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食管鳞癌标本,15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En 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MGB1和TLR4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MGB1、TLR4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食管麟癌组织HMGB1和TLR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7,P0.01).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HMGB1、TLR4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可能有助于评估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因此,HMGB1/TLR信号通路有可能作为反映食管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及抗食管癌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和Beclin1在胰腺癌组织中相关性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新鲜及石蜡标本胰腺癌及癌旁组织HSF1和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SF1及Beclin1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对预测胰腺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HSF1、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磷酸化HSF1在胰腺癌中表达较多,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极少。石蜡标本胰腺癌组织中,总HSF1蛋白在癌组织中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表达,主要表达在细胞质,部分表达在细胞核,磷酸化HSF1部分表达在细胞质,有较多表达在细胞核。在石蜡标本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总HSF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而细胞核中表达较少,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磷酸化HSF1表达极少。HSF1、Beclin1蛋白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中表达趋势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在不同TNM分期癌组织中表达趋势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HSF1与Beclin1蛋白水平与分化级别、TNM分期、是否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  相似文献   

3.
HMGB1、VEGF—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圣葆  梅晓冬 《山东医药》2009,49(12):50-5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HMGB1及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MGB1在肺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癌组织,而其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癌癌旁组织(P均〈0.05)。肺鳞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HMGB1及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SCLC(P均〈0.05);VEGF-C表达与HMGB1表达呈正相关(P〈0.05)。认为HMGB1和VEGF—C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肺癌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RNPC1蛋白、EGFRv Ⅲ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保存的肺腺癌组织标本89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NPC1蛋白、EGFRv Ⅲ蛋白表达。结果肺腺癌组织RNPC1和EGFRv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833±0. 122)和(0. 910±0. 11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 05);肺腺癌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RNPC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892±0. 115)和(0. 898±0. 120),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 05);肺腺癌女性、中低分化患者EGFRv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960±0. 139)和(0. 933±0. 112),明显高于男性、高分化患者(P 0. 05)。结论肺腺癌中RNPC1蛋白、EGFRv 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1(Prdx1)和Snail蛋白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行手术切除的8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51例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rdx1和Snail的表达情况,并根据染色结果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分析两者表达分布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相关性。结果老年乳腺癌组织中Prdx1和Snail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9.4%(59/85)和75.3%(64/85),均高于癌旁组织的31.4%(16/51)和43.1%(22/51)(P<0.05);乳腺癌组织中Prdx1和Snail高表达率均与HER-2表达有关,而Prdx1也与分期、淋巴结转移、ER和PR表达有关,Snail仅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rdx1中分期为"Ⅲ+Ⅳ"者的高表达率较"Ⅰ+Ⅱ"者高(83.9%vs.61.1%,P=0.028),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高(78.7%vs.57.9%,P=0.012),ER(76.9%vs.55.6%,P=0.017)、HER-2(88.2%vs.41.2%,P=0.017)阳性者均高于阴性者,PR阴性者较阳性者高(84.2%vs.57.4%,P=0.008)。Snail中组织学分级为"Ⅲ"者的高表达率高于"Ⅰ+Ⅱ"者(89.3%vs.68.4%,P=0.036),HER-2阳性者较阴性者的高(86.3%vs.58.8%,P=0.004)。Prdx1和Snail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71,P=0.016)。结论老年乳腺癌中Prdx1和Snail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提示其在乳腺癌的恶性发展中发挥作用,可能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癌组织中RPA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0份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PA1 mRNA及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RPA1 mRNA、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在肝癌组织中,RPA1 mRNA、蛋白的表达在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肝癌组织中,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肝癌组织分级,是否有乙肝表面抗原,有无淋巴转移及门脉癌栓等临床病理参数中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RP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与肝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予以100ng/ml浓度HMGB1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方法检测胞内及细胞上清中MMP-9水平,RAGE与TLR4表达水平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1)HMGB1干预心脏成纤维细胞24小时,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HMGB1干预心脏成纤维细胞24小时,胞内MMP-9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细胞上清中MMP-9水平显著升高(P<0.05)。(3)HMGB1干预心脏成纤维细胞24小时,TLR4表达升高(P<0.05)而RAGE表达无显著差异。(4)HMGB1干预心脏成纤维细胞5分钟,ERK1/2显著活化(P<0.05)。(5)TLR4中和抗体(20ug/ml)阻断TLR4后,HMGB1+TLR4阻断组的p-ERK1/2表达较HMGB1干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HMGB1可能通过TLR4活化ERK1/2,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泌MMP-9,进而破坏心肌胶原结构,参与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8.
吴晓英  陈卫昌  陈易 《山东医药》2009,49(42):72-73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DMBT1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人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DMBT1蛋白.结果 胃癌组织中DMBT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低、未分化癌组织中DMBT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癌,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者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DMBT1表达变化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DMBT1可能参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35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采用CD31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LR4蛋白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MVD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组织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VD分别为74.2% (46/62)和47.3±13.5,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17.1% (6/35)和12.6±4.8(P值均<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60.0%(P=0.036);TNM分期为Ⅲ+Ⅳ期的胰腺癌组织中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3%,显著高于Ⅰ+Ⅱ期的60.7%(P =0.028).MVD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8、0.036、0.010).胰腺癌TLR4蛋白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Υ=0.534,P<0.01).结论 TLR4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剪切修复偶联因子1(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51例NSCLC组织、21例癌旁组织中ERCC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ERCC1在肿瘤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临床Ⅲ+Ⅳ期及N1-2期患者ERCC1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和N0期患者(P均〈0.05)。生存曲线提示ERCC1阴性者5a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者(P〈0.05),但复发转移曲线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ERCC1可能在判断NSCLC进展和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牛爱华  王贞  侯桂英 《山东医药》2009,49(35):40-42
目的探讨c—erbB-2、p53和nm23H1基因在肝外胆管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份肝外胆管癌组织、43份癌旁胆管组织和11份正常胆管组织中c—erbB-2、p53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三项指标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P〈0.05、0.01),且低分化者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者,Ⅲ~Ⅳ期者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者,有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生存时间≤18个月者显著高于〉18个月者(P〈0.05);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P〈0.05、0.01),其中低分化者显著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者,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P〈0.05、0.01),且低分化者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者,Ⅲ~Ⅳ期者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Ⅰ~Ⅱ期者,生存时间≤18月者显著低于〉18月者。结论c—erbB-2、p53、nm23H1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p53、nm23H1蛋白表达可反映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和恶性程度,c-erbB-2蛋白过度表达与胆管癌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肺癌组织及其癌旁(5 cm)组织。比较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并分析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的HMGB1、MMP-9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腺癌中的HMGB1、MMP-9及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鳞癌(P0.05)。肺癌组织中HMGB1与MMP-9、VEGF-C呈正相关(P0.05),MMP-9与VEGF-C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的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靶向治疗。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6名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在治疗前通过电子肠镜获取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志愿者入院后通过电子肠镜获取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肠黏膜组织中AKT、mTOR阳性检出率,对比两组AKT、mTOR蛋白水平间的差异,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AKT、mTOR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AKT、mTOR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组织中AKT、mTOR阳性检出率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患者间AKT、mTOR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淋巴结转移、低分化、TNM分期Ⅳ~Ⅲ期患者的AKT及mTO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AKT、mTOR蛋白水平呈现出高表达,癌组织内AKT、mTOR阳性检出率高,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配对相关同源框-1蛋白(Prrx-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进展、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两院(2017年1月~2017年3月)收集的术后胆囊癌组织标本70例(胆囊癌组)、30例胆囊良性疾病组织(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类标本中Prrx-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胆囊癌组织分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肿瘤直径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标本中的Prrx-1蛋白阳性表达率60. 00%,良性组为6. 67%,胆囊癌组高于良性组(P 0. 05);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灶直径的胆囊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的Prrx-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NM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浆膜外的胆囊癌患者的Prrx-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高中分化患者、肿瘤未侵及浆膜外的胆囊癌患者(P 0. 05); Prrx-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存活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 0. 05)。结论 Prrx-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肝炎、肝癌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组织损伤程度、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6例,肝癌癌旁组织标本20例,肝癌组织标本20例(配对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方法判断HMGB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正常肝、CHB、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的HMGB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29,P=0.027);(2)肝组织炎症不同分级与HMGB1的表达有等级相关关系(0=0.318,P=0.031),肝组织纤维化不同程度与HMGB1的表达有等级相关关系(rs=0.296,P=0.042);(3)肝癌组织中HMGBI的表达与肝癌Edmondson分级间无等级相关关系(rs=0.206,P〉0.05)。结论HMGB1有可能作为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间接指标,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癌组织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基因1(TUSC1)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TUSC1基因mRNA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USC1蛋白表达。根据TUSC1 mRNA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USC1 mRNA表达组(55例)及缺失组(23例);按TUSC1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USC1蛋白表达组(45例)及缺失组(33例)。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原发性肝癌病理特征与癌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并观察TUSC1 mRNA表达与TUSC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癌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类型、HBsAg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中晚期(TNM分期为Ⅲ、Ⅳ期)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者(P0.05),高、中分化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未分化者(P0.05),肝内转移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者(P0.05),伴门静脉癌栓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伴门静脉癌栓者(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TUSC1 mRNA表达与TUSC1蛋白表达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为0.56)。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4在胰头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1-01~2007-12-01该院手术切除的胰头癌组织38例,另取11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样本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胰头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胰头癌组织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 05%(27/38),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未见S100A4蛋白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654,P=0. 000)。胰头癌组织S100A4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肿瘤直径、是否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胰头癌患者S100A4阴性组的生存预后显著优于阳性组(P 0. 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TNMⅣ期为参照,TNMⅠ期和TNMⅡ期是患者生存预后的保护因素(P 0. 05),而S100A4阳性表达是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胰头癌组织S100A4蛋白表达升高与胰头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A199、TMPRSS4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原发性早期NSCLC患者85例,手术取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制成切片并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所有患者行CA199、CD34及TMPRSS4蛋白表达水平检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MPRSS4 mRNA的表达。结果 CA199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Ⅱ期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TMPRSS4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 827±0. 45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 915±0. 316); TMPRSS4蛋白在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为82. 35%,显著大于癌旁组织(16. 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TNM分期Ⅱ期患者高微血管密度(MVD)的比例显著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MPRSS4及CA199在NSCLC组织中为高表达,CA199对早期诊断NSCLC的具有重要意义,TMPRSS4会促进肿瘤的发展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胃腺癌组织P53,P63和P73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P63和P73蛋白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2例胃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53,P63和P73蛋白表达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湖北地区汉族人.其中,癌肿位于胃远端(胃窦、胃角)51例,胃近端(胃底、胃体)21例;肠型GAC 44例、弥漫型28例;高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腺癌29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23例;TNM分期:Ⅰ和Ⅱ期13例,Ⅲ和Ⅳ期59例.结果:胃腺癌组织中P53,P6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X2=4.72,P<0.05; X2=5.51,P<0.05;X2=9.75,P<0.01);胃窦/胃角腺癌与胃底/胃体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弥漫型胃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胃腺癌(X2=4.68,P<0.05);在低分化腺癌与高中分化腺癌之间以及Ⅲ,Ⅳ期腺癌与Ⅰ,Ⅱ期胃腺癌之间的表达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X2=7.06,P<0.05;X2=3.95, P<0.05).P63蛋白在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X2=7.36,P<0.05);在胃窦/胃角腺癌与胃底/胃体腺癌之间、在弥漫型与肠型胃腺癌之间、在Ⅰ,Ⅱ期胃腺癌与Ⅲ,Ⅳ期腺癌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73蛋白在Ⅰ,Ⅱ期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腺癌(X2=4.14,P<0.05),在胃窦/胃角腺癌与胃底/胃体腺癌之间、在弥漫型与肠型胃腺癌之间、在高、中及低分化胃腺癌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P53蛋白阳性与阴性表达的胃腺癌之间,P6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53,P63和P73过度表达与胃腺癌的发生相关联,但并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嘉  阮宏莹  林鹏  宋维 《山东医药》2014,(10):63-6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喉癌患者(喉癌组)、37例喉癌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组)和41例健康对照者(健康组)血清HMGB1、MMP-9表达水平,分析HMGB1、MMP-9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HMGB1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喉癌组血清HMGB1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癌前组及健康组(P<0.05);HMGB1和MMP-9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 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原发部位无关( P>0.05);血清HMGB1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578,P<0.01)。结论 HMGB1、MMP-9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在此过程中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