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英语类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从2001—2007年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疼痛、脱位、感染、皮肤坏死、关节功能等并发症和近期疗效。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与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比较,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总体的比值比(OR)值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7篇相关的文献,以微创与传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的文献共18篇。研究结果提示Q值=13.93,P=0.53,不存在异质性,OR值为0.84,95%CI(0.58,1.20),P=0.34。微创全髋置换术后总体并发症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相当。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血肿、皮肤坏死、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的发生率高于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而以疼痛、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低于后者,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功能更佳。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较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的出血和输血少,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更短,而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得更好,疼痛更少。但是应当重视较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新增的并发症,比如假体周围骨折、血肿等。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手术,作为缓解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改善髋关节疼痛或畸形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3].从1822 年开始初步探索至今,THA已有两百余年历史.随着关节假体材料、手术方式和其他医疗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后外侧入路传统及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11月,对38例41髋行小切口微创THA(小切口组),同期15例15髋行常规切口THA(常规切口组).小切口组:男23例25髋,女15例16髋;年龄(53.2±15.5)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4±3.3.股骨颈骨折20例20髋,原发性骨性关节炎2例2髋,股骨头Ⅲ期或Ⅳ期无菌性坏死14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例3髋.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7.7±5.5)分.病程(4.5±4.3)年.常规切口组:男7例,女8例,均为单髋;年龄(54.8±10.8)岁.BMI为26.1±5.1.股骨颈骨折8例,原发性骨性关节炎1例,股骨头Ⅲ期或Ⅳ期无菌性坏死5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1例.Harris评分为(51.2±4.3)分.病程(3.8±3.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鼍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即刻髋门杯外展角及髋臼杯前倾角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8.3个月.患者于术后2~3个月弃拐行走.小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8.6±3.6)分及(85.8±3.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微创THA较传统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股骨处理方便及假体定位准确的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述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6):1389-1391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í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31例33髋,均为单切口微创技术,并与同时期微创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8例31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体重指数、髋关节功能等大致相同.分析两组病例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假体位置、并发症等,并进行两组病例对比研究.[结果]小切口THA组与传统THA组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近.小切口组平均切口长度9.2 cm(7~11 cm),传统手术组15 cm(12~20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手术期出血量小切口组450 ml(200 ~600 ml),传统组800 ml(600~1200 ml),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疼痛评分5.1分,传统组为6.5分(P<0.05);术后6个月小切口组Harris评分93.8分(85~99分);传统组92.1分(82~96分)(P>0.05).小切口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传统组快,而中期结果相似.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两组THA均末出现术后脱位、感染.肢体不等长各2例,但差异均在1 cm以内,两组均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小切口微创THA可选择性用于部分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手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且可获得与传统后路THA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甘锋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1):79-84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晚期髋关节疾病.THA入路主要包括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及后侧入路等.传统的手术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的优点,但需要切断梨状肌、外旋肌群、臀中肌,影响术后关节稳定性.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出血较多,从而导致术后康复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评价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方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0月,无语言限制,全面检索经DAA或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及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资料及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协助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前瞻性研究文献10篇,入选患者812例,其中DAA组407例,PA组4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DAA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活动能力、步态优于PA组,DAA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PA组(P0.05),DAA组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高于PA组(P0.05),DAA组中髋臼假体在Lewinnek安全区的数量多于PA组(P0.05),DAA组较PA组软组织损伤小。两组在术中骨折、术后脱位、切口并发症、异位骨化、腹股沟区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DAA行THA在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优于PA,术后疼痛轻,但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2005年8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完成27例全髋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7.5~12cm,平均8cm;手术时间50~95min,平均66min;术中出血量200~550ml,平均280ml;术后均放负压引流,24h平均引流量100~370ml,平均160ml。平均随访时间2.6年(1~4年),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入路单切口微创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是值得推荐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4)
目的观察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5-08对23例行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切口长度7~13(9.83±2.19)cm,出血量290~700(420.87±101.57)ml,手术时间89~130(108.22±13.40)min,住院时间5~8(8.34±1.02)d,Harris评分由术前32~58(43.57±8.5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6~96(92.30±3.83)分,末次随访髋臼前倾9°~24°(14.78±5.00)°,外展38°~55.9°(42.08±4.95)°。结论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恢复快,减少软组织的损伤,手术时间短,疼痛轻,脱位风险小,早期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辅助关节囊(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随访结果和可行性。 方法纳入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诊断为髋关节骨关节炎、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或轻度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采用SuperPATH微创技术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排除有髋关节感染史,创伤性髋关节炎史和结核性髋关节炎的病例,共纳入14例(14髋),男6例,女8例,年龄62~81岁,平均(74±6)岁。记录本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评价,并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髋疼痛改善、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14例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分别为(101±25)min,(450±230)ml,(8.9±1.4)cm,(7.2±0.8)d。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为(31±7)h;术后1、3月患侧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42.8%(6/14)、100%(14/1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第1、3、5天、1月、3月分别平均为(8.0±1.3)、(4.3±1.1)、(2.5±0.9)、(2.0±0.8)、(1.6±0.8)、(1.1±0.6)(F=62.8,P<0.01);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平均为(43.4±5)、(80.3±8.9)、(91.6±6.7)、(93.3±5.3)(F=432.4,P<0.01);术前、术后第3、5天、1月3月和末次随访Berg评分分别平均为(29.7±6.7)、(13.8±3.7)、(18.2±6.0)、(39.6±4.3)、(49.0±6.1)、(54.5±2.7)(F=152.6,P<0.01);术前、术后第3、5天、1月3月和末次随访Barthel指数分别平均为(57.9±8.4)、(32.1±8.5)、(48.9±10.6)、(81.5±5.9)、(94.2±6.5)、(97.5±5.2)(F=217,P<0.01)。术后影像学检查,双下肢长度差值、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分别平均为(4.6±3.1)mm、(3.2±2.2)mm、(36.0±4.9)°、(17.4±7.5)°,术后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 结论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小,创伤小,不切断髋关节周围肌肉,且不影响假体植入,改善术后疼痛及加快功能康复,是一个安全可行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后外侧入路手术相比,探讨SuperPATH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8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SuperPATH入路行THA(SuperPATH组),4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行THA(PS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合并基础疾病及术前下肢血栓形成、髋关节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SuperPATH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下地时间均优于PSA组(P0.05)。SuperPATH组术后2周及1个月时Harris评分显著优于PSA组(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SuperPATH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PSA组(P0.05)。术后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选择SuperPATH入路行THA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高的优势,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tip arthroplasty,THA)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approach,PLA)术后患者血清生物学层面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60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其中26例采用直接前侧入路,3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3、5天晨起同一时间段空腹静脉血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清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DAA组与PLA组手术前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髋臼假体外展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CRP、IL-1、TNF-α的水平均较术前第1天升高,于术后3d达高峰,3d后开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与PLA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CPR、IL-1、TNF-α、CK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但DAA组术后IL-1、TNF-α、CK水平明显低于PLA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d患者血清中CRP、IL-1、TNF-α及CK水平达到高峰,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d是抗炎治疗的关键时期;IL-1、TNF-α、CK在DAA组表达水平较低,提示DAA较PLA拥有着更小的软组织损伤,术后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程度更低,并且DAA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DAA治疗效果优于PLA。 相似文献
12.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4)
目的回顾性观察采用直接前路和微创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常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2例,排除复杂关节置换,关节翻修,感染,结核及肿瘤病例。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AA)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6~68岁,平均(55.3±11.3)岁。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MPA)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1~70岁,平均(57.4±7.5)岁。记录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及术后3月Harris髋关节评分,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患者术后髋关节最大活动度,镇痛药物和助行器械使用比例。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t=8.50,P0.01),术后住院天数较微创后外侧入路缩短约5 d(t=9.99,P0.01),术后1周Harris评分(t=2.19,P0.05),WOMAC评分(t=2.45,P0.05)及VAS评分(t=6.93,P0.01)均优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临床评分差异消失,然而,术后一月随访,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口服镇痛药物(2=13.75,P0.01)及使用助行器的患者比例(2=10.10,P0.01)均少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而术后关节最大活动度始终大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1周t=23.63,4周t=26.71,3月t=24.14,P0.01)。结论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微创后外侧入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使得患者更早回归日常生活,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消耗。 相似文献
13.
14.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自20世纪60年代报道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患者对手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仅仅满足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的目标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临床要求。Super PATH入路微创THA由于近期疗效较好,符合快速康复理 相似文献
15.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3)
目的分析比较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36例,其中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70例(A组),前外侧入路手术66例(B组),随访时间5~11个月,平均7.2个月。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日、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HHS)、术中术后并发症等。使用软件SPSS 13.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性资料采用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对比发现:B组切口长度(11.6±1.8)cm,A组(21.5±3.2)cm,P0.05;B组术中出血量(202.4±29.7)ml,A组(410.1±54.3)ml,P0.05;B组术后引流量(89.6±19.8)ml,A组(115.8±21.7)ml,P0.05;B组下床行走时间(2.3±0.6)d,A组(3.9±0.7)d,P0.05;B组住院日(4.1±1.1)d,A组(5.7±1.9)d,P0.05;B组手术时间(120.4±10.7)min,A组(100.9±9.5)min,P0.05;B组术后HHS评分(91.6±4.4),A组(89.4±5.8),P0.05;B组未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及神经麻痹等并发症,A组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神经麻痹1例,P0.05;B组发生术中发生大粗隆骨折1例、A组术中发生大粗隆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P0.05;两组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减少下床行走时间和住院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地手术入路,对患者的快速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QS)入路全膝关节置换(TKA)与传统入路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3年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2.0 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 一共纳入11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共分析813膝,其中QS入路407膝,传统入路406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TKA相比,QS入路术后负重下地行走时间、直腿抬高时间、VAS评分、屈膝度数、引流量及切口长度等方面更有优势,在KSS功能评分、屈膝90°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假体位置(下肢力线、α角、β角、γ角及δ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等方面并无优势.结论 对于经验丰富且已走出学习曲线的关节外科医生,选择QS入路会使患者术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下地锻炼时间早,功能恢复快,引流量少,而假体位置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TKA无统计学差异.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进行THA手术的病人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DA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6.88±12.13)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3.67±3.10) kg/m2;PLA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65.18±14.72)岁,BMI为(26.47±2.83) kg/m2。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并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手术前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骨关节炎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ASA)评分、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Oxford hip scale, OHS)评分和10 m步行测试进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DAA组在切口长度方面优于PLA组,而PL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少于DA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4、6周,对两组病人的WOMAC评分(包括疼痛、关节僵硬、躯体功能和总分)、OHS评分和10 m步行测试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12周对病人进行WOMAC评分(包括床上坐起、弯腰拾物、穿鞋袜、脱鞋袜),两组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发生1例无症状性大粗隆撕脱性骨折,经过保守观察6周后自愈;PLA组出现1例后脱位,经手法复位后不再脱位。术后12周,均未发现异位骨化形成。结论 采用两种入路均可获得良好的短期效果,DAA行THA病人可获得更好的术后ROM;对于年轻有髋关节高屈曲活动度病人,倾向采用DAA入路;针对复杂初次及翻修病例,建议采用后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1符合选择标准的171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前入路组(采用直接前入路行TKA)和后入路组(采用后入路行THA)。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股骨柄中置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UCLA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48.9(24~60)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臼杯外展角、臼杯前倾角、股骨柄中置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入路组相比,前入路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6周时UCLA评分及HHS评分较高(P0.05),但在之后随访中2组VAS、UCLA评分及HH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行THA术后早期疗效优于后入路,但术后晚期2种入路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微创全髋置换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学者在临床实践中提出多种不同的微创全髋置换手术入路.该文就文献报道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及其特点、争议和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