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婴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 对2003年8月~2007年9月住院的18例心肌疾病心衰,41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炎心衰及30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临床特征、血清CK、CK-MB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30例肺炎患儿.结果 心肌疾病心衰组有33%存在窦性心动过缓,明显高于CHD肺炎心衰组、肺炎心衰组(P<0.05),CHD肺炎心衰组X线心脏增大、心音低钝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炎心衰组(P<0.01),肺水肿、周围灌注不良表现在心肌疾病心衰组、CHD肺炎心衰组,均比肺炎心衰组多见(P<0.05),而肝脏肿大回缩均比较肺炎心衰组慢(P<0.05).3组心衰患儿CK-MB升高,CK-MB/CK异常发生率均高于肺炎对照组(P<0.05),而且,心肌疾病心衰组、CHD肺炎心衰组均高于肺炎心衰组(P<0.05).结论 不同病因所致的心衰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心动过速是心衰的主要依据,但在小婴儿不能单纯以心率不增快而否定心衰,在小婴儿周围灌注不良也是心衰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2.
婴儿重症肺炎高凝状态及肝素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检测婴儿重症肺炎的凝血状态 ,并评价肝素雾化吸入的抗凝作用。方法 将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1 996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收治的 79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两组 :治疗组 48例 ,对照组 31例。同时根据病情将 79例患儿分为心衰组 (肺炎合并心衰 ) 49例 ,心衰加呼衰组 (肺炎合并心衰加呼衰 ) 30例。并以 1 1例同龄健康婴儿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重症肺炎患儿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血中D 二聚体 (D Dimer)及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 ,检测重症肺炎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治疗组用肝素钙每次 2 5 0 0U ,每日 1次 ,超声雾化吸入 ,疗程 5d。结果 心衰组及心衰加呼衰组APTT明显缩短 ,D Dimer升高 ,AT Ⅲ降低 ,经肝素治疗后 ,治疗组APT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前后APTT比较P <0 0 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P <0 0 1。两组体征完全消失时间比较P <0 0 1 ,未发生出血情况。结论 重症肺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 ;心衰加呼衰时血液高凝状态比例明显高于单纯心衰组 ;肝素超声雾化吸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PAP对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 6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3例 ,对照组 2 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治疗组加用CPAP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纠正缺氧、改善呼吸、治疗心衰竭、缩短肺部音吸收时间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合适压力的CPAP对治疗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疗效肯定 ,方法简单 ,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CPAP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并肺炎心衰、呼衰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PAP对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6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CPAP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纠正缺氧、改善呼吸、治疗心衰竭、缩短肺部罗音吸收时间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合适压力的CPAP对治疗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儿血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4例心衰患儿进行血清尿酸测定,根据心功能状态(NYHA分级)将患儿分成3组,并与健康对照组26例比较;对68例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心衰组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心衰级别越高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心衰控制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衰患儿血清尿酸水平增高,且随着心衰加重而升高,血清尿酸水平是反映心衰患儿病情加重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在小儿心力衰竭(CHF)患儿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儿41例,根据ROSS心功能分期将CHF患儿分为心衰早期、心衰期、恢复期.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BNP及CTnI水平;同时观察血浆BNP水平与CHF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心衰早期患儿血浆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患儿血浆BNP阳性率(92.7%,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有显著性差异(P<0.01);BNP持续>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明显高于BNP<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21.4%)(P<0.01).结论 BNP、CTnI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血浆BNP可作为诊断和判定小儿心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利钠肽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进一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NP测定采用酶标法;选择住院CHF患儿48例,其中肺炎心衰36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衰12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CHF组不同时期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CHF患儿心功能参数变化并与BNP水平作相关分析。根据NYHA小儿CHF分级,进行不同心功能级别CHF患儿BNP比较。结果CHF患儿心衰期及恢复期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4.30,20.38 P均<0.01);CHF患儿心衰期CI、LVEF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8.85,12.62 P均<0.01),恢复期CI及LEVF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t=1.62,1.64 P均>0.05),提示心衰时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变。同时心衰患儿BNP与CI、LVEF数值均呈负相关(r=-0.61,-0.79 P均>0.05);心功能分级不同,BNP水平明显不同,心衰程度越重,BNP水平愈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心衰时BNP水平明显增高,确定BNP在CHF诊断中价值。并与动态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心衰程度越重,血BNP水平越高。BNP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纳络酮在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心衰中的疗效 ,将治疗组 30例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 ,对照组 30例按常规治疗心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 =4 .32 P <0 .0 5 )。认为婴幼儿肺炎并心衰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 (西地兰 )加用纳络酮有协同作用 ,可提高疗效纳络酮在婴幼儿肺炎并心衰中的应用$昆明市延安医院!650051@王崇静 $昆明市延安医院!650051@吴茜 $昆明市延安医院!650051@曹虹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T细胞亚群的研究 ,探讨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在先心病心衰中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 对 2 7例先心病心衰患儿、2 0例先心病非心衰患儿及 2 0例正常儿童采用双抗体夹心检测TNF α、荧光免疫ABC染色计算CD3、CD4、CD8及CD4 /CD8比值。结果 先心病心衰组TNF α含量明显高于非心衰组及对照组 ,且在心功能各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重度心衰组CD3、CD4、CD8均低于正常组 (P <0 .0 1)。结论 TNF α参与先心病心衰的发展过程 ,重度心衰患儿存在免疫低下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测定在婴儿重症肺炎高凝状态时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检测婴儿重症肺炎时的凝血状态,以减少重症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提高重症肺炎的治愈率。方法 将105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心衰组(69例)及心衰合并呼衰组(36例),检测重症肺炎心衰组、心衰合并呼衰组及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重症肺炎时APTT明显缩短;在心衰组患儿D-Dimer升高者占63.8%,在心衰合并呼衰组升高者占80.5%;AT-Ⅲ在心衰组降低者占59.4%,在心衰合并呼衰组降低者占77.8%.结论 重症肺炎时存在血液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与病情成正比,心衰合并呼衰组血液高凝状态明显高于单纯心衰组和正常对照组。重症肺炎血液高凝状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的影响,分析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在该影响中的变化.方法 选24只雄性SD大鼠(8周龄),分为对照组、心衰组和氯沙坦干预组各8只.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造模,氯沙坦干预组同时灌胃给氯沙坦连续6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检测血清中CPK、CK-MB及LDH的含量.应用原位脱氧核糖核酸酶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心衰组血清CPK、CK-MB、LDH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对照组升高,氯沙坦干预组血清中CPK、CK-MB和LDH的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心衰组降低,并可见凋亡小体.心衰组和氯沙坦干预组心肌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心衰组相比,氯沙坦干预组明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 心力衰竭过程中发生了心肌细胞凋亡,氯沙坦可明显提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从而达到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少心肌酶外漏,具有积极逆转心肌受损、改善心力衰竭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并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HF)时内皮素(E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等变化及其联系,探讨该阶段血管内皮功能、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选择肺炎及肺炎并HF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婴幼儿20例作为对照组。均抽血检测ET、D-dimer、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各组ET、D-dimer、Fbg、APTT有差异。心衰程度越重,ET、D-dimer、Fbg越高,APTT越低。其中以肺炎并重度心衰组明显,ET与D-dimer呈正相关(r=0.42P<0.01);D-dimer与Fbg亦呈正相关(r=0.30P<0.01)。结论肺炎并HF婴幼儿存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凝血、纤溶系统激活;ET、D-dimer、Fbg增高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1年10月~1993年3月用酚妥拉明、阿拉明加辅酶Q_(10)治疗小儿肺炎并心衰24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抗炎、强心、利尿、给氧、镇静、对症等,治疗组加酚妥拉明1 mg/(kg·  相似文献   

14.
脑利钠肽对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与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40例为心衰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测定BNP值。结果心衰组患儿的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BN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心衰组患儿BNP值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不同病因心衰患儿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病组心衰患儿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以血浆BNP水平90pg/ml为诊断界值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结论BNP可为心衰的诊断、危险分级、临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直接的病理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变化在小儿心力衰竭(CHF)患儿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儿41例,根据ROSS心功能分期将CHF患儿分为心衰早期、心衰期、恢复期。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BNP及CTnI水平;同时观察血浆BNP水平与CHF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心衰早期患儿血浆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患儿血浆BNP阳性率(92.7%,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有显著性差异(P〈0.01);BNP持续〉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明显高于BNP〈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21.4%)(P〈0.01)。结论BNP、CTnI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血浆BNP可作为诊断和判定小儿心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组(非发绀组)48例(心衰组20例,无心衰组28例),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组(发绀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以上各组儿童血清LEP,VEGF和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及体重指数(BMI)。结果:先心病患儿各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BMI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绀组、心衰组、无心衰组及对照组间血清LEP,LEP/BMI及VEGF浓度有明显差异(P<0.01)。与无心衰组比较,发绀组、心衰组LEP,LEP/BMI及VEGF浓度明显升高(P<0.01)。在非发绀组患儿中,心衰组和无心衰组血清LEP与BMI均呈正相关(P<0.01)。在发绀组患儿中,血清LEP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1); 血红蛋白含量与VEGF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动脉血氧饱和度与血清VEGF及LEP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LEP和VEGF参与CHD的病理生理过程。LEP和VEGF与非发绀型CHD的心衰发生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02-805]  相似文献   

17.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33例件或不件先心病重症肺炎并心衰患者血浆CGRP水平,同时测定重症肺炎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结果1.重症肺炎并心衰CGRP明显高于对照组;2.重症肺炎并降改衰CGRP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显著正相关;3.伴先心病肺炎患者CGRP与不伴先心病肺炎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明显低于先心病肺炎恢复期组。结论缺氧致肺炎患者血浆CGRP下降,引起肺动脉收缩是肺炎心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科近两年以心痛定佐治婴幼儿肺炎并心衰17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心痛定片剂口服,结果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6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以往认为心衰由心缩无力引起,研究表明还存在明显心室舒张充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20例无心脏基础疾病的心衰患儿(心衰组),20例无心衰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先心组),30例伴心衰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先心+心衰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组别的血清IGF-1及IGFBP-3进行比较;并对先心+心衰组患儿按心功能Ⅱ、Ⅲ、Ⅳ级分为3个亚组,对其血清IGF-1、IGFBP-3及cTnI水平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先心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心衰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先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心衰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明显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心衰组患儿按心功能分级比较的各亚组间随心功能下降血清IGF-1水平依次降低(P<0.01),且该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血清cTnI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692、-0.530,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作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病情评估的客观指标及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这也为该类患儿使用外源性IGF-1治疗心衰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利钠肽(BNP)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普通肺炎患儿32例(普通组),重症肺炎患儿20例(重症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36例(心衰组),以及健康体检儿童26例(对照组),采用酶速率法在ADVIA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上测定CK-M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BNP及NPY的水平,其中1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在恢复期再次检测。结果四组间血清CK-MB、BNP和NP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9~277.94,P均0.01)。心衰组患儿血清CK-MB、BNP和NPY浓度均高于重症组、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组血清CK-MB浓度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组与对照组CK-M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普通组和对照组三组间血清BNP和NPY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18例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K-MB、BNP和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心衰组血清BNP水平与CKMB、NPY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1、0.525,P均0.01);NPY与CK-MB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r=0.545,P0.01)。结论血清CK-MB、BNP及NPY浓度检测有助于诊断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其中BNP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