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甜  王文华  党少农 《职业与健康》2022,(24):3394-3398
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医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手机成瘾危害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9-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某高职院校2 813名医学生的一般情况和手机成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职医学生手机成瘾总分为(37.06±11.09)分,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8.7%,专业为护理和助产、大二年级、已戒烟或当前吸烟、荤菜为主、使用手机时间≥6 h/d及手机充电频率(2次/天)和(≥3次/天)是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荤素均衡,蔬菜为主手机成瘾风险降低22%(OR=0.775,95%CI:0.615~0.976);与每月锻炼1次及以下相比,每周锻炼1~3和4~7次手机成瘾风险降低40%(OR=0.595,95%CI:0.468~0.755)和31%(OR=0.693,95%CI:0.533~0.899);与睡眠质量较差相比,睡眠质量较好手机成瘾风险降低51%(OR=0.486,95%CI:0.354~0.668)。结论 高职院校医学生手机成瘾率处于相对偏低水平,影响因素复杂。应从学校和个人角度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高职医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改善手机成瘾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现况,为手机成瘾性行为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自填问卷方式,选取380名在校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为工具对西安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检出率为20.53%。越是低年级(χ2=8.847,P=0.012),手机话费支出越高(χ2=8.347,P=0.040);手机使用的频率越高(χ2=28.336,P=0.000),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越高。手机使用时间(OR=1.714)、学习上的自我感觉较差(OR=1.805)及同学的融入情况较差(OR=1.627)是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安某医学高校学生的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当高度关注手机对医学生不良影响,加强教育宣传管理力度,减少医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对医学生的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39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373名上网者的问卷结果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网络成瘾者21人,占所用网络使用者5.6%,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性格类型、上网期间是否休息、每月上网费用、电子邮箱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威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东省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4所本科院校1 009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和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其进行匿名测评.结果 山东省医学生网络成瘾率为4.76%.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在性别、学习成绩、月均网费、上网途径、是否玩网游、对网络色情的态度、浏览网站类型、上网目的几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玩网游(OR=6.451)、上网目的为购物(OR=4.275)、学习成绩差(OR=2.138)、男性(OR=1.927)为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上网目的为娱乐(OR=0.466)、上网目的为浏览信息(OR=0.448)、用手机上网(OR=0.416)、主要浏览休闲娱乐网(OR=0.415)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结论 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需要引起重视,要根据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和深层次的干预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方法在2018年6—9月期间,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校数量比例类别,抽取7所大中专院校,以整群抽样方式从各学校随机抽取1个年级全部接受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等,采用各类量表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大中专院校学生2 346人,其手机成瘾率为30.6%。不同性别、学校、生源地、手机类型、使用倾向性和手机使用时长的学生手机成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生源地学生手机成瘾风险小于城镇生源地(OR=0.787,P0.05);倾向使用电脑上网者手机成瘾风险小于倾向使用手机者(OR=0.584,P0.01);使用手机时间越长手机成瘾风险越高(OR=1.956、3.219、5.101,均P0.01)。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普遍,手机成瘾风险与学生生源地、上网方式及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应结合各学校实际,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适当开展多类型课外学习或活动,减少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指导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互联网,防止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网络成瘾情况,使用自行设计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网络成瘾的可能影响因素,计算网络成瘾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率为8.20%,网络成瘾与性别、网络吸引、上网目的、上网地点、家庭是否民主等有关.[结论]在医学生中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有必要针对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学生成瘾物质使用情况,分析学生物质成瘾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成瘾物质使用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20所大中学校的5 049名学生,调查其成瘾物质使用的情况.采用x2检验和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大中学生成瘾物质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曾经使用成瘾物质的学生有215名(4.3%),其中止咳药水、吸入性有机溶剂人次占2.0%,镇静剂占0.6%,盐酸曲马多0.5%;吸食大麻、冰毒、鸦片、可卡因、海洛因人次均占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成瘾物质的危险因素有学段(OR=1.400,95%CI=1.139~ 1.721)、打架(OR=1.634,95%CI=1.160~2.303)、孤独(OR=1.670,95%CI=1.131~ 2.466)、自伤(OR=2.584,95%CI=1.818~3.672)以及遭受暴力(OR=4.712,95%CI=1.676~13.251).结论 青少年学生仍存在使用成瘾物质的现象,有必要开展针对成瘾物质危害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居豪  吕军城 《中国卫生统计》2022,(4):550-552+557
目的 分析大学生焦虑与手机成瘾现状及焦虑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焦虑和手机依赖的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邀请在校大学生网络填写调查问卷,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焦虑的影响因素;采用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机成瘾与焦虑的关系。结果 此次调查512名大学生,焦虑检出率为88.1%,手机成瘾检出率为35.0%。家庭和睦程度、专业类别、性格、身体状况、每日手机使用时长与焦虑得分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手机成瘾倾向与焦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92(P<0.001),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在校大学生发生焦虑的风险是非手机成瘾者的3.96倍。结论 家庭和睦程度低、非医学专业、性格内向、身体状况差、手机使用时间长是焦虑的危险因素。手机成瘾和焦虑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手机成瘾者更容易罹患焦虑。当下,大学生焦虑和手机成瘾现状均较为严重,需采取措施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4—6月对某高校医学生进行吸烟情况、控烟态度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吸烟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324名医学生中,总吸烟率为6.7%,其中男生为20.6%,女生为1.7%;临床医学学生吸烟率为2.7%,护理学专业学生为4.8%,其他医学专业为23.4%;农村学生吸烟率为3.8%,乡镇为6.4%,县城吸烟率为20.7%,城市吸烟率为12.1%,不同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吸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医学生吸烟的因素主要为性别、专业和家庭所在地。其中,以女生为参照,男生的OR值为105.380(95%CI为15.562~713.574);以临床医学为参照,护理专业的OR值为42.711(95%CI为5.264~346.53),医学检验的OR值为22.164(95%CI为3.544~138.620);以居住地为农村为参照,乡镇的OR值为6.829(95%CI为1.067~43.692),县城的OR值为15.388(95%CI为2.390~99.076),城市的OR值为8.650(95%CI为1.238~60.433)。结论医学生吸烟率较低,与性别、专业、生源地有关,仍需继续加强控烟宣传,创造无烟校园。  相似文献   

10.
安徽江苏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安徽、江苏3所医学院校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和徐州医学院一至三年级学生1 783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1.6%,2组在性别、年级、专业、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网络成瘾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消极应对(P值均0.01)。结论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值得重视。应对医学生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和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手机使用和成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 213名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孩子自我报告和父母报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中位数均为120.00 min。孩子年龄越大、具有更强的享乐和社交动机的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更长(β值分别为0.12,0.11,0.09,P值均 < 0.01);父母更多地与孩子沟通手机使用并知晓孩子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孩子具有更强的工具性和自我表现手机使用动机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长(β值分别为-0.06,-0.03,-0.04,-0.16,P值均 < 0.05)。年龄更大的孩子手机成瘾水平更低(β=-0.04,P < 0.05);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并知晓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能够有效降低孩子的手机成瘾程度(β值分别为-0.09,-0.14,P值均 < 0.01);有更强的工具性手机使用动机的孩子手机成瘾程度更低(β=-0.22,P < 0.01);与手机相关的父母监控、自我表现和享乐手机使用动机与儿童青少年手机成瘾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03,0.29,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成瘾受到手机使用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学校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手机使用动机;家庭教育应帮助父母培养沟通、知晓等积极教养行为,以减少不当手机使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军校医学生网络应用情况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军校医学生网络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军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网络自评量表》等相关文献自制统一调查表,于2008年3-5月对某军队医学院校一~四年级在校本、专科学生进行整群分层抽样调查。结果受调查的570名医学生全部上网;在535份有效问卷中,网络成瘾发生率为6.9%。网络成瘾者男生(19人,占10.3%)高于女生(16人,占5.1%),本科生(32人,占8.1%)高于专科生(3人,占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一~四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率分别为2.7%、5.4%、5.6%和12.5%。结论互联网的使用在军校医学生中已经普及,合理利用网络会对军校医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调查2017—2018年期间共1 092例南宁市嫖客,了解嫖客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嫖客使用安全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2018年在南宁市七个城区内使用统一制定的问卷对嫖客群体实施随机抽样,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结果 本次调查嫖娼对象1 092例,嫖客群体以来自高档场所为主,占82.9%(905/1 092);平均年龄是(53±14.0)岁,初中及以下低水平文化群体为主占82.9%(905/1 092);主要以本省当地居民较多,占94.4%(1 033/1 092);大部分嫖客处于在婚或同居状态。嫖客人群对HIV知识知晓率为87.8%(959/1 092),嫖客在进行商业性性服务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5.4%。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年龄小于50岁(OR = 0.324,95%CI:0.213~0.493)、处于已婚或同居状态(OR = 0.517,95%CI:0.333~0.801)的嫖客更愿意使用安全套;本地户籍(OR = 5.634,95%CI:1.282~24.753)、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 = 2.026,95%CI:1.356~3.029)的嫖客更不愿意使用安全套。结论 南宁市嫖客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相对其他高危人群低,存在不使用安全套等感染 HIV 的高危性行为因子,需要加大健康知识教育,推荐广泛使用安全套等针对性的有效干预,遏制艾滋病经性传播途径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国医学生焦虑症状的流行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33所大学的医学本科生进行焦虑症状评估,同时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经济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过去4周的相关生活事件包括吸烟饮酒情况、睡眠质量、锻炼频率、因病住院或用药情况。焦虑症状定义为SAS得分在50分及以上。结果 共有7 635名医学本科生纳入分析,平均年龄(20.7±1.6)岁,男生占36.6%,有焦虑症状者 (SAS≥50) 1 073人,占1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是焦虑的保护因素(23~28岁组与15~19岁组比较:调整OR值,0.57;95% CI,0.41~0.80),而父亲受教育程度低(小学及以下与本科及以上比较:1.31;1.03~1.67)、高三复读(1.23;1.02~1.45)、非临床/口腔专业(1.33;1.17~1.56)、饮酒(5.79;3.78~8.87)、吸烟(2.13;1.55~2.94)、睡眠不足(非常明显与完全没有比较:7.34;5.55~9.72)、因病住院或用药(1.70;1.41~2.05) 是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焦虑症状在中国医学生中较为普遍,医学院校应根据潜在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和干预医学生焦虑。  相似文献   

15.
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为预防医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西某医学院校1 01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成人依恋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手机成瘾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医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6.57%,手机成瘾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非手机成瘾组(t值分别为2.809,7.312,P值均<0.01),现在的自我投入得分(15.38±3.06)低于非手机成瘾组(16.34±3.40)(=-2.839,P<0.01).相关分析显示,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自我同一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2,-0.150,P值均<0.01),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手机成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6,0.369,P值均<0.01),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r=-0.198,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依恋焦虑正向预测手机成瘾(β=0.522,P<0.01),依恋回避对手机成瘾的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完全通过自我同一性影响手机成瘾,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0.115,P<0.05,95%CI=0.108~0.126).结论 成人依恋和自我同一性是手机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自我同一性在依恋回避和手机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为手机成瘾有效防控和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扎根理论研究法,对青岛市某高校25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对访谈材料进行编码。结果经过不断的比较和综合,通过开放式编码共得到节点436个,包含参考点616个,通过主轴编码共获得19个次级编码,最终通过选择性编码获得5个核心范畴,包括无聊倾向严重、手机功能异化、人格特质缺陷、内外管理不足、科技发展负效应,用以囊括以上19个主轴编码和436个开放式编码。结论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大学生手机成瘾,需要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干预和控制,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学习投入、自我控制的现状,并探讨三者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某高职院校居家线上学习的418名二年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的手机成瘾为(2.65±0.64)分,学习投入为(3.46±1.45)分,自我控制为(3.05±0.57)分。不同性别、专业选择原因、睡眠时间、每日使用手机时长、睡前使用手机时长状况的护生其手机成瘾、学习投入、自我控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r=-0.485)、自我控制(r=-0.624)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投入、自我控制、每日使用手机时长、睡前使用手机时长是手机成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职护生的手机成瘾、学习投入低于中间值、自我控制处于中间值。应加强自我控制,增加学习投入,降低使用手机时间,改善手机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学生焦虑与手机成瘾现状及焦虑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焦虑和手机依赖的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邀请在校大学生网络填写调查问卷,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焦虑的影响因素;采用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机成瘾与焦虑的关系。结果此次调查512名大学生,焦虑检出率为88.1%,手机成瘾检出率为35.0%。家庭和睦程度、专业类别、性格、身体状况、每日手机使用时长与焦虑得分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手机成瘾倾向与焦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92(P<0.001),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在校大学生发生焦虑的风险是非手机成瘾者的3.96倍。结论家庭和睦程度低、非医学专业、性格内向、身体状况差、手机使用时间长是焦虑的危险因素。手机成瘾和焦虑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手机成瘾者更容易罹患焦虑。当下,大学生焦虑和手机成瘾现状均较为严重,需采取措施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其体育锻炼的相关性,为采用体育锻炼手段防治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河南省某高校3122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手机成瘾倾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平均为39.94±9.90,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7.8%;②"喜欢体育锻炼"组、"体育...  相似文献   

20.
了解大学专科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所医学专科学校、1所非医学专科学校共1 328名学生进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专科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8.8%.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机成瘾与是否为医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与母亲的关系、饮酒状况等有关(X2值分别为52.17,7.66,13.66,7.05,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觉寻求中较高的去抑制寻求得分者手机成瘾风险较高(OR=1.08,P<0.01);而较高的现实人际关系得分者手机成瘾倾向的风险较低(OR=0.97,P<0.01);相对医学生,非医学生的手机成瘾风险较高(OR=2.81,P<0.01).结论 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明显,应早期对青少年不良人际关系进行干预,对有去抑制倾向学生及时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