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在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 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融合, 若超过1岁未能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一般认为, 成年人中PFO检出率约为25%[1,2]。PFO的原发隔为纤维样组织, 具有薄和容易摆动的特性, 当慢性或短暂右心房压力升高超过左心房时, 就会推开原发隔, 出现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 RLS)。PFO相关全身性栓塞事件的可能机制是反常性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 PDE), 即来自外周静脉系统的血栓穿过PFO进入全身循环, 导致脑栓塞、心肌梗死和肾梗死等[3,4,5]。  相似文献   

2.
正正常情况下约75%的人在2岁时卵圆孔可完全闭合,若3岁卵圆孔仍未发生闭合即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约25%的人患有PFO,是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PFO可导致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例如偏头痛、遗传性家族性中风、房间隔膨出瘤、栓塞性脑卒中、Chiari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减压病、隐源性中风、低氧血症、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等~([1])。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反常栓塞(PCE)患者与无症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卵圆孔在食道心脏超声方面有无差异。方法:收集我院卵圆孔未闭合并反常栓塞患者共132例(PFO合并PCE组)和体检发现的无症状卵圆孔未闭80例(无症状PFO组),均进行平静呼吸和瓦氏动作下食道多切面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记录PFO的大小,分流程度,有无房间隔瘤,欧氏瓣,通道长度。结果:与无症状PFO组相比,PFO合并PCE组PFO大小[(1.2±1.2)mm比(3.8±1.3)mm]、PFO长度[(11.2±5.6)mm比(13.0±5.8)mm]明显增加,大量分流率(2.5%比41.7%)、房间隔瘤(16.3%比47.7%)和欧氏瓣(13.8%比46.2%)比例明显增大(P0.05或0.01)。结论:卵圆孔未闭合并反常脑栓塞患者与无症状卵圆孔未闭患者比较具有不同的卵圆孔未闭超声特征,卵圆孔通常更大,常合并大量分流、房间隔瘤和欧氏瓣,卵圆孔通道更长,这些形态学特征可能与反常栓塞有关。  相似文献   

4.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心脏房间隔的一种先天发育异常,人群中大约有1/4存在PFO。近年来,发现PFO和脑卒中、偏头痛、减压病等疾病存在联系,引起了广泛重视。PFO主要特点是可以发生心脏的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IS),即静脉血不经过肺部直接进入动脉。现结合近年文献,对PFO和偏头痛的关系,以及PFO封堵术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研究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CNKI、CBM disc、PubMed、Embase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选择关于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队列研究,采用Stata11.0软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检索出6篇队列研究,将各研究调整后的效应值及其95%CI合并后发现,与卵圆孔闭合人群比较,卵圆孔未闭患者患脑卒中的危险性并未发生明显变化(HR=1.27,95%CI:0.98~1.64,P=0.074),而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间隔动脉瘤的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HR=2.58,95%CI:1.03~6.49,P=0.043)。按PFO诊断方法分组,亚组分析显示,经食管超声心电图诊断PFO的结果表明卵圆孔未闭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是卵圆孔闭合人群的1.45倍,且二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HR=1.45,95%CI:1.06~2.01,P=0.024)。结论卵圆孔未闭并不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在合并房间隔动脉瘤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不过仍需更多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6.
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解剖结构变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脑卒中发作密切相关。经皮PFO封堵术是治疗PFO合并脑卒中的有效方式。发现潜在的相关生化指标对PFO合并脑卒中的诊断、风险评估及术后预后评价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就PFO可能诱发脑卒中相关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心脏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最初由Cohnheim在1877年首先提出。卵圆孔是房间隔在胎儿期脐静脉血液自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维持胎儿血液循环的生理通道,在其出生后,卵圆孔瓣随着肺循环形成而自动闭合,多数婴儿出生后1年出现纤维素附着而永久性封闭,如果3岁后仍保持潜在的心房间的通道则称为PFO。在成人,PFO的发生率约为27%~29%。在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伴有PFO者高达32%~50%,何种类型的PFO易于发生严重疾病,药物治疗的方式或介入封堵术哪个更加安全、有效,仍在研究之中。现就PFO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相关性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及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从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行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经心脏彩超检查分为卵圆孔未闭组(PFO组)与非卵圆孔未闭组(非PFO组),观察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例数,并观察两组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记录情况。结果共入选386例,其中PFO组66例,非PFO组320例。术后共发生脑缺血事件8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事件6例,缺血性脑卒中事件2例。PFO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FO组(7/66vs 1/320,P=0.003)。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相关事件且有房颤记录者仅2例,PFO组内有房颤记录者与无房颤记录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比较无差异(1/7vs 6/59,P=0.562)。结论除房颤心律外,卵圆孔未闭可能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术前应行心脏彩超检查明确。  相似文献   

9.
黄萍  饶莉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2):853-855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指出生后卵圆孔瓣未能与继发隔黏连、融合而充分闭合卵圆孔,从而导致心房水平分流的一种常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既往认为,PFO只有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室流出/流入道梗阻、左室流出/流入道梗阻时,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心房水平分流,而将PFO视为其他心脏疾患的合并或继发病变,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PFO与不明原因脑血管事件、神经型减压病、顽固性偏头痛等疾病的关系在临床上引起关注。由于各种超声心动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尤其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S)检测卵圆孔未闭(PFO)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6年3月入院并经临床诊断的CS病人19例。所有病人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常规化验、颈动脉彩超、下肢静脉彩超、24h动态心电图排除其他明确高危因素。结果 19例临床诊断为CS的病人中,TTE检出5例病人合并PFO(5/19,26.3%),缺损直径为3.2 mm~5.6mm。5例PFO病人中3例合并有房间隔膨出瘤(ASA)。TEE检出13例合并PFO(13/19,68.4%),新增检出的8例病人,卵圆孔缺损直径1.6mm~2.8mm。13例PFO病人中5例合并有房间隔膨出瘤(ASA)。结论在CS病人,TEE诊断PFO的能力优于TTE,有助于临床早期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或住院的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98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是否存在PFO,分为PFO组和无PFO组。其中PFO组125例,无PFO组73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观察卵圆孔未闭的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行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结果①PFO组患者的年龄低于无PFO组[(37±10)岁,(43±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中,PFO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高脂血症等比例均低于无PF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FO组中有18例(14.4%)合并房间隔瘤,无PFO组中有5例(6.8%)合并房间隔瘤,PFO组合并房间隔瘤的比例高于无PF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④PFO组无任何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无PF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圆孔未闭可能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重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医学界对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认识逐渐深入,现已确定约1/4的成年人存在PFO.在不明原因脑卒中和偏头痛患者中进行的PFO相关筛查促进了经导管卵圆孔封堵术的高速发展.2020年美国学者提出了 PFO相关脑卒中(patent foramen ovale associate...  相似文献   

13.
卵圆孔是房间隔上一个先天性的薄弱区域,约75%的人群在婴幼儿期均会自行关闭,少数人成年后仍未能自行关闭称之为卵圆孔未闭(PFO)。近几年,经导管PFO封堵术在PFO相关卒中或偏头痛的循证证据逐年增加。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的PFO封堵器械有Amplatzer PFO封堵器和Gore Cardioform PFO封堵器,其他封堵器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现有器械仍存在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封堵器相关血栓、房间隔周围组织磨蚀等封堵器相关并发症,新型PFO封堵器械的研发一直是行业热点,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房间隔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结构畸形,其临床价值并不十分确切.房间隔常常并发房内分流,特别是在合并卵圆孔未闭时更容易发生.房间隔瘤病人有较高的脑卒中发生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常性栓塞是房间隔瘤病人发生脑卒中的主要机制.现就房间隔瘤与反常性栓塞相关性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及偏头痛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外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脑卒中及偏头痛关系的认识和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张玉顺  朱鲜阳 《心脏杂志》2015,27(4):373-379
据估算,约1/4的成人存在卵圆孔未闭(PFO)。长期以来认为PFO不会造成临床后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FO患者发生脑卒中、偏头痛、外周动脉栓塞、减压病等风险较正常人群呈数倍升高,其致病作用才引起了广大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经皮PFO封堵术安全、有效,但PFO人群基数大,为规范PFO封堵术的临床应用,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国内本领域专家形成了《卵圆孔未闭处理策略中国专家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心脏卵圆孔未闭(PFO)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检出率较低,PFO与缺血性脑梗死关系密切,伴有PFO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其机制与反常栓塞相关,本文就1例心脏PFO伴反常栓塞患者的病情,结合文献,进行相关探讨.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9岁,因"口齿不清伴右侧肢体乏力2 d"就诊.既往身体可,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有2型糖尿病史30余年,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佳;无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房颤等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8.
探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出现心包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完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与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中超声影像,进而比较分析二者在手术过程中差异。结果 共31例患者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围手术期3例患者出现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卵圆孔未闭均为长隧道型(≥8mm)。同期接受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63例,均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8±6.78mm,围手术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比术中食道超声双房切面图像可见因卵圆孔未闭特殊解剖结构使当导丝及鞘管通过房间隔水平并未出现显著表现,并且房间隔原发隔和继发隔在卵圆孔处均表现为超声回声增强,只有在左心房内探查到导丝影像后才可以确定过隔。结论 卵圆孔未闭因其特殊解剖结构,因此在经食道超声引导过程中,无法准确辨别导丝和鞘管穿过房间隔过程,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可能适合卵圆孔未闭封堵术,需改进该项技术以避免围手术期心包积液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发现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cryptogenic stroke),尤其是较年轻的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有明显的关系,在国外已开始对PFO进行积极的治疗。本文综述PFO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伴卵圆孔未闭(PFO)的神经内科疾病的类型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伴PFO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4例中有16例偏头痛、4例不明原因的脑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脑白质病、2例不明原因的晕厥。其中4例为右向左分流量大的患者,均给予PFO封堵术治疗,随访3个月,病情完全缓解,未复发。结论:PFO与神经内科疾病关系密切,其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为反常栓塞。经皮卵圆孔封堵术治疗偏头痛、脑白质病和减少不明原因脑卒中、晕厥的复发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