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对其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妇科收治的34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2例患者中47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3.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多发肌瘤、Ⅱ型肌瘤、手术时间≥35min、切口≥4cm、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多发肌瘤、Ⅱ型肌瘤、手术时间≥35min、切口≥4cm、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均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防治,以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策略。方法收集414例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可能引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26例,切口感染率6.28%,其中浅部切口感染20例,深部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4.83%、1.4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恶性病变、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开腹手术、子宫全切除术、术中出血量≥300 ml、围术期输血、术中手术室人员数量≥5人、接台手术时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46%、14.13%、16.13%、13.11%、11.03%、7.69%、11.94%、15.15%、14.10%、8.21%,高于无以上因素时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有无合并高血压时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病变、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开腹手术、子宫全切除、术中出血量≥300 ml、围术期输血、术中手术室人员数量≥5人是引起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疾病病变性质、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输血情况、术中手术室的人员流动性等因素均会影响到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性,上述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应在围术期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切口感染及可能影响到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98例患者中1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 08%。其中14例为浅部切口感染,2例为深部切口感染,感染率分别为7. 07%和1. 01%。有无高血压时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60岁、体质指数(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恶性病变、开腹手术、子宫全切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时感染率分别为13. 16%、15. 49%、22. 73%、22. 22%、18. 00%、10. 42%、17. 07%、16. 67%,高于年龄<60岁、BMI<24 kg/m^2、未合并糖尿病、良性病变、非开腹手术、子宫次全切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时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恶性病变、开腹手术、子宫全切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是引起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患者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恶性病变、开腹手术、子宫全切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是影响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式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83例多发、肌瘤较大、多部位的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4个)者36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8 cm者32例(肌壁间肌瘤20例,子宫浆膜下肌瘤1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5例,宫颈肌瘤10例。剔除子宫肌瘤最多达8个,子宫肌瘤直径≥12 cm者22例,其中直径最大的达到13.4 cm(为宫颈部向左突出的阔韧带肌瘤,重1 950 g)。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开腹,也无手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75±26)m 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33)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子宫多发性肌瘤、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未产妇分别在6~12个月妊娠,足月产8例,2例分别是孕35周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另1例孕36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手术。手术无年龄限制。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阴道完成。手术器械、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另外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二者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出院时间。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更改手术方式,其中浆膜下肌瘤39例,壁间肌瘤21例,肌瘤直径在3~9cm,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与开腹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美观、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大大改善了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弊端。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开腹肌瘤剔除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开腹、阴式与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控制中的差异性及对患者宫颈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因子宫肌瘤于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1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自身意愿以及其临床特点采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其中行开腹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开腹组;行阴式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阴式组;行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对比三组不同手术方案下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宫颈局部微循环及手术前后各项血清炎性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8%、4.17%,均低于开腹组的19.15%(P<0.05);12例术后感染患者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1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共11株,占64.71%,革兰阳性菌共6株,占35.29%;术后24 h腹腔镜组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径均高于开腹组与阴式组,阴式组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24 h开腹组血清炎性指标表达水平均高于腹腔镜组和阴式组(P<0.05)。结论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应用于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改善宫颈局部微循环,降低术后感染率,疗效较优。及早检测术后感染患者致病菌类型,给予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对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现状,总结降低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措施,以期降低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洁净手术室患者4698例,对手术间细菌监测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洁净手术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或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Ⅲ类切口、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Ⅰ类和Ⅱ类切口以及不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年龄、切口分类、是否合并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是洁净手术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洁净手术室内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尽量减少患者的易感因素,同时提高对手术室的管理效率,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张先锋 《中国保健》2006,14(16):57-5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适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19例;经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33例,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术26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单纯剖宫产术6例.子宫肌瘤使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未明显增加手术出血量.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病例选择合适情况下,行剖宫产时应尽量同时剔除肌瘤,未增加手术风险,也避免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麦燕  麦燕婷  麦丁尹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04-380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8月13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肌瘤直径≥5cm,83例肌瘤直径<5cm;130例术中平均出血量(345.5±50.9)ml;术中2例需输血治疗,无1例行子宫切除术。肌瘤直径<5cm、单发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比肌瘤直径≥5cm、多发子宫肌瘤患者明显减少。而各组术后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具体术式需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患者的年龄以及生育需求等情况综合考虑;对于直径≥5cm的肌瘤或多发子宫肌瘤,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为预防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切口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上肢损伤科收治的328例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加压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28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68例,切口感染率为20.73%;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5kg/m2、手术季节为春夏季、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AO桡尺骨远端骨折分类为C3型、手术时间≥120min、全麻手术、非隔离病房、切口类型Ⅲ类、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5kg/m2、手术季节为秋冬季、未合并糖尿病、未合并高血压、未合并高血脂、AO桡尺骨远端骨折分类为C1型、手术时间<120min、硬膜外麻醉、隔离病房、切口类型Ι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60岁、AO桡尺骨远端骨折分类为C3型、合并糖尿病、全麻手术、切口类型Ⅲ类是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则是保护因素。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减少Ⅲ类切口将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肌瘤患者38例应用PVA颗粒在DSA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随访患者18个月。彩超测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子宫及子宫肌瘤的大小。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介入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科学、安全且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适宜在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4~5 F脾管或肝管或Cobra管成3 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混有抗生素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3 mm)栓塞。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平均观察12±2个月经周期,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3.3%。其中,月经量减至术前(83.4±11.4)%,月经周期、经期无明显变化;25例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2例复发;术后疼痛评分及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21.7%。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165例患者,用真丝线段加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微粒加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发生栓塞后综合征100%(165/165),阴道出血61.2%(101/165),阴道排液12.7%(21/165),闭经3.6%(6/165),膀胱刺激症状11.5%(19/165),尿路感染3.0%(5/165),麻痹性肠梗阻4.8%(8/165),下肢跛行1.2%(2/165).结论 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4~5 F脾管或肝管或Cobra管成3 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混有抗生素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3 mm)栓塞.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平均观察12±2个月经周期,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3.3%.其中,月经量减至术前(83.4±11.4)%,月经周期、经期无明显变化;25例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2例复发;术后疼痛评分及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21.7%.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17.
Embolization of uterine artery: a new treatment for uterine myom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terine myomas are a common cause of menorrhagia and other complaints, and a common indication for hysterectomy. For several years now, bilateral uterine artery embolisation has been applied as an alternative to surger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reatment modality in controlling abnormal bleeding patterns and in reducing uterine size, as described in early reports, seems to be confirmed in larger series of patients. However, the disadvantages have also become apparent, with subsequent ovarian failure and sepsis being the most worrisome complications. Data from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comparing uterine embolisation versus hyste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myomas are still lack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热球仪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6~2007年5月采用子宫热球仪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45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5例患者术后3月随访有效率达95.6%,2年后有效率达91.1%。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子宫热球仪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高效、安全、简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子宫压迫联合米索前列醇在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给予单纯子宫压迫;联合组给予子宫压迫联合米索前列醇.就两组产妇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治疗总有效率、晚期再出血发生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 0.05.联合组产妇晚期再出血发生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产妇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单一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单一组,P< 0.05.联合组产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血管紧张素Ⅱ、肾素均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子宫压迫联合米索前列醇在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加快止血,减少出血量,降低机体应激水平,减少再出血和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