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22位农村留守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134)和对照组(N=88),对干预组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和第7次干预结束(第1次复查)及干预结束后半年(第2次复查)两组各填写1次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 ,CES-DC)、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Rutter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for completion by teacher)、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PHCSS).结果:第1次复查干预组EPQ神经质得分低于对照组[8.2±5.8)vs(10.2±6.1),P=0.015];第2次复查干预组CES-DC得分低于对照组[(15.9±7.3)vs.(18.8±7.7),P= 0.038];PHCSS中焦虑、幸福满足分量表分分别在第1、2次复查中高于对照组[(6.6±3.4)vs.(5.6±2.7),(6.5±1.9)vs.(5.7±1.8);P=0.022,0.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对儿童个性的重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卷入与儿童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集体施测,由父母报告了1021名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卷入及儿童自尊水平数据。结果:(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自尊、父母卷入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卷入与儿童自尊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卷入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所占比例为30.4%。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儿童自尊,且父母卷入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抑郁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农村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单、双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3.05,P0.05)、家庭适应性(F=2.88,P0.05)、积极情感(F=12.19,P0.01)和生活满意度(F=4.66,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抑郁(F=8.42,P0.01)、社交焦虑(F=11.48,P0.01)的得分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家庭亲密度对生活满意度(β=2.78,P0.01)、家庭适应性对积极情感(β=2.59,P0.01)有正向预测效应。结论:留守儿童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可能是影响其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是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结合,主要包括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几个关键性指标[1]。它与儿童自我概念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明[2,3],但国内对该问题的关注不够。本文以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为指标,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从武汉市全部城区小学随机抽取5所小学4-6年级的全部班级,每班随机抽取15名学生。发放问卷735份,回收有效问卷721份。其中,男生338人,女生383人;四年级270人,五年级255人,六年级196人。1.2工具小学生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农村儿童家庭生态系统的状况及其对儿童自尊的影响。方法:以北京、河南、陕西等地的4951名农村儿童为被试,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普通农村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进行比较,并使用回归分析探讨父母子系统、家庭环境子系统、家庭关系子系统对儿童子系统:自尊的影响。结果:①三类儿童在父母子系统、家庭环境子系统、家庭关系子系统、儿童子系统上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具体表现为流动儿童家庭生态系统最差,而普通农村儿童家庭生态系统最好。②家庭生态系统对三类儿童自尊的回归分析发现,父子信任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自尊;家庭环境子系统、家庭关系子系统显著预测留守儿童的自尊;而父母子系统、家庭环境子系统、家庭关系子系统均显著预测普通农村儿童的自尊。结论:普通农村儿童家庭生态系统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更具保护性作用和对不利因素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职业探索之间的关系,并重点考察心理资本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和职业探索问卷对550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职业探索(F=3.697,P0.05)及其环境探索(F=5.937,P0.001)、目的-系统探索(F=4.057,P0.01)和信息数量(F=4.956,P0.01)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资本(r=0.173,P0.001)和职业探索(r=0.110,P0.05)呈正相关,心理资本与职业探索也呈正相关(r=0.448,P0.001);(3)心理资本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探索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间接效应值(ab)为0.076(SE=0.209),95%的置信区间为(LLCI=0.037,ULCI=0.118)。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大学生职业探索,且这一影响通过心理资本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学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某市3所小学3~6年级的355名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1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r=0.09,P0.05)、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相关(r=0.11,P0.05);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自尊量表得分(t=-2.59,P0.05)和社会支持的总分(t=-3.72,P0.01),主观社会支持(t=-3.72,P0.01),客观社会支持(t=-6.08,P0.01),对社会支持利用度(t=-6.03,P0.01)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年级的儿童在客观支持(F=3.889,P0.01)、支持利用度(F=4.351,P0.01)以及支持总分(F=3.14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社会支持和自尊相关显著,留守儿童由于低社会支持而导致低自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农村儿童社会适应性问卷对江苏省1072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社会适应总分上,农村留守儿童显著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t=-3.57,P0.001),农村留守儿童中女生的社会适应性总分相对优于男生(t=-2.51,P0.05),小学的社会适应性总分相对高于初中(t=2.36,P0.05),单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总分相对高于双留守儿童(t=2.86,P0.01)。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上网时间、与父母联系频率、对爸妈打工目的的认知、对家庭完整度的认知、想与爸妈生活在一起的程度、对爸妈的想念程度、生活态度及照料者教养方式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相对较弱,影响因素复杂,父母应从多方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价值观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独特效应,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价值观对医学主观幸福感的交互效应。方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职业价值观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054名医学生实施团体施测。结果:1女生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的家庭维护、成就实现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01),在地位追求、社会促进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P<0.001);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的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职业前景、福利待遇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或P<0.001),在薪酬声望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男生(P<0.001)。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成就实现、社会促进、兴趣性格、地位追求、轻松稳定、薪酬声望、福利待遇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独特效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地位追求、社会促进、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薪酬声望、职业前景、福利待遇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交互效应。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职业价值观的多个维度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既有独特效应,也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西部农村4~6年级留守小学生985例,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及学校归属感量表调查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和学校归属感。结果:留守儿童孤独感测评得分高于常模[(34.3±9.9)vs.(32.5±11.8),P0.001];43.8%的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6.2%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孤独感得分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总分及两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r=-0.09~-0.55)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量表的情感度(β=-0.14)、合作度(β=-0.11)、适应度得分(β=-0.08)及学校归属感的认同感(β=-0.38)、学校依恋(β=-0.18)、归属感(β=-0.12)三个因子得分均对孤独感得分有负预测(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可能偏高,且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应注重从家庭、学校两大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人格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量表法对142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个性及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结果①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积极情感略高于消极情感;②农村留守儿童中,初中组的主观幸福感大于高中组(t=1.986,P0.05),家庭环境、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水平相关显著;③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为:亲密度、神经质、内外向和矛盾性(F=13.272,P0.001)。结论家庭亲密度、人格因素是影响农村留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首先筛选出留守儿童,然后由老师填写Corners儿童行为问题问卷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适应不良量表,同时给予团体心理教育、个体辅导、亲情关怀等,1年后随访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1年后心理状况有显著改变,如自感生活条件(χ2=29)、受教育满意度(χ2=7.1)、父母养育满意度(χ2=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恐惧、偏执(P<0.05)、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P<0.01)等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Conner氏教师用量表中品行问题(t=2.17)、多动(t=2.38)、多动指数(t=2.77)及社会适应不良量表(学生自评)(t=3.78,P<0.01)比较也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亲子关系亲密度问卷、心理资本问卷、零花钱问卷和幸福感问卷对232名农村留守儿童和40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在亲子关系、心理资本、幸福感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零花钱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β=0.35, P0.001),在此关系中,心理资本起部分中介作用,零花钱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结论: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有正向促进效应,且部分通过提升心理资本水平来实现;当儿童感知到的零花钱较多时,亲子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77名城市老年人进行研究。结果①老年人的心理资本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70,P0.001),心理资本越雄厚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②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38,P0.001),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特别是社会支持程度偏低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提高更加显著;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02,P0.001),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的老年人,其心理资本得分越高。④社会支持既可以作为老年人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也可以作为其调节变量。结论开发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资本(自信、乐观、希望、坚韧性)、从各方面(物质和精神)给予老年人以更多的社会支持,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留守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在疏离感和心理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对贵州省的1095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疏离感与领悟社会支持、自尊、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r=-0.27~-0.46,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r=0.29~0.43,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特点。方法:选择陕北地区2~6年级农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分别对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77.88%的留守儿童存在各种心理焦虑,各因子得分的均分为3.20~8.89,最高为学习焦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得分在对人焦虑上有差异(t=-2.147,P0.05);8个因子中,≥8分的检出率范围为2.97%~67.84%,检出率最低为孤独倾向,最高为学习焦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χ2=6.624,P=0.01)和孤独倾向(χ2=4.907,P=0.027)上有差异;男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范围在2.27%~64.39%,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范围在3.65%~71.17%,女生的自责和恐怖倾向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延安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焦虑检出率高于榆林地区。结论: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较多的心理焦虑,尤其是学习焦虑,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来改善。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展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3个地区6所学校的670名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①留守儿童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性别差异(t=2.13,P<0.05);②不同监护的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老人人格和自尊的影响,考察人格、自尊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尊评定量表(SES)对随机抽取的321名农村留守老人和298名农村非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留守老人组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非留守老人组(P0.01);留守老人组的外倾性、自尊低于非留守老人组(P0.05),神经质高于非留守老人组(P0.05),精神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外倾性、自尊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正相关(r=0.57,0.53;均P0.01),神经质、精神质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负相关(r=-0.58,-0.16;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外倾性、自尊(P均0.01)有效预测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神经质、自尊和外倾性累积解释49.90%的总变异。结论:人格和自尊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依恋模式对自尊水平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自尊量表,对220名留守儿童及89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 =-3.18,-2.36;P<0.05),自尊量表得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资本在家庭处境不利与心理适应(抑郁、孤独感、生活满意度、主观活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留守类型差异。方法:采用问卷法对272名父亲外出儿童、371名双亲外出儿童进行入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家庭处境不利对两类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均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γ=-0.63/-0.64,P0.001),心理资本对此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留守类型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条路径,心理资本对父亲外出儿童的中介效应明显超过双亲外出儿童(-0.45 vs.-0.24)。结论:家庭处境不利是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近侧危险因素,既可直接阻碍其心理的适应,也会通过减损心理资本来抑制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