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某燃煤电厂噪声危害进行分析,评估其噪声危害的程度。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噪声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燃煤电厂噪声危害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 50个接噪岗位中17个岗位(34.0%)个体噪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5 d B(A),106个作业场所中63个检测点(59.4%)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并出现1名噪声职业禁忌证和6名疑似职业病者(双耳语频听力、高频听力损伤)。结论该燃煤电厂噪声危害较重,应加强噪声防护,配备防噪耳塞,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热电厂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特点,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3年对热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噪声作业车间工人150人为噪声组,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50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并对噪声组听力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车间工种噪声属于连续稳态噪声,接噪工人均佩戴耳塞或耳罩,个人防护较好。噪声作业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8.7%)比对照组(6.0%)高,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16.7%)也比对照组(2.0%)高;接噪各工种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但未检出噪声聋病例。结论该热电厂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省171179名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发现,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0.20%,职业禁忌证检出率4.87%,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33%;职业禁忌证和疑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以非金属矿采选业最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以汽车制造业最高。应加大对重点行业接噪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监测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热电厂劳动卫生学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方法对某热电厂作业场所的环境监测资料和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整理分析。结果该厂除少数岗位粉尘浓度、噪声强度超标外,多数监测岗位的作业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 221名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听力损伤检出率为4.14%(6/145),高血压检出率17.36%,异常心电图检出率9.91%,异常胸片检出率8.11%,肝胆B超异常率6.88%。结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高温。劳动者主要的健康问题是听力损害、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和肺部异常改变等。建议加强职业病危害环境治理,落实个人卫生防护措施,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及其分布特点,为评估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状况,改善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至12月在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3 22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职业健康档案资料,计算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结果 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2%(137/3 22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1.5%(27/1 818)。男性工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的检出率大于女性。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检出率呈现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增高趋势。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不同企业规模的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结论 福州地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检查,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查,加强噪声行业的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噪声作业人员现场护听器实际使用效果,为制定防聋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噪声危害较严重的某市轧钢企业为346名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对佩戴市售防噪声耳塞人员听力损伤原因进行调查,观察护听器防护的实际使用效果。结果轧钢厂作业场所噪声强度为67.1~96.3 d B(A),超标率50.4%;作业人员对噪声危害认知度不高。佩戴耳塞后产生不适反应的实质问题是耳塞佩戴的舒适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仍然呈现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高频损失和语频损失总检出率为31.2%。结论导致工人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耳塞的舒适度,积极探寻既舒适又有实际防护效果的护听器是听力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噪声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效果.方法 对某制造企业接触噪声作业的291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测定不同岗位噪声强度,对劳动者耳塞使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个工作岗位噪声强度> 85dB(A),接触85 dB(A)以上噪声的劳动者听力异常检出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血压检出率均高于接触85 dB(A)及以下噪声的劳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劳动者耳塞使用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企业部分劳动者长期接触超标职业噪声,且防护不力,致使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出现一定损伤,须要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曲阜市纺织企业织布车间噪声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永安  侯爱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61-2262
目的了解曲阜市纺织企业织布车间噪声危害状况,旨在保护职工健康,防止职业病发生。方法依照《工业企业噪声监测规范》对车间布点测量;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该本市3家纺织厂织布车间测定48个噪声点、144点次,超标率100%;242名织布女工高频听力损伤检出率为52.27%,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6.94%。结论该行业噪声超标严重,工人听力损伤发病率高,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严格执法,确保防噪、降噪、治噪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曲阜市纺织企业织布车间噪声危害状况,旨在保护职工健康,防止职业病发生。方法依照《工业企业噪声监测规范》对车间布点测量;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该本市3家纺织厂织布车间测定48个噪声点、144点次,超标率100%;242名织布女工高频听力损伤检出率为52.27%,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6.94%。结论该行业噪声超标严重,工人听力损伤发病率高,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严格执法,确保防噪、降噪、治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飞机制造业噪声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分析该公司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损伤现状,以期对预防职业性听力损伤提出建议。方法对某飞机制造业试飞、铆工2个工种共792名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测,由专职技术人员在隔音室内对作业工人进行双耳纯音听力测定,同时对2个工种作业环境的噪声强度进行监测。结果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以高频听力损伤为主,2个工种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24.5%、3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听力损失在性别间无差异;2工种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随工龄及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应当引起重视,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某烟草公司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和烟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为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和烟草尘的浓度,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卷包岗位噪声超标尤为突出,合格率为2.94%,配料岗位烟草尘浓度超标明显,合格率为25.0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卷包岗位听力损伤检出率最高(25.43%),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均高于其他工种;877名作业人员中197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占22.46%,男女性别比较、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配料岗位肺功能异常检出率最高(9.24%),未见烟草尘肺的发生。结论该烟草公司作业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源、降低烟草尘浓度,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远洋测量船船员经历长期航行作业前后听力变化及防噪声耳塞的防护效果。方法对经历长期航行作业90 d的1 663名船员进行听力检测,对其机电部门480名配戴了防噪声耳塞的船员进行声衰减比较。结果职业性听力损伤检出率为7.6%(其中轻度听力损伤占5.6%、中度听力损伤占1.4%、重度听力损伤占0.6%),船员经历长期航行作业前后听阈变化有显著性(P<0.05),高频范围(3~6 kHz)听阈上移明显。船员配戴特制的防噪声耳塞后,声衰减变化明显。结论远洋测量船经历长期航行作业对船员听力有一定的影响,应用防噪声耳塞保护后,听力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收集2022年巴彦淖尔市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上报的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工人健康状况,为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提供基础依据。结果显示,9 036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为6.4%,血压异常率为18.2%,心电图异常率为12.5%,听力损失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χ2=36.952,P<0.05)。此外,听力损失在不同企业、地区、行业有差异。提示,应继续加强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高噪声作业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临沂市水泥行业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临沂市水泥行业的职业危害状况,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18个水泥厂的粉尘和噪声作业进行了测定,并对有危害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结果 粉尘监测110个点,最高浓度609.87mg/m^3,超标101.6倍,粉尘平均浓度77.23mg/m^3,平均超标倍数7.8倍。噪声作业点测试108个,噪声最大强度110dB(A)。超标点88个,超标率81.48%。接尘工人查体1486人,查出尘肺病22人,尘肺检出率1.45%。观察对象97人,检出率6.38%;接噪工人查体559人,检出神衰综合征99人,检出率17.71%,检出职业性噪声耳聋274人,检出率49.02%,检出高频听力损伤293人,检出率52.06%。结论 听力损失和神衰综合征与噪声强度极,专用工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沙磊 《职业与健康》2013,(23):3088-3090
目的了解船舶行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状况,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南通市某船舶公司2010-2012年2336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噪声强度和工龄下听力损伤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剔除其他因素后的作用。结果船舶作业环境噪声强度超标率为69.08%。2336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6.88%,高频和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24.87%,8.86%。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高频和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随着工龄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加,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在2010-2012年问呈下降趋势。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012年语频损失检出率占2010年的0.45。结论船舶行业的噪声强度较大,应进一步控制生产环境噪声强度,同时继续做好作业人员个体防护及职业健康检查,争取进一步降低高频听力损伤率,从而达到语频听力损伤率的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影响情况。方法对漳州市2013年1 253名噪声作业工人岗中职业体检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观察对象218人(17.4%),检出率高于噪声聋(6.3%);男性听力损失率(29.7%)高于女性(14.2%);机械制造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38.4%)高于食品(8.1%)和化工(8.0%)行业;听力损失随接噪工龄增加而升高。结论接噪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随接噪工龄的增加而增高,机械制造业更明显;听力损害以高频为主。应改革生产工艺,加强个人防护,保护职业工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江阴市涉外企业职业性噪声危害状况,为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以达到保护工人听力的目的。方法测定所调查企业各作业场所中噪声强度,对1 202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其听力损失与噪声强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江阴市2家现代化涉外企业109个噪声监测点中,噪声强度均值为(89.30±4.57)dB(A),噪声作业点超标率为86.2%,超标点作业人群占89.9%;高频损伤和语频损伤总检出率为20.7%,在得到有效防护措施的保护情况下,长时间暴露在严重超标的噪声环境中是造成工人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噪声是涉外企业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加强"三同时"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涉外企业职业性噪声危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上海市郊区2家印刷企业的印中和印后岗位进行现场调查、个体噪声测量、护听器保护水平分析和听力损失风险评估。2家印刷企业接噪岗位噪声声级总体超标率36.9%。企业为作业人员配备的耳塞可实现较好的防护效果。预测无个体防护情况下,【企业2】印中岗位工人听力损失风险最高。建议印刷企业重点关注印中和印后岗位的噪声危害,结合作业场所实际情况,明确噪声治理重点,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重庆市36个区县噪声作业女工的职业健康检查个案数据。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技术规范》(GBZ 188—2014)对噪声作业女工开展在岗职业健康检查。本次调查共收集21 529名在岗噪声作业女工职业健康检查数据。高频听力损失、高血压、心电图及健康损害者检出率分别为5.50%、9.27%、5.92%和42.13%。噪声作业女工主要分布于小、微型企业,私有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远郊区、中型企业、集体经济和采矿业的噪声作业女工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工龄组在高频听力损失、高血压和健康损害等指标的检出率不同(P0.05),随着年龄、工龄增长,噪声作业女工高频听力损失和高血压检出率增高尤为明显(P0.05)。重庆市接触噪声作业女工在听力、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健康损害方面相比其他地区严重,需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保障接噪作业女工职业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西电缆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方法对江西电缆厂噪声作业场所进行噪声测定,并对121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测。结果经测定各车间噪声以高频为主,噪声强度存在超出国家允许标准,且听力损伤检出率21.49%,与噪声强度、接噪工龄呈正相关。结论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应当引起重视,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