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儒门事亲》是张子和的代表著作,也是中医古籍里最为显著的医书之一,仅存十五卷,集中反映了张子和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张氏善用浚川散,此为"下法"的代表方之一。通过研究发现,浚川散在《儒门事亲》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治"湿形"篇中的应用尤是如此。通过对浚川散在《儒门事亲》中治"湿形"的应用分析,希冀对后来者有所启发,望诸同行不吝指导,同促祖国医学之兴举。  相似文献   

2.
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在《儒门事亲》中,张子和不但善于传统药物的疗法,在情志疗法中亦另辟蹊径,治疗“内伤形”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汗"、"吐"、"下"三法出自《伤寒论》,传承并广泛用于临床却独属张从正。张氏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张氏应用三法的范围和经验远远超过前人,尤其是下法与吐法。"下法"在"湿形"中的应用尤为显现,如"下五、七行"、"大下一斗"、"下三十余行"等不胜枚举[1]。通过对张氏在《儒门事亲》"湿形"之"下法"应用的浅探,希冀抛砖引玉,为祖国医学事业加砖添瓦。1张氏生平及"下"法观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  相似文献   

4.
《儒门事亲》治疗老年病思想及方法探析苏慧敏张建文原合英(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郑州450000;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儒门事亲》老年病学/分析《儒门事亲》是金元时期我国四大医学家之一张子和的代表作。世人皆知他主张攻邪,以擅长汗、吐、下...  相似文献   

5.
张子和《儒门事亲》有这样一句话:“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对“盖阙其疑也”,《儒门事亲校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校注》)注释为:“所以就残缺不全(而使)后人感到疑惑不解了。”笔者认为此注不妥。读到此句,首先应想到的是古书中常常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擅长运用吐法治疗临床疾病,他在《儒门事亲》中列举了36种吐药,并按性味、毒性予以归类。不难发现,36种药物中,一些药物的涌吐效果已被公认,而另一些却并不以吐药而为人熟知。本文试从功效来源、药物成分、制方结构、配伍特点等方面,浅析吐药实有君药、臣佐药、引经药广义吐药的区别,以及个别药物实际并非吐药,有助于理解《儒门事亲》文义,并利于吐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医著《儒门事亲》及金元时期相关史料的分析,考证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的直接学术传人有麻知己、常仲明、常德、赵君玉、张仲杰、栾企、张伯全、阎(王禹)等8人。  相似文献   

8.
一“十八反”习惯上相沿以《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所载的“十八反歌”为据: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儒门事亲》中也载有这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可能不是李东垣所撰,出于明代人伪托;《儒门事亲》载“十八反”的一卷,也可能不是张子和的著作,这些方面,前人已经作了许多考证,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攻邪派"鼻祖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风形"所用三法之"汗法"的相关理论思想,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法,拓宽思路,更好地适用于现代临床,同时更好地对中医学精华进行传承。方法:研读《儒门事亲》,并结合相关的中医理论文献,对比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从张氏本身"汗法"观、"汗法"的渊源、"风形"中的"汗"法概况、具体病案施治等方面,对张氏之"汗法"在"风形"中的应用进行研讨。结果:张氏不拘泥于常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时度势,细心揣摩,对症下药,用药多猛,自然手下病除。另外,张氏每每治疗疾病,心中必了了,治病宗经。汗法以汗出邪去为目的,如发汗太过能损伤津液,甚则大汗不止,导致虚脱。临床上凡吐泻失水、出血、津液亏损者均禁用。结论:《儒门事亲》涵盖极广,内容杂而不冗,其对三法的发挥到了另一个顶峰。本篇之"汗法"治疗"风形"即是展示其治疗特色的一个窗口。时至今日,其治疗思想对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伍禁忌,通常以张子和《儒门事亲》中的十八反与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的十九畏为准绳,但是古今医家多有突破者。近读陈可冀等编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华书局,1981年版),发现既使是宫廷御医在为“万事之尊”处方用药时,也不乏突破之例。现就下述方剂浅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