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预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31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30例发生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9.62%;共检出病原菌3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分别占34.21%及21.05%;患者年龄>60岁、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次数≥3次、留置导管时间>15d、血清白蛋白水平<40g/L及合并糖尿病是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尿毒症需血液透析的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程度研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需经导管行血液透析的35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导管动脉端血、静脉血和外周血样本后按照常规接种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350例尿毒症患者中确诊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44例;细菌培养后共分离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62.22%,革兰阴性菌17株占37.78%,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2.2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达100.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达75.00%,对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低为25.00%。结论革兰阳性菌是导致透析导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根据流行菌株通过药敏试验,调整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永久和临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3年12月使用半永久和临时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143例,取导管远端处血液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设备及试剂确定病原菌性质,以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91株占77.12%,革兰阴性菌检出27株占22.88%;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67%和93.33%,而对庆大霉素以及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仅为5.33%和24.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均为95.65%,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较低,均<15.00%。结论采用半永久或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应尽早取血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而在结果报告之前,可以经验性的给予万古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者是亚胺培南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31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30例发生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9.62%;共检出病原菌3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分别占34.21%及21.05%;患者年龄>60岁、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次数≥3次、留置导管时间>15d、血清白蛋白水平<40g/L及合并糖尿病是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9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RI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CRBSI,CRBSI发生率为32.65%;感染组患者的导管血标本中共分离得到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菌1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敏感;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静脉置管、外周血白蛋白(Alb)<35 g/L是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菌药加肝素封管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Alb<35 g/L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抗菌药加肝素封管是保护因素,同时病原菌分布有一定的特点,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和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行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CRBSI发生分为感染组(n=20)和非感染组(n=160),分析CRBSI病原菌和耐药性,并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危险因素,建立感染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18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中,20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11.11%;患者均表现为畏寒、发热、寒战、厌食及纳差等症状,且体温>38℃,并伴有呼吸急促及心率加快;少数患者伴有导管口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渗出;20例CRBSI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50.00%,革兰阳性菌14株占41.18%,真菌3株占8.82%,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7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58%);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创伤患者CRBSI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 85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RBSI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3 85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创伤患者,发生CRBSI 32例,总置管日71 237日,CRBSI感染发生率为0.45‰(32/71237)。共培养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15株占46.88%、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21.88%;革兰阳性菌1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18.75%、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1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颅脑损伤、股静脉置管是创伤患者并发CRB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创伤患者CRBSI的发生与ISS评分、损伤部位及置管部位有关,为降低创伤患者CRBSI发生率,建议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股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为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医院行血液透析患者48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1-12月医院行血液透析患者8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观察组为(25.57±10.38)d,对照组为(33.32±14.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感染率为3.70%,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16.67%,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菌13株,其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8株占61.54%。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将指南及概念转化为了具体的临床实践,将其应用到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显著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和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以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对临床150例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进行临床观察以及患者出院后的定期跟踪。结果 150例肿瘤患者留置导管发生12例CRI,感染率8.0%,感染因素包括患者身体状态、药物使用、护士操作、导管置留时间以及无菌环境等。结论 PICC导管的相关性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CR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为预防导管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实施PICC导管的276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并选择性别、年龄、操作人员经验等9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结果 276例患者发生感染22例,感染率为7.97%;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操作人员经验、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特殊药物应用、肿瘤TNM分期、应用激素7个变量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P<0.05)。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预防,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提取某医院2014-2016年胰十二指肠手术全部病例,比较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发生手术后感染的风险是女性的2.56倍(95%CI:1.127~5.834);开腹手术是手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其OR值0.283(95%CI:0.131~0.614);术中输血超过1 000ml显著增大感染风险(OR=23.537,95%CI:10.927~50.698);年龄、手术时间对手术后感染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发生手术后感染患者,其中位住院日延长5.96d,住院费用增加10.47万元。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延长了患者住院天数,增加了疾病负担。男性、腹腔镜和机器人术式、术中输血量超过1 000ml是手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9月在医院接受MHD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DN)、透析龄、心功能不全(HF)及PICC等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MHD患者中共有5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8.2%,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和PICC相关感染,分别占21.8%、16.4%和14.5%;单因素分析显示,MHD患者年龄≥60岁、有贫血、低蛋白血症、DN、HF及应用PICC、透析龄≥1年与发生医院感染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低蛋白血症、贫血、DN和应用PICC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血透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的培训和教育,规范管理,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及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101例次,医院感染率30.29%、例次感染率48.56%,其中多重感染2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2.48%,其次为泌尿道、透析导管、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有效途径,由置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问题也日益突出;该综述简述了CRBSI的定义、诊断方法及危险因素,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从规范教育培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规范、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导管、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准备、加强置管后导管护理、建立ICU-CRBSI目标性监测、降低患者内在感染风险等多方面加以预防与控制,对于降低CRBSI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BACKGROUND: Education-based intervention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findings from single-center studies is limited.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 multicenter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DESIG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with a planned intervention. SETTING: Twelve intensive care units and 1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unit at 6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 PATIENTS: Patients admit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NTERVENTION: Updates of written policies, distribution of a 9-page self-study module with accompanying pretest and posttest, didactic lectures, and incorporation into practice of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regard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insertion and care. MEASUREMENTS: Standard data collection tools and definition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process of care (ie, the proportion of nontunneled catheters inserted into the femoral vein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CVC insertion site dressing for both tunneled and nontunneled catheters) and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preintervention period and the postintervention period, the percentage of CVCs inserted into the femoral vein decreased from 12.9% to 9.4% (relative ratio, 0.7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61-0.88); the total proportion of catheter insertion site dressings properly dated increased from 26.6% to 34.4% (relative ratio, 1.29; 95% CI, 1.17-1.42), and the overall rate of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decreased from 11.2 to 8.9 infections per 1,000 catheter-days (relative rate, 0.79; 95% CI, 0.67-0.93).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varied among individual units. CONCLUSIONS: An education-based intervention that uses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can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a diverse group of medical and surgical units and reduce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