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提出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60例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2.6%,真菌占第2位,占14.1%,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1.2%、19.5%、11.5%、6.2%;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头孢哌酮、氨苄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均>50.0%.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高;临床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医院感染,以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为更好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实行晚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并比较,同时检查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7%、23.54%;术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和SaO_2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率的综合护理措施. 方法及时实施充分吸痰、气道湿化、胸部体疗、口腔护理、消毒隔离、营养支持等措施. 结果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由1990~1992年度的23.33%,逐渐下降到2000~2003年的3.53%. 结论充分吸痰、湿化气道及消毒隔离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防治经验,为控制患者肺部感染提供试验数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2009-2013年住院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21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操作和结果判断。结果 21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61例,发生率74.5%;痰培养出54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98株占73.7%,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占27.0%,肺炎克雷伯菌78株,占14.4%,铜绿假单胞菌52株占9.6%,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度较高;共检出革兰阳性菌142株占26.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2株占11.5%,MASA检出率为53.2%。结论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病原菌的来源主要是外源性,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及时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低临床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对166例患者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78.9%,大多数出现在气管切开后的3~6d,病死率显著高于无医院肺部感染者(P<0.05),普通病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CU(P<0.01),共培养出致病菌289株,革兰染色阴性(G-)杆菌占73.4%。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医院肺部感染与使用地塞米松、H2受体拮抗剂及酸泵抑制剂无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医院环境污染、G-杆菌感染相关;预防和治疗应立在早期1周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建立ICU,监控医院环境污染,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进行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颅脑损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感染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31.67%,对照组为86.67%;19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16例,控制率为84.21%,对照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25例,控制率为48.08%;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患者平均为(7.3±2.9)d,对照组为(14.4±4.5)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45.00%,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明显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应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其对策,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9月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同年龄、昏迷时间、慢性基础疾病、吸烟史及脑损伤类型者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肺部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同时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7例,感染率为50.94%,其中≥60岁者、昏迷时间≥1周、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者及脑挫裂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9.23%、72.22%、73.33%、67.86%及63.33%,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60.71%,革兰阳性菌9株占32.14%,真菌2株占7.14%。结论年龄较大、昏迷时间较长、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及脑挫裂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经针对性处理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为更好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实行晚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并比较,同时检查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7%、23.54%;术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和SaO_2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2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肺部感染情况,分析病原菌种类,调查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76例,感染率为34.4%,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占72.9%;对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GCS评分、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气管切开时间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群是革兰阴性菌,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 084例颅脑损伤患者,调查分析其中132例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84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32例,感染率为12.2%;共分离出病原菌164株,革兰阴性菌95株占57.9%、革兰阳性菌53株占32.3%、真菌16株占9.8%;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为0~3.0%,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15.4%,真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应加强临床病原菌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ICU内肺部感染病原菌检验分析的临床应用,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6例因重症颅脑损伤入住医院ICU且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基本信息,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同时留取其痰液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株占58.5%,以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多,革兰阳性菌29株占30.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真菌10株占10.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最敏感,敏感率80.0%,其次为亚胺培南,敏感率74.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敏感率96.6%,其次为氨苄西林,敏感率82.8%,真菌对氟康唑最敏感,敏感率80.0%,其次为伏立康唑,敏感率60.0%。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应尽早采集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明确病原学诊断,有针对性地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针对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临床干预措施(使用可冲洗气管套管、把握气管套管拔除指征、积极的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治疗、合理营养支持和代谢调理、振动排痰机排痰)。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55.56%(35/63),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6.33±2.71)d;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未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72.31%(47/65),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8.44±3.14)d;两组肺部感染率与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分别Χ^2=3.89,P〈0.05;t=3.19,P〈0.01)。结论经临床干预后,有效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并缩短了肺部感染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送检267份痰标本,培养阳性199份,阳性率为74.53%;革兰阴性菌147株,占73.87%,革兰阳性菌40株,占20.10%,真菌12株,占6.03%;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强,革兰阳性菌中未发现有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病原菌流行病学及药敏试验的测定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相关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医院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原因.结果 13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72例,感染率为53.7%,气管切开术后1、5、10 d下呼吸道感染的分别占4.17%、52.78%和4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45%,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与环境、医疗器械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等有关.结论 应早期加强对患者、环境及器械的消毒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轻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肺部感染对重症监护室(ICU)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ICU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37例,观察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对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行检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患者预后。结果术后5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6.50%。46例感染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92.00%,共培养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71.70%、革兰阳性菌12株占22.64%、真菌3株占5.66%;感染组患者血清IL-2水平(135.33±48.21)pg/ml低于无感染组(P<0.05),IL-6、IL-10、TNF-α水平分别为(127.84±54.32)pg/ml、(45.18±17.54)pg/ml、(51.45±21.35)pg/ml,均高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恢复良好患者占比低于无感染组(P<0.05)。结论引起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肺部感染可加重机体炎症损伤,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对其临床意义提出分析,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120例,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痰培养及药敏分析,分析病原菌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患者共分离检出病原菌1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54.2%,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占15.3%,革兰阳性菌46株占31.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占15.3%,真菌20株占13.9%,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所有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局部定植71例、局部感染33例、菌血症16例;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为84.6%,其次亚胺培南敏感率为78.2%;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敏感率最高为97.8%,其次万古霉素敏感率为87.0%;真菌对氟康唑最敏感,敏感率为90.0%,其次为伏立康唑敏感率为80.0%.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最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最敏感,真菌感染对氟康唑最敏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在药敏试验之前,可以根据经验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