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女性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临床感染患者的相关性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女性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针对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医院接诊的7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感染程度的不同将高危型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共36例,低危型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共40例;对患者检测HPV阳性标本基因分型构成进行分析,并跟踪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HPV基因分型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HPV阳性标本基因分型构成比比较,观察组检测有6、53、11型和6+11型4种分型,对照组有24、8、10型3种分型,HPV阳性标本基因分型构成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HPV基因分型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PV基因分型复发仅4例,远低于对照组的11例,其复发率也显著降低,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不同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其HPV基因分型不同,导致不同患者HPV感染复发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临床诊疗中,应根据不同的HPV基因分型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类型与临床复发的相关性,为降低临床复发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106例CA患者,对其采用电灼术联合免疫疗法辅助治疗,并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对疣体进行HPV的基因分型测定;随访患者3个月,记录不同感染类型的复发情况,采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06例CA患者中HPV-DNA的阳性率为92.5%;共检测出5种HPV基因类型,其中单一型感染72例,均为低危型HPV6占37.76%、HPV11占35.71%,复合型感染26例,以低危型HPV6+11为主,占16.33%;单一型感染、低危型感染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复合型感染、高危型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患者以HPV6、11型感染为主,且HPV感染类型与CA的临床复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复发性尖锐湿疣细胞皮肤免疫水平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尖锐湿疣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性病科门诊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136例,分为复发组85例和未复发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HPV感染亚型分布以及HPV基因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高危型HPV分布率为69.4%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1.4%,未复发组患者低危型HPV分布率为68.6%显著高于复发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HPV感染均以低危型HPV6,HPV11以及HPV43为主,未复发组检测到高危型基因较少,复发组患者检测到高危型基因较多;复发组患者CD3+含量(66.8±7.5%),CD_4~+含量(32.8±5.3%),CD_4~+/CD_8~+比值(0.8±0.1)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CD3+含量(75.4±8.3%),CD_4~+含量(39.2±4.8%),CD_4~+/CD_8~+比值(1.2±0.2),复发组患者CD_8~+含量(40.3±4.8%)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复发组患者CD3+(64.8±6.1%),CD_4~+含量(31.5±5.4%),CD_4~+/CD_8~+比值(0.8±0.1)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患者CD3+(75.7±8.5%),CD_4~+含量(38.1±4.6%),CD_4~+/CD_8~+比值(1.1±0.2),复发组患者CD_8~+含量(41.6±4.5%)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3.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亚基因型和患者治疗后复发存在密切的联系,尖锐湿疣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细胞免疫水平与疾病复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临床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以及有效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道乳头状瘤(EP)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1月30例EP患者,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的感染,随机抽取同时期食道鳞癌和慢性食道炎患者各30例做对照研究,新鲜的标本同时做电镜检测,结果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道乳头状瘤患者HPV广谱型阳性18例,阳性率为60.00%,明显高于慢性食道炎患者2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道乳头状瘤患者HPV6/11型阳性10例,阳性率为55.56%,明显高于食道鳞癌患者10.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EP标本做电镜检测见病毒样颗粒。结论 HPV感染,特别是HPV6/11型的感染与EP的发病有关,食道乳头状瘤伴发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可能与HPV16/18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分型及复发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2009年9 月-2011年9月经医院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诊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183例外阴皮疹HPV感染情况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进行出院后复诊.结果 183例HPV阳性标本中低危型感染121例占66.12%,高危型感染42例占22.94%,混合型20例占10.94%;不同HPV基因分型复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危型、低危型、混合型.结论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不同基因分型的HPV感染的复发情况不同,应根据不同基因分型给予合理的预防复发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与免疫功能情况,为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5月医院进行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共3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3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不同类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构成比以及不同HPV感染型别患者的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分析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感染HPV-6型患者有7例,感染HPV-11型患者有6例,而复合型感染患者为22例,并且在复合型感染患者中,HPV-6与HPV-11为患者感染的主要类型,该型别感染患者为13例;在对不同型别HP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后显示,患者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相同,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并且不同型别HP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与尖锐湿疣(CA)复发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CA患者80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CA患者疣体HPV基因型,同时检测CA患者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80例CA患者经治疗后,复发患者28例,未复发患者52例;复发患者混合感染和高危型感染比例分别为46.43%和32.14%,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复发患者CD4~+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患者和对照组(P0.05),而CD8~+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和对照组(P0.05);未复发患者CD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和未复发患者C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低危型和混合感染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基因型、细胞免疫功能与尖锐湿疣患者复发有关,其中HPV基因型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并探讨HPV52与HPV58感染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性,了解其感染途径,预防其感染。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子宫病变筛查的2 830名女性为研究对象,统计2 830名受检女性HPV的感染率,分析受检女性年龄分布与HPV感染的关系;比较几种高危险型HPV的阳性率;观察几种HPV与宫内病变的关系,最后观察HPV52与HPV58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结果年龄30~39岁的女性HPV的感染率最高,为21.66%,年龄20~29岁的女性HPV感染率最低,为7.40%,各年龄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HPV的人群中,亚型为HPV16的感染率最高,为37.7%,其次HPV52和HPV58,感染率分别为18.4%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结果显示,HPV16更容易导致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子宫病变,其次为HPV52和HPV58,且不同类型HPV所导致的子宫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304,P<0.01);HPV病毒导致的子宫内膜癌中,HPV52占26.67%,HPV58占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52和HPV58感染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预防HPV病毒感染对于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喉乳头状瘤患儿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免疫功能变化,探讨HPV感染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浙江省舟山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一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52例喉乳头状瘤患儿为观察组及5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喉乳头状瘤患儿组织HPV及分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测定血清IgM、IgA和IgG含量及血清IL-10、IL-6、IL-4、TNF-α和IFN-γ水平,测定外周血CD4+、CD3+、CD8+含量。结果 52例患儿中HPV11感染32例,HPV6感染20例;观察组发病时间和HP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341,P=0.043),两组患儿血清IgM、IgA和Ig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CD4+(29.87±7.83)%和CD3+(59.89±9.78)%均低于对照组(36.41±7.67)%、(67.2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L-6[3.07(2.45~8.34)pg/ml]、IL-4[(2.59±1.43)pg/ml]、TNF-α[2.68(1.47~4.37)pg/ml]和IFN-γ[(4.76±2.68)p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12(1.56~2.67)pg/ml、(1.78±0.73)pg/ml、[1.39(1.06~1.98)pg/ml]、(2.41±0.7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1型和HPV6型为儿童喉乳头状瘤HPV感染类型,发病时间和HP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喉乳头状瘤HPV感染表现为免疫抑制,免疫功能变化主要以细胞免疫改变,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患者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35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并纳入25名细胞学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组织活检的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HPV16/18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HPV16/18感染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患者HPV16/18-DNA阳性率为31.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宫颈鳞癌患者的HPV16/18-DNA阳性率最高为54.5%,均高于CINⅠ、Ⅱ及CINⅢ患者的18.2%及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病变与HPV16/18感染有显著性相关性,HPV16/18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子宫病变筛查的女性中选出5000例,均进行HPV感染的检测,观察HPV感染与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子宫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HPV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且各类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各种分型的HPV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HPV基因分型上:三种疾病之间差异不明显,均为HPV16/18概率最高,其次为HPV52和HPV58。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HPV16/18感染最易导致子宫内膜癌,HPV52和HPV58感染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也呈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应重视HPV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诸暨市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研究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以探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新手段.方法 对在诸暨市医院行宫颈筛查的3153名女性,进行HPV、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及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分析HPV感染状况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HPV检出阳性946例,感染率30.0%;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宫颈正常、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 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CINⅡ-Ⅲ)及宫颈癌中HPV检出率分别为25.4%、31.6%、74.7%、97.4%,显示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以宫颈正常组为对照,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的OR值分别为1.8、29.8、47.4;CINⅡ-Ⅲ、宫颈癌>二重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及CIN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诸暨市女性宫颈HPV感染较高,以HPV16、HPV18和HPV58型为主,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高度相关,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感染及其分型,为临床诊疗结直肠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医院200例患者,分为结直肠癌组100例,癌旁组50例及腺瘤组50例,对比3组患者HPV感染情况,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发生HPV感染49例,感染率为49.0%,癌旁组中出现HPV感染15例,感染率为30.0%,腺瘤组中出现HPV感染16例,感染率为32.0%,3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中分化HPV阳性感染率为48.8%,低分化HPV阳性感染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临床应加强对给类高危人群的HPV分型检测,且以HPV16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体液免疫状态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CA患者200例,依据HPV分型分为高危组(n=50)和低危组(n=150),随访并观察3个月内复发情况,同期选取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检测体液免疫状态[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分析CA患者HPV感染、体液免疫状态与复发的关系。结果高危组IgA、IgG、IgM明显低于低危组,低危组IgA、IgG、Ig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00例CA患者中,3个月内复发76例、复发率为38.00%,复发者高危HPV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复发者,复发者低危HPV感染率、IgA、IgG、IgM明显低于无复发者(P0.05)。结论 CA患者HPV感染可引起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且高危HPV感染更严重,而HPV感染、体液免疫状态与CA复发有关,其中高危HPV感染及体液免疫功能下降是CA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SPI)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156例宫颈糜烂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宫颈糜烂女性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SPI发生率26.92%,明显高于对照组;Ⅲ度宫颈糜烂患者SPI发生率高于Ⅰ、Ⅱ度宫颈糜烂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I患者HPV阳性率为71.11%,明显高于非SPI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糜烂患者SPI发生率明显较高,同时高危型HPV高发于SPI患者,因此应该以SPI患者为重点监测对象,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00例,对其进行HPV、TCT及宫颈活体组织学检查。对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组宫颈病变的阳性率为63.00%(189/300),检测出18种HPV感染基因型,其中单纯高危型247例、单纯低危型29例、高危低危混合型24例;单一基因感染251例、多重基因感染49例。统计学结果显示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的程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因素,HPV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病变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宫颈鳞癌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医院就诊的宫颈鳞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分析患者的HPV感染情况、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情况、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HPV阳性率为100.0%,其中多重感染23例占25.6%,单一感染67例占74.4%,多重感染HPV类型主要以HPV33、16、18、52为主,单一感染其HPV类型主要以HPV18、16、45、58为主;TCT检测81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90.0%,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11例,鳞癌+腺癌(SCC+AC)1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8)例,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及非典型腺细胞(ASCUS+AGC)9例;HPV检测阳性率随着宫颈癌的病变进展而相应提高;宫颈鳞癌患者HPV单一感染比多重感染其肿瘤分期(FIGO)晚,且更容易发展为宫颈癌;不同HPV感染方式的临床肿瘤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与宫颈癌的病变进展密切相关,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初发、复发、不同病程患者间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尖锐湿疣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初发患者34例为甲组,复发患者38例为乙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名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人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尖锐湿疣患者HPV阳性率,并分析HPV感染类型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结果乙组患者CD_4~+、CD_4~+/CD_8~+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甲组(P0.05),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甲组(P0.05);经PCR检测,患者均呈现HPV阳性,其中单纯HPV6/11型感染22例,单纯HPV16/18感染23例,混合感染27例,3组受试人员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病程越长,免疫功能下降更加明显,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更加容易引起尖锐湿疣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不同类型以及其与临床复发的关系,为临床上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HPV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外阴尖锐湿疣HPV感染的女性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危型HPV感染87例占59.59%,高危型HPV感染59例占40.41%;单一型感染患者94例占64.38%,以低危型HPV为主,双重感染患者23例占15.75%,以双、三重感染为多见,占26.71%;外阴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低危型为20.69%、高危型为6.78%;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危型为1.15%、高危型为27.12%,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HPV感染的不同类型决定了患者的复发情况不同,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不同的感染类型来给予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疾病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疾病的预防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福建省仙游县妇幼保健院2006年7月-2011年6月60例不同类型宫颈疾病患者HPV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6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炎37例,HPV感染率为29.7%;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例,其中CINⅠ10例、CINⅡ7例、CINⅢ6例,感染率分别为60.0%、71.4%、83.3%,中高度CIN( CINⅡ、CINⅢ)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宫颈炎(P<0.05).结论 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有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率明显增高,HPV检测可用于宫颈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