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临床上积极研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品种迅速增多.室性心律失常(VA)的减少或消除常作为试验终点.然部份VA患者虽无症状但心源性猝死(SCD)增加,因而,对于这些患者的临床试验终点应取预防心源性猝死为宜.一、VA患者群体心源性猝死是20~64岁美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Holter监测示:心源性猝死前约80%患者有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扑动,后转为致死性心室颤动,另20%患者心肌缺血急性发作导致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临床和流行病调查表明,心源性猝死的二个主要易患因素为  相似文献   

2.
Tp-e间期和Tp-e/QT比值是新近提出的可以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myocardial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心电指标,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最常见心脏结构异常,寻找冠心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SCD的有效预测指标成为近些年临床上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室性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从其涵盖的内容和危险度来说,既包括了健康人群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PVB)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也包括了伴或不伴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导致的心源性猝死(SCD)。笔者主要讨论常见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张贤  骆锋  刘卫涛  冯亚新  马龙乐 《山东医药》2011,51(13):108-109
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SCD)的人数超过54万,是仅次于肿瘤的第2大死亡原因。SCD中有88%为心律失常所致,其中恶性心律失常占83%。过去以INEF作为是否预防性植人心脏除颤器(ICD)的指征,但LVEF只能反应心脏的收缩功能,不能说明恶性心律失常的直接病理生理基础。2006年ACC/AHA/ESC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指南》将T波电交替(TWA)列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分层的Ⅱa类指标,  相似文献   

5.
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 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室晚电位(VLP)的检测对预示室速(VT)、室颤(VF)的发作,筛选有心源性猝死(SCD)风险的高危病人,预防SCD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QTc延长是产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之一,1年内猝死率可达20%;QTc>440ms时的猝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时较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早)或成对室早发生率87%,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45%[1]。慢性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猝死的关系如何是人们研究的焦点。慢性心衰心源性猝死率很高,占其总死亡率的50`%。防治慢性心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确切降低心源性猝死率,还有待于对其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旨在从“机械电反馈”,心肌微小纤维化所引起的“电负荷改变”、心肌钾通道下调所引起的“电不稳定”,以及“电重构”四个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综述慢性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1 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8.
Brugada综合征和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近年来新命名的疾病,发病率不高。但这种疾病好发于“正常”的年轻人,且常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有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Brugada综合征受到了心血管专家,特别是心血管电生理工作者和临床心律失常治疗专家的应有的重视。本文对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作一综述。1.问题的提出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发生而出乎意外的突然死亡。近年来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美国每年有30万人以上发生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9.
苏国海  苏国英 《山东医药》2008,48(2):112-113
心源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颤动,大部分患者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恶化后发生室颤(VF);单纯药物治疗降低猝死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对减少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至关重要。醛固酮与心肌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和心肌纤维化等有关,可导致心室重构,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猝死。临床研究证实,醛固酮受体抑制剂可预防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1.
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ACM)为一种进展性的遗传性心肌疾病[1],是35岁以下人群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ACM可以累及一或两侧心室,公认的典型亚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以右室为主,但新近发现发病时即可  相似文献   

12.
心室颤动治疗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目前公共卫生事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美国每年有30万~60万人因SCD而死亡。我国目前尚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的报道,但发生SCD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回顾性资料显示,80%以上SCD患者最终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引起。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类型,也是其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较高,每次发作均可能发展为VF,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地防治VF是预防SCD的基本策略。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20世纪80~90年…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心肌梗死(MI)的幸存患者中,有50%发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VA)。心源性猝死(SCD)患者中,65%~85%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使在血运重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置入等治疗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MI后SCD的防治,仍是当代医学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认为,MI后恶性VA和SCD的发生与交感神经重构关系密切。1心脏神经分布特点1.1正常心脏自主神经分布心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相似文献   

14.
T波电交替预测心力衰竭病人心源性猝死价值的新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半数的心力衰竭病AN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死于心源性猝死。T波电交替是公认的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指标。早在许多年前就发现T波电交替与心源性猝死有关,近年来新建了频域和时域测量方法。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是T波电交替的机制。最近研究发布的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进行心肌梗死后危险性分层的初步结果否定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30%的病人发生致死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但体内除颤器置入前T波电交替的对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试验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T波电交替的预测价值试验则强有力地支持T波电交替能预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功能障碍,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近来研究较多的是起源于右室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本文就ARVC的心律失常基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多种心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肌肥厚,严重者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肥厚心肌电重构有密切关系,肥厚心肌更易发生早期后除极(EAD)或延迟后除极(DAD)。Ca2 作为第二信使,通过其浓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将信号转化为广泛多样的生物化学效应,如维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每年有40多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而其直接死因大多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室速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电除颤、外科手术和经皮导管电烧灼等治疗。用抗心律失常药和电转复疗法可控制相当数量的室速患者,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8.
T波电交替(TWA)与心源性猝死(SCD)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形成TWA的复极时空离散度增加是发生SCD潜在的电生理基础。心肌梗死患者是发生SCD的高危人群。TWA作为预测MI后伴或不伴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发生SCD的一项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或心肌病所致左室结构和电重构是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发生的主要原因.近20年来,右室相关心律失常已受到工作者重视,其好发于青壮年患者,易导致心源性猝死,基础研究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右室相关心律失常发病机制、诊断和预后的认识和理解.右室相关心律失常多见于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Brugada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Q-T离散度(Q-Td)代表心肌复极的不均匀性,如果这种不均匀性增加,则易形成多发性折返,导致心肌的传导和自律性异常,促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的发生。而心室晚电位(VLP)代表局部心肌的除极延迟和心肌内存在电不稳定,如果这种电活动达到一定临界水平,就可产生折返激动,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心源性猝死。Q-Td与VLP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