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大小与腰腿痛症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1986年到1990年间整脊疗法保守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测量了治疗前后CT片,结果显示,治疗前组椎间盘突出指数是0.1863±0.063,治疗后组是0.1012±0.0623,P<0.001。在治疗后组中优组椎间盘突出指数是0.0728±0.0374。提示腰腿痛症状的有无,轻重与突出的椎间盘指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整脊疗法的作用机理与突出的间盘组织的部分或完全回纳有关。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高、易反复,现对其研究由椎间盘拓展到椎旁小关节、椎体及韧带、椎旁肌肉等。现有研究发现椎旁肌退变与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程、病变节段、临床表现相关,阅片时发现双侧椎旁肌萎缩、脂肪浸润增加,单侧突出者患侧脂肪浸润尤为明显,日久可累及健侧,加重症状。在临床物理治疗中常见患者脊柱双侧对治疗强度刺激敏感度不同,腰肌的不对称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功能锻炼具有重要意义。故查阅已有研究,明确椎旁肌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退变,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对椎闾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学提供参考资料,亦可为此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对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本文对椎间盘退变及突出动物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与人类可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椎疾患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年龄、负重、遗传等相关因素可影响腰椎间盘退变进程,并加速其退变。本文对年龄、负重、遗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帮助进一步认识腰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5.
Harad.  A 谢林 《中医正骨》1999,11(9):55-56
骨质疏松和椎间盘退变是老年人腰背痛最常见的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骨密度下降和椎间盘退变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为两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及其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往常依据X线片所示骨赘来衡量骨关节退变的程度,对椎间盘本身很少涉及,因此有必要用更精确的方法来检测骨量及椎间盘,以便确定两者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观察骨密度与椎间盘形态学变化,证实骨量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负相关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作者于1993~1996年间,对161例腰背痛患者作了骨密度(BMD)和磁共振(MRI)及腰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6.
AMPK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其相关分子在正常与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AMPK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取6例正常和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髓核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质AMPK的含量和磷酸化状态,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mTOR的表达.结果:退变髓核组织中AMPK和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增加,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退变髓核组织p161NK4a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2.1%和5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髓核组织和退变髓核组织中,mTOR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5%和2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能量代谢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机制,椎间盘细胞可能通过AMPK含量和磷酸化状态的改变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衰老.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的涵水能力与腰腿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红  刘兰祥 《中医正骨》1998,10(3):13-14
为了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的涵水能力与腰腿痛的关系,对40例青年人和40例老年人载荷前后腰段X线片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进行了测量观察,借以分析判断青年人与老年人椎间盘髓核的涵水能力,并以10例无载荷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健康老年人椎间盘髓核的涵水能力和载荷后腰椎间盘的变化程度与青年人基本相同。分析认为,健康老年人年龄增加椎间盘涵水能力并不减弱,但其对损伤的耐受力较差。所以,老年人不宜过重负荷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间盘退变是指腰椎间盘各部分组织发生老化退变产生以下腰痛和下肢神经根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受多因素影响,如衰老、吸烟、感染、年龄[1]、机械压迫、遗传、自身免疫、糖尿病~([2,3])、创伤等~([4]),被认为是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慢性下腰痛等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引起患者慢性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5])。椎间盘退变可引起一系列脊柱退变及继发性病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肥胖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及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2017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惠州市 中医医院收治的 300 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 30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血脂 水平及腰椎 L1 ~ L4 骨密度(BMD)水平。观察组患者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 86 例,超重组 76 例,正常组 138 例, 比较各组椎间盘退变分级(Pfirmann)评分情况,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肥胖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程度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L1 ~ L4 BMD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受检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肥胖组和超重组患者的 Pfirmann 分级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肥胖组 Pfirmann 分级评 分明显高于超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与 L1 ~ L4 节段 Pfirmann 评分呈 正相关性(r = 0.385,P < 0.05)。结论: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多存在 TC、TG 升高,肥胖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发病 相关,且肥胖程度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退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腰痛好发于中老年人,但现有的环境及生活方式使得腰痛趋于年轻化。就美国研究统计表明其发病率已经位居第二位~([1])。Buchbinder等~([2])研究发现,大量人群会因为腰腿部疼痛难忍而影响工作,并且为此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有研究发现主要与椎间盘细胞凋亡异常、生物力学机制、自身免疫反应机制等相关。无论何种学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甲状腺疾病的分布特点,为恶性肿瘤患者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疾病在恶性肿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甲状腺疾病在乳腺恶性肿瘤中最为高发,约占11.11%,其次妇科恶性肿瘤为7.55%,肺恶性肿瘤为6.80%,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甲状腺疾病的概率最低,仅为1.64%。结论甲状腺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发病规律,乳腺恶性肿瘤是甲状腺异常最高发的一种癌病,临床诊疗过程中,需重视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特别是对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尤为重视,以避免发生漏诊、误诊等。  相似文献   

12.
13.
杨晓  许楷斯  廖卫平  段艳锋 《河北中医》2010,32(9):1324-1325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发作性、突然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为特征,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程度的障碍。1879年Echevarria首次报告癫痫发作的时间具有一定节律性。  相似文献   

14.
翟献斌 《中医正骨》2009,21(5):18-22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应力改变后椎间盘自身修复和延缓退变能力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6个月龄的SD大鼠,作椎闻盘损伤模型,给与补肾活血方治疗,设阴性及阳性对照组,观察椎间盘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能量代谢、Ⅰ型胶原蛋白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补肾活血方剂能提高SOD活力,减少MDA的生成。活化成纤维细胞,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上调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促进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延缓和对抗椎间盘组织退化。结论:补肾活血方具有激活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作用,对抗和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为基于体质调节治疗肺小结节以及预防疾病进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肺小结节临床患者信息,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观察患者中医体质总体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各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方面的分布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381例,体质以偏颇质为主,占79.0%。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气郁质患者多见,其中气虚质在不同性别、年龄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女性气虚质、阴虚质多于男性,男性湿热质多于女性;随年龄增加,阴虚质逐渐增多,特禀质逐渐减少。患者的体质可呈兼夹性,但总体仍以单一体质为主,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两种或三种兼夹体质。结论肺小结节患者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气郁质是其易感体质,并且在不同性别、年龄上的分布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炎症反应导致椎间盘退变,是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发生机制的主流观点之一。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他炎症因子是导致椎间盘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这些炎症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性蛋白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彭宝淦贾连顺王拥军施杞*上海长征医院骨科(200003上海)关键词椎间盘退变中性蛋白酶椎间盘退变已被公认为是引起脊柱退行性变的根本原因,但引起椎间盘本身退变的机理目前仍不清楚,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及软骨终板构成,其主要...  相似文献   

18.
蛋白酶在骨关节炎软骨退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清波  施杞 《中医正骨》1995,7(4):35-36
蛋白酶在骨关节炎软骨退变中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郑清波,施杞骨关节炎是骨伤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功能活动障碍。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缓慢、渐进性退变。目前认为,引起骨关节炎的初始因素是生物力学的改变。复制骨关...  相似文献   

19.
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韦坚  韦贵康 《中医正骨》1999,11(3):9-10
为了解颈椎曲度变化与其退变的关系,重新探讨颈椎曲率的临床意义,选择240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健康无症关的成人,拍摄颈部标准侧位片,以Borden氏法测量颈椎曲率并加以比较,结果说明颈椎曲度是复杂的临床观察指标,年龄及性别均对颈曲有明显影响;男女颈曲变化规律完全不同;随着年龄增加,颈曲测量精度下降。认为颈曲是反映颈椎整体退变的指标,在60岁以前,它能较好的反应颈椎功能状态,但在60岁以后,则只能作  相似文献   

20.
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生理曲度(以下简称颈曲)异常被认为是诊断颈椎病的X线征象之一[1]。笔者从1995年起通过对各年龄段颈曲变化的测量,从生物力学上探讨颈曲变化与颈椎退变的关系,重新评价颈曲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期进一步阐明颈椎退变的发病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相对集中地选择某一学校和某一单位,年龄21~80岁的健康人群共240例。所有对象均无明显颈椎病症状,且排除肿瘤、类风湿、外伤等疾病。以10岁为1个年龄段,共分6段,每段20例男性和20例女性。1-2 观察方法 拍摄采用标准的Borden氏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