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总结10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体会。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制定转运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转运前充分评估病情并做好仪器和用物准备,转运途中做好患者及仪器的安全管理,转运后做好再查工作,均是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点。经以上转运方法,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完成ICU与导管室间的转运,3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顺利完成CT检查,1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紧急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后安全转运至ICU。 相似文献
2.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技术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危重症患者由于检查、治疗等需求,常面临转运,但目前国内外尚无ECMO患者院内转运的相关指南或共识。本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基于循证和专家论证的方法,从ECMO患者转运的各环节建立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体外支持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膜肺氧合以后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肺功能,有效维持心脑肺等器官的氧供和氧合,帮助心肺病变的治愈及功能恢复赢得机会[1]。目前,ECMO已经成为心肺功能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对危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目的:总结我院ECMO团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重症患者院际转运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ECMO团队在ECMO支持下实现院际转运的27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疾病种类、插管地点、插管方法、院际转运距离、转运方式、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临床转归。结果:27例患者均由我院心外科ECMO团队在外院置管后转至本单位。其中男24例,女3例;平均年龄52.5岁;转运距离4~300 km。1例患者采用直升机转运,26例患者采用地面救护车转运。转运过程中无死亡事件发生,但发生8例不良事件。ECMO顺利撤机18例,患者顺利出院14例。结论:ECMO辅助下危重患者的院际转运是安全而有效的,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工作可有助于减少ECMO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管理相关证据,以期为转运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循证6S金字塔证据模型”从上往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国内外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最佳临床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2月。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员单独完成,并结合专业人员意见,对质量达标的文献实施数据提取和总结。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总结出19条最佳证据,包括院内转运原则、风险评估、转运计划、转运准备、转运监护、转运交接、质控和培训7个方面。结论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院内转运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管理方式解决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问题,提高患者院内转运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重症监护室(ICU)集聚了整个医疗场所病情最危重的病人,病情变化迅速,有时为了明确诊断,指导下一步精准医疗行为或确认治疗效果,部分重症病人必需外出进行CT及各类影像引导下的穿刺检查。而由于病人自身疾病的复杂多变和某些治疗必需持续的特殊性,以及环境变化、途中颠簸等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重症病人外出检查无疑是危重症护理的高风险事件。近期我科成功完成了1例行体外膜肺氧合(EC- 相似文献
15.
16.
17.
总结3例体外氧合膜肺支持患者院间转运的护理。主要环节是明确团队成员职责,评估转运前患者的整体状况,做好转运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急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erane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危重患者采用动脉-静脉(A-V)模式或静脉-静脉(V-V)模式进行ECMO救治的护理资料。结果:成活27例,死亡21例,死因主要为原发病不能控制及治疗(4例)、脑死亡(3例)和并发症(14例)。结论:ECMO是救治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严密的监护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ECMO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机械性辅助装置,在临床抢救及治疗过程中可以提供有效的临时性心肺支持,使患者渡过致命的危险期.目前,ECMO技术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1-3],并且在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ECMO使用肝素涂层的材料,但实施了有创操作、采用了非搏动性灌注及全身抗凝等措施使得ECMO在运行过程中患者机体和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ECMO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目前国内对于ECMO在临床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认识不足,完成的临床病例较少,应用和临床管理的经验还很有限.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92例行ECMO辅助的危重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探讨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之一,能够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心肺功能,帮助危重患者渡过致命的危险期,从而为原发病的诊治赢得时间[1].2002年开始我国多家医疗中心陆续开展该技术,但早期开展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者多为心脏外科以及体外循环医生,以ECMO心脏支持为主,多应用于体外循环脱机困难、心脏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4].而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自2013年5月以来以重症医学科为组织核心同时开展循环、呼吸ECMO支持,现对ECMO支持时机、相关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