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7月我科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的患者11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缝线、无菌纱布和胶布固定引流管,观察组使用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观察两组固定效果、换药次数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引流管脱出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效果好,应用于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实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邓红英  黄利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98-239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48例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前做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结果】48例患者均1次穿刺成功,引流效果好,无一例并发症。【结论】密切观察、良好的专业护理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总结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对穿刺点局部体表及肝区或腹部症状体征的观察;除做好脓腔引流管置管后一般护理外,重视肝脓肿突破肝包膜形成胸腔、腹腔脓肿的观察;加强经引流管行脓腔冲洗后并发寒战、高热的对症护理;掌握血培养正确采血时间,提高培养阳性率;按时准确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9例患者经引流排脓后症状缓解;7例脓腔闭合拔除引流管后出院,1例引流2 周后带管出院,1例拔管出院后再次发生肝脓肿而入院引流.  相似文献   

4.
硅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6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66例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硅管插管闭式引流术前后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66例均1次穿刺成功。1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2~5 d,54例癌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2~7 d,无1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对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引流积液术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1月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的6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引流管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干预;回顾2009年1月~2010年6月仅给予常规护理的52例CVC置管引流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扭曲或折叠、堵塞、滑脱及穿刺部位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管道扭曲或折叠、堵塞及滑脱发生率分别为7.58%、4.55%和3.03%;对照组分别为21.15%、17.31%和15.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为4.5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结论实施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引流管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硅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6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66例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硅管插管闭式引流术前后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66例均1次穿刺成功。1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2~5d,54例癌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2~7d,无1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大,术后骶前部位形成一凹陷,引流液不易彻底引出,因此需放置骶前引流管,以观察判断伤口有无感染、出血等情况[1].骶前引流管留置时间长,对患者活动影响大,容易导致周围炎症反应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怎样保护好骶前引流管并减轻局部刺激反应,是直肠癌根治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本科自2011年应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引流管,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51例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即Dixon手术患者的情况和效果,提出了要根据Dixon手术的特点,重点做好下列术后护理:分析患者心理焦虑和不遵医行为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注重骶前引流管、肛管、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其引流通畅,并有序按时拔管;做好切口护理、饮食护理、肛周皮肤护理;进行预见性的护理,防止吻合口瘘、泌尿系损伤及感染、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认为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能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种不同内径的引流管对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发生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分别选用6F、22F两种不同内径的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的并发症有疼痛、皮下气肿、管腔堵塞、管周感染、引流管脱出、拔管后发生气胸,其中粗管引流效果好,管腔堵塞少,但皮下气肿发生率高;细管引流疼痛感不明显,但易发生堵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均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护理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应各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在腰大池引流术后引流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3M透明敷料固定引流管,观察组采用有边型美皮康固定引流管穿刺处,余部位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固定。结果:观察组的固定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美皮康联合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固定方法可以显著增强腰大池引流管的固定性,有效预防穿刺部位感染,减少贴膜覆盖处皮肤过敏,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导致的引流失败,同时减少了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对引流管护理相关知识的需求及关注程度,针对性地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出院后引流管自我护理。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7月~10月,62例我院乳腺癌术后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在出院前一天进行对引流管护理知识及需求的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置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及项目、护理知识的关注程度(引流装置护理和引流液观察2个维度)、一个开放性问题共20个条目,结果:对日常生活影响中表示会影响穿衣裤的患者比例最高;引流管是否通畅(3.10±0.900)和引流液性状(3.05±1.108)的关注度平均分得分最高;引流管是否会引起感染(2.50±1.127)和倾倒手法(2.15±1.213)关注度平均分最低。结论:引流管是否会引起感染和引流液倾倒手法等项目是出院带管患者宣教的重点,应尽早全面地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对留置引流管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5例行经腰部蛛网膜下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治疗脊柱手术后并发硬脊膜囊肿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引流管的固定、引流液的观察与监测、引流量的控制及预防感染等相关措施。认为密切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2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将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200例,按放置引流管的单日、双日分为2组。试验组106例,穿刺处常规消毒后覆盖3M透明敷贴,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侧翼处用3M透明敷贴固定;对照组94例,穿刺处常规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用布胶布或纸胶布加以固定,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侧翼处上下3cm用布胶布或纸胶布加以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引流管固定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影响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胶布松动率、引流管脱出率分别为5.7%、0.9%,明显低于对照组21.3%、7.4%,试验组患者的皮肤瘙痒不适率、担心引流管脱出率分别为0.9%、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31.9%(均P<0.05)。结论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及侧翼处用3M透明敷贴固定效果优于布胶布或纸胶布固定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和观察,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47例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1例双侧胸腔积液引流的患者脱出右侧引流管后重新置管,堵管2例,予尿激酶盐水冲洗后复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但由于管腔细易堵管,无缝线固定易脱管,无配套引流袋连接易折曲、松脱,因此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术后引流管堵塞床旁改良管中管冲洗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术中放置橡胶引流管因侧孔堵塞致术后引流不畅,在床旁于原引流管的体外暴露端任意部位戳一小孔,在此插入静脉输液针(剪去针头)冲洗引流.结果 经过引流管改良,冲洗引流疏通了堵塞的侧孔,达到引流通畅、减轻症状、控制感染的效果,起到治愈目的 ,效果满意.结论 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更换引流管或再手术引流,患者无任何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型引流管专用固定腹带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样法选取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行T管引流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T型引流管专用固定腹带并将其应用于67例患者中。结果:67例使用T型引流管专用的固定腹带的患者均掌握腹带使用的正确方法,均未发生T管扭曲、受压以及脱落的情况,均未发生逆行感染,满足早期抬高T管的治疗需求。结论:本实用新型T型引流管专用固定腹带,可以有针对性的将T型管固定,有效预防T型管滑脱,受压,扭曲,有助于T管抬高,利于T管保持通畅,临床使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留置多条腹腔引流管冲洗治疗消化道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消化道瘘患者多条腹腔引流管冲洗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21例患者消化道瘘均治愈,其中2例出现腹腔出血、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无腹腔感染、皮肤破溃感染及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冲洗时间20~130 d,平均45 d。结论:引流管冲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妥善连接、固定引流管,清晰标识,调节适当压力和速度,注意病情观察及时处理引流中的问题,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引流管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中较常规的操作,特别是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如: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都需行膀胱冲洗可拔除尿管前需训练膀胱收缩功能等,都需关闭引流管;以前我们执行这些操作时,夹管要么将引流管打结,要么将引流管折叠再用胶布缠绕,要么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引流管打结过紧不易解开,过松达不到关闭引流的效果,胶布缠绕解除时不便;止血钳操作方便,但成本高,临床科室不可能备用多把止血钳,我科于2007-07开始临床试行,通过试行,得出用体温计外套操作方便,成本低。取材:体温计外套上端(蓝色端)方法:夹管时,将引流管折叠2次,将蓝色端套上;需引流时,直接外套取下即可。优点:易套上和取下,同时取材方便,基本上  相似文献   

19.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软组织感染创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巧玲 《护理与康复》2009,8(11):936-937
总结33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软组织感染创面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保持引流管通畅和有效的负压吸引,重视引流液的观察及创面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肢体功能锻炼,加强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留置行胸腔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有关护理要点。方法以30例不同病因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深静脉导管留置行胸腔闭式引流,并对整个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在精心仔细的护理后,经4~14d置管胸液引流彻底,病情得到缓解。结论深静脉导管留置行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穿放液或使用水封瓶胸腔闭式引流相比是一种安全、可靠、损伤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术斤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