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停服拉米夫定致慢性乙型肝炎急性重度发作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荃 《肝脏》2004,9(1):4-4
患者 ,男 ,2 8岁 ,因“反复乏力、纳差 3年 ,加重伴尿色加深1月”于 2 0 0 3年 3月 4日入院。患者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 ,无恶心、呕吐 ,无腹胀、腹痛和腹泻 ,ALT 80U /L ,HBsAg阳性 ,按“肝炎”给予苦参碱治疗 3个月 ,肝功能正常停药。以后多次出现肝功能异常 ,ALT波动于 10 0U /L左右 ,先后应用甘草酸二铵、氧化苦参碱治疗 ,效果不理想。ALT162U/L ,HBsAg、抗 HBe、抗 HBc均阳性 ,HBVDNA 1.6× 10 7拷贝 /ml,给予拉米夫定 10 0mg/d抗病毒治疗 ,3个月后肝功能正常。服用拉米夫定 9个月时 ,ALT 70U /L ,HBV…  相似文献   

2.
王建斌  梁栋 《肝脏》2023,(2):242-243
目的 分析水痘继发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330例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水痘继发肝功能异常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8例(20.6%)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多发于成年人急性发病期,无明显临床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ALT和AST轻度升高,以ALT升高更明显;ALT <100 U/L者一般不使用药物进行干预,ALT>100 U/L适当给予口服保肝药物,所有肝功能异常患者均可痊愈并不再出现反复。结论 肝功能异常是水痘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肝功能轻度损伤,经适当保肝治疗可痊愈。  相似文献   

3.
邵鸣  肖玉珍  王建华 《肝脏》2012,17(8):615
患者,女,40岁,山西籍人。因"发现肝功能异常半年"而就诊。患者半年前因纳差、乏力、恶心于2011年8月9日在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异常:TBil69.9μmol/L,DBil35.2μmol/L,IBil34.7μmol/L,ALT1551.0U/L,AST1445.0U/L,GGT132.0U/L,TP78.4g/L,Alb44.4g/L,Glo34.0g/L,HBV标志物阴性,给予中草药(具体成分不详)、保肝治疗40d,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 2岁,农民,平素身体健康。因乏力、纳差、反复肝功能不良2年求治。曾被诊断为“肝炎”,使用多种护肝、降酶药物治疗后ALT虽可恢复正常。但减药或停药后ALT又升高。如此反复达2年之久。体检:除双眼睑中度浮肿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化验:肝功能TBil 11 5 μmol/L ,ALT 2 2 8U/L。血、尿常规、肾功能正常。甲乙丙丁戊肝炎病原学检查皆阴性。查血FT31 2 1pmol/L、FT4 5 8pmol/L、TSH4 2 1U/L ,先后检查三次均异常,肝脏B超未见异常,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即给予甲状腺素片(国产)口服,3月后查FT3、FT4 正常,TSH也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2岁,汉族,职员.主因"反复肝功能异常4年"入院.患者4年前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ALT 126 U/L,无明显不适.在本院门诊检查抗-HCV阳性、HCV RNA阳性,诊断为慢性内型肝炎.因患者拒绝抗病毒治疗,故仅给予普通保肝、降酶治疗,1个月后ALT恢复正常.此后定期复查,ALT在正常~100 U/L之间波动.2年前检查结果显示:ALT 511 U/L、AST 226 U/L、总胆红素(TBil)28 μmol/L,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SAR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47例SARS确诊患者随机分入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疗程3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查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及肾功能指标CRE、BUN.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功能异常,结合组和西医组治疗前肝功能异常总例数分别为23例和21例,治疗后分别为13例和20例(P<0.01),其中尤以ALT显著.结合组和西医组治疗前ALT异常总例数分别为20例和8例,治疗后分别为13例和19例;结合组第7天ALT达最高值为81.54±49.25U/L,治疗后为46.92±29.20U/L(P<0.05);西医组治疗前为53.96±48.59U/L,治疗后达80.80±56.26U/L(P<0.05).2组AST治疗前异常例数分别为9例和6例,治疗后分别为1例和3例.部分患者出现了肾功能异常,结合组15例,西医组10例,治疗后仍各有6例与4例(P>0.05).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尤以ALT显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减轻肝脏损害、促进肾功能好转、保护肾功能、加速患者病情恢复方面是有效的,中医药在治疗SARS的过程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杨婉凤  高月求 《肝脏》2011,16(6):517-517
患者,男性,53岁,患慢性乙型肝炎(CHB)29年,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HBeAg(-),曾因反复肝功能异常10余次,先后使用保肝降酶等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近两年来持续肝功能异常,ALT在80~118 U/L波动,经保肝降酶治疗无效。诊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既往无抗病毒治疗史。治疗前ALT 85 IU/L,AST 76 IU/L,TBil 12μ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SARS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48例SARS确诊患者随机分入中西医结合试验组(中西医组)及西医对照组(西医组),中西医组患者服用中药3周,所有患者于第1天检测血清ALT、AST、TBil,以后每周复查1次,中药疗程结束所有患者行末次抽血查肝功能。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功能异常,尤以ALT显著。中西医组和西医组首次查ALT异常总例数分别为20例和8例,疗程结束后异常数分别为13例和19例。在首次及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查AST异常例数分别为9例和6例,BTil异常例数分别为11例和7例,疗程结束后两组ALT异常数分别为1例和3例,TBil两组均仅1例异常。②中西医组查ALT达到最高值为(81.54±49.25)U/L,之后平稳下降至末次的最低值(46.92±29.20)U/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医组ALT一直呈上升趋势,最低值为(53.96±48.95)U/L,疗程结束后达到最高值(80.80±56.26)U/L。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ALT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有肝功能异常,尤以ALT显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减轻肝脏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加速患者病情的全面康复方面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4岁,农民。因乏力,食欲减退和肝功能异常1周于2007年4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4月1日无明显诱因感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胃部不适,伴恶心,无呕吐,口干、视物模糊,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查肝功能示ALT142U/L,AST90U/L,血清HbsAb阳性,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均阴性,B超检查无特殊发现,未予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收入住院。既往患者有反复口干、视物模糊症状5年余,有“关节炎”病史3年。去年出现全身多形性红斑样皮疹,经激素治疗2个月后好转。否认近期服药史,不嗜烟酒,未到过血吸虫病疫区。查体: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在肝功能异常的脂肪肝患者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安全性。方法:应用非诺贝特0.1,3次/d,治疗57例经血生化检测和B超检查明确的肝功能异常之脂肪肝患者共4周,观察其服药前、后之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57例患者中有2例服药后发现肝功能恶化而停服非诺贝特,停服后肝功能未进一步恶化;另有5例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但无肝功能恶化,故坚持服药至4周。55例服药前TG、ALT、AST分别为3.57±1.25mmol/L、131.48±49.51 IU/L、85.16±22.23 IU/L,服药后分别为l.58±0.47mmol/L、46.09±20.18 IU/L、40.31±14.05 IU/L,服药前、后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P<0.001. P<0.001)。结论;在严密监测肝功能的基础上.非诺贝特可安全地用于治疗肝功能异常之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携带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38例,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肺结核患者36例,无乙肝病毒携带肺结核患者302例,对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V携带结核患者有30.6%出现肝损害,而对照组只有15.9%。HBV阳性组在治疗前ALT分层统计,A组(男≤30U/L,女19≤U/L)与B组(男31~40U/L,女20~40U/L),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分别为24.1%、57.1%。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病毒携带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易出现肝损害,肝功能ALT正常值上限(ULN)采用男30U/L,女19U/L较目前男女均为40U/L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血浆置换型人工肝治疗11例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肝功能衰竭病人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9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血浆置换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明显下降(210±86μmol/L VS 342±96μ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26±12s VS 38±11s,P<0.05),但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变化不显著(852±221U/L VS 795±195U/L,P>0.05)。血浆置换组存活7例,存活率为63.6%(7/11);高于对照组的37.5%(3/9,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可明显降低血清TBIL、缩短凝血酶时间,并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是目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萍  郭西萍  钟基大  张继红 《肝脏》2007,12(6):507-507
患者,男性,37岁,因“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阳性12年,反复肝功能异常2年”于2004年12月入院,患者精神、食纳尚可,无明显乏力等不适,入院查体: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可见肝掌,无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余无异常。入院后肝功能ALT245U/L,AST180U/L;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VDNA定量3.29×106拷贝/ml;B超示“慢性肝炎图像改变”。入院后给予甘利欣、肝太乐等护肝治疗,并于2004年12月15日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1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HBVDNA测不出。出院后患…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例一:患者李某,女,62岁,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5个月于2005—10—11入院:5月前,体检时发现“ALT118U/L,AST90U/L,AKP276U/L,γ-GT392U/L”,无明显自觉症状。门诊予以“护肝片”等保肝药物治疗,肝功能改善不明显,入院进一步诊治。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T36℃,R20次/min,P76次/min,Bp110/80mmHg,一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发病48h内肝功能改变,探讨早期肝功能损害对AP病因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AP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病因分为胆源性、非胆源性及不明原因3组.胆源性组(n=80);非胆源性组(n=44);不明原因组(n=29).早期肝功能检测指标:胆源性组(n=61);非胆源性组(n=33).比较胆源性组和非胆源性组早期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mino transamin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direct bilirubin,DBIL)、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观察其早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类型,并计算胆源性组早期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胆源性组患者早期肝功能损害较非胆源性组严重,ALT(214.16U/L±146.92U/Lvs30.82U/L±25.59U/L),AST(212.72U/L±210.50U/Lvs28.24U/L±22.16U/L),GGT(438.34U/L±286.69U/Lvs60.48U/L±68.32U/L),AKP(202.81U/L±147.77U/Lvs72.06U/L±36.70U/L),TBIL(56.52μmol/L±46.01μmol/Lvs18.25μmol/L±9.56μmol/L),DBIL(36.81μmol/L±32.50μmol/Lvs5.17μmol/L±4.65μmol/L,均P<0.001);早期肝功能损害临床类型以ALT、AST、GGT、AKP、TBIL及DBIL混合损害为主,占88.6%;其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0.9%.结论:早期肝功能损害可预测AP病因为胆石(源)性.早期肝功能检测应作为急诊的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更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冯永波 《肝脏》2006,11(2):139-139
患者男,42岁,因反复乏力,纳差,尿黄,腹胀6年,加重伴胸闷,气喘3 d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四肢乏力,食纳差,尿色加深,伴腹胀.当时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500 U/L),HBsAg、HBeAg阳性,给予护肝治疗1个月,肝功能正常后停药.2年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且伴双下肢水肿,B超示:肝硬化,腹腔积液(中量).按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予保肝、利尿、血制品,症状好转后间断给予利尿剂,血制品应用,病情时有反复.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肝区不适,肝功能异常5年入院.患者于2002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自觉右上腹不适,肝功能检查异常,予以保肝治疗,多次复查肝功能,ALT/AST波动于65~274U/L,ALP波动于721~1600 U/L,总胆红素(TB)波动于8.3~51.17 μmol/L,仍感肝区不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1日—2021年6月1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广东地区(广州市和佛山市)同一传播链的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者,肝功能指标判定标准:ALT(男/女)>50/40 U/L, AST>40 U/L,TBil>26μmol/L,GGT>60 U/L,ALP>125 U/L。上述指标其中1项异常,即定义为肝功能异常并纳入分析(<18岁的患者ALP单项轻中度升高不纳入分析)。比较肝功能正常者与肝功能异常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及转归。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66例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者中,32例(19.3%)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均为轻度至中度升高,肝功能异常组危重型患者占比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χ2=38.689,P<0.001),前...  相似文献   

19.
魏胜霞 《肝脏》2016,(10):830-830
<正>患者,女性,39岁。1年前患者自觉肝区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肝功能异常,自诉ALT100 U/L,口服药物(具体药名不详)治疗半月后停药,未复查。以后间断感觉肝区不适。间断化验肝功能均异常,ALT波动于100 U/L左右,间断服用"联苯双酯滴丸"。于2015年11月2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复查肝功能:ALT144 U/L、AST110 U/L;诊断为"肝损伤",给予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3岁,患慢性乙型肝炎3年,肝功能异常及乙肝血清标记物(HBVM)HBsag、HBeAg、HBcAb为阳性.在外院服用拉米夫定0.1g/d治疗1.5年后症状消失、肝功正常、HBsAg、HBcAb阳性,HBVDNA为<1.0×103cp/ml,停药观察.4个月后(2004年8月)出现乏力、纳差、尿黄等症来院治疗.查体:肝病面容、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肝脾未触及.肝功ALT350U/L,TBil275μmol/L,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HBV DNA 4.75×108cp/ml.给予护肝、利胆退黄、输注血浆、白蛋白等治疗不见好转且病情渐重,出现腹胀、腹水、肝功转氨酶下降,TBil为57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诊为慢性重型肝炎.由于病情较重,急转上级医院治疗,7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