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合并内侧间室狭窄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20例采用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伴有内侧间室狭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前后常规拍摄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X线片,记录手术前后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的改变,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VAS评分末次随访结果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末次随访结果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末次随访结果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改善患肢力线,缓解疼痛症状,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关节内合并其他病变情况,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是治疗伴有内侧间室狭窄的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通过对该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2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关节镜清理+腓骨截骨术,胫腓骨高位截骨,单髁置换,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观察膝关节功能(HS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指标。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2例患者术后有腓总神经刺激症状,随访半年逐渐消失,有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大腿内侧感肌肉紧张,疼痛,经对症后缓解;随访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无关节感染及死亡。结论根据不同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病史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疗效确切,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胫骨内侧高位开放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在孟州市复兴医院接受治疗的 40 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 者接受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 20 例患者则给予胫骨内侧高位开放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 节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股胫角(FTA)矫正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 HSS 评分、疼痛评 分以及 FTA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的 HSS 评分均较术前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 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疼痛评分和 FTA 均明显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降幅 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胫骨内侧高位开放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其可促进患者疼痛症状以及膝内翻或外翻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研究三种不同微创术式治疗内侧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膝关节力线的影响。方法:按采用的术式将纳入的176例内侧型KOA患者分为腓骨近端截骨术组(A组)59例、腓骨近端截骨术+关节镜清理术组(B组)49例和关节镜清理术组(C组)68例,比较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膝活动度(ROM)、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生活质量评分(SF-3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89年(2.0~5.9年)。术后3个月B,C组ROM,VAS,HSS,SF-36评分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和B组ROM,VAS,HSS,SF-36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组和B组ROM,VAS,HSS,SF-36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7例出现局部肿胀,经对症处理后在1个月内消退;A组和B组各出现4例和3例足背麻木感和感觉减退,给予对症治疗3~6个月后恢复。结论:关节镜清理术和关节镜清理术+膝关节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型KOA早期疗效显著;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腓骨近端截骨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较单纯关节镜清理在早期、中期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腓骨截骨术还能部分调整膝关节力线,减轻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中期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情不同阶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开放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手术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2例,均行关节镜镜检清理,胫骨平台内侧楔形高位截骨,联合平台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记录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末次随访行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胫股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2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楔形截骨窗均骨性愈合;术后2周、末次随访VAS评分(2.73±0.69)和(1.14±0.55)分均低于术前(7.5±0.5)分(P0.05),且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后2周变化明显(P0.05);HSS膝关节评分(73.32±3.82)和(82.95±3.10)分均高于术前(50.45±7.70)分(P0.05),且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后2周变化明显(P0.05);末次随访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0.81±0.05)高于术前(0.38±0.04)(P0.05),术后2周(0.38±0.04)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末次随访FTA(174.41±0.89)°和(174.59±0.89)°均小于术前(184.91±1.86)°(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末次随访MPTA(87.55±1.56)°和(87.82±1.50)°均大于术前(80.91±1.16)°(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4个月出现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无感染发生。结论:胫骨高位开放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手术效果满意,手术安全,术后可直接将膝关节负重中心转移至外侧间室,有效改善内侧间室异常负重,明显减轻内侧膝关节疼痛,且锁定钢板支撑效果良好,同种异体骨填塞骨性愈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术与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伴膝内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2例KOA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40例)、膝关节镜清理组(单纯组,62例),联合组患者采用膝关节镜清理术结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单纯组仅采用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膝关节协会评分(KSS)、Lysholm评分对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逐渐降低,KSS和Lysholm评分逐渐升高,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JS角、FT角逐渐降低,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手术前后JS角、FT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高于单纯组(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清理术与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膝关节镜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后患者滑液中炎性因子及软骨降解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单纯内侧间室KOA于本院行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的患者30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及12个月膝关节WOMCA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3...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单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清理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三种保膝方案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82例(82膝)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保膝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A组单纯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23例),B组行关节镜清理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30例),C组行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29例)。分别记录三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0.4±8.5)个月。A组和C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C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三组HSS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C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药物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5例,采用腓骨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JOA评分进行综合分析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25例患者的术后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下肢力线到髌骨中线的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疼痛减轻。膝关节JOA评分由术前68~78(74±2.5)分提高到80~89(84±3)分。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腓骨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延缓膝骨性关节炎进展等优点,为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郑市中医院收治的15例(18膝)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量,术后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指标。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 d、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系统(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进行评分。结果:15例患者住院天数为1~8 d,平均时间(6.1±2.5)d;术中无出血倾向、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预后延迟等。与术前相比较,术后2 d的VAS、HSS及KSS的临床评分明显改善,术后2个月的VAS、HSS及KSS临床评分、功能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下地行走,住院天数平均为2.8 d,患者膝关节内侧的疼痛感消失或好转;术后2 d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进行复查发现,膝关节内侧间隙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腓骨截骨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降低,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与患病人数不断升高。对于本病晚期患者,膝关节置换已经成为金标准。然而,对于本病中早期患者,目前治疗尚无定论。随着膝关节周围截骨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该术在缓解中早期患者疼痛、延缓关节退变进程及避免早期行关节置换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笔者主要对股骨远端截骨、胫骨近端截骨、腓骨近端截骨等膝关节周围不同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腓骨上1/3部分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3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截骨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48~80岁,中位数62岁。均单侧发病,左侧17例,右侧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疼痛等症状以内侧为重,不同程度膝关节内翻畸形,X线间内侧间隙狭窄,胫骨平台-骨干角85°,下肢生理力线距髌骨中心内侧偏移1cm.统计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胫骨平台-骨干角,内外侧间隙及功能AKS评分。结果:住院时间10~15d,中位数12d.3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级愈合。其中3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症状,3月后均好转。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中位数4个月。术后1个月后连续2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评估、AKS评分、膝关节内外间隙、胫骨平台-骨干角结果无明显变化后,确定评分结果并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2)分降为术后(3±2)分。功能较术前改善,AKS由(88.47±13.25)分增加到(156.70±10.26)分,内翻角较术前略纠正,胫骨平台-骨干角由术前70°~85°提高为术后80°~93°,内侧间隙较术前增加(0.25±0.10)cm,外侧间隙较术前减小(0.20±0.08)cm.结论:腓骨截骨术对患者创伤小、花费少、手术难度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独活寄生汤配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既往采用口服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内侧间室型膝骨关节炎患者2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并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的变化。结果 2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患者的VAS评分:术前的(7.18±1.64)降低到术后6个月的(1.80±0.54),P0.05;患者的WOMAC评分:术前的(126.90±6.38)降低到术后6个月的(63.30±5.69),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配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创伤小,花费低,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桃仁膝康丸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腓骨截骨术;治疗组进行腓骨截骨术,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桃仁膝康丸,连续服用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法(WOMAC)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仁膝康丸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可缓解内侧间隙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配合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Kellgren-Lawrence分型为Ⅰ~Ⅲ级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1例,采用关节镜清理配合腓骨截骨术,比较手术前后VAS,参照Lequesne指数评分标准计算患者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指数(ISOA)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VAS及ISOA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Kellgren-LawrenceⅠ,Ⅱ级的VAS及ISOA评分均较Ⅲ级低。1例Kellgren-Lawrence Ⅲ级因术后6个月疼痛缓解不明显,行关节置换术。结论:关节镜清理配合腓骨截骨术可以处理关节内病变,纠正下肢力线,有效改善关节功能,适用于Kellgren-LawrenceⅠ~Ⅲ级表现为内侧间室关节炎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节段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节段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的60例临床资料,测定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股胫角、膝关节内翻角、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并采用膝骨关节炎JOA疗效评定标准及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5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显著减轻,VAS评分由术前的6.85±2.48分降为3.43±1.50分,股胫角由术前的155.49°±12.28°提升为180.98°±15.93°,膝内翻角由术前的15.19°±5.12°降为5.69°±3.31°;膝关节内侧间隙比术前增加0.35±0.11cm,膝关节外侧间隙比术前减小0.23±0.12cm;膝关节JOA评分由术前的72.57±4.53分提高至86.58±7.52分。结论:膝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节段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短期内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内侧疼痛,恢复膝关节内侧间隙,改善下肢力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坚骨胶囊联合关节镜与胫骨高位截骨在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坚骨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疼痛评分(VAS)、股胫角、膝关节内侧间隙距离及生命质量评分(SF-36),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SS评分提高,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股胫角降低,膝关节内侧间隙距离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F-36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予以坚骨胶囊联合关节镜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加膝关节内侧间隙,降低股胫角,缓解患者疼痛感,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膝内翻在膝骨性关节炎病例中相当常见,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及关节生物力线排列异常,经临床证明疗效满意。关节镜检查、清理配合胫骨近端高位截骨不但能全面了解关节腔内关节软骨面、半月板、滑膜病变状况,对预后提出评估,而且能同时清理关节腔,提高疗效。自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对2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内翻畸形者进行了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并运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孟和主任医师设计的胫骨高位倒U形截骨、孟氏架外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平面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AMOA)的临床疗效和随访评价。方法:通过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阶梯治疗策略分析,确定前内侧骨关节炎的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方案,于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治疗48例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并成功随访,其中男20例(20膝),女28例(28膝);年龄为48~65岁,平均为(57.1±3.4)岁。记录手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36个月的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并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8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进行了随访。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较术前增大,患者的膝内翻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后3个月相比手术前、术后12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未见明显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20.
矫形鞋垫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军 《中医正骨》2007,19(1):25-26
自1958年Jackson第一次描述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OA)以来,广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了该手术有效。但胫骨高位截骨术存在着可靠有限期短、胫骨后倾角改变、髌骨低位、骨量丢失等问题。随着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日益增多,如何用无创伤、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改善膝关节力线,缓解疼痛,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显得十分重要。自1998~2002年,我院引用日本国昭和大学中心研究的矫形鞋垫法治疗膝OA患者26例,并进一步观察其对改善股骨胫骨外侧角(FTA)的作用和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