、0.043)。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时间、柠檬酸咖啡因使用率、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及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鼻损伤、肺气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Ⅲ~Ⅳ级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Ⅱ期)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以及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NCPAP比较,NHFOV用于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能改善氧合、减少二氧化碳(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及PS使用,同时不增加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在早期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两组均予固尔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结果 ①HFOV组在2 h PaO2、A-aDO2、OI均较CMV组改善快,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2小时及6小时HFOV组PaCO2下降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 ①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HFOV较CMV能更快地改善氧合及低氧血症,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防止二氧化碳储留.②HFOV易导致过度通气,需密切监测动脉血气,若不能做到,CMV更适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常频机械通气(C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3种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合征(NRDS)患儿临床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收治的151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通气模式,将151例NRDS患儿分为NCPAP组(n=55)、CMV组(n=48)、HFOV组(n=48),3组患儿除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外,均给予维持内环境、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3组患儿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NRD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比较3组患儿血气分析变化、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结果①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12、24、72 h血气分析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NCPAP组、CMV组和HFOV组间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VAP、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VAP、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显著低于CMV组与HF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气胸发生率与NCPAP组及HFO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与HFOV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CPAP治疗NRDS疗效肯定,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早产儿RDS按PS使用时间不同分为2组,早期组(出生<2h)21例和晚期组(出生2~12h)18例,两组患儿给予综合治疗,并按100 mg/kg一次性给药,取仰卧位l min内注入并气囊加压给氧1 min.若无明显的呼吸道阻塞症状,<6h禁止拍背及气道内吸引;观察两组用药前后12 h胸片分级、血气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机械通气使用率及总吸氧时间的变化,比较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转归的差异.结果 早期组患儿用药后12 h胸片较晚期组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FiO2在用药后6、12、24 h低于晚期组(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均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机械通气使用率、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晚期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气胸的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而两组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严重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以及生后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RDS早期给予PS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氧合功能,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率、氧疗及住院时间,可降低BPD及气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气胸新生儿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气指标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6月于该院新生儿科就诊的气胸新生儿76例,根据通气方法分为HFOV组(39例)和CMV组(37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高浓度给氧时间、给氧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支气管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和死亡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和随访结果。结果HFOV组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吸高浓度氧时间均显著少于CMV组(P0.05),两组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率、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HFOV组p H值、血氧分压(Pa O_2)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Pa O_2/PAO_2)显著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FOV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显著低于CMV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现呼吸道感染和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能更有效地改善气胸新生儿血气指标以及减少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吸高浓度氧时间,对肺发育及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在30 ~ 34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作用.方法 69例胎龄在30 ~ 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儿在生后60 min内无论有无缺氧均予nCPAP进行呼吸管理,同时行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照组33例患儿按以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以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率.结果 治疗组RDS的发生率为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7.58%(P <0.05).Ⅰ-Ⅱ级RDS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率25.00%,对照组51.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是一种无创伤性技术,早期应用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NRDS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减少外源性PS的应用以及减少机械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 2种机械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支持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治疗失败的50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n=25,采用HFOV通气模式治疗)和对照组(n=25,采用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对2组受试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不同分级RDS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对2组受试儿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RDS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参加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受试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生后时间、分娩方式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观察组受试儿PaO2、PaCO2水平及OI明显高于、低于及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0.2±13.8) mmHg (1 mmHg=0.133 kPa)与(82.6±11.5) mmHg, (38.1±5.2) mmHg与(46.5±6.1) mmHg及10.6±2.7与17.3±3.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5、P=0.040,t=5.240、P<0.001,t=7.484、P<0.001)。③观察组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2.6±7.3) h vs (93.7±8.9) h,(27.5±2.5) h vs (31.5±3.0) h],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2、5.121,P<0.05)。④观察组Ⅱ、Ⅲ、Ⅳ级RDS受试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⑤观察组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8/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 P<0.05)。 结论对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取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较HFOV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是该类受试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即早期应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早产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选择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策略,在RDS管理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胎龄≤32孕周,或出生体重<1 200 g,有自主呼吸的95例RDS高危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采取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策略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57,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对照组(n=38,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策略,即预防性使用PS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统计学分析2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或机械通气(MV)率、RDS发生率、RDS导致的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2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RDS高危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比、呼吸窘迫严重程度,以及胃液泡沫试验阴性率、剖宫产率、多胎率等RDS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880、11.515、13.068,P<0.001);而RDS发生率、生后5 d内MV率、RDS导致的死亡率及BPD发生率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RDS高危早产儿于早期进行CPAP+选择性使用PS为主的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可显著减少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及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并且不增加RDS高危早产儿的不良预后(RDS导致的死亡率与BPD发生率)。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这一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是否值得基层医院借鉴,则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联合容量保证通气(VG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VGV模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对RDS早产儿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68例出生时胎龄<37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随机分配网站,将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SIMV+VGV组(n=34,接受SIMV+VGV模式治疗)与PSV+VGV组(n=34,接受PSV+VGV模式治疗)。对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后2~12 h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出生28 d后)血清IL-17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对2组早产儿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脑室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氧依赖率、再插管率、死亡率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进行比较。绘制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死亡、存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V+VGV组RDS早产儿出生28 d后的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分别为5.9%(2/34)、8.8%(3/34)、2.9%(1/34),均显著低于SIMV+VGV组的23.5%(8/34)、35.3%(12/34)、67.6%(23/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6.928、31.167,P=0.040、0.008、<0.001)。③SIMV+VGV组、PSV+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 740.8±522.6)pg/mL与(519.3±187.4)p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 227.3±882.9)pg/mL与(2 397.1±795.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5、2.578,P<0.001、=0.016);并且SIMV+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PSV+VGV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3,P<0.001)。④机械通气治疗前,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6,P=0.009)。机械通气治疗后,死亡与存活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但是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000,P=0.002)。⑤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ROC-AUC为0.810(95%CI:0.627~0.993,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2 759.1 pg/mL,而且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1.2%。 结论PSV联合VGV模式治疗RDS早产儿,可显著降低其出生28 d后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降低RDS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对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3例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NIPPV组(31例)和HHHFNC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72 h内插管率、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有创辅助通气时间、使用氧疗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后72 h内插管率、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PS使用率、无创辅助通气、有创辅助通气及使用氧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鼻损伤、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出血(IC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DA)、败血症及B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和HHHFNC这两种呼吸支持治疗法对RDS早产儿的临床效果相当,都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具体差异则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190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412例)和足月儿组(≥37周,618例)。对比分析各组RDS患儿资料。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RDS发生率分别为25.26%、7.77%和4.2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在胎龄、出生体质量、Apaga评分、产前使用皮质激素、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剖宫产、不明原因早产和呼吸困难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使用PS和使用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S在34周胎龄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不同胎龄RDS患儿临床特点各不相同,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管理、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谢彦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29-2532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肺出血新生儿分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高频震荡通气(HFOV)呼吸机模式治疗,CMV组(n=1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HFOV组(n=10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1、4、8、24、48 h的血气和肺氧合功能监测指标以及病情转归。结果: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总病死率39.1%。HFOV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上机后1、4、8、24h的HFOV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和肺氧合功能的改善均快于CM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平均肺出血停止时间、上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CM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较好的疗效。HFOV能更快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更好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许欢  许超 《中国妇幼保健》2023,(12):2206-2209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克拉拉细胞蛋白16(Cc16)、miR-15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56例,研究组45例。常规组给予常频通气联合PS治疗,研究组给予HFOV联合PS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c1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5表达,呼吸机检测氧合指数(OI)值、动脉与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 d以及治疗后1周两组Cc16、miR-155水平及OI值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1 d及治疗后1周Cc16、miR-155水平及OI值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及治疗后1周两组a/APO_(2)值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吸氧、症状缓解、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联合PS能改善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Cc16、miR-155水平以及肺功能,缩短患儿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准备拔除气管插管转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72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37,采用拔除气管插管前24 h开始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拔除气管插管后HHHFNC方案预防拔管失败)及对照组(n=35,拔除气管插管后单独采用NCPAP方案预防拔管失败)。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疗效、无创辅助通气相关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过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7伦审第13号),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 2组RDS早产儿性别构成比、出生胎龄、孕次、出生体重,以及母亲胎膜早破发生率、剖宫产术分娩率、受孕方式构成比、产前24 h至7 d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Ⅲ级RDS发生率、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拔管失败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8.1%(3/37),3.5 d(1.0~15.0 d),11.0 d(4.0~28.0 d),15.5 d(6.0~29.0 d),11.0次(7.0~15.0次),均显著低于、短于或少于对照组的20.0%(7/35),6.5 d(2.5~18.0 d),15.0 d(6.0~32.0 d),22.0 d(7.0~36.0 d),18.0次(8.0~25.0次),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0,Z=-2.030、P=0.018,Z=-2.129、P=0.012,Z=-2.889、P=0.008,Z=-2.105、P=0.022)。联合治疗组早产儿达到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分别为10.0 d(6.0~20.0 d)和16.0 d(8.0~28.0 d),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857、P=0.010)。③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无创辅助通气相关并发症鼻损伤、腹胀及头部塑形发生率分别为10.8%(4/37)、10.8%(4/37)及8.1%(3/37),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8/35)、28.6%(10/35)及31.4%(11/3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82、5.140、5.982,P=0.028、0.021、0.012)。 结论较单独应用NCPAP,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方案预防RDS早产儿拔管失败,可降低拔管失败率、鼻损伤及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无创辅助通气及用氧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及其对婴儿期呼吸道疾病和潮气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2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不同,将其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n=12,使用常频呼吸机治疗)及HFOV组(n=10,使用高频呼吸机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存活患儿进行定期随访至校正年龄达12个月时。比较2组患儿胸腔闭式引流、机械通气治疗、吸高浓度氧及用氧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机械通气治疗前(0 h)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8、24、48 h)血气分析及氧合功能指标差异;校正年龄达12个月时潮气肺功能参数及呼吸道疾病随访结果。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体重、分娩方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HFOV组患儿胸腔闭式引流、机械通气治疗及吸高浓度氧时间均较CMV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用氧总时间、住院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机械通气治疗前(0 h),2组患儿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及呼吸指数(R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8、24及48 h,HFOV组患儿pH值、PaO2及PaO2/PAO2水平均高于CMV组,PaCO2、OI及RI水平则均低于CMV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MV组治疗后8 h的PaCO2水平与该组治疗前(0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2组患儿治疗后8、24及48 h,其余各指标分别与本组治疗前(0 h)比较,均显著改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存活并随访的19例患儿在校正年龄达12个月时,潮气肺功能参数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达峰时间比(TPEF/TE)及达峰容积比(VPEF/VE)比较,以及任何原因住院率、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构成比、下呼吸道感染次数构成比、呼吸道感染住院率及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FOV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气胸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合功能参数,缩短胸腔闭式引流、机械通气治疗及吸高浓度氧时间,对婴儿期潮气肺功能及呼吸道疾病的影响与CMV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至我院进行N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患儿83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HFOV组45例,NO组38例,对两组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治疗失败例数,以及发生肺气漏、感染、脑室内出血、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NO组使用呼吸及治疗时间短于HFOV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儿总住院时间,治疗失败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和CMV+NO对于N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的患儿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CMV+NO能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外周血氧化应激产物及水通道蛋白(AQ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出生且住院治疗的早产RDS患儿1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80例应用PS治疗为观察组,80例未应用PS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转归及并发症,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外周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AQP-1、AQP-5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AQP-1及AQP-5显著低于对照组,SOD、GSH-P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合指数(PaO_2/Fi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室内出血(IVH)及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辅助治疗早产儿RDS能够保护肺呼吸功能,抗氧化应激反应及下调血清AQP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