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络腧穴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JJ  Shen XY  Zhao Y 《中国针灸》2010,30(10):831-834
对近年来经络和腧穴的红外辐射温度及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总结。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可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该轨迹多表现为经络线下表皮层的高温线带,可在腧穴的各种刺激下诱发产生,其中温灸是诱发循经高温线的最佳方式。经穴区具有高温和低电阻特性,而穴区的三磷酸腺苷(ATP)能量代谢高于非穴区,提示穴位红外辐射温度和光谱均承载着重要的生理病理信息。笔者认为经穴的红外辐射特性研究还远不够揭示经穴的实质,加强经穴的红外辐射特性、经穴的形态结构及经穴的伏安特性等基础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论文29篇,方法涉及耳穴疗法、体穴针刺疗法、耳穴配合体针疗法及激光穴位照射疗法等,尤以耳穴疗法报道较多,疗效显著。针灸戒烟常用穴位,耳穴为肺、胃、口、神门、交感等;体穴有足三里、三阴交、列缺、合谷、百会以及新发现的"甜蜜穴"。多数学者认为吸烟者要下决心,接受治疗时必须坚持不吸烟,烟瘾发作时按压耳穴,树立戒烟信心和决心是戒烟成功和巩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回顾过去10年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对于把握今后的方向,鉴往知来,具有重要意义。 阴阳五行研究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它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之后,使之从简单到全面、零碎到系统、笼统到具体,无规律到有规律,这不能不说是有了本质意义上的发展,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围绕阴阳五行问题,曾在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期,展开了3次以存废和科学性为题的大讨论。至80年代中期以后,始从多学科角度,立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科学独特价值的发掘,逐渐对阴阳五行的意义有了比较肯定的认识,90年代对其研究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4.
近10年针灸戒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10年针灸改善戒断症状、干预心理渴求防复吸以及针灸戒毒作用机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针灸戒毒康复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围绕针灸抗稽延性戒断症状、防复吸、针刺戒毒机制的切入点3个方面,思考展望今后针灸戒毒康复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提出今后要努力探索针灸干预心理渴求的临床观察及针刺影响认知行为,阻断与药物成瘾有关的学习和记忆过程的机制,进一步发挥针灸在抗药物成瘾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经络腧穴电磁特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经络电磁特性研究方面的文献20余篇,分别从经络电磁特性的研究、经络的电磁成像、经络的电磁模型三方面对经络腧穴的电磁特性研究概况做了介绍.结果表明,经络穴位有明显的电特性,这些特性可能会随人体状态、时间、环境等变化而变化.根据电磁特性,可对经络成像和许多经络现象进行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经络本质.经络的这一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近10年来国内外各类中药部分化学成分抗肿瘤的研究状况。方法:查阅近10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和归纳其抗肿瘤活性,并简要介绍其作用机制。结果:综述了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概况。结论:中药化学成分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可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用于潜在的抗肿瘤辅助治疗药物,探讨其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经络和腧穴电学特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和腧穴作为机体联络、反应、调节的功能单元和体系,必然有其特定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效应,并在机体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清小芳太郎就设计出经穴探测仪,采用皮肤电阻的原理进行灸点测量.50年代中谷义雄进一步指出"良导点"、"良导络"的皮肤导电现象与穴位和脏腑的关系.近年又掀起一股对经络和腧穴生物物理学特性,尤其是电学特性的研究热潮.为此,本文仅对1985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国芳  张杰 《河南中医》2003,23(2):68-69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形成和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 ,同时伴见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属中医“牙宣”、“齿衄”、“齿牙动摇”、“风疳”、“食床”等范畴。在治疗上 ,现代医学常以局部治疗为主 ,制定周密而长期的治疗计划 ,往往因病人难以坚持良好的自我菌斑控制而导致疾病的再度发生 ,费时费事而收效甚微[1] 。中医药在治疗牙周炎方面 ,以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而为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推崇。本文就其近十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临床研…  相似文献   

9.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膈肌痉挛,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等亦可引起膈肌痉挛。呃逆的病因多因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等所致。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是呃逆的主要病机。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已见大量的临床报道。现将近几年的治疗概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症状,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或不得卧。失眠症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加重和诱发躯体的其他疾病。患者通常首选口服催眠药物,这种治疗方法会产生诸多副作用,且易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加速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李健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3):106-10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因其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不孕症等,而危及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针灸治疗肥胖病疗效显著,作用持久,无毒副作用,符合健康减肥的概念,即不腹泻,不反弹,不乏力,深受人们的欢迎。近10年来国内对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临床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笔者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列缺穴,乃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别名:童玄、腕劳。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首见于《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掖下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手兑掌热,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历代中医学文献对列缺穴的主治应用均做了广泛地记载,其主治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这些记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了总结列缺穴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秦艽、麻花艽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艽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秦艽在本草学考证、植物化学、生物学特性及药理学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秦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笔者现根据所查资料就秦艽近10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本草学考证 秦艽又名西秦艽、大秦艽、左秦艽、左扭根等,作为传统常用中药,历代本草皆有收载。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1]。《名医别录》载:“秦艽生飞鸟山谷。”陶弘景云:“今出甘松、龙洞、蚕陵……以根作罗文相交,长大黄白色者为佳。”[2]宋《图经本草》云:“……其根土黄色而相交纠,长一尺以来,粗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茎梗,俱青色,如莴苣叶。六月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结子,每于春秋采根阴干”[3]。《本草纲目》曰:“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秦纠”[4]。 经考证,飞鸟山、甘松、蚕陵在四川省境内,泾州在甘肃省境内,鹿州、歧州在陕西省境内,秦中可能指陕西。由此可见,甘肃、陕西、四川等省都出产秦艽;以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产区地道。古本草所载产地与目前秦艽生产情况基本一致。从历代本草记载来看,自古秦艽原植物有多种,而以“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涉及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在其众多的并发症中,糖尿病性脑血管的发病率约为25%,其中以糖尿病性脑梗塞为主,占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85%以上[2],病变的致残、  相似文献   

15.
柴胡属植物皂苷近10年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对柴胡属近10年皂苷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 ,对柴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皂苷结构及波谱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讨论 :从柴胡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43个皂苷 ,分析其核磁数据 ,应用烯碳数据可推测基本结构类型 ,根据含氧碳及相邻碳的化学位移值可确定羟基取代位置。糖上连有乙酰基时 ,邻位碳向高场位移δ2~3。  相似文献   

16.
秦艽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秦艽在本草学考证、植物化学、生物学特性及药理学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秦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笔者现根据所查资料就秦艽近10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本草学考证 秦艽又名西秦艽、大秦艽、左秦艽、左扭根等,作为传统常用中药,历代本草皆有收载。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1]。《名医别录》载:“秦艽生飞鸟山谷。”陶弘景云:“今出甘松、龙洞、蚕陵……以根作罗文相交,长大黄白色者为佳。”[2]宋《图经本草》云:“……其根土黄色而相交纠,长一尺以来,粗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茎梗,俱青色,如莴苣叶。六月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结子,每于春秋采根阴干”[3]。《本草纲目》曰:“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秦纠”[4]。 经考证,飞鸟山、甘松、蚕陵在四川省境内,泾州在甘肃省境内,鹿州、歧州在陕西省境内,秦中可能指陕西。由此可见,甘肃、陕西、四川等省都出产秦艽;以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产区地道。古本草所载产地与目前秦艽生产情况基本一致。从历代本草记载来看,自古秦艽原植物有多种,而以“罗...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现代最为常见的精神心理疾患,其高发病率及高自杀率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针刺治疗抑郁症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从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从分子学角度探究针刺的作用机理。故对近10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实验研究提供科研思路及方向,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得气的中枢机制领域的研究内容,探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取得的经验教训。方法: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 Med数据库有关fMRI得气研究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试验设计、受试者纳入、穴位选取以及得气评价方法)上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以fMRI技术研究得气中枢机制的文献。根据纳入文献的研究内容,大体可分为2个不同方向的得气中枢机制研究:得气研究以及得气感研究。得气研究多为比较得气与否在脑功能活动上的差异,以总结得气的中枢响应模式;得气感研究则是将得气状态下不同得气感及得气感强度在中枢反应上的特点进行比较,来归纳不同得气感成分及强度对脑功能活动的影响。近10年该类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试验设计较为多样,以随机对照试验及配对试验设计较多。研究的受试对象以健康人为主,研究的穴位以单穴居多,研究的主要穴位有足三里、外关、合谷等。得气评价方法以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主。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得气与否及不同得气感对脑功能活动影响的研究。当前研究可证实得气与否及不同得气程度具有显著不同的脑功能活动,且不同腧穴得气有其特异性激活。得气感程度与脑区激活程度呈正相关。刺痛感不属于得气感成分。结论:当前的得气fMRI研究的数量及质量有待提升,研究内容相对单一,研究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得气fMRI研究得到的结果多为得气反应于中枢层面的现象,而亟需通过这些现象总结出得气与中枢效应的本质联系,揭示得气的作用机制。得气对脑功能活动的特异性影响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并初步显示了优势。现就近10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药防风近10年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生药防风近10年来在本草考订、来源、药材商品、显微与理化鉴别、品质评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7个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