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智能手机角度测量软件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测量髋臼假体植入角度的准确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9月,在50例患者THA术中利用智能手机的角度测量软件测定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男24例,女26例;年龄37~83岁,平均71岁。左髋22例,右髋28例。关节置换原因: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均排除髋臼发育异常。术后1周摄骨盆正位X线片,利用PACS系统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观察者自身测量的可靠性,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术中手机测量及术后PACS系统测量结果差异;定义术后PACS系统测量髋臼假体角度大于手机测量值为+,反之为-,计算术中及术后角度测量误差范围。结果术中手机测量及术后PACS系统测量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4。术中手机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为(44.02±1.33)°,前倾角为(17.62±2.20)°;术后PACS系统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为(44.74±4.05)°,前倾角为(17.22±5.57)°;两种方法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77,P=0.482;Z=-0.368,P=0.713)。术后PACS系统测量44例髋臼假体角度在安全区范围内;6例前倾角超出安全区范围1~5°,外展角超出安全区范围1~3°。髋臼假体前倾角术中及术后测量前倾角偏差为-21~+10°、外展角为-10~+9°,提示与术后PACS系统测量值比较,术中手机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偏大,外展角偏小。结论 THA术中利用智能手机的角度测量软件确定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及外展角方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使用自制髋臼假体角度导向器辅助安装,对提高髋臼假体置入角度准确率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90例(98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设定髋臼最佳置入外展角为40°,前倾角为20°。患者随机分导向器组(50髋)和对照组(48髋),其中导向器组手术中采用自制金属髋臼假体安装导向器辅助下进行髋臼假体的安放,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手术,没有借助任何定位导向安装设备,完全靠徒手安装。术后拍骨盆前后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角度,并将测量的外展角与前倾角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安放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结果]导向器组:手术中安装导向器时间为40 s~1 min 30 s,髋臼前倾角为14.54°±5.25°,外展角为41.82°±3.61°;对照组前倾角为17.49°±8.47°,外展角为39.26°±7.19°。将外展角、前倾角均值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角度导向器可以提高置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术中操作方便,安装导向器耗时短,可以反复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中,局部的解剖结构中髋关节股骨和髋臼方向与准备置入假体所建议的定位方向是否符合。方法回顾性评价40例(80髋)髋关节骨关节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据。患者根据标准体位定位,统计骨盆倾斜角度,髋臼方向的3D解剖结构测量以及股骨解剖结构测量。结果男性的股骨头大小、髋臼大小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男性与女性之间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联合前倾角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前倾角和股骨前倾角间比较无显著相关性(RS=-0.024,P=0.833)。67例(84%)髋臼的前倾角符合安全前倾区域,60例(75%)的联合前倾角是在安全范围内的,55例(69%)同时符合股骨前倾角与髋臼前倾角均在安全范围内。78例(98%)髋臼的外展角符合外展的安全区域。结论对髋关节髋臼前倾角的解剖结构方向与推荐假体臼杯置入"方向"比较,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之间无特定的关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在定位方面使用"安全区"方法定位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髋臼假体角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安装固定角度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方法在X线片测量236例(248髋)THA术后的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将外展角设定为〈30°、30-50°、〉50°3组,前倾角设定为〈0°、0-25°、〉25°3组。分析以上2个因素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结果脱位组外展角平均(39±11.88)°,非脱位组为(38.98±8.65)°,两组之间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脱位组前倾角平均(12.33±14.89)°,非脱位组为(13.21±11.52)°,两组之间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外展角在〈30°、30-50°、〉50°不同范围的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在〈0°、0~25°、〉25°不同范围内的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假体外展角在14~58°范围内、前倾角在-15~350范围内与THA术后脱位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在直接前方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测量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的准确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在32例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行THA的患者中,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术后摄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先观察术后假体的前倾角是否位于Lewinnek提倡的安全区内(15°±10°),再与术中所测角度进行比较,评估术中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的准确性。结果术后骨盆正位片测量32例髋臼假体前倾角均在Lewinnek提倡的安全区范围。术中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为14. 58°±2. 50°;术后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为16. 48°±3. 45°;两种方法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 25,P=0. 71)。结论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行THA中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确定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方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髋臼杯的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的优化组合方法. 方法 建立THA三维可视化模型,定义两种髋关节活动度标准:一般标准(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时内旋≥30°、后伸≥30°和中立位外旋≥40°而没有假体撞击)和严格标准(髋关节屈曲≥120°、屈曲90°时内旋≥45°、后伸≥30°和中立位外旋≥40°而没有假体撞击).头颈比变化范围为2.00 ~2.92,股骨假体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30°,髋臼假体外展角变化范围为10°~60°,髋臼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 ~ 70°,计算满足髋关节两组活动标准、臼杯外展角每变化5°相应的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安装参数.结果 严格标准下的安全范围较一般标准小,两种标准下的髋臼杯安全范围面积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增大.当颈干角为130°时,一般标准和严格标准下髋臼杯前倾角(Y)与股骨假体前倾角(X)的关系分别为Y1=-0.840X1+38.41,Y2=- 1.007 X2 +47.46;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OImin)和头颈比(GR)的关系分别为OImin'1=168.13 GR1-2.504,OImin'2=213.79 GR2-2.272.当颈干角从135°移向130°时,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面积也有所减小.结论 THA中可以通过增大头颈比来扩大臼杯安放的安全范围.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变小,杯前倾角与股骨颈前倾角呈负相关.股骨颈前倾角的增大和颈干角的变小均使得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动态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通过对112个正常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随骨盆前倾度改变而变化的动态测量研究,制作出髋臼两角与骨盆倾度之间的相关变化曲线。根据结果和曲线分析而知:(1)正常成人站立和行走时的髋臼外展角约为40°~47°,前倾角为4°~20°,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髋臼前倾角的存在使外展角在屈髋活动时减小比较缓慢,保证了髋臼对股骨头较好的覆盖;(3)骨盆倾度的改变对髋臼前倾角的大小影响较大,骨盆倾度每增大10°,前倾角即减小6°。该结果为临床全髋置换术前判断髋臼位相,术中正确放置人工臼杯,术后指导髋关节功能锻炼,提供了可靠的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67例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入路组(31例)和后外侧入路组(3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的前倾角、外展角,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和后伸角,以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脱位发生率.结果 前外侧入路组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8°~ 20°,外展角为30°~40°;后外侧入路组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15°~30°,外展角为35°~45°.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平均最大屈曲角(110°±11°比100°±10°)和最大后伸角(15°±4°比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89±11)分比(88±12)分]和髋关节脱位发生率[3.2%(1/31)比5.5%(2/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对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放置有不同要求,前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应当比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小;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评估髋臼假体位置,术后随访假体位置的两个重要参数。髋臼前倾角的测量目前仍无统一标准。该文就近期文献中髋臼前倾角的定义、测量时骨盆参考平面、各种测量方法、髋臼角安全范围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评估髋臼假体位置,术后随访假体位置的两个重要参数。髋臼前倾角的测量目前仍无统一标准。该文就近期文献中髋臼前倾角的定义、测量时骨盆参考平面、各种测量方法、髋臼角安全范围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评估髋臼假体位置,术后随访假体位置的两个重要参数。髋臼前倾角的测量目前仍无统一标准。该文就近期文献中髋臼前倾角的定义、测量时骨盆参考平面、各种测量方法、髋臼角安全范围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的旋转变化,探讨术中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前倾角植入的影响,评估使用髋臼横韧带作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骨盆旋转角度变化的校正作用。 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初次THA的40例44髋的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为:初次THA术的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质量符合标准、能确定髋臼解剖前倾角、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患者。排除标准:髋臼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既往有髋关节严重创伤手术史以及翻修术等,术前、术后双髋关节CT扫描,CT横断面上骨盆明显倾斜、两侧髋关节的中心显示明显不在同一层面、难以确定水平线测量前倾角的患者,予以排除。手术均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切皮前将1枚施氏针以垂直于地面方向打入髂骨嵴,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通过直接参照或间接参照髋臼横韧带进行髋臼挫磨及安装臼杯,使髋臼假体开口平行韧带进行安放,在此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施氏针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变化,确定手术过程中骨盆旋转度数,同时测量并记录挫磨髋臼及安放假体时,相对于身体长轴髋臼手术前倾角的数值。术后通过CT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对术中手术前倾角和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术中骨盆旋转发生在本研究中的平均度数为(18±4)°。44个髋关节中,所有的病例都能对髋臼横韧带进行辨认,术中手术前倾角平均为(33±5)°,有93%(41髋)的病例大于Lewinnek提出的"安全区"的前倾角上限25°,余下的7%(3个髋)也全部大于24°。术后CT测量髋臼假体的解剖前倾角为(21±10)°,与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度(1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4,P >0.05)。 结论在后外侧入路THA术中,体位改变骨盆前旋转会影响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性,使用髋臼横韧带作为解剖标志指导髋臼假体前倾角度的植入,可以排除患者体位改变骨盆旋转对前倾角的影响,提高髋臼假体放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后外侧和直接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差异。方法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86例90髋采用直接外侧入路40例42髋,后外侧入路46例48髋。术中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的前倾角,术中髋关节屈伸角度及术后脱位发生率。结果直接外侧入路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8~20°,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15~30°,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屈曲角度分别为95~120°和90~110°,最大后伸角度分别为10~25°和20~35°。外侧入路组术后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后外侧入路组术后出现2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对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放置有不同的要求,直接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应当比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小。  相似文献   

14.
骨盆旋转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安放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令田  翁文杰 《中国骨伤》2019,32(9):797-801
目的:研究骨盆沿人体三维方向旋转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实际安放角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集正常成人的骨盆CT影像学资料,采用电脑软件三维重建骨盆髋臼并模拟骨盆分别围绕与人体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垂直的X轴、Y轴和Z轴旋转时,以标准角度植入髋臼假体时测量臼杯的放射外展角(radiographic inclination,RI)和放射前倾角(radiographic anteversion,RA)。采用相关性分析量化各个轴向旋转角度与髋臼实际角度的关系。结果:骨盆沿X轴及Y轴旋转时对髋臼的RA影响较小,但对RI影响较大并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RA=0.682 4X+10.256(r2=0.308 4)和RA=-0.714 1Y+10.424(r2=0.999 8);骨盆沿Z轴旋转时对RA几乎无影响,但与RI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RI=1.0Z+46(r2=1.0)。结论:骨盆的前后旋转或沿躯体的纵轴旋转均明显影响髋臼的前倾角,但对外展角影响较小;相反,骨盆在冠状面上的左右歪斜可明显影响髋臼的外展角,但不影响其前倾角。  相似文献   

15.
髋臼位相参数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骨性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方法及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R)中髋臼精确安置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20具(40髋)骨盆标本髋关节正位X线片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测算值与骨盆标本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实际值相比较,以证明该测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骨盆标本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算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数值与实际值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算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方法是准确客观的,该方法简单易行,从而使THR术中髋臼假体的安置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骨盆正位X线片的测量,归纳前倾角的变化与外展角的关系,同时检验Pettersson公式和RitenPradhan公式用于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手术,将髋臼假体按照不同的外展角、前倾角放置于骨盆标本髋臼中,分别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对图像进行测量,发现不同角度下髋臼假体投影的变化规律,应用Pettersson公式和Riten Pradhan公式计算假体前倾角,将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公式的计算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tersson公式和RitenPradhan公式不适用于测量骨盆正位X线片,误差较大。RitenPradhan公式的实用性较强,计算得到的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对应比值表可用于THA后髋臼假体方位角的判断,但仍需进一步试验完善比值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置入髋臼假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30例。从计算机导航软件中获取术中显示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和外展角,并于术后骨盆平片上测算髋臼假体角度。结果术后1例假体下骨折,1例大粗隆骨折但无移位。平均切口长度(4.9±0.7)cm,手术时间(78.0±28.4)min,术中失血量(378.5±137.4)ml,术后引流量(551.6±257.1)ml。术中导航系统显示的前倾角与术后影像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展角差异则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导航显示的髋臼杯方位全部位于Lewinnek安全区,术后影像所测显示有25例83%位于Lewinnek安全区,其余5例前倾角均位于安全区,而外展角则超出安全区。结论术中导航系统显示的前倾角有着较高的可靠性,而外展角的可靠性则较差。导航辅助置入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准确性较高,而外展角准确性则稍差。  相似文献   

18.
髋关节假体安装参数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在前倾角变化时获得理想髋关节活动度所需要的髋臼安装参数.方法 建立人工全髋关节三维计算机模型,髋臼杯假体采用半球形,臼杯直径480mm,颈干角分别为127°、131°和135°.股骨假体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30°,臼杯假体俯倾角变化范围为30°~60°、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40°.每变化5°重复一次髋关节在6个方向(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活动,选出符合最佳髋关节活动度的假体安装参数.采用SAS 6.12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颈干角分别为127°、131°和135°的假体,其最佳的臼杯俯倾角安装位置分别为45°、40°和35°;在活动满足后伸>40°、内收>50°、外展>50°、内旋>80°、外旋>40°的条件下,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分别为135.64°±3.45°、126.00°±3.57°和118.29°±3.29°;臼杯假体前倾角(Y)和股骨假体前倾角(X)的关系分别为Y+0.69×X=36.93°,Y+0.71×X=37.10°和Y+0.64×X=36.79°.结论 臼杯俯倾角最佳安装位置随着假体颈干角的变大而逐渐变小,髋关节在安全范围可以达到的最大屈髋度数随假体颈干角变大而逐渐减小,股骨假体前倾角度和臼杯前倾角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侧假体位置准确性差异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118例,其中DAA共56例,男18例,女38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59.4±12.8)岁。PLA共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3.2±10.6)岁。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术前畸形。髋臼侧假体均采用生物型压配式假体。通过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侧假体外展角,CT平扫测量髋臼侧假体前倾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脱位、感染等并发症,DA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5±21.1)min,PL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1.2±11.2)min。DAA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度为(38.2±7.6)°,前倾角度为(14.9±4.5)°;PLA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度为(36.7±11.9)°,前倾角度为(18.7±7.3)°。两组患者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但PLA组患者假体前倾角高于D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DAA组的前倾角在"假体位置安全区"的比例为82%(46/56),PLA组为62.9%(39/62)。DAA组的外展角在"假体位置安全区"的比例为91%(51/56),PLA组为72.5%(45/62)。结论 DAA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安放准确性较PLA入路更稳定,且在"假体位置安全区"的比例更高,但两组外展角安放准确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影像手术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的影响。方法23例(32髋)患者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设定髋臼最佳植入股骨外展角为140°,前倾角为15°。患者分导航组(16髋)和对照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术后测定假体植入的角度。结果计算机导航手术组的髋臼前倾角为(15.4±1.4)°,外展角为(45.5±1.3)°;对照组前倾角为(13.9±7.6)°,外展角为(43.7±6.4)°,两者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影像手术导航系统下可以精确地植入髋臼假体,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