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观察下肢骨折后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TEG)及下肢深静脉彩超(CDFI)的变化,探讨他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Ⅰ组为(对照组)11例健康献血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Ⅱ组为股骨闭合骨折组,Ⅲ组为胫骨闭合骨折组,各60例,均为未经抗凝治疗的并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均分别于骨折第2天(Ⅱzd、Ⅲ2d)、第6天(手术当天Ⅱ6d、Ⅲ6d);术后第2天(Ⅱ8d、Ⅲ8d)、第7天(Ⅱ13d、Ⅲ13 d)及第10天(Ⅱ16d、Ⅲ16d)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所有静脉血样均进行TEG检测。Ⅱ组和Ⅲ组患者分别于术前ld和术后第7天进行CDFI检查。结果 Ⅱhd、Ⅱ6d、Ⅱhd、Ⅱ13d和Ⅱ16d分别与Ⅰ组比较:凝血反映时间和凝固时间缩短,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及凝血块强度(G)增大,凝血综合指数延长;Ⅱ6d、Ⅱ8d、Ⅱ13d和Ⅱ16d分别与Ⅱ2d比较:α角、MA及G增大;Ⅱ8d、Ⅱ13d和Ⅱ16d分别与Ⅱ6d比较:α角、MA及G增大;Ⅱ13d和Ⅱ16d分别与Ⅱ8d比较:α角和MA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2d、Ⅲ6d、Ⅲ8d、Ⅲ13d、Ⅲ16a分别与Ⅰ组比较:MA及G增大;Ⅲ8a和Ⅲ13d分别与Ⅲ2d或Ⅲ6d比较:MA及G增大;Ⅲ16d分别与Ⅲ2d、Ⅲ6d、Ⅲ8d、Ⅲ13d比较:MA及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间同一时间点TEG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DFI检查:Ⅱ组有5例(8.3%)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Ⅲ组术前有2例(3.3%)发生DVT,术后无DVT发生。结论 创伤骨折后围手术期患者的高凝状态在骨折第6天和术后第2天达到高峰。股骨骨折患者比胫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凝状态更高。术前CDFI排查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血栓弹力图     
正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于1948年由Hartert发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临床上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在多个国家的输血、麻醉、重症、心外等指南里被建议使用。凝血的最终过程是血凝块形成,凝血块在形成和溶解过程中会引起物理弹性、力度的变化,这也是TEG检测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D-二聚体(D?dimer,D?D)预测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终点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至2013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60例(患者组),再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利伐沙班组(各3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TEG检测采用美国Hemoscope公司TEG 5000型血栓弹力图仪。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与利伐沙班组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各指标检测结果仅术后抗凝治疗前D?D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组不同时间点TEG的R、K、Alpha、CI及D?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不同时间点TEG的Alpha、MA、CI及D?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抗凝治疗终点发生肌间静脉血栓为7例,腘静脉血栓为1例。DVT组TEG的Alpha、MA、CI以及D?D检测结果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测抗凝治疗终点发生DVT临床诊断价值较好的指标依次为TEG的CI、MA、Alpha及D?D,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33、0.707和0.644;敏感度分别为75%、75%、62.5%及62.5%;特异性分别为80.8%、76.9%、78.8%及71.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7.5%、33.3%、31.3%及25.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5.2%、93.2%及93.1%。MA=68.35 mm为预测抗凝治疗终点DVT发生的最佳临床诊断临界点。结论 TEG的CI、MA、Alpha在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终点预测DVT发生的准确性高于D?D,其联合检测将提高排除DVT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骨科围手术期多种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对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性.方法 (1)76例急性骨折患者.测定术前白细胞介素(IL)-6、IL-8、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另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2)14例择期骨科肢体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分别测定再灌注前后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eto-PGFla)、IL-8、过氧化脂质(LPO)和NO含量.以7例未用止血带患者为对照;(3)15例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者,分别测定手术前、手术后1、3、7、14 d LPO含量.结果 (1)与健康体检人员比较.急性骨折24 h IL-6、IL-8显著升高(P<0.01),NO和NOS显著降低(P<0.01);(2)与再灌注前相比,止血带组再灌注后10 min LPO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后18 min LPO、IL-8、TXB2、TXB<,2相似文献   

6.
血栓弹力描记图(TEG)能针对某一全血标本的凝血功能作全面的考查,分析血块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的全过程。并可设置于手术室或麻醉准备室内的一种小型装备,能在20~30分钟内提供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和纤溶等有关信息,它的优越性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TEG的原理TEG含有两个必须的机械部分:一部分是不停振荡的加热小杯(恒温37℃),另一部分是由扭转线垂吊的垂针。将035ml的新鲜全血置于小杯中,当杯中的血液仍保持液态时,小杯的活动不影响垂针。此时TEG描记图上表现为一直线(图1),而当血块开始形成时,纤维蛋白细丝就把…  相似文献   

7.
骨科围手术期镇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手术后病人的镇痛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一般来说,麻醉医生负责术中的镇痛,而术前、术后的镇痛则主要由骨科医生来完成。积极的围手术期镇痛可以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以及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促进功能锻炼,加快康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果糖天然存在于蜂蜜及菊芋、菊苣等菊科植物中,它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左旋六碳糖,主要用于供给机体能量、补充体液及营养.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通过手术前使用抗生素尽最大可能预防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其应用时机是防止骨科术后感染极为重要的问题.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原则、种类及应用现状在本文作了综述,同时分析了其前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切除术后早期抗凝预防骨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效果。方法总结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行创伤性脾切除合并骨科手术的85例患者,其中2009年以后行脾切除术的44例设为预防组,术后24h开始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持续1周,术后48h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持续7~21d为预防组;2009年以前的41例脾切除术后未预防性用药设为对照组。通过随访,分析两组VTE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随访3~9个月。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4.5%,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9.5%,其中对照组有1例出现肺栓塞致死,两组VTE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5)。结论VTE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脾切除术后早期抗凝治疗不仅安全,而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疼痛引起机体应激反应,明显地使肾上腺素、皮质醇分泌明显增多,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肝肾血管和胃肠血管收缩、心肌耗氧明显增加,致心肌供氧/耗氧比失常,还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氧化供能的能力下降,不但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而且还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妨碍术后功能锻炼,延长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肺血栓栓塞症(PTE)导致死亡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最主要并发症之一[1,2].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临床表现,PTE极易被忽视.我们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围手术期内发生PTE的病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骨科围手术期血栓栓塞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骨科临床领域,高龄手术患者、高能量多发伤患者及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高危人群”0。据统计,下肢矫形术后若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下肢DVT发生率为40%~84%,其中近端DVT发生率为8%~24%,有症状的PE发生率为1.8%~7%,致命PE发生率为0.2%~2.0%,75%~90%的肺血栓来源于下肢、盆腔和下腔静脉。PE是骨科围手术期致残、致死率高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预防和治疗骨科围手术期血栓栓塞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科下肢手术围手术期的血栓发生率,分析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手术804例患者,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观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804例患者中诊断有下肢静脉血栓134例,应用止血带组63例,未应用止血带组71例。根据修正的Geneva量表评分,非止血带组血栓危险度与年龄呈正相关;止血带组血栓危险度与年龄和血红蛋白相关。结论下肢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7%,多因素影响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常伴发软组织损伤,其严重程度及围手术期处理情况,对骨折治疗预后有很大影响。早期冰袋冷敷法作为控制软组织损伤、减少炎症反应的方法之一,能有效减轻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降低患者对镇痛剂的依赖性,将使用镇痛剂的不良作用降到最低;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效果肯定,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病人骨科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989-2000年89例37-82岁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62例,截肢,截趾,关节离断45例,钢板固定21例,清创术29例,清创术后截肢5例,结果:糖尿病住院患者择期手术889例,死亡2例,其中术前死亡1例,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控制血糖和抗感染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抗凝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会大幅提高。研究~([1])表明,在没有接受抗凝治疗的情况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18%~36%及5%~22%,术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0.9%~2.8%及1.5%~10.0%;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为40%~47%~([1]),而90%的肺动脉栓塞来源于下肢深静脉~([2])。传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科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回顾自2006-01—2013-10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中,胸腰椎压缩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锁骨骨折、骨盆骨折、尺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高,这些病例中在住院或围手术期内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患者和医院造成了损失。据统计,55%的手术是在≥65%的老人中进行的,但老年人身体状况下降且常患各种慢性病,因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骨科全髋置换、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切口一般采用敷料覆盖,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减少渗血。但此方法包扎费时,术后易松脱,渗血较多。我科根据髋部及股骨特殊解剖结构,设计制作弹力裤用于术毕患者包扎伤口,加压固定,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骨科全髋置换、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切口一般采用敷料覆盖,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减少渗血.但此方法包扎费时,术后易松脱,渗血较多.我科根据髋部及股骨特殊解剖结构,设计制作弹力裤用于术毕患者包扎伤口,加压固定,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