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主要作用.肠道菌群与骨代谢联系密切,其对骨骼形成或破坏的作用机制可由免疫系统介导,可通过调节破骨细胞诱导因子、调节性T细胞表达以及辅助性T细胞17 分化等途径增强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肠道菌群也可以影响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5-羟色胺等内分泌激素,从而影响骨骼健康.肠道菌群还可通过自身...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主要特征表现为全身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 ,引起骨脆性增加和骨密度降低 ,骨折危险性增加。 6 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 6 0 %~ 70 %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要病因 ,雌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方案 ,但这一治疗方案有一些副作用。大豆异黄酮的结构与雌激素相似 ,且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以豆类食品为主的东方女性中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病率明显低于食用脂肪和肉类的西方女性[1 3] ,排除人种、遗传、锻炼、体型等因素 ,豆类制品中的异黄酮对骨代谢的影响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一、…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 GM)是人体内密度最大的微生物群落,能影响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本文利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以GM、骨代谢、骨质疏松等为关键词,检索了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GM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骨代谢:(1)影响钙的吸收、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2)调节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次胆汁酸、吲哚类衍生物和多胺等)的含量;(3)调节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5-羟色胺等激素的水平。临床研究表明,粪便微生物群移植、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或调节饮食结构可改善GM的组成,能抑制骨量的下降。因此,GM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疾病的防治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人体的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相关。其可能通过自身代谢产物,影响宿主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几方面来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相对活性,从而影响骨代谢,甚至导致骨质疏松。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肠道菌群对骨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退行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易骨折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骨血管的生成、骨代谢中骨生成和骨吸收的平衡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向成骨分化作用对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及防治至关重要,氧是骨细胞生长、发育及功能代谢的重要条件,骨微环境处于天然的低氧状态下,其中维持骨稳态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属于氧感应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其活性亚基HIF-1α是细胞感知和适应氧调节机制的核心调控因子,在细胞氧调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HIF-1α对骨血管生成以及骨代谢作用的研究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更多可能。研究证明HIF-1α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蛋白、miRNA等调节骨血管生成、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成分化,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向成骨分化作用,HIF-1α可能成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极具潜力的新靶点。本文旨在综述HIF-1α在骨血管生成及骨代谢方面对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及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制动与骨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动导致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但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因疗效欠佳而颇感棘手。近年来在利用动物设计多种不同的制动模型中观察分析制动后骨量和骨结构改变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有的已达到细胞分子学水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和依据。本文以当前有代表性的研究介绍制动对骨代谢变化产生的影响、特点以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的改变对宿主起着多方面的影响。代谢手术对肠道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改变影响了寄居于肠道内的菌群。而这些菌群的变化参与了术后体重下降﹑糖代谢及脂代谢的改变。同时已有很多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宿主的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免疫调节系统对骨代谢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益生菌作为一种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其骨保护作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从减重术后肠道菌群的改变﹑肠道菌群对骨代谢的影响及益生菌与骨代谢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热点,搭建肠道菌群与代谢术后骨代谢相关多学科之间的桥梁,为代谢术后的菌群治疗、靶点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并发的骨折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影响机体骨代谢,其中涉及的可能机制大部分尚未明确。肠道菌群定植在人体肠道中,可通过发酵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吲哚衍生物、多聚胺、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等,可能对骨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以短链脂肪酸的研究最多,短链脂肪酸可促进骨形成,其影响骨代谢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分泌而间接起作用。此外,植物雌激素、膳食植物多酚对骨代谢具有保护作用,这些作用依赖肠道菌群的存在。肠道菌群可将植物雌激素、膳食植物多酚等分解为具有更大活性的代谢物,从而对骨代谢产生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肠道菌群代谢物的种类、与骨代谢的关系以及其调控骨代谢的潜在机制,为肠道菌群防治骨质疏松的进一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第二大基因库,在骨稳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虽然骨重建的自然生理过程与骨吸收的发病机制已经比较清楚,但肠道菌群与骨代谢的关系仍未完全明确。肠-骨轴一词可被用来概括肠道微生物调控骨代谢的途径。根据现有研究,肠道菌群调节骨代谢的机制主要从菌群及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免疫调节、肠粘膜屏障、内分泌调节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笔者旨在通过总结肠道菌群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为基于肠道菌群治疗部分骨科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中药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多,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从作用机理到临床疗效观察,从单组分、单味中药到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也越来越显示出中药在治疗骨代谢疾病特别是骨质疏松症等方面显著而独特的疗效。由于西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所显示出的毒副作用,使得中药的开发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近年来中药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染料木素对骨代谢和脂代谢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料木素是豆科植物提取的活性成分,它能明显降低恶性肿瘤发生,能够通过不同的传导途径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增加骨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骨DNA和钙的含量,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达到防止骨质减少,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染料木素同时可以促进血脂代谢,防止内脂质的氧化作用,软化血管,达到保护心脑血管,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的作用。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开发出一系列相关药品,最终为人类健康造福。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可导致骨和关节破坏的慢性疾病.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骨代谢异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量丢失和骨破坏.骨代谢的相关指标可以间接反映骨量丢失的严重程度.本文将对RA患者骨代谢的基本特点及骨量丢失相关因素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基因数量超过人体基因数量的100倍,被称为"人体第二基因库",这些基因赋予各种细菌不同的功能,产生极其复杂多样的代谢产物,对于调节人体消化、免疫、内分泌、乃至神经系统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处于稳态的肠道微生物不但能依附于肠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阻止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和入侵,还能通过黏膜系统促进免疫系统成熟,有助于机体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果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那么宿主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就会随之升高。宿主健康与否会导致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进而通过间接刺激或抑制成骨细胞和激活破骨细胞而打破骨矿化平衡,影响骨健康。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通过维持免疫系统稳态参与调控骨代谢,通过影响生长因子调节、营养物质吸收和宿主代谢通路等参与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相关骨病的发生。目前关于肠道微生物菌群与骨病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菌群差异性对骨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影响骨病的分子机制亟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肠道微生物与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代谢包括骨形成及骨吸收两方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分子机制涉及遗传基因、信号通路、激素及旁分泌因子等多方面作用,而信号通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目前的骨代谢信号通路研究中,BMP/Smads、Wnt/β-catenin及OPG/RANKL/RANK等3条通路已经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公认为在骨代谢中起到了关键的信号调节作用,其中BMP/Smads及、Wnt/β-catenin通路主要影响骨形成,而OPG/RANKL/RANK则主要影响骨吸收。最新的研究表明,低氧/低氧诱导因子-la通路、PDGF、TGF-beta和FGF通路、AKt2选择通路、G蛋白信号通路、硫酸已酰肝素和硫酸软骨素通路、黏着斑激酶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等同样对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起到调节作用,并且发现BMP/Smads通路和Wnt/β-catenin通路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作用。对骨代谢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可为骨代谢疾病尤其是骨质疏松症提供潜在的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脂代谢紊乱和骨质疏松症均是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现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骨质疏松,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对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骨代谢包括骨生成和骨吸收,血脂则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几个方面,研究脂代谢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多种血脂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关系,关于二者相互影响的分子机理目前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二者相关性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副作用较大,疗效不太理想。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副作用小,能够修复骨质,提高骨量,起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疗的目的。推拿疗法是一种纯绿色的物理治疗,无任何毒副作用,舒适而无痛苦。未来几年,推拿治疗骨质疏松症必将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证实,推拿确实能够缓解骨质疏松所致的骨痛、腰背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衰老症状及ADL生活质量水平,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血清骨钙素(s-BGP)和尿羟脯氨酸/肌酐(U-Hyp/Cr)比值,降低IL-1β、IL-6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均有效。  相似文献   

17.
樊孝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2):1154-1156, 1153
根据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可分为绝经性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发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各型骨质疏松中,降钙素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某些神经、血管活性肽,如降钙素基因多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结构和功能上与降钙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将降钙素基因多肽对骨代谢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鹿茸为雄性梅花鹿或马鹿尚未骨化、带茸毛的幼角经制成的中药,相关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中的成分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同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调节骨代谢。本文对近年来鹿茸提取物及复方制剂调节骨代谢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基础研究、动物模型研究及临床研究,以期为运用鹿茸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铁离子参与了人体内多种代谢活动,特别是最近的研究发现铁离子与骨代谢也存在重要的相关性;铁离子与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中也已发现乳铁蛋白和乳酸亚铁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很重要的联系。笔者就临床中的一些疾病(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骨质疏松)与铁超载的相关性所进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笔者希望铁代谢与骨代谢的研究对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自噬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噬的紊乱会引起成骨和破骨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研究表明自噬在一系列退行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性,通过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细胞的调控,对维持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自噬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对其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