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PTA测定、B超检查在肝炎及肝硬化中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毅  龙骏  胡平  王新华 《现代康复》1998,2(10):1111-1111
目的:为进一步搞清肝炎,肝硬化在治疗过程中某些变化规律。方法:对72例急性.慢性及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进行“B”超检查,测定脾、门静脉主干内径.同时对这72例病人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测定。结果:在各型肝炎症状明显期门静脉(PV)主干内径增宽,恢复期缩小,其变化规律与谷丙转氨酶(ALT)波动基本一致.而脾静脉(SV)内径改变仅在肝硬化患为明显。PTA在重症肝炎明显异常、对预后有提示作用。PTA变化程度与总胆红素(TB)上升呈正相关。结论PV内径缩小及ALTF降.表明肝炎有所恢复。PTA下降程度反映肝炎严重程度,PTA<0.40,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2.
3.
AST/ALT比值测定在肝炎及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肝脏疾病中 ,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为肝细胞损伤最重要的两项指标。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 ,肝细胞坏死严重时 ,AST才出现明显上升 ;ALT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质中 ,是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 ,AST和ALT在不同肝脏疾病中 ,升高先后和幅度都有不同 ,因此 ,AST/ALT比值也会有不同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AST/ALT比值在肝炎及肝硬化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临床确诊的肝病患者 183例 ,其中男 10 2例 ,女 81例 ,年龄 2 1~ 72岁 ,平均 47岁 ;健康体检者 …  相似文献   

4.
重症肝炎的B超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3年8月~1998年1月先后诊查了28例重症肝炎,现就B超在重症肝炎中的显像作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8例重症肝炎为我科住院患者,男24例,女4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6.31±10.67岁。参照北京全国肝病会议制定的...  相似文献   

5.
肝炎、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结果。超声检查是肝炎、肝硬化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而新兴的超声造影检查已初步显示其对肝炎、肝硬化更高的诊断能力,有望成为临床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B型超声可清晰地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我们采用B型超声检测了156例肝硬化病人的门静脉(门V),脾门静脉(脾V),并结合X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以探讨B超对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6例为中晚期肝硬化病人,其中男113例,女43例;年龄21~69岁.超声图像均符合肝硬化的诊断.其中58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7例做食道、胃钡餐检查.1.2:检查情况:采用SSD-256型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MHz.检查前8小时禁食,病人均取仰卧位,处于平静呼吸时,分别探测肝门处门V及脾门外脾V最大内径.  相似文献   

7.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珊  王志敏  顾再成 《临床荟萃》2003,18(22):1308-1309
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是血小板质与量的检测指标。临床常作为诊断各种出血性疾病的重要参数。为探讨4项参数检测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意义 ,我们对 2 1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小板 4项参数的检测 ,并与 6 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14例患者为我院 1996年 1月到 2 0 0 3年 1月消化科及普外科的住院患者。男 14 9例 ,女 6 5例。年龄2 9~ 82岁 ,平均 4 2 .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乙…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 β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多功能肽家族 ,由三个同功型组成 ,人体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含量最丰富 ,它是肝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合成的重要递质 ,近年有关它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也受到普遍关注。我们用酶联免疫法 (EL ISA法 )测定了 191例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血清 TGFβ1 含量、现对其临床意义加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测定对象  1998年 10月~ 1999年 3月我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患者 191例 ,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 2 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 5 2例、原发性肝癌 48例、其他消化…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胆汁酸(TBA)、前清蛋白(PA)在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12月感染病科住院并确诊的肝病患者97例为观察组,其中肝炎组53例,肝炎后肝硬化组44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分别进行TBA和PA检测,TBA采用循环酶法,PA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肝炎组TBA水平(15.20±20.22 μg/L)和肝炎后肝硬化组TBA水平(39.40±34.09 μg/L)均高于对照组(3.15±2.37 μg/L),二者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3.89,11.11,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的TBA高于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7.17,P<0.05)。肝炎组PA水平(224.23±69.34 mg/L)和肝炎后肝硬化组PA水平(167.37±62.41 mg/L)均低于对照组(294.44±38.44 mg/L),二者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8.69,15.03,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TBA,PA的阳性率(65.91%,77.27%)明显高于肝炎组(20.75%,39.6%)和对照组(2.00%,4.00%)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TBA,P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A和PA水平直接反映肝脏功能减退与损伤程度,其阳性率可作为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肝炎肝硬化检测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与出血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6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小板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PLT、PCT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MPV、PDW均明显升高,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合并明显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组PLT、PCT较无出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评估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判断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与肝炎病毒侵袭肝细胞后导致的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紊乱有关。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的水平变化,笔者对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L-6作了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COULTER三分类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了120例肝炎后肝硬化、126例重型肝炎、9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8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和50例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功能的四项检测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显示: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肿和PCT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提示血小板的四项指标除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外,对评估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5岁。因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呕血两天就诊。否认有肝炎病史。查体: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腹壁浅静脉迂曲扩张,呈海蛇头样改变,双下肢浮肿( ),左肋下可触及脾,脾下缘平脐,剑突下触及肝表面不光滑.中等硬度,肝右肋下未触及,胆囊区压痛( ),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B超所见:肝  相似文献   

16.
17.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观察了我院162例本病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关系。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996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16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不包括合并有肝癌和/或胆道结石梗阻的病例 ,其中男104例 ,女58例。平均年龄(48.2±10.3)岁。对照组48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 ,其中男31例 ,女17例。平均年龄 (45.7±9.6)岁。两组病例均无原发性心、肺、肾疾病及高血压病 ,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均有可比性。2、方法所有受检者在受检…  相似文献   

18.
曹嫚  王岩  祁小宝  何颖  何召云  高迪  胡燕燕 《护理研究》2009,(10):2749-2751
肝炎后肝硬化是指肝硬化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B级、C级,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血清白蛋白〈35g/L,A/G〈1.0,总胆红素〉35μmol/L,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60%,可有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及肝性脑病。具有病程漫长、预后差、并发症多、反复发作、并伴有一定传染性等临床特点,严重影响病人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和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杜立峰  程训明 《临床荟萃》1998,13(9):420-421
透明质酸(HA)测定在肝病中的意义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作者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44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A含量,初步观察到血清HA含量的测定对于慢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及病情监测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潭枫  符永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59-396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17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出血者(出血组)32例、无合并出血者(无出血组)85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4项血小板参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盯和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的PTT和血小板参数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PT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出血情况.可作为肝硬化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