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乐宁 《中医药导报》2012,18(4):106-107
中医之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相似文献   

2.
中医之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临床一般统称"泄泻".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自内生而致气机不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之泄泻名方、验方.  相似文献   

3.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古人对“泄”与“泻”尚有分别。如明·《丹台玉案》云;“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状舒缓;泻者,势似直下”。一般合称“泄泻”,是儿科的常见病。究其病因,或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或卒受惊恐,或脾胃虚弱者引起。余用胃苓汤加味治疗婴幼儿泄泻15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古人对“泄”与“泻”尚有分别。如明·《丹台玉案》云;“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状舒缓;泻者,势似直下”。一般合称“泄泻”,是儿科的常见病。究其病因,或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或卒受惊恐,或脾胃虚弱者引起。余用胃苓汤加味治疗婴幼儿泄泻15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泄泻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状为其主症。“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日泄泻。”本病为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二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愈高。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较多。一、病因病理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以感受外邪、  相似文献   

6.
正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糖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1]。泄泻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疾病。泄泻在西医中又称之为腹泻,是指排大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天排便量大于200g,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2]。《神灸经纶》载:"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  相似文献   

7.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如水样而言。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称为泻。泄泻与现代医学中的腹泻含义相同。一、病因病机泄泻的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但病变关  相似文献   

8.
论肝旺脾虚泄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琼 《西部中医药》2008,21(4):32-32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一般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正如《胎玉案·泄泻门》指出“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导致泄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外感和内伤2方面。《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或为饮食所伤,或为时邪所犯……因食生冷寒滞者。”  相似文献   

9.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大便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 本病以大便清稀为诊断依据。大便次数增多,不一定是泄泻。如一日大便2~4次,但粪质不稀,腹无痛者,不可诊为泄泻。若大便每日只1~2次,而粪便清稀或水样即可诊为泄  相似文献   

10.
正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溏软而不成条或稀薄如水病症。以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直下者为泻,两者虽有轻重但无明确区别,统称泄泻。《景岳全书·泄泻》则强调了脾胃功能失调在泄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  相似文献   

11.
梁海平  李勇 《河北中医》2008,30(9):994-994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排出水样便.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见.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们根据.临床其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泄泻又名飧泄、腹泻,临床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稀水,或完谷不化、气味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古称大便溏薄者为泄、水样为泻,一般统称泄泻。其发生与时令气  相似文献   

13.
彭艳红 《国医论坛》2006,21(3):13-14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泄出如水样而言,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本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历代医家对其病名称谓较为混乱,现就其病名来源与分类做如下归纳.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古时将大便溏薄者称泄,大便如水样者称为泻,现在临床上一般都统称为泄泻。泄泻主要由于湿胜和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本症首载于《内经·气交变大论》,篇中  相似文献   

15.
<正>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籍中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笔者跟师采取以针刺胫中、上巨虚二穴治疗急性湿热泄泻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杨某,男,26岁,2014年6月15日初诊。主诉:腹痛伴腹泻半个月余,加重5d。患者自述半个月前因饮食不节曾腹泻伴发热,后服保和丸、藿香正气水后转愈,5d前又因吃  相似文献   

16.
<正> 泄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样为特征,并伴有腹部不适感。泄泻有暴泻、久泄之分,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其病之本在于脾胃。暴泄之成因,多由感受暑、湿、寒、热等六淫之邪,或饮食七情内伤所致;久泄之成因,决非体虚一途,或木  相似文献   

17.
李德新从脾论治慢性腹泻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主要指大便性状的改变、次数的增多。古语云:“泄者,如水之泄者,事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日泄泻。”可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其病往往迁延反复,日久难愈。本病多由急性泄泻延误传变而来,也有直接表现为持续便多者,或饮食不慎,或感冒受邪,或情志波动,一有诱因,泄泻遂作,一年四季皆有,但以夏秋二季为多发.  相似文献   

18.
小儿泄泻的辨证与治疗林季文凡脾胃失调,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为水样,称为泄泻。临证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而直下者为泻。引起泄泻的原因颇多,较常见的有:伤于饮食、感受外邪、脾胃虚弱等。总的来说,都与胃虚湿胜有关,故历代医家有“无湿不成泻”之...  相似文献   

19.
浅谈脾虚泄泻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 ,泄指大便稀薄 ,时作时止 ,其势缓者 ;泻指大便直下 ,如水倾注 ,其势急者。二者合称为泄泻。泄泻致病原因很多 ,有寒泻、热泻、湿泻、食泻、虚泻、暑泻等 ,而虚泻又有脾虚泻、肾虚泻。本文仅就脾虚泄泻予以讨论。泄泻之本 ,无不由于脾胃 ,临床上以脾虚泄泻最为多见。脾虚泄泻乃因脾虚湿胜 ,湿邪为患 ,困扼脾胃 ,致运化失常 ,则成濡泄。脾失健运 ,水谷不化精微 ,湿浊内生 ,混杂而下 ,发生泄泻。脾虚泄泻 ,临床常有误诊者。不少人在论述脾虚泄泻时 ,均以“大便稀溏”作为其主要症状 ,但验之临床 ,并非尽然。1 大便先干后溏…  相似文献   

20.
腹泻亦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本文就腹泻的中医治疗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