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血清IL-6、IL-10、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宫颈癌HPV感染类型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揭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97例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情况分为宫颈癌(CC)患者(CC组,39例)、Ⅱ~Ⅲ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组,25例)、慢性宫颈炎(CCS)患者(CCS组,33例),并根据HPV分型将其分为HPV高危型组(61例)和HPV低危型组(3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CC组CD4+IL17+Th17百分比、CD4+CD25+Treg百分比、Th17/Treg高于CCS组(均P0.05)、CIN组高于CCS组(均P0.05),且CC组高于CIN组(均P0.05)。CC组血清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高于CCS组(均P0.05),CIN组高于CCS组(均P0.05),且CC组高于CIN组(均P0.05)。HPV高危型组CD4+IL17+Th17百分比、CD4+CD25+Treg百分比、Th17/Treg均高于HPV低危型组(均P0.05)。HPV高危型组患者血清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均高于HPV低危型组(均P0.05)。结论Th17/Treg细胞在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中存在高表达,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与HPV感染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喉乳头状瘤患儿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免疫功能变化,探讨HPV感染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浙江省舟山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一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52例喉乳头状瘤患儿为观察组及5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喉乳头状瘤患儿组织HPV及分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测定血清IgM、IgA和IgG含量及血清IL-10、IL-6、IL-4、TNF-α和IFN-γ水平,测定外周血CD4+、CD3+、CD8+含量。结果 52例患儿中HPV11感染32例,HPV6感染20例;观察组发病时间和HP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341,P=0.043),两组患儿血清IgM、IgA和Ig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CD4+(29.87±7.83)%和CD3+(59.89±9.78)%均低于对照组(36.41±7.67)%、(67.2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L-6[3.07(2.45~8.34)pg/ml]、IL-4[(2.59±1.43)pg/ml]、TNF-α[2.68(1.47~4.37)pg/ml]和IFN-γ[(4.76±2.68)p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12(1.56~2.67)pg/ml、(1.78±0.73)pg/ml、[1.39(1.06~1.98)pg/ml]、(2.41±0.7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1型和HPV6型为儿童喉乳头状瘤HPV感染类型,发病时间和HP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喉乳头状瘤HPV感染表现为免疫抑制,免疫功能变化主要以细胞免疫改变,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进程中,患者CD4+、CD8+T细胞亚群和Ki67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2月医院妇科进行宫颈活检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Ⅰ、Ⅱ、Ⅲ级以及宫颈鳞癌患者各30例,均为HPV阳性,此外选择同期就诊的30例慢性宫颈炎、HPV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的CD4+和CD8+T细胞,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Ki67的表达.结果 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 Ⅰ级外周血的CD4+T细胞水平为(562.8±74.5)、CINⅡ级为(446.1±73.5)、CINⅢ级为(315.7±62.4)、宫颈癌组为(235.2±39.9)个/μ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1.3±87.4)个/μl;并且随着HPV感染的进展,CD4+T细胞水平逐渐降低;CIN Ⅰ级外周血的CD8+T细胞水平为(578.3±77.9)、CINⅡ级为(642.8±82.9)、CINⅢ级为(712.3±85.5)和宫颈癌组(768.4±86.6)个/μ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HPV感染的进展,CD8+T细胞水平逐渐升高;CIN Ⅰ级病变组织Ki67表达阳性率为20.0%、CINⅡ级为46.7%、CINⅢ级为73.3%和宫颈癌组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并且随着HPV感染的进展,Ki67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结论 HPV感染进程中伴随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以及Ki67升高,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Ki67表达的上调,在宫颈HPV感染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0份宫颈分泌物及组织,其中2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2例CINⅡ及20例CINⅢ、22例正常女性宫颈组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几组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对宫颈组织中IL-10 mRNA表达进行测量.结果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CINⅠ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2.32,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8.11,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5、7.12,均P<0.05),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5),IL-10的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血清IL-10的表达与HPV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IL-10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02,P=0.001).宫颈组织IL-10表达不仅和HPV感染密切相关,而且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相关.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IL-10相关,IL-10的表达与HPV和子宫颈癌疾病阶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孕妇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CIN II/III级患者60例(观察组),健康孕妇50例(对照组),检测HPV感染并分析不良结局。结果:HPV阳性率CINⅡ组(72.4%)与CINⅢ组(87.1%)无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12.0%)(P0.05),产后6个月CINⅡ组HPV转阴率(33.3%)高于CINⅢ组(7.4%)(P0.05);CINⅡ组(354.15±41.13 pg/ml)低于CINⅢ组(427.54±44.36 pg/ml),产后6个月CINⅡ组、CINⅢ组均较同组妊娠期下降且CINⅡ组(161.12±30.25 pg/ml)低于CINⅢ组(235.16±31.54 pg/ml)(P0.05)。合并HPV感染的CIN患者不良妊娠结局(20.8%)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0.4%)与无HPV感染者(8.3%、8.3%)无统计学差异(P0.05),CINⅢ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CINⅡ、Ⅲ期患者HPV感染率高于健康妊娠者,且随着CIN分级的增加HPV感染率上升、产后HPV转阴率下降,提示HPV感染可能促进CIN与宫颈癌发展,增加CIN患者不良结局发生。临床上应倡导对孕前妇女进行HPV筛查,对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67-968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及HPV DNA载量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的237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测其HPV DNA载量,并对高危型HPV阳性者行HPV L1蛋白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HPV L1蛋白阳性率为21.52%(51例),正常/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的HPV L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率为74.26%(176例),正常/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载量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的HPV 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9.22%、51.95%、77.08%,高度组的HPV L1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L1蛋白与HPV DNA载量对评估宫颈病变有一定作用,对其进行监测能够为宫颈病变预测、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儿体内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表达的变化,以明确其在小儿手足口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69例,年龄6月龄7岁,将其分为重症组26例,普通组43例,另选32名健康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及Th1、Th2细胞。结果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7水平分别为(101.25±14.62)pg/ml和(139.34±18.91)pg/ml,IL-23水平分别为(72.38±11.85)pg/ml和(108.43±15.37)pg/ml,对照组IL-17水平(28.41±5.33)pg/ml、IL-23水平(31.67±8.69)pg/ml,普通组和重症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体内的Th17细胞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9±0.04)%,分别为(0.56±0.21)%和(0.98±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细胞在普通组(2.75±0.97)%和重症组(1.69±0.82)%患儿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4.16±1.23)%,而Th2细胞则与Th17细胞在各组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参与了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发生与进展,对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转归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妇女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16例宫颈病变妇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宫颈癌组和对照组(CINⅠ期患者及慢性宫颈炎患者)。统计患者CD_3总T细胞计数(CD_3~+)、CD_4辅助/诱导T细胞计数(CD_4~+)、CD_8抑制/杀伤T细胞计数(CD_8~+)、比值(CD_4~+/CD_8~+)。结果宫颈癌组HPV阳性率为91.43%,显著高于CINⅡ~Ⅲ组和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CD_3~+、CD_4~+、CD_8~+指标水平显著低于CINⅡ~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CD_3~+、CD_4~+、CD_8~+指标水平最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阳性组患者CD_4~+指标及CD_4~+/CD_8~+指标水平显著低于HPV阴性组患者,CD_8~+指标水平明显高于HPV阴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和CINⅡ~Ⅲ患者HPV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及CINⅠ患者,高级别宫颈病变患者CD_3~+、CD_4~+、CD_8~+等指标水平下降明显,HPV阳性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宋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66-4967,497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宫颈癌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在宫颈癌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共收治宫颈癌患者共73例(宫颈癌组),按照FIGO分期标准其中Ⅰ期24例,Ⅱ期27例,Ⅲ期13例,Ⅳ期9例,按照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其中高分化17例,中分化35例,低分化21例.选取同期因各种原因切除子宫并且病理检查确定宫颈为正常组织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人群(宫颈正常组).进行血清IL-17水平检测.结果 IL-17正常宫颈组(5.58±1.27)pg/ml,宫颈癌组为(57.78±11.36)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5); FIGO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各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IL-17水平检测有助于对宫颈癌诊断及其治疗,并且对病情发展程度判断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