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原因及干预对策,以期为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241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感染原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41例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0.9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切口、生殖道,分别占41.67%、25.00%、16.67%、8.33%;产妇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合并有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3次、产程≥12h、手术时间≥1h、术中出血量≥500ml、术后留置导尿时间≥12h等因素,感染分别占66.67%、66.67%、75.00%、75.00%、83.33%、66.67%、66.67%、66.67%、7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的存在均是引起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为高龄、肥胖、合并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及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长,对以上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及护理措施,是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在预防产后感染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选取剖宫产产妇374例,随机分为A、B、C组;对3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治疗情况进行统计;3组产妇均使用头孢唑林1 g静脉滴注,A组患者在断脐后立即用药,如无感染不再加药;B组患者在断脐后立即给药,并间隔6h再次给药,直至产后24 h;C组患者术后给药,每天2次,连续使用3~5 d,对3组产妇产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3组产妇在基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剖宫产指征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产妇产后腹部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白细胞升高分布率分别为2.33%、0.78%及26.36%,B组分别为3.23%、0.81%及24.19%,C组分别为14.05%、12.40%及51.24%,C组均明显多于A、B两组,术后住院时间A组为(6.07±1.21)d、B组为(6.11±1.09)d、C组为(8.23±1.30)d,C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断脐后给予小剂量单一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术后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相比,其预防感染效果更好,而且经济、方便,是一种理想的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3.
4618名剖宫产术后产妇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社会对母婴的重视,为保障母体健康及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干预分娩逐渐增多,剖宫产率逐渐上升,相应的并发症也升高.本文对我院2001~2002年剖宫产出院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探讨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预防盆腔炎产妇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用药方法,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9月合并盆腔炎的剖宫产产妇3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4例和观察组163例,对照组产妇术后给予抗菌药物长程(连续3d)应用,观察组产妇给予抗菌药物短程(1d)应用;对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术后体温状况、产褥病率、切口感染率以及血像升高情况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及术后计数指标均以血像升高为主,分别为59.74%、62.58%;观察组产妇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其他剖宫产产妇相比盆腔炎产妇发生感染的概率更大,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很有必要,通过1d的短程用药可以达到连续3d长程用药的预防感染效果,同时又能有效控制产妇的治疗费用,达到医患双方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产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调查医院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产科2005-2007年分娩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率位于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29.79%、手术切口28.72%、泌尿道21.28%;传统的产后休养方式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首要因素;手术切口感染以会阴切口为主;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科学的产后休养;熟练而严格的无菌操作;严格的感染管理是预防产科感染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妇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8月产科73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734例产妇发生医院感染79例、92例次,感染率10.76%、例次感染率12.53%;以下呼吸道与泌尿生殖感染为主,分别占45.65%、28.26%;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侵入性诊疗操作等是产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产妇多数免疫力低下、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及医院的感染监控以及管理力度,采取全方位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妇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有关因素,将我院1998年1~8月份剖宫产术3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8年1~8月本院住院分娩总数707例,施行剖宫产317例,剖宫产率为44.84%。全部病例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刮宫产术。剖宫产指征及手术方式参照教科书《妇产科学》第三版。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8.9岁,孕周37周~42~( 2)周,平均41~( 3)周。初产妇287例,经产妇30例。  相似文献   

8.
产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目的:探讨产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手段,方法对3年间产科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会阴侧切术造成的切口感染占产科各部位感染的首位,导尿术是造成部宫产孕妇泌尿道感染高居不下的原因,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感染管理手段是预防产妇感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并针对其病因提出重点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医院NICU2009-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5.1%,通过加强医护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及采取防治措施,2010-2011年医院感染率为3.40%;2009-2011年有122例感染病例,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46.72%;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分别占35.56%、20.00%.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住院患儿呼吸道管理,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可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2010年1-12月出院及住院患者病历,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医院感染病例,统计医院感染报告存在问题及原因.结果 共调查7930份病历,发生医院感染318例次,感染率4.01%;报告298例次,漏报20例次,漏报率,6.29%,报告的298例次中,错报19例,错报率6.38%0,错报原因为:非医院感染10例、药物不良反应5例、诊断依据不充分4例;报告不全24例次,发生率为8.05%,主要原因为:缺项13例、漏项7例、报告不及时4例.结论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存在问题较多,原因复杂,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21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的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导管的通畅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置管部位在股静脉的感染率为22.22%,高于颈内静脉的14.3%和锁骨下静脉的11.76%,但各组之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时间<10 d的感染率为8.89%、10~20 d的感染率为17.58%、>20 d的感染率为28.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通畅感染率为15.79%,导管不通畅感染率为27.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院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措施的价值。方法:选取MDROs培养阳性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并采取组合式(Bundle)医院感染监测措施,分析MDROs感染情况及监测措施的价值。结果:1MDROs感染1782例,包括医院感染839例(占47.08%),社区感染944例(占52.92%),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发生率最高,构成比分别为30.04%和39.09%;2对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以及其他科室的MDROs万日感染率进行比较,采取监测措施后感染率均低于采取监测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3,χ2=7.532,χ2=11.842,χ2=10.842,χ2=8.834;P〈0.05);3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呈负相关、与社区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采取组合式医院感染监测措施有助于控制医院MDROs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82例呼吸系统感染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将单因素自变量进行赋值,再对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l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2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感染因素有:自身呼吸系统功能降低、体内真菌生长繁殖、侵入性操作、护理措施不完善、吸烟、微量元素缺乏等,其中自身呼吸系统功能降低79例占96.34%,真菌感染66例占80.49%、侵入性操作22例占26.83%、护理措施不完善20例占24.39%、吸烟16例占19.51%、微量元素缺乏11例占13.41%。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诱发感染的因素众多,及时、有效预防措施,是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胸部外科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胸部外科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总结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48例胸外科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48例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总结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结果 48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7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3株占29.9%,肺炎克雷伯菌20株占26.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7株占22.1%,大肠埃希菌6例占7.8%,其他病原菌11株占14.3%;48例患者根据检验结果及药敏试验,选取针对性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45例患者痰细菌培养转阴,3例患者发生多器宫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根据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及治疗方法,可以使胸部外科手术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阴式全子宫切除术(VH)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210例患者,按阴式组和腹式组分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术后体征和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阴式组感染率4.0%;腹式组感染率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的妇科原发病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术后均有切口感染发生,阴式组的感染率分别为5.3%和3.1%,腹式组分别为6.3%和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离的主要病原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和肠球菌属。结论充分的阴道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持续时间,细致的术后护理,是降低VH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例口腔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就诊时期分为预防前组及预防后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并对预防措施实施前后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皮肤细菌检测,研究导致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预防前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为7.0%,预防后组发生医院感染1例,感染率为1.0%,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口腔器械污染、诊疗环境污染、医用水污染、无菌观念不强及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均为导致口腔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医务人员皮肤细菌总数超标预防前组3人,超标率30.0%,预防后组皮肤细菌总数超标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器械污染、诊疗环境污染、医用水污染、无菌观念不强及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口腔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院感染宣教、消毒灭菌工作和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以降低感染发生率,确保诊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及其预防对策,为预防临床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医院行胃肠外科手术1 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感染因素与病原菌分布,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64例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33%;手术感染与手术目的、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及出院时间呈明显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12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6株占61.29%。结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应严格控制其手术环境,加强手术前后护理,配合抗菌药物的使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艾滋病感染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医院2006年2月-2011年8月接受治疗的66例艾滋病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进行初筛,对初筛的阳性样本重新取样进行双孔复试,复试阳性者按《全国HIV检测管理规范》进行确认;对患者的感染原因以及人口学特征、并发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66例确诊的艾滋病患者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6~56岁,平均38.14岁,其中青壮年(20~45岁)占59.1%;职业分布主要为农民,占68.2%,其次为娱乐服务人员,占13.6%;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为血液,占60.6%,其次为性接触,占27.3%;66例艾滋病患者中,28例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2.4%;24例并发感染乙型肝炎,感染率为36.4%.结论 为预防艾滋病感染,需要加强输血的管理,提倡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拒绝毒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行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200例,观察患者的各项自身指标和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并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可行的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6.50%;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患者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27株,真菌3株,分别占34.78%、58.70%及6.52%;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各项自身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因素与是否发生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但手术时间>90min、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为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手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均为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切除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过长、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患者自身因素对感染的发生影响较小,临床上可在术中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