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印例,分为对照组(腹壁纵切口)和观察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壁横切口相比,腹壁纵切口更利于二次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对再次剖宫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再次剖宫产孕产妇75例,根据首次手术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腹壁纵切口组(45例)和横切口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粘连情况。结果纵切口组总粘连率为15.56%,显著低于横切口组(63.33%),其中重度粘连占2.22%,与横切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切口组的胎儿娩出时间和手术总时间分别为(9.24±1.22)min和(39.15±6.28)min,与横切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6.33±65.17)ml和(251.32±59.8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可减少腹壁粘连的发生,对有再次剖宫产需要的孕妇,首次剖宫产术首选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提高孕妇和胎儿娩出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次刮宫产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横切口50例和纵切口58例的病例行再次剖宫产术后分析,在开腹时间、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愈合进行比较。结果纵切口组在开腹时间、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上明显低于横切口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横切口组,横切口组腹壁粘连明显多于纵切口组,差异有显著性。盆腹腔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有再次剖官产可能的妇女,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尽量选择纵切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比照。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84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并分组。横切口组用腹壁横切口进行手术,纵切口组用腹壁纵切口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满意度;娩出胎儿平均时间、术中出血平均量、平均剖宫产术时间;腹腔粘连情况。结果纵切口组手术满意度高于横切口组,P <0.05。其中,横切口组很满意18例,比较满意有12例,不满意12例,满意有30例,满意度71.43%;纵切口组很满意27例,比较满意有12例,不满意3例,满意有39例,满意度92.86%;纵切口组娩出胎儿平均时间、术中出血平均量少于横切口组,平均剖宫产术时间短于横切口组,P <0.05;纵切口组腹腔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均低于横切口组,P <0.05。结论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比照,腹壁纵切口可更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剖宫产术出血和减轻腹腔粘连的发生,安全性更高,是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理想的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纵横2种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母婴的影响。方法将57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首次剖宫产术切口方向分为纵切口组22例和横切口组35例。2组均使用硬膜外麻醉,按原腹壁切口切除瘢痕后逐层进腹,子宫切口选择原切口上方2~3cm的子宫下段肌肉较厚处。观察2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内粘连情况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纵切口组胎儿娩出时间短于横切口组,中重度腹腔粘连发生率低于横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产妇或新生儿死亡、内脏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次剖宫产特别是首次为横切口的产妇,再次手术时腹腔粘连严重、操作较复杂、易损伤内脏,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患者,根据前次手术腹壁切口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其中前次手术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A组,前次手术行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为B组,比较腹壁纵横切口再次手术的开腹时间、总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和B组比较,A组的开腹时间及总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例数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具有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盆腹腔粘连严重,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对可能需要再次剖宫产的孕妇,首次剖宫产术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患者盆腹腔粘连情况。方法对147例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剖宫产手术方式、腹壁切口以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三个方面比较各组的术后粘连情况。结果改良Stark剖宫产术后粘连较为严重,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横切口与腹壁纵切口相比,以及两次手术不同间隔时间相比,术后粘连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方法是引起术后盆腹腔粘连差异的主要因素,改良Stark剖宫产术后粘连仍较为严重,临床上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首次剖宫产切口选择对下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20例首次分娩为剖宫产且再次分娩仍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首次接受剖宫产切口选择,分为腹壁纵切口组和横切口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产妇二次手术的情况,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腹腔粘连程度等。结果纵切口组的手术情况如开腹时间、出血量等均优于横切口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纵切口组的腹腔粘连程度较横切口组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选择腹壁纵切口更有利于二次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比照。方法采集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9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随机数字表分组。腹壁横切口组开展腹壁横切口手术,腹壁纵切口组开展纵切口手术。分析效果;娩出胎儿全程时间、手术总出血以及总耗时;施术前后产妇生理痛苦、心理痛苦;盆腔粘连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腹壁纵切口组效果、生理痛苦、心理痛苦、娩出胎儿全程时间、手术总出血以及总耗时、盆腔粘连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和腹壁横切口组比较有优势,P <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行纵切口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产妇的切口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横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采用纵切口剖宫产进行手术,观察两组二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采用纵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率明显优于采用横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对照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二次剖宫产产妇采用纵向切口分娩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盆腹腔的粘连,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采取再次行剖宫产孕产妇224例依据首次剖宫产方法分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腹壁纵切口)104例,新式剖宫产术组(腹壁横切口)120例进行观察。结果新式手术组在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中腹腔粘连情况,住院时间上显著差于传统手术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局部损伤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积极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术率,对剖宫产术适应证严格掌握,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缝合腹膜,减少粘连,为下次剖宫产提供较为良好的腹腔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观察组剖宫产术式与新式剖宫产手术优势及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以期选择最合理的术式,适宜基层医院推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院行观察组剖宫产术765例,以及二次开腹手术,包括上次观察组剖宫产165例、上次新式剖宫产术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其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粘连较轻,粘连发生率低,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剖宫产术步骤简单,粘连较轻,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与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利弊。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分别采用宫腹腔镜联合(30例)及阴式手术治疗(30例)。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45~86min,平均(56.3±11.2)min,术中出血量20~45ml,平均(31.6±8.9)ml,对照组手术时间29~55min,平均(43.0±4.2)rain,出血量为30~70mL,平均(40.5±9.7)mL。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时间7~12d,平均(7±3)d。正常月经来潮时间为术后22~40d,平均(29.4±5)d。术后其中28例患者月经期持续在3~7d内,统计为治愈,治愈率为91.3%;2例患者月经期持续在7~13d内,为好转,好转率为8.7%。对照组住院时间4~7d,平均5±2d,正常月经来潮时间为术后23~39d,平均(29±2)d。30例患者中,27例治愈,治愈率为90.O%,3例好转,好转率为10.0%。月经来潮时间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均疗效满意,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术后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行两种术式剖宫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温升高再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8.8±2.6)h、(20.6±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时间分别为(16.25±9.25)h、(22.32±10.50)h,显著缩短(P<0.01);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5±1.6)×109/L、(7.1±2.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比例分别为20(20%)、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后情况优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4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方法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剖宫产分娩的49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以剖宫产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妊娠5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周为(267±9)d,对照组孕周为(270±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0.57%高于对照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粘连,对照组无粘连。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数的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王琳 《中国医药》2013,8(7):971-972
目的 探讨2种不同缝合方法应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切口的影响及其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产妇120例,完全随机分为双层缝合组和单层缝合组,各60例,双层缝合组采用第一层连续缝合联合第二层连续褥式缝合,单层缝合组采用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法,对2组患者手术失血量、盆腹腔粘连、拆线时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产妇对伤口愈合情况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双层缝合组和单层缝合组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层缝合组和单层缝合组重度粘连发生率分别为6.7%(4/60)和25.0% (15/60),腹壁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6.7%(10/60)和43.4% (26/60),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拆线时切口愈合方面,双层缝合组和单层缝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层缝合组满意度83.3% (50/60)明显优于单层缝合组66.7% (40/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层缝合方法可降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住院分娩的无剖宫产手术史且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和母婴结局、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115例产妇中,48例直接行剖宫产,经阴道试产成功47例(70.1%).A组的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应进行严格的阴道试产指征的筛选,然后进行严密的产程监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行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采用剖宫产分娩的再孕剖宫产术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42例采用剖宫术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人群在年龄、孕周及体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娩方法均为剖宫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在开腹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产妇盆腔及腹壁粘连情况分析显示,对照组均明显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人群术后情况研究主要包括术后发病、拆线时间和排气时间,均为对照组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剖宫产再孕行剖宫产术发生腹壁及盆腔粘连概率大,且手术危险性大,术后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来本院接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手术治疗后均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其中19例患者术后使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17例患者手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手术后随访8~12个月。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米非司酮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