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高校流感的流行现状,为高校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2月于北京市某高校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510例流感样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者纳入阴性病例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纳入阳性病例组。根据患者感染的病毒类型将阳性病例组分为甲型流感组和乙型流感组。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比较阴、阳性病例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甲、乙型流感组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510例患者中,男性312例,女性198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186例(36.5%),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者324例(63.5%)。186例流感患者中,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者148例(79.6%),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38例(20.4%);本科生107例(57.5%),研究生79例(42.5%)。阳性病例组患者咳嗽、咽痛、全身酸痛、卡他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7.1%,95.2%,76.9%,71.0%及49.5%,高于阴性病例组的33.3%,17.6%,42.6%,16.4%及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患者咳嗽发生率为94.7%,高于乙型流感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患者全身酸痛、卡他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0%,60.5%,均低于乙型流感组的78.4%,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病例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为(5.61±1.14)×10~9/L,低于阴性病例组的(7.86±2.1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医务人员需加强对流感样病例的重视,做到对流感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降低流感的发生率,切实保障师生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流感流行季节杭州地区儿童甲乙型流感的流行特征及病毒载量值(copies/ml),为儿童流感诊断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3月就诊于杭州市儿童医院符合流感样病例的患者共2 357例,采集血液进行实验室常规指标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鼻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确诊甲乙型流感病毒类型及其病毒载量。分析高病毒载量与低病毒载量患儿实验室常规指标差异。比较上呼吸道感染与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载量差异。结果共检测到1 026例甲乙型流感阳性病例,阳性率43.36%。其中甲型流感663例(64.62%),乙型流感363例(35.38%),两组中位年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5月龄患儿甲型流感病毒载量最高为(5.25±1.74)log10(copies/ml),随年龄增长病毒载量逐渐下降,不同年龄段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8,P=0.011)。乙型流感阳性患儿不同年龄段病毒载量未见统计学差异(t=0.468,P=0.705)。甲流感染患儿高病毒载量组淋巴细胞比例为(28.99±15.23)%低于低病毒载量组的(32.03±18.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21);乙流感染患者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之间各常规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载量均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P<0.001)。结论本地区本次流感流行期间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较高的病毒载量,病毒载量可作为评估流感患儿病情轻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流感病毒感染特征,为三亚地区流感病毒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就诊的2 074例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例,采集患者咽拭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甲型流感病例组、乙型流感病例组和阴性组。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 074例样本检测病毒阳性485例,阳性率23.38%,其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283例,阳性率为13.65%,乙型流感病毒阳性205例,阳性率为9.88%,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检测同时阳性的混合感染3例。2018-2019年间三亚流感高峰出现在每年的1-3月和10-12月;5~17岁组阳性率最高(37.01%);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肌肉酸痛的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血常规结果分析显示三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亚市2018-2019年流感患者主要感染类型为甲型流感病毒,呈季节性流行,每年冬春季节高发。乙型流感病毒在2019年全年流行。5~17岁为三亚市流感病毒高发人群,流感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流涕、咽痛和肌肉酸痛,但缺乏明显特异性。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流感样症状患者鉴别诊断能提供一定参考,但流感患者确诊还需要依靠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所以临床遇到有流感样症状患者时,应尽快进行流感核酸检测,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秋冬季节重庆某医院儿童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学(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特征,为制定今后的流感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于重庆某医院就诊的儿童流感样病例32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腔或咽喉拭子标本,应用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研究对象的送检标本中,共检出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07例(31.15%),其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536例(16.58%),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471例(14.57%),两者均为阳性的标本6例(0.19%)。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甲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甲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10岁组研究对象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0.93%;10~13岁组研究对象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0.43%。不同月份发病的研究对象甲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1月发病的研究对象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低,为8.24%;2019年11月发病的研究对象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低,为8.04%。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对象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6.53%,高于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研究对象的11.54%(P0.05);而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对象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4.55%,同样高于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研究对象的8.97%(P0.05)。结论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在秋冬季高发,应重视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加强流感病毒的监测,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比较社区散发新型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甲型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10月来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具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均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在确诊的129例甲型流感患者中,新型甲型H1N1流感65例,占50.4%,季节性甲型流感64例,占49.6%;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平均年龄21岁,季节性甲型流感组36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学生占47例,占72.3%,季节性甲型流感组13例,占2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临床表现比较,除流涕、扁桃体肿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均为轻型;新型甲型H1N1流感以年轻学生为主;两组甲型流感临床特征相似,需经PCR检测确诊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口岸2009年流感监测结果,了解口岸这一特定人群流感流行特征。方法选择监测期内由深圳罗湖口岸、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3个传染病监测口岸工作部采集入境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旅客鼻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共采集鼻咽拭子样本2 166份,其中497例阳性,总阳性率为22.95%。甲型H1N1流感阳性264例(占53.12%),季节性甲型流感阳性220例(占44.27%),季节性乙型流感阳性13例(占2.62%)。男性样本1590份,阳性339例(阳性率21.32%);女性样本576份,阳性158例(阳性率27.43%)。10~19岁年龄组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21.91%。2009年7、8月流感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分别为46.70%,41.44%;其次为2009年1、2月,阳性率分别为19.61%、21.70%。结论深圳口岸存在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和乙型3种流感流行,以甲型H1N1和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流行毒株;青少年易于感染甲型流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17-2018年冬春时期流感流行季节北京地区流感的类型构成与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流行期间5 447例成人流感样病例(ILI),采用甲型/乙型流感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流感快速筛查,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确诊流感及其类型,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ILI流感检出率22.87%,不同性别ILI流感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4,P=0.207),≥60岁老人ILI流感检出率低于中青年(P0.05);在确诊病例中,甲流、乙流和混合流感分别占24.31%、63.53%和12.16%;甲流、乙流和混合流感的时间分布特征类似,均呈M型双峰曲线,乙流流行强度最强,峰期较甲流滞后约1周,混合流感流行强度最低,峰期出现在甲流乙流峰期后;不同性别患者各类型流感的构成比例相似,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不同年龄患者各类型流感的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021),老年人甲流的比例上升,达29.83%;患者中80.77%为轻症病例,11.24%合并支气管炎,7.99%合并肺炎,不同类型及性别流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多于中青年(P0.05)。结论本地区本次冬春季的流感流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老年患者,更新免疫接种策略,强化人群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甲型与乙型流感病毒在季节、性别及年龄间的差异,为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进行甲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检测的14 21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样本,采用胶体金法进行抗原检测,分析不同季节、性别、年龄患儿甲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14 21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阳性患儿3 656例,总阳性率为25.71%,其中甲型流感患儿2 356例,阳性率为16.57%;乙型流感患儿1 244例,阳性率为8.75%;同时检出甲型和乙型流感阳性的患儿56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39%。甲型流感患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检出率分别为3.30%(115/3 485)、22.31%(726/3 254)、9.40%(131/1 393)和23.66%(1 440/6 087),乙型流感患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检出率分别为12.45%(434/3 485)、3.13%(102/3 254)、4.24%(59/1 393)和11.58%(705/6 087);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型流感患儿男、女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65%(1 482/8 395)和15.97%(930/5 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流感患儿男、女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2%(782/8 395)和8.89%(518/5 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患儿在0~1岁、2~4岁、5~13岁这3个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94%(238/2 395)、16.67%(800/4 800)和19.56%(1 374/7 024),乙型流感患儿在0~1岁、2~4岁、5~13岁这3个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7%(83/2 395)、5.02%(241/4 800)和13.90%(976/7 024);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甲型与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应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高中生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从嘉兴市选择5 760名高中生,设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对照组),随访观察1个流感流行周期(6个月)后,比较两组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住宿情况高中生流感样、乙型流感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流感症状史高中生乙型流感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性流感接种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同性别、住宿情况、季流接种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病例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流感症状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男生较女生、住校生较走读生更易发生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和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甲型H1N1流感疫苗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虽未得到有效验证,但该疫苗接种可能不存在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校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5日~11月9日我院隔离病房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9例,观察患者流感相关症状、体征的动态情况.对13 197名高校教职工及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与同期匹配的未接种人群比较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流感样症状发生情况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9例甲型H1N1患者均咽部充血,大部分患者发热,部分患者头痛、鼻塞、流涕、乏力、肌肉酸痛等.接种疫苗可显著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率(P<0.05),预防有效率为77.81%;且接种后流感样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有效率为78.35%;此外,两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有效率为53.84%.接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率为0.77%.[结论]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W G Bach 《Hospitals》1970,44(2):51-53
  相似文献   

19.
Older patients     
The proportion of the Australian population aged 65 years or more increased from 12.5% in 2001 to 13.3% in 2009. This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will increasingly pose challenges to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In BEACH (Bettering the Evaluation and Care of Health), between April 2001 and March 2002, and April 2008 and March 2009, the proportion of encounters accounted for by patients aged 65 years and ov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5.1% to 29.6%.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