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80例跟骨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克氏针外固定(A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A组40例50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28足,Ⅲ型14足,Ⅳ8足,B组40例48足,Ⅱ型30足,Ⅲ型11足,Ⅳ7足,均为闭合骨折。对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测量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情况。手术前、后的CT扫描及Broden位判断复位情况。结果:两组中Ⅱ、Ⅲ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Ⅳ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对于SandersⅡ型、Ⅲ型患者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尽量采用闭合穿针。而对于SandersⅣ型骨折,原则上我们优先考虑跟骨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使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法治疗Sanders 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分析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Gissane角以及Bohler角更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nders 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使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取得满意成效,其能稳定骨折块,支撑关节面,提升跟骨高度以及Gissane角以及Bohler角角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50例,其中SandersⅡ型26例(A组),SandersⅢ型24例(B组),均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治疗。按足部功能评分(AOFA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的B?hler角及Gissane角,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7个月,平均(6.0±0.2)个月。末次随访AOFAS评分A组为88.5±8.6,B组为89.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评分为89.2±8.9。优良率:A组为92.3%,B组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优良率94.0%。两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B?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较术后第1天B?hler角及Gissane角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A组B?hler角及Gissane角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B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生率为12%。结论:对于粉碎程度重、移位明显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运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可取得与SandersⅡ型一样满意的临床疗效,虽然Ⅱ型骨折较Ⅲ型骨折术后角度改善更好,但其优良率和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该内固定物对维持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Bohler’s角、Gissane’s角的角度的情况。方法 64例(72足)患者以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为A组36例(40足),以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为B组28例(32足),术中复位良好后及内固定术后1~1.5年拆除内固定前摄取X线片,并采用相同测量方法测量其Bohler’s角、Gissane’s角的角度大小,以前者减去后者所得差值进行比较分析;且根据Cr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分标准对拆除内固定前患者足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A组36例,40足,B组28例,32足,均未发生感染、创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创口问题,均于术后12~15 d拆线,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均为I/甲级,术后定期摄取X线片,并反复嘱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解剖型钢板在A组中Bohler’s角差值为(2.27±1.06)°与B组Bohler’s角差值(2.35±1.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Gissane’s角差值为(3.33±1.44)°与B组Gissane’s角差值(3.06±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足部功能恢复方面,A组患足功能优良率为90.0%,优于B组的68.8%(P0.05)。结论在维持两个解剖角上,解剖钢板对维持不同类型(SandersⅡ/Ⅲ型)的跟骨骨折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功能恢复上却有一定优势,可能与骨折损伤的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37例41足,术后随访10~20个月。结果 41足最终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骨折愈后Bhler角平均为36.2°,Gissane角平均为127.5°。按照Maryland系统评分平均为82.4分,优11足,良19足,可7足,差4足,优良率73%。Ⅲ型优良率为76%,Ⅳ型为69%。结论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固定可靠,愈后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90例单侧跟骨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内固定组(微创组)和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组(常规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术后第1天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Bohler角、Gissane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18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率、术后第1天VAS评分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价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Ⅱ型骨折AOFAS踝后足评分微创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SandersⅢ型骨折常规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及简单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但对于复杂的SandersⅢ型骨折外侧L型切口仍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术前应明确骨折类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创"八"字入路与传统"L"型入路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八字"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入路,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临床疗效、Bolher角、Gissane角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86.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Bolh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Bolh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6%(2/30),对照组为26.66%(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微创"八字"入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急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44例(分型为SandersⅡ,部分为Ⅲ型,不合并其他足踝部骨折)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第1天的VSA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AOFAS评分,记录末次随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VSA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半年AOFAS评分中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在骨折关节取得满意复位及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具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好、明显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的概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6例,男40例,女6例;年龄20 ~77岁,中位数42.5岁;左侧20例,右侧23例,双侧3例;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6足,Ⅳ型14足.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 ~10 d,中位数8.5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患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6例49足,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12例14足(SandersⅢ型2足、Ⅳ型12足),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34例35足(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4足、Ⅳ型2足).术后切口皮缘坏死3例,均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经换药后切口愈合.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中位数6.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2周,中位数10.5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无钢板、空心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足跟部增宽6足,其中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Ⅲ型l足、Ⅳ型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Ⅱ型1足、Ⅲ型2足),行走时疼痛,经热敷等物理治疗后疼痛缓解.参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优8足、良4足、可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组,优12足、良15足、可6足、差2足.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但应注意预防切口感染;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内固定法治疗SandersⅡ型以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使用改良内固定法治疗的SandersⅡ型以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9例的随访资料。结果:19例患者手术前后Blh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明显,功能评分优12例,优良率94.7%。结论:采用改良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手术步骤清晰,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较低,有利于骨折复位固定,后期预后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接受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接受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踝—后足量表(AOFAS)评分与Bohle角、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与B组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均有满意效果,但是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创伤更小,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74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则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术后患者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节高度及宽度的改善程度,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随访1年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的足部功能优良率高达91.9%,高于术前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节高度及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65.32±9.77)min,伤口愈合时间为(6.22±1.16)d,术中出血量(25.69±6.23)mL.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更好,其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切口并发症轻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组(28例)和跗骨窦入路组(28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定期摄片,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记录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组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跗骨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组的切口长度显著长于跗骨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撬拨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跟骨粉碎性骨折64例(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切开复位组(32例)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撬拨复位组(32例)实施撬拨复位固定治疗。对比2组足部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改善情况。结果撬拨复位组术后优良率75.00%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组术后3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较切开复位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应用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能显著纠正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足跟功能;而撬拨复位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2种术式各具优势,临床应结合跟骨粉碎性骨折类型选择合适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京华 《新中医》2016,48(11):86-87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2足)距下关节移位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施行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测量:B觟hler角平均31°,Gissane角平均133°;Gissane角、B觟hler角在术后4月后测量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优19足,良12足,可1足,优良率达96.88%。结论: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切口入路,使用空心钉内固定进行跟骨骨折的治疗是目前的临床研究热门。探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全螺纹空心螺钉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病例,对术前、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度及踝关节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Maryland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5个月。患者术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ryland后足功能评分标准,优(90~100分)18例,良(75~89分)9例,可(50~74分)3例。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均未发现腓肠神经损伤。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的治疗方法,且其创伤小,内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2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记录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跟骨X线形态等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患肢Bohler角、Gissane角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良率94.38%。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术后疗效,促进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充分改善患者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根据Zwipp分型及Sanders分型对跟骨骨折块区块化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6~54岁,平均48.5岁。其中双侧骨折4例,共手术62足。合并跟骰关节骨折11例。SandersⅡ型17足,Ⅲ型38足,Ⅳ型7足。按Zwipp分型,4部分+1关节14足,4部分+2关节19足,5部分+2关节29足。均行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将跟骨骨折块分为5大区块,以外侧钢板为中心,每一区块保证至少2枚螺钉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2.1个月。术前Bhler’s角平均为-12.05°,Gissane’s角平均为93.12°。术后Bhler's角平均为29.35°,Gissane’s角平均为124.26°。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30例,良19例。AOFAS评分优31例,良14例。结论:结合Zwipp分型及Sanders分型,将跟骨骨折块区块化,从而指导螺钉的固定方式,手术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丁汉源  王金磊 《新中医》2015,47(2):85-87
目的:观察植骨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9例(47足)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24足)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23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角度及跟骨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6~12月,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8.7%,对照组为2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关节功能Mary-land分级疗效优良率观察组为91.3%,对照组为6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植骨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Bohler角及Gissane角复位丢失,利于促进跟距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跟骨骨折27例患者。其中SandersⅡ型、Ⅲ型、Ⅳ型骨折分别为11例、12例、4例,切开复位AO钢板固定。观察术后B hler角。结果: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结果优17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达85.2%。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肯定,但要注意防范并发症。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