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项研究证实,对于具有高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是一种较口服抗凝治疗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1]。现报道1例成功应用LACbes封堵器进行反鸡翅型左心耳封堵术的案例,为临床医师提供左心耳封堵术器械及操作的临床实践经验。1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因反复胸闷5年余,加重伴心慌10 d于2022年5月31日入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史。入院体检: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于2014-05-19因心悸胸闷气促3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体检:脉搏98次/min,血压108/70mmHg(1mmHg=0.133kPa),双肺无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4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凹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患者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左心耳被证实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经皮左心 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新技术。许多左心耳封堵器 已经正式上市或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Watchman 是当前使用最广、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封堵器。Protect-AF 研究 是第一个头对头对比华法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Watchman 成为目前第一个经过美国 FDA 批准的左 心耳封堵器。与此同时,国产左心耳封堵器 LAmbre 及 Lefort 也崭露头角并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左心耳封堵术开启 了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治疗的新模式,即由“局部封堵、单次手术”替代传统的“全身抗凝、终生服药”。  相似文献   


4.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阵发性心慌、气短1年半,加重20余天"入院。患者于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感心慌、气短,无胸痛,活动后为著,经休息可好转,未经过特殊治疗。3年前患者因"不能言语"至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头颅CT提示"脑梗死"。当地医院诊断为:①脑梗死;②心房颤动。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半年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肢麻木,后加重为右侧肢体运动障碍,至外院诊断"脑梗死",给予华法林半片,1次/d  相似文献   

5.
对于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血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脑卒中的替代策略.左心耳封堵术相关主要手术并发症在实践中相对较少(1% ~2%),但一旦发生会造成一定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所以左心耳封堵术术者必须对以下潜在的并发症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其做好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现就左心耳封堵术相关主要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做...  相似文献   

6.
武峰  廉坤  高伟  陶凌 《心脏杂志》2016,28(3):335-337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男性,74岁,体质量65 kg,甘肃会宁人。主因阵发性心悸、头晕4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胸闷、心悸、头晕,进而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约3 min后清醒。3个月前患者如厕小便时再次出现晕厥、跌倒,伴颜面发紫、大小便失禁。急送我院就诊,心电图示:心房纤颤(AF),室率70次/min,服用比索洛尔控制心率,未予抗凝治疗。1个月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有左侧肢体麻木、乏力,诊断为脑梗死,后开始给予华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极易引起脑卒中事件。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封堵左心耳可减少心房颤动血栓的发生率。现就封堵左心耳来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至今已成功为7位患者植入了左心耳封堵器。7例患者均为持续性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2~79岁,平均(68.0±7.3)岁。均已婚,汉族6例,蒙古族1例。既往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肾功能不全1例。术前曾确诊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之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栓塞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患者的围术期中护理要点。方法:查阅文献并分析护士在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前参加病例讨论,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术中备齐所需物品、急救设施。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了解手术进程,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完善出院指导,加强随访工作以确保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被成功完成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置入,手术时间120~180(150±30)min。术中食道超声监测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出院随访至今,患者无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是我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护士不仅要全面了解左心耳封堵治疗过程,更应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加强医护患关系密切合作,提高临床技能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治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房颤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器械相关血栓是左心耳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心耳封堵治疗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6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过程均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等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结果经过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左心耳封堵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Watchman封堵器与ACP/Amulet封堵器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纳入标准为不适宜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不能长期耐受抗凝治疗、具有高卒中或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文献检索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交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名研究者协助判断。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4进行软件统计Meta分析,因结局指标为二分类变量,故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各指标均给出点估值和95%CI。当P>0.05且I2<0.5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以及术后随访的总计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脑卒中的发生率。次要观察终点为围手术期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和封堵器脱落)。术后随访期间安全性观察包括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封堵器相关血栓栓塞(device related thrombus,DRT)、残余漏≥5 mm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共计1821人。其中Watchman组896人,ACP/Amulet组925人。主要观察终点:Watchman封堵器组全因死亡率为10.7 %,低于ACP/Amulet组13.8 %( OR:0.74, CI 95% CI: 0.55–0.99, P=0.04, I2=0% ),两组总计心源性死亡率、卒中发生率无差异。次要观察终点:包括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和封堵器脱落发生率无差异。术后随访的安全性观察:残余漏发生率(≥5 mm)Watchman组1.8 %高于ACP/Amulet组0.8 %( OR: 2.64, CI 95% CI: 1.09–6.41, P=0.03, I2=0% ),出血事件及封堵器相关血栓发生率无差异。 结论 应用Watchman封堵器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对比ACP/Amulet封堵器有较低的全因死亡率。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围手术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樊友启  王建安 《心脏杂志》2017,29(1):16-019
目的 对中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预防血栓栓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 入选年龄40~90岁的非瓣膜性AF患者,CHADS2-VAS评分≥2分和HAS-BLED评分≥3分,且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输送系统置入左心房,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装置至左心耳颈部。结果 入选102例AF患者,年龄(72±9)岁,CHADS2-VAS评分4~7(5.3±1.2)分及HAS-BLED评分3~4(3.4±0.6)分,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手术时间(76±18) min,围手术期及术后2个月随访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AF患者中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预防血栓栓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的普遍老龄化,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房颤患病人口将在目前患病人数水平上增加一倍。而对于房颤患者,卒中的预防是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约为窦性心律失常人群的5倍。目前,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治疗预防主要是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最新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有着显著疗效。本文将综述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防治卒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正逐步发展的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事件的治疗方法。二维及三维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左心耳围手术期应用的主要影像学手段,评估左心耳解剖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类型及大小的封 堵器,术中指导封堵设备植入。另外,还用于术后随访评价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压缩比偏大WATCHMAN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术后的短、中期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我中心实施WATCHMAN左心耳封堵治疗的患者(n=113),按封堵器压缩比≥25%分为压缩比偏大组(n=23)和压缩比正常组(n=90),研究临床基线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短、中期情况。 结果 两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中位数14(3,39)月,压缩比偏大组无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心脏压塞;无新发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无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以及颅内出血。压缩比偏大组左心耳双叶式形态比例、术中封堵器露肩比例以及术后随访中残余分流比例较压缩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 P<0.01)。 结论 压缩比偏大组WATCHMAN LAAC器的短、中期随访结果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应用逐年增多,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在临床试验还是在临床实践中,均可观察到左心耳封堵术后卒中事件的发生。探究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规律有助于提升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的效果。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左心耳封堵术后卒中事件发生的现状、卒中原因、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AF)是缺血性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口服抗凝药(OAC)是预防血栓栓塞的主要手段,但是有些患者存在极高出血风险或OAC禁忌证。众多研究证实,对OAC耐受性差或存在禁忌证的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O)可作为替代OAC的非药物疗法,效果不劣于OAC治疗。近年来LAAO发展迅速,然而,LAAO后抗栓策略尚无统一标准,器械相关血栓(DRT)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复习最新相关文献,对LAAO术后抗栓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