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常见的诱因和临床表现,为高龄患者心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120例心衰患者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组,分别对其病因、常见诱因和临床表现对比分析。结果高龄组冠心病、高血压、贫血等基础病因高于老年组和成年组,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典型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不明显,而咳嗽、肺部罗音、精神及神经症状增多。结论高龄心衰患者存在诱因的多样性、临床表现和症状的不典型性等特点,临床上应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94~1998年我院住院及院外抢救的51例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作临床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高龄AMI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51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19例,男女之比1.7∶1;年龄80~94(平均82.8)岁。有心前区疼痛者占49.0%,无痛者37.3%,剧痛者13.7%;6小时之内住院者22例,占52.9%;6小时~17日住院者24例,占47.1%。51例中有50例(98.0%)采用了一般治疗,仅1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获得成功。2 结 果2.1 危险因素51例中吸烟者20例,占39.2%;并糖尿病者10例,占19.6%;冠心病者31例,占60.7%;高血压者28例,占54.9%。2.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及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加强对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年龄大于65岁并首次明确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8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与高龄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龄患者原有慢性心肺疾病者占78.6%,呼吸困难常见,占78.6%,低氧血症发生率为66.7%%,合并低二氧化碳血症者占44.4%;心电图中ST-T改变占35.7%,SIQIIITIII为14.3%;CT肺血管造影提示栓塞部位以双侧最多见,右侧次之;7天诊断率为85.7%,院内死亡率14.3%。结论高龄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多见,栓塞部位以双侧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和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75岁的46例患者(高龄组)与〈75岁的308例患者(非高龄组)进行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和采用的治疗措施。结果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患者以呼吸困难、疲乏等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者多见(39.1%vs16.6%,P〈0.01),女性(56.5%VS29.2%,P〈0.05)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5.7%w28.2%,P〈0.01)多见。高龄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60.9%W47.1%,34.8%Ⅷ15.6%,P〈0.05)比例高,而血脂异常、吸烟比例低于非高龄组(32.6%VS52.3%,34.8%VS63.6%,P〈0.05)。高龄组从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更长(P〈0.05),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再灌注治疗者少于非高龄组(78.2%VS95.8%,71.8%VS94.8%,P〈0.05。高龄组肾功能恶化者更多见(6.5%VS0.3%,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多见,而且接受再灌注治疗者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5.
高龄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高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 6 3例 80岁以上脑出血 (高龄组 )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并发症和治疗结果 ,并与同期住院的 36 8例 5 0~ 70岁脑出血 (对照组 )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龄组女性患者居多 ,较少合并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 ;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多见 ,但比例下降 ,而脑叶出血比例明显增加 ,为第二好发部位 ;病因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主 ,但比例明显降低 ;发病时头痛症状少见 ,神经功能损害较重 ,较多出现脑疝和继发肺部感染 ,住院期间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发病 3d后死亡的比例较高。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脑叶出血、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0分为高龄脑出血独立的正相关因素 ,高血压性脑出血和发病早期头痛症状为独立负相关因素。结论 高龄脑出血患者有一定特殊性 ,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高龄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高龄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为临床防治低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科住院的80岁以上低钠血症患者(高龄低钠组)33例,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进行逐项统计,并对其中25例患者进行24 h尿钠排泄量测定。同时选择80岁以上非低钠血症患者(高龄对照组)34例及60-79岁非低钠血症患者(老年对照组)31例同样测定24 h尿钠排泄量作为对照。结果 (1)高龄低钠组患者患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比率高,可能是肾动脉硬化而保钠及保钾能力减退和尿钠排泄增多的原因之一;(2)钠盐摄入不足及高渗混合奶使体内钠过多消耗是导致部分高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3)大量出汗也是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之一;(4)利尿剂的应用是导致高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之一。结论 高龄低钠组患者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对不能自由进食的高龄患者应保证足够的钠盐摄入,对有发热多汗及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应适当增加钠盐摄入。 相似文献
7.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6)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304例,60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诱因、基础心脏疾病、症状体征、相关化验检查及并发临床情况。将304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79岁为老年组,≥80岁为高龄组。对以上资料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了解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体征。结果:1高龄组导致心力衰竭的首要病因是冠心病,但较老年组冠心病所占比例低(38.1%vs.62.8%,P=0.001);高血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无基础心脏疾病比例较老年组明显增加,(分别为29.5%vs.19.1%,P=0.013;37.1%vs.10.1%,P=0.000;7.6%vs.2.0%,P=0.016)。2心力衰竭发作诱因中,高龄组首位是呼吸道感染,较老年组增加(43.8%vs.23.6%,P=0.001),输液快、外科手术及无明显诱因较老年组比例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高龄组心力衰竭类型及临床特点与相应的基础疾病及诱因相关。4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多种临床情况,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在高龄组中比例明显增高比例(分别是38.1%vs.14.1%,P=0.000;20.0%vs.11.6%,P=0.046)。结论:高龄心力衰竭患者诱因首位是呼吸道感染,另外诱因多样或诱因不明显;部分患者基础心脏病史不明确;舒张功能不全为主的心力衰竭比例偏高;症状不典型;合并有多种临床情况,尤其低蛋白血症、贫血、胸腔积液及栓塞比例增加;肺部X线检查、心脏彩超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522例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高龄组152例(≥80岁)和老年组370例(6079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和发病危险因素,并在病后30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分析预后。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头晕和双侧肢体乏力、心房颤动比例明显升高(42.11%vs 29.73%、7.89%vs 3.24%、17.11%vs 10.00%,P<0.05,P<0.01)。高龄组最常累积后循环血管的中段和远段。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枕叶单发梗死和多发梗死明显升高;预后不良比例明显升高(28.29%vs 17.57%,P<0.01)。结论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均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存在差异,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高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和病死率。方法收集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74例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n=161)和对照组(〈75岁,n=813),对两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化验指标、并存疾患)、治疗方案、住院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龄组女性以非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者更多,从症状发作到医院就诊所需时间更长,心、肾功能更差,存在较多的并患疾病。对照组患者血脂异常、吸烟的比例更高。高龄组服用B受体阻滞剂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高龄患者住院期间经历了更多的不良事件,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高龄组住院病死率为1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1)。结论高龄心肌梗死患者一般状态较差,多合并其他系统疾患,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较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9年9月入住我科高龄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治疗与预后。结果 83例高龄肺炎患者,给予抗生素、营养支持、免疫调节,人工通气辅助,器官保护等治疗措施。结论高龄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情发展迅速,早诊断、早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人工通气辅助,加强支持治疗及器官的保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1)
目的探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高龄患者(年龄≥80岁)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20例行ERCP诊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和非高龄组(年龄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合并症、ERCP诊断、重复ERCP、ERCP成功率及有无ERCP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胆囊切除史等,其中高龄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COPD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5)。ERCP诊断最常见的是胆总管结石,高龄组诊断为胆管癌、十二指肠憩室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5)。两组患者ERCP成功率与行EST、ENBD操作的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组患者行重复ERCP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术后并发症发生,但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常见合并症为高血压、COPD、冠心病。高龄患者ERCP最常见诊断是胆总管结石,而胆管癌、十二指肠憩室患病率均明显升高,行重复ERCP的比例也较非高龄患者升高。高龄患者行ERCP诊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张树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6):445-446
冠心病是高龄人的常见病,而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但文献中有关神经精神症状的并发症报道甚少。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这种并发症逐渐增多。现将我们观察的32例高龄AMI患者神经精神并发症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病患(80周岁及以上)医院获得真菌性肺炎(HAFP)的临床。方法收集并整理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入住该院且院内感染真菌性肺炎的高龄老年病患59例(年龄8095岁,平均年龄86.7岁),依据其痰液培养结果确定具体的诊治方案并选择相应的抗细菌类药物,时时判定实际疗效。结果高龄老年病患的痰液培养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者(35例,59.3%)与光滑假丝酵母菌者(9例,15.3%)占据其中的前两位,两者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为χ2=119.50,P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0年11月~2012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244例,记录和分析介入相关资料、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6个月主要临床事件(全因死亡、心绞痛发作、再发心梗、靶血管重建、出血事件)等.结果 244例老年患者中,共有237例实施了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介入成功率为99.2%,介入相关并发症4例(1.6%),3例为血肿并发症,1例为桡动脉闭塞;住院期间共发生主要临床事件4例(1.6%),2例死亡,2例消化道大出血;随访6个月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增加,共发生26例(9.8%),其中死亡1例,心绞痛23例,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结论 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高龄患者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形态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回顾性分析223例高龄肾脏病患者肾脏病变的病理分型及临床特点。其中原发性肾炎占65.5%;各类继发性肾脏病占34.5%,且随着年龄增长,继发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原发性肾炎中,以膜性肾病最常见;继发性者则以糖尿病、肾淀粉样变性多见。近年来,高龄患者中急性间质性肾炎及坏死性血管炎有所增多.肾病综合征及持续性尿检异常是最常见的初发临床表现,ARF的发病率有所升高。与青年人相比,高龄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小管-间质受损害的实验室及病理改变证据。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诊治64例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高龄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诊病房收治的年龄>80岁的高龄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组与HCAP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165例高龄肺部感染患者中,HCAP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19.9±12.3)d]显著长于CAP组[(14.6±7.4)d](P<0.05),且病死率显著高于后者(22.9%比7.3%,P<0.05)。2组患者症状不典型,有基础疾病者142例(86.1%)。2组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HCAP组患者入院时的肺炎严重度指数(PSI)显著高于CAP组(125.2±27.1比116.8±25.8,P<0.05),PSI评分Ⅴ级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后者(38.6%比23.2%,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年龄≥80岁高龄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150例高龄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及内镜治疗情况,并与同期832例中青年患者(<60岁) 及635例老年患者(60~79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高龄组息肉检出率62.0%,明显高于中青年组30.2%及老年组48.7%(χ2值分别为56.58、8.64,均P<0.001);高龄组息肉恶变率5.4%,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2%(χ2=4.90,P<0.05),但与老年组(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高龄组升结肠息肉癌变率有升高趋势,但与其他年龄组比较,癌变率、息肉直径、形态及腺瘤性息肉的比例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径≥2 cm的腺瘤性息肉恶变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高龄老年人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及中青年人群,并且癌变率也有所增加,对于高龄老年人结肠镜检查的指征应该适当放宽,尽早、定期进行全肠镜检查,及时在内镜下行息肉摘除术,以利于结肠癌的早期防治.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end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lorectal polyps in over-aged patients (≥80 years). Methods The 1617 colonoscopies performed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December 2010 were enrolled in ou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detection rate, size, location, form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 of polyps in 150 over-aged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832 young patients (<60 years) and 635 old patients (60-79 years) with colorectal polyp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polyps was 62.0% in over-aged group,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young group and old group (30.2% and 48.7%, respectively, χ2=56.58 and 8.64,both P<0.001). 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rate of ascending colon polyp was 5.4% in over-aged group,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young group (1.2%, χ2=4.90, 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ver-aged group and old group (3.9%, χ2=0.36,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canceration rate, polyp diameter, morphology and adenomatous polyp rat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denomatous polyps with diameter over 2 cm, but didn'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s The polyp detection rate is noticeably higher in the over-aged than in the old and the middle-aged, and 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probability is also increased. The colonoscopy indications in the high risk age groups should appropriately be broadened, they should receive regular intervals follow-up, and undergo polypectomy in time if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9.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性诊断治疗。但这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青年患者不同,因而采用介入治疗也具有特殊性。我院自2 0 0 0年1月至2 0 0 2年10月对2 9例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现将情况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2 0 0 0年1月至2 0 0 2年10月我院心内科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共有2 9例进行介入治疗,包括男性2 1例,女性8例,年龄在70~79岁之间。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0例,糖尿病者4例,高脂血症者8例,有长期烟酒史6例;急性心肌梗死者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01~2014-11该院收治96例BPH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根据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分为BPH合并CP组(52例)和单纯BPH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等,并分析前列腺体积与CP发生之间以及IPSS与CP程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H合并CP组前列腺体积、QOL、剩余尿量明显高于单纯BPH组(P0.05),而IPSS、Qmax则明显较低(P0.05);前列腺增生体积与BPH合并CP的发生率以及IPSS与CP程度分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与单纯BPH患者相比,BPH合并CP患者具有前列腺体积更大、下尿路症状更明显等特点,CP在BPH的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