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04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PEA的CTEPH患者76例, 其中发生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7例, 9例采用BPA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PEA及BPA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 超声心动图、WHO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数据, 并在末次BPA后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EA术后残余/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22.4%(17/76)。9例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在PEA术后进行了BPA治疗, 其中男6例, 女3例;年龄(52.6±10.8)岁, 年龄范围为36~71岁。PEA术后与BPA治疗前的间隔时间为(54.9±64.5)个月, 进行BPA次数为(2.7±1.1)次。末次BPA后与首次BPA治疗前相比, mPAP从(41.1±9.1) mmHg降...  相似文献   

2.
对于手术可及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因为手术有希望为患者带来根治机会。目前国内PEA手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够规模开展PEA的中心并不多。在经验丰富的PEA中心,围手术期和术后病死率非常低,长期预后良好,术后3年生存率超过80%。CTEPH的治疗决策主要基于血栓栓塞的位置,对于肺动脉主干、叶及段水平的栓塞首选PEA,而肺动脉球囊成形术(BPA)主要治疗更远端的小血管。对于PEA或BPA术后残余或复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选择。随着手术经验的增加和手术器械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包括一些亚段病变的患者)。此外,PEA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包括:(1)BPA及靶向药物治疗PEA术后残余或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2)BPA及靶向药物治作为PEA术前桥接治疗。目前关于这些联合疗法的临床数据很有限。  相似文献   

3.
139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行瓣膜手术的疗效,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入选1390例行瓣膜置换手术或瓣膜成形术的瓣膜病合并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1mmHg=0.133 kPa)患者,男性617例( 44.4 %),女性773例( 55.6%).按照肺高压诊断标准将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35~50 mmHg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轻度组,n= 331),PASP 51~70 mmHg者为中度肺动脉高压组(中度组,n=816),PASP >70 mmHg者为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重度组,n= 243).回顾性分析13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三组术后5~10d肺动脉收缩压比术前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比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1个月内),中度组比轻度组、重度组比轻度组的术后低心排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及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及术后5~10 d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及术后5~10d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69例(98.5%)治愈出院,死亡21例(1.5%),其中轻度组死亡4例(1.2%),中度组死亡12例(1.5%),重度组死亡5例(1.5%).平均随访时间16.5±5.7个月,随访率88.3%(1209例).结论:肺高压是心脏瓣膜手术的危险因素,但只要综合评价病情、注意围手术期心肺保护和积极控制肺高压,手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远期并发症,属于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的首选治疗方法,不能行PEA或PEA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选择介入治疗和(或)药物治疗。与2001年《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相比,2018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增加了CTEPH的诊断和治疗。文章旨在详细解读新版指南中CTEPH的诊断策略和最新治疗方法,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4年10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04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EPH患者中男性多见,男:女为1.97:1,平均年龄46.4±16.7岁,病史37.0±19.6月。临床主要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及咯血等。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示肺动脉高压,其他表现有右心室扩大、三尖瓣返流、主肺动脉内占位性病变等。而血管超声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68.3%。患者确诊均通过肺动脉造影(PPA,CTPA或MRPA)。入院时54例被误诊,误诊率为52%。41例给予内科治疗,63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死亡6例,总手术死亡率9.5%。57例成功手术者,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93.2±35.8mmHg降至术后的51.2±14.1mmHg,动脉血氧分压由52.8±7.9mmHg升至86.4±9.2mmHg,二组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EPH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被误诊。UCG和CTPA有较大诊断价值。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TEPH )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6月 ,共对 15例CTEPH患者行PTE ,14例存活出院。其中 13例随访时间平均 4 0 (17~ 77)个月 ,1例失访 ;随访项目包括心功能状态、血气分析和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随访期内 13例患者均存活 ,其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Ⅲ、Ⅳ级 ;术后 12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例Ⅲ级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由术前的 (5 8 1± 8 6 )mmHg上升至(90 8± 6 0 )mmHg (P <0 0 1) ;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 (90± 5 ) %上升至 (96± 1) % (P <0 0 5 ) ;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 (97 1± 2 2 4 )mmHg下降至 (4 2 6± 10 7)mmHg (P <0 0 1)。结论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 ,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04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PEA的CTEPH患者76例,其中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连续性球囊肺动脉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收集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10月至2022年1月确诊的CTEPH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纳入83例至少进行1次BPA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27例, 女56例, 年龄53~68岁, 中位年龄60岁。分析患者基线及每个疗程BPA前、最后1次BPA治疗后至少随访1个月时的6 min步行距离、WHO功能分级、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收集手术次数、扩张血管根数, 每次BPA围术期的并发症情况, 记录并发症的处理措施。结果本研究83例患者共进行BPA治疗340例次, 治疗中位次数为4.0次, 扩张了2 104根病变血管。BPA治疗前后, 患者mPAP从50.0(42.0~55.3)mmHg(1 mmHg=0.133 kPa)降至32.0(27.0~42.0)mmHg, PVR从(806.6±323.2)dyn·s·cm-5降至420.0(295.0~613.5)dyn·s·cm-5;WHO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数量从0、35、34...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先天性房室问隔缺损患者的术后效果。方法对32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房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常规补片矫治术的17例,进行单向活瓣补片矫治术的15例,术后分析两组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与死亡率。结果常规补片矫治组死亡3例,死亡率17.65%,2例死于肺高压危象,1例死于右心衰;活瓣补片矫治组死亡1例,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与DIC,死亡率6.67%,单向活瓣补片矫治较之常规补片矫治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明显降低;常规补片组术前SPAP平均(93.2±22.6)mmHg,术后平均(85.4±17.9)mmHg,活瓣补片组术前SPAP平均(90.4±19.5)mmHg,术后平均(57.8±12.3)mmHg,大多数患者肺动脉压逐渐下降,其中活瓣补片组肺动脉压下降比常规补片组明显。活瓣矫治组回访5例,心功能均Ⅱ级;常规补片矫治组回访6例,心功能Ⅱ-Ⅳ级。结论单向活瓣补片矫治能有效地降低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双向分流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术后肺动脉收缩压,同时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前综合评估,手术适应症的严格掌握是降低先心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患者死亡率、提高术后近中期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1月至2004年9月诊断为IPAH、CTEPH、CTD-PAH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PAH、CTEPH、CTD-PAH3组患者女/男的比例分别为14/4、6/10、77/5(P0.01);平均年龄分别为37岁、51岁、41岁(P=0.022)。出现呼吸困难比例分别为100%、100%、84.1%(P=0.008);发生肢端雷诺征分别为5.56%、0、56.1%(P0.01)。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87.38±21.52)mmHg、(89.63±18.39)mmHg、(69.89±21.07)mmHg(P0.01);并发间质性肺疾病的比例分别为5.56%、0和35.4%(P0.01)。结论 IPAH和CTD-PAH患者以青中年女性为主,而CTEPH患者则中年男性多见。IPAH和CTEPH组患者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收缩压高于CTD-PAH组,而CTD-PAH患者则肢端雷诺现象明显,更易并发间质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  方法 :总结连续 6例 PTE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术后机械辅助通气 ,在维持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加强利尿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或前列腺素 E维持肺动脉压 ,给予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辅助心功能。  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存活 ,术后 2周时均无肺水肿征像及肺动脉高压 ;其平均肺动脉压力为 3.6± 1.1k Pa(1k Pa=7.5 mm Hg) ,动脉血氧分压为 12 .1± 0 .6 k Pa。术后平均随访 17.3个月 ,肺动脉栓塞症状消失。  结论 :PTE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是防治肺动脉高压和血栓剥离后肺再灌注引起的肺水肿。前者的防治给血管扩张剂充分镇静 ,后者的防治则为机械辅助通气和加强利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围术期微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行早期介入治疗的NSTEMI患者,术中行微血管功能评估。监测肌钙蛋白I(cTnI)水平,计算cTnI绝对量的围手术期变化(ΔcTnI)。使用配备多普勒和压力传感器的导丝同时测量基线及充血期间的冠状动脉内压力和流量,计算相关血液动力学指标,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入选41例。结果: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和远端冠状动脉压力显著改善。PCI术后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运重建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显著增加,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49±13.86)vs.(90.99±20.51) mmHg.cm~(-1)·s~(-1)(P0.001)。25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PPMI)。在未发生PPMI患者组中,围术期IMR无明显改变(80.18±9.35)vs.(82.21±7.38) mmHg.cm~(-1)·s~(-1)(P0.05)。在发生PPMI的患者中,PCI术后IMR显着增加(72.47±3.11)vs.(96.62±4.83) mmHg.cm~(-1)·s~(-1)(P0.001)。术前IMR与术前FFR之间无相关性(r=0.233,P0.05)。IMR围术期变化值与cTnI围术期变化值成正相关(r=0.699,P0.001)。结论:NSTEMI患者围术期微血管功能与PPMI的发生有关,发生PPMI患者的微血管功能显著恶化。IMR有利于对PCI术后微循环功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的围手术期及中、晚期效果。方法选择CTEPH患者81例,按临床病理分型分为中央型组60例和外周型组2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PTE,随访5年,观察生存率。回顾性按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19例)和非老年组(<60岁,62例),比较2组早期及晚期生存率。结果中央型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外周型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显著长于中央型组;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央型组,肺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央型组;肺动脉收缩压、肺循环阻力显著高于中央型组(P<0.05,P<0.01)。随访期间1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98.77%。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早期及晚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治疗CTEPH患者有较好的围手术期及中、晚期生存率,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生存率与非老年患者无显著差异。术前准确评估,可提高PTE早期及中、晚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4例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0 mm Hg)患者的临床资料。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中、术后肺动脉压及阻力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射血分数,门诊随访评估患者心功能。结果 74例(8.5%)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2例(43.2%),年龄26~72岁,平均(48.6±16.4)岁,病程22.3±9.6年(16~35年),术中死亡6例(8.1%),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后即刻和24 h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心脏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复查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内径明显缩小[(53.2±12.4)mm比(76.5±19.6)mm,P0.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4.7%±8.9%)比(46.3%±7.8%),P0.01]。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亚组分析发现,高肺动脉压力(肺动脉压力体循环平均动脉压)患者的术后早期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无明显下降,心脏指数无明显增加,手术死亡率明显增加[22.3%比3.6%,P0.001]。但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88.2±13.6)mm Hg比(52.1±8.7)mm Hg,P0.01],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可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短期预后。但高肺动脉压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高,需加强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5.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肺血栓栓塞后幸存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惟一一种可通过肺动脉内膜切除手术(PEA)治愈的肺动脉高压类型。由于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功能不全,CTEPH患者的麻醉极具挑战。手术前多学科的讨论与充分的麻醉前评估至关重要。患者从清醒到体外循环转机阶段的麻醉总则是维持右心室-肺动脉的偶联。体外循环转机及深低温停循环阶段的麻醉总则是均匀降温、复温以及脑、心等重要器官的保护。体外循环脱机至离开手术室阶段的麻醉总则是恢复左心室泵功能与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文章围绕CTEPH患者病理生理的特殊性以及PEA手术特点,根据手术步骤对麻醉评估、右心功能管理、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实施、控制性低心排技术的应用以及肺内出血并发症的处理等核心麻醉技术进行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在2018年第6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中归为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1].CTEPH由慢性、纤维性、未能完全溶解的肺血管床血栓栓塞,以及肺动脉重塑导致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高.国际公认,CTEPH患者首选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望达到治愈疗效的方法.随着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栓塞的潜在致命结果。目前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多种因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开展。对于不能行PEA治疗的CTEPH患者,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并改善患者预后的新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心病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矫治术患者围术期监测及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麻醉处理。方法选32例肺动脉平均压〉70mmHg的患者,采用主肺动脉置管法持续测压,并通过主肺动脉导管持续泵入前列腺素E1(5μg·kg^-1·min^-1),观察转流后和术后第3天的肺动脉压。结果肺动脉压出院时[(43.90±12.42)mmHg]与术前[(85.88±13.26)mmHg]比较,P〈0.01;术后第3天[(29.40±13.41)mmHg]与术中[(36.10±16.20)mmHg]比较,P〈0.05。结论以动力性为主的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虽经外科治疗降低了肺动脉压力,但仍需在麻醉处理上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去预防和治疗肺血管阻力的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后围术期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959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分为PASP<40 mmHg组(n=441,1 mmHg=0.133 kPa)、40 mmHg≤PASP<50 mmHg组(n=211)和PASP≥50 mmHg组(n=3...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最有效的方法。术后短期内存在循环及呼吸系统病理生理改变,需要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适当的机械通气设置及药物使用,从而平稳度过麻醉状态、顺利脱离呼吸机及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在此过程中,可出现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出凝血等方面的并发症,需要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相关指标评估其风险,及早预防和发现并发症,进行有效的药物及机械辅助处理,使患者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