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探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之间收治的54例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利用传统创面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4.1%),观察组感染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软组织缺损,对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感染情况发生率、提升治疗有效率非常有利,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观察骨外科中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本院骨外科接收的40例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其中20例患者常规治疗处理,作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其他20例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作为负压引流组。在治疗期结束后,综合评定两组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显示,20例负压引流组的疾病控制有效率95%(19/20),与常规治疗组的75%(15/20)相比较,差异情况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外科中合理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能够获得显著的疾病控制效果,降低患者的预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进此术式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吸引在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并感染中的应用,为临床防治骨折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医院接受下肢骨折术后出现钢板外露合并感染治疗的患者24例,采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创面闭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闭合时间为(22.31±4.32)d、住院时间为(28.01±3.27)d,明显短于对照组(26.61±5.03)d、(34.27±4.62)d;观察组患者愈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钢板外露合并感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提高了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四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共收治四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6例,临床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46例,行急诊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7.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负压吸引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52±1.09)、(19.57±3.77)d,对照组分别为(13.09±2.87)、(47.29±6.89)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植皮存活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以抽签模式抽选出58例,并将其以小组形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来进行探讨.其中,对照组仅选择传统开放式脓肿切开引流术为患者治疗方案,观察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6.55%>72.41%)),且P<0.05.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加以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负压封闭持续引流及相关护理)和对照组(传统的清创处理及常规护理)各4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可有效封闭创面,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二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封闭引流方案在对骨及软组织慢性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骨感染和软组织感染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感染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清洁所需时间、创伤部位细菌培养情况、两组方案的有效率及患者的再次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2.1±0.4)h、(3.75±0.8)h;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4±0.7)d、(8.1±0.3)d;实验组创面清洁时间1h患者13例,多于对照组的9例,且实验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4h的患者数量为0,对照组34例,2~3h实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细菌中大肠埃希菌11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对照组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白假丝酵母14株;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8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P<0.05);实验组再次感染率为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结论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及软组织感染方面比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封闭引流方案在对骨及软组织慢性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骨感染和软组织感染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感染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清洁所需时间、创伤部位细菌培养情况、两组方案的有效率及患者的再次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2.1±0.4)h、(3.75±0.8)h;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4±0.7)d、(8.1±0.3)d;实验组创面清洁时间1h患者13例,多于对照组的9例,且实验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4h的患者数量为0,对照组34例,2~3h实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细菌中大肠埃希菌11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对照组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白假丝酵母14株;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8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P<0.05);实验组再次感染率为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结论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及软组织感染方面比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VSD封闭引流术在四肢创伤应用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创伤科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因四肢创伤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63例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急性创伤致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行VSD后一次性植皮全部成活。感染创面并肌腱、骨外露患者经VSD覆盖负压吸引1~3次后感染全部得到控制。一次性植皮后12例全部成活,5例部分存活且无肌腱、骨外露,少部分未成活的小创面经再次植皮后完全消灭创面。结论对于四肢性创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创面感染患者,及时处理后行VSD覆盖负压吸引,一次性游离植皮大部分成活,是临床上治疗四肢创伤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足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和生肌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足部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和生肌膏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7天、14天、21天、28天创面面积缩小率,对比两组患者VSD装置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4天(60.36±5.24)%、第21天(80.15±7.26)%、第28天(91.75±8.24)%创面面积缩小率与对照组治疗后第14天(45.28±3.18)%、第21天(62.57±5.19)%、第28天(70.17±6.57)%创面面积缩小率比较明显提高;观察组VSD装置更换次数(1.42±0.12)次与对照组(3.48±0.28)次比较明显减少;创面愈合时间(20.59±1.69)d与对照组(31.37±2.61) d比较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肉芽组织评分(1.67±0.12)分、分泌物评分(1.54±0.15)分与对照组肉芽组织评分(2.22±0.17)分、分泌物评分(2.10±0.16)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部外伤性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和外用生肌膏联合治疗,可以加快创面修复速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