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振山  葛俭  张岗  杨世杰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423-1424
64排螺旋CT由于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使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正在逐步成为无创性冠状动脉榆查的方式[1].CTCA射线剂基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前瞻性门控轴位扫描技术(以下简称前门控)的出现使得降低CTCA射线剂量成为可能[3].本研究探讨应用前门控技术降低CTCA射线剂量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89-3190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给予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两组患者的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等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图像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经验进行总结,规范了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准备、扫描技术要求,证实这一规范可稳定并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最主要的特点是非创伤性诊断。多层螺旋CT通过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应用,可进行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分析,其对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及临床介入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20例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患者,分析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比较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检查诊治的156例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之后再采用传统的冠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对两次检查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患者的冠脉狭窄病变检...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条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无创性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目前CT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双源CT、低剂量双能量CT与256层螺旋CT扫描速度达到或接近0.30s,检查时间达到0.04s。提高了CT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满足在一个心动周期时相内获得重建冠状动脉技术需要。应用中仍然存在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如心率、重建图像质量、空间分辨率、冠状动脉狭窄与支架再狭窄评价与造影剂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病人的护理。[方法]对489例临床拟诊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加强护理。[结果]489例病人均一次检查成功,其中11例在扫描过程中心率控制不理想,图像质量较差,但能完成诊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加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病人的护理是保证检查顺利进行的关键,有效的护理直接影响检查图像的质量以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宝鸡市岐山县医院和西安市周至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8支各类斑块病变血管中,以钙化斑块数量最多(42.9%),主要发生在左前降支(38.8%);42例患者依照冠状动脉15节段划分方法,共计600节段中,64排128层螺旋CT可提供分析的优良血管有550节段。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2.6%,特异度为95.0%,准确率为94.5%,阴性预测值为98.1%,阳性预测值为82.0%。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位、定性做出有效判断,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照,探讨基于病例的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拟诊冠心病患者205例作CTCA及CAG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分别采用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指导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心率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4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指导组82例和常规组82例,心理指导组在检查全过程进行心理护理,常规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的心率及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的心率稳定情况及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和图像有无运动性伪影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进行全程心理健康指导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稳定心率,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疑似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患者,借助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设为观察组,以患者后续治疗资料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检出率为96.67%(145/150),较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215),观察组混合斑、软斑、硬斑检出42例、49例、52例,正确率为98.62%(143/145),较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193)。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技术可敏锐完成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检查、诊断,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56例确诊或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检查,并以C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分析共825个冠状动脉节段CTCA图像质量及其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得出CTCA诊断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fl',J正确性,并分析影响CTCA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798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12个节段中因运动伪影或15个节段管壁严重钙化无法对血管腔进行评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50%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1%、97.8%、89.9%、97.4%和96%。影响图像质量主要因素为快心率、严重钙化。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十分准确,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效果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选取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120例,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检查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检查期间应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成像质量及检查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完成检查率、检查依从率、优质图像率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T扫描造影剂渗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减轻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检查时CT扫描造影剂渗漏及造影剂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检查时依从性,确保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受多种因素影响,呼吸、心律、心率变化、对比剂注射方式等都会对成像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例12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旨在研究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的心率变化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技术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管腔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TCA对6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于CTCA检查后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 1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4支血管CTCA不可评估,其余60例患者240支冠状动脉血管CTCA均可良好显影,240支血管显著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72/80)、91.9%(147/160)、84.7%(72/85)、94.8%(147/155).结论 CTCA显示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以作为排除冠状动脉显著病变的一种无创标准性检查.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日趋成熟,冠状动脉成像应用越来越广泛,冠状动脉CTA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无创、费用低、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已成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198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操作方法及护理进行分析,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的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16层螺旋进入临床使用后,CT技师开始尝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但时间分辨率较低,检查成功率也较低,图像清晰度不够,随着64层螺旋CT应用于临床,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使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随着科技的发展,128层、256层、320层的宽体探测器CT及双源螺旋CT的应用,气悬浮技术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使门架系统旋转速度也进一步提高,目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图像质量和成功率显著提升,图像质量也有明显改善,现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规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评估心电图编辑软件对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4月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981位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心率、心率波动幅度及呼吸运动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负相关。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受到患者心率、心率波动幅度、呼吸运动伪影及重建时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AE)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CTCA检查10 150例,采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对比剂注射速率5 mL/s,准直0.6 mm×64,重建层厚0.75 mm,间隔0.4 mm)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种方法观察。其中807例与CAG对照,分析瘤样病变病因,观察瘤体形态、大小、分布、病变血管走行并分析诊断价值。结果:CTCA诊断CAE 38例(检出率0.37%,计46个),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动脉瘤21例(25个),非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动脉瘤15例(19个),先天性CAE 2例(2个)。非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动脉瘤包括冠状动脉瘘继发CAE 14例和川崎病冠状动脉瘤1例。22例与CAG对照,CTCA诊断CAE 25个,CAG诊断CAE 26个,检出CAE敏感度95.5%,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9%。结论:64层CTCA能清晰显示CAE,对CAE病因、瘤体形态大小、分布情况及病变血管走行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