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370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症类型、临床分期、感染例数、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对感染影响因素总结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82例,感染率22.16%,均感染于术后311d,平均(6.97±3.11)d;82例感染患者中直肠癌37例占45.12%,结肠癌45例占54.88%;肛门至肛门至会阴切口感染13例占15.85%,腹部切口感染69例占84.15%;器官腔隙感染1例占1.22%,深部切口感染16例占19.51%,浅表切口感染68例占82.93%;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80.77%;革兰阳性菌占19.23%;影响感染发生率的因素有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临床分期。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容易在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影响因素有合并糖尿病、肥胖、长时间手术等,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364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将发生感染61例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30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1例,感染率为16.76%;共分离出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7株占64.38%,革兰阳性球菌20株占27.40%;体重指数≥23及合并糖尿病患者是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和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548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结果 54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93例占16.97%,患者在年龄、BMI、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示: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检出病原菌243株,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7)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做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287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87例结直肠癌患者,共有49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7.07%;患者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8.78%、22.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66.6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风险高,影响感染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戒烟、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等相关措施,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戴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32-3533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50例,感染率为16.9%;共检出6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57.8%,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32.8%,真菌6菌株,占9.4%;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为24.1%,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较无糖尿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ukes分期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伤口感染与患者体质肥胖、糖尿病及Dukes分期有重要关系,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11年12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感染组57例,非感染组462例;病原菌鉴定采用ATB细菌鉴定仪,相关因素分析先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1.0%,共检出66株病原菌,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2株占48.5%、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占13.6%、表皮葡萄球菌7株占10.6%;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造瘘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腔镜手术则是独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根据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病原菌和危险因素及其HIPPO通路基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1月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164例;统计腹腔感染病原菌,比较两组HIPPO通路基因及临床资料,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4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75.68%,革兰阳性菌8株占21.62%,真菌1株占2.7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前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OR=1.726、1.960、2.683,P<0.05);感染组Yes相关蛋白(Yap)、PDZ结合基序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风险较高,HIPPO通路可能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而合并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前肠梗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并就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肿瘤分期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00株,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4.0%、18.0%、12.0%、9.0%、9.0%,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脂肪液化、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切口裂开,分别占24.0%、21.0%、12.0%、9.0%,体质量指数、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肥胖、糖尿病以及Dukes分期均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对此类患者应作出正确评估及相关预防性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一期吻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以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0月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12例,统计患者感染率,并分析术前、术中、术后中切口长度、吻合方式、污染等因素对感染影响,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2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1例,感染率为9.91%;BMI≥25kg/m2、切口保护方式、肠内容物外溢、切口长度≥20cm、开腹手术、吻合方式、营养不良是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开腹手术、BMI、纱垫保护、肠内容物外溢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开腹手术、BMI、纱垫保护是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的208例病例,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发生SS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占88.24%;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5 h(P=0.001;OR=9.231)、术前空腹血糖>6.1 mmol/L(P=0.032;OR=2.555)、高密度脂蛋白<1.03 mmol/L(P=0.023;OR=2.098)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腔镜手术(P=0.011;OR=0.092)则是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手术时间、术前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和是否腔镜手术是SSI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4)
目的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8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51例,感染率为13.28%;检出病原菌51株,革兰阴性菌35株占68.63%,革兰阳性菌15株占29.41%,真菌1株占1.9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肠造口、多发肿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多发肿瘤和合并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多发肿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均是影响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行结直肠肿瘤术患者3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结合肺部感染判断标准进行评估,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完成细菌培养;采用液体稀释法完成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结果 324例结直肠肿瘤术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75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3.15%。从75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8株,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32.93%)、鲍曼不动杆菌(18.42%)、铜绿假单胞菌(15.79%)。38株培养的病原菌中15株为多重耐药菌,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头孢唑啉及头孢噻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唑啉及头孢噻吩耐药。结论 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率较高,病原菌分布较广,且多重耐药菌占据一定比例,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100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2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03例,其中切口感染100例,感染率为6.2%,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与患者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中输血、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术前低白蛋白、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力推广腔镜手术、避免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及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手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并对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87例患者,将其进行分组,其中感染组105例、未感染组882例,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处理。结果 987例骨科手术后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感染率10.60%,对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12株,革兰阳性菌47株占41.96%,革兰阴性菌65株占58.04%;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均<5.00%;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有其他疾病、应用呼吸机和导尿管以及未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医院骨科手术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临床应根据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5月在肿瘤外科接受手术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FTS组患者接受FTS处理;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传统方式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疗效、并发症。结果术后FTS组血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等水平FTS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疗效FT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S组患者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尿管放置时间长、卧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采取FTS措施,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综合疗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行开颅术治疗的27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颅内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8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5例,感染率为9.0%;共分离鉴定出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61.5%,革兰阳性菌15株占38.5%;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25.0%、25.0%和37.5%,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5.0%、25.0%、37.5%、37.5%和12.5%;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红霉素、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具有较强耐药性,耐药率为55.6%~100.0%。结论开颅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具有耐多药特点,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掌握病原菌特点,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39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手术情况、放置引流管及引流管护理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例数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探究影响结直肠肿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年龄≥55岁、BMI≥23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引流管放置时间长等因素医院感染率高,分别为18.2%、16.7%、27.5%、16.5%、16.7%,与相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7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共检出51株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80.0%。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对其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07例肝移植患者中有112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36.5%;分离出196株病原菌包括176株细菌和20株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3株占21.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株占12.2%,粪肠球菌24株占12.2%,白色假丝酵母菌12株占6.1%,曲霉菌属5株占2.5%;病原菌耐药性较高,碳青霉烯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是治疗真菌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原菌呈多药耐药性,有效预防与早期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