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从子女赡养的角度分析影响中国城市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上海G街道294名高龄独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女性生活满意度高于老年男性。经济收入因素、子女数量都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两次多元分层回归发现,男孩婚姻状况、子女收入、女孩居住距离、子女联系频次等因素对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结论未来社会化养老过程中不能"重社区、轻家庭",社会养老和家庭赡养并重,子女依然应承担对高龄父母的赡养责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失能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以便利抽样法对老年人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失能筛查,对筛选出的632例失能老年人进行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定,采用描述性分析失能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的现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失能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分为(2.71±0.502)分。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以前的职业(工作)、是否吸烟、居住情况、子女居住距离、平时患病有无家人陪伴、是否患慢性病、健康状况、睡眠质量对失能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否吸烟、与孙子女居住、平时患病有无家人陪伴、是否患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睡眠质量是失能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能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差,可通过加强慢性病预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增加子女关爱等针对性措施,提高失能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中韩两国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407名中韩两国60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以个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孤独感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中韩两国社区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中国与韩国老年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慢性疾病、子女数、子女照顾情况、集体活动参加情况、吸烟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中国和韩国社区老年人在孤独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健康总分、心理健康总分上中国老年人均显著高于韩国老年人(均P0. 05);影响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孤独感、健康状况、婚姻状态(均P0. 05);影响韩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孤独感、健康状况、集体活动、居住方式、教育水平(均P0. 05)。结论中韩两国老年人均有强烈的孤独体验,中国老年人在生活质量及生理心理健康方面均优于韩国老年人。孤独感和健康状况成为影响两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可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从多方面着手降低其孤独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并分析了社区老年人的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等;慢性病种类涉及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等8种疾病系统。研究变量主要集中在第2部分,以生活行为方式为主,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进而了解江苏省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及时指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病发生率,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结果本次共对354户(978名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65份,有效率98.67%;其中患有慢性疾病者91名,患病率为9.43%。以是否患有慢性病作为因变量,设计吸烟、饮酒、是否吃隔夜食物、是否吃腌制食物、食用油量、食用盐量、蔬菜摄入、水果摄入、肉类摄入、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生活方式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是否吃隔夜食物、食用油量、蔬菜摄入、水果摄入、肉类摄入、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生活方式因素与是否患有慢性病呈现相关性(χ2=15.68、20.58、8.47、8.11、12.25、12.01、17.48、13.24、18.95,P<0.05)。结论吸烟、饮酒、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饮食习惯、营养平衡等是影响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的主要因素,所以及时指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发生率,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奇台县某社区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6月居住在奇台县某社区的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SF-36)评定,分析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共调查1 328名老年人,生活质量问卷表平均得分(113.58±15.18);生活质量良好、中等、差者分别占37.65%、56.78%、5.57%;65.96%的老年人患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居前三位的疾病为高血压(31.55%)、冠心病(19.88%)和糖尿病(14.5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主要是年龄(F=22.96)、有无慢性病(F=8.48)、婚姻(F=5.7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F=5.74)及月收入(F=13.74)等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昌吉州奇台县某社区老年人群总体生活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应针对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改善其躯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西省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探究城乡影响因素的异同。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调查城乡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除情感职能外,其他7个维度的差异表现为城市老年人显著高于农村(P<0. 05)。城市老年人总体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睡眠、病种数、医疗保障和子女探望频率。农村老年人总体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年龄、性别、职业、慢性病、医疗保障、居住方式、睡眠及婚姻状况。结论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农村高,相关部门应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资源,探讨适用于当地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石家庄市下属4个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自制《社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进行评价。结果397名社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积分为(16.24±1.71)分,34.51%老年人依从性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医疗保险、是否独居、文化程度、罹患慢性病数量、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和社区护士、是否有阅读书报习惯、是否经常与子女交流等因素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整体用药依从性欠佳,高龄、无医疗保险、独居、文化程度低、罹患慢性病数量多、无签约家庭医生和社区护士、无阅读书报习惯、不经常同子女交流的社区老年人具有更差的用药依从性,患者、家庭成员及社会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加强药物治疗健康宣教,落实家庭医生护士团队政策,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程度,确保老年群体的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山东省三个地市≥60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和EQ-5D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1 208名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总体较好,存在健康问题维度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疼痛/不舒服(38.3%)、行动能力(17.9%)、焦虑/沮丧(17.1%)、日常活动(12.3%)、自我照顾能力(10.5%);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居住方式在单因素分析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年龄和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的主要因素,年龄和慢性病是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疼痛/不舒服的影响因素,年医疗支出还是影响疼痛/不舒服的主要因素,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和慢性病是老年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病和年龄是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异同。方法运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淮安市274名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居住状况满意度和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男性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高学历老年人、多子女和少子女老年人、有配偶和无配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性别和年龄是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子女数量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子女数量是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家庭养老仍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应当努力改进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陈静  张黎明  高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0):2013-2014
目的对武汉市不同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进行研究。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9个社区的908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武汉市不同社区老年人2w患病率及慢性病患病率有很大差异(P<0.01)。不同社区日常生活能力和对当前生活感受的总评分情况也有很大差异(P<0.01)。影响对当前生活感受总评分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类型、家庭关系、每年用于医疗的费用、每年用于休闲的费用、与周围人相比自己的生活质量、近半年内是否患慢性病、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论武汉市不同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独居与非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老年人模块(WHOQOL OLD)对杭州市34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低于非独居老人(t=2.132,P=0.034);独居老人在感觉能力领域(SA)、过去/现在和将来行为经历领域(PPFA)、死亡观领域(DD)等领域得分低于非独居老人(P0.05);由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独居老人生存质量受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是否常与邻里/亲朋交往、和子女的关系等因素影响(P0.05)。结论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不高,加大对独居老人的经济支持,呼吁子女多关爱年迈的父母,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从而改善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现状。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廊坊市23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12.3%的被调查老年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②不同年龄老年人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上差异显著.③独居与非独居老人在日间功能障碍上差异显著.④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和入睡时间能预测心理健康.结论 睡眠质量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对老年人自评健康(SRH)的交互作用及联合影响。方法 2013年开展的厦门市14 292名≥60岁的老年人横断面调查资料为基础,建立5个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对老年人SRH的影响,探讨二者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进一步评价其联合影响。结果 17.98%的老年人SRH为"较差";独居者占11.07%;34.10%的老年人与配偶和子女居住,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占38.22%;居住方式与孤独感的交互作用及联合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独居且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为参照,与配偶和子女居住且从不/偶尔感到孤独的老年人SRH最好(OR=2.51)。结论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对老年人SRH存在交互作用及联合影响;应鼓励老年人选择与配偶和子女共同居住,积极防控和降低老年人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河南省六个地市60个自然村共4 850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单独居住养老、与子女同住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得分比较,其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生理功能(PF)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农村不同居住方式养老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住房面积、子女数和患病种数是河南省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长春市老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长春市两个行政区,6个社区的348名老年人问卷调查,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老年人抑郁水平,社会支持评定问卷,睡眠质量调查问卷,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抑郁发生率为19.54%。其中轻度占14.36%,中重度占5.17%。老年人女性抑郁发生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79)。婚姻状况、慢性病、体育锻炼的频率、近2 w负性生活事件对老年人抑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均P0.05)。不同睡眠质量、社会支持程度的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不同(χ2=9.822,P=0.007;χ2=12.973,P=0.007)。结论长春市应加强关注女性、配偶丧失、慢性病、业余还好缺乏、体育锻炼次数少、睡眠质量障碍、社会支持程度低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及采取对策的依据。方法选取唐山市乔屯办事处下属社区≥60岁老年人,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唐山市社区1 500名老年人中有睡眠障碍285人(19.0%);睡眠质量差437人(29.1%);每天睡眠<6 h 88人(5.9%);睡眠效率低于65%60人(4.0%)。且患慢病(如心脏病、便秘等)、运动等与老年人睡眠状况相关(P<0.01或P<0.05)。结论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睡眠状况不佳,且慢性病、不经常运动是引发睡眠障碍,导致睡眠质量较差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南居家养老老人的幸福度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海南居家养老老年人350人,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并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老年人幸福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式对影响居家老年人幸福度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海南350名居家养老方式老年人的MUNSH总分为(33.92±10.6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性别、年龄、居住状况、经济来源、身体健康状况、子女数量、是否患有慢性病方面老人幸福度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居住状况、经济来源、子女数量及慢性病是影响海南居家养老老人幸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改善海南居家养老老年人幸福度现状的过程中,应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进而不断提高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养老模式下南京市区机关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居家和机构养老的机关离退休老人QOL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人QOL总分、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显著高于机构养老(P0.05);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总分与自评分影响因素不同,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人QOL总分及自评分影响因素有睡眠质量、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种数;机构养老模式的老人QOL总分影响因素有睡眠质量、运动锻炼及慢性病种数,影响自评分的因素则是年龄、运动锻炼及慢性病种数。结论 不同养老模式机关离退休老人的生活质量有差异,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淮安市279名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居住方式和居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月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婚姻状况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居住安排呈现出"居与愿违"的特点,应采取措施提高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对象为天津市红桥区芥园街道5个社区中≥60岁老人,非空巢组63人,夫妻同住组71人,独居组8人.采用自制量表<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夫妻同住的老人多集中在60~69岁之间,独居老人多集中在70~79岁之间,非空巢的老人在各年龄段分布较均匀.多数老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较优.独居老人较之其他两组老人显著的希望子女能更多地看望自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经济压力、与子女关系有显著的相关.结论 三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处于中上等.夫妻同住老人的心理状况最好,非空巢老人次之,独居老人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