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刺激试验对排卵障碍妇女促诱导排卵治疗时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5例排卵障碍妇女为研究对象,观察早卵泡期对GnRH-a的刺激血E2的变化类型与卵巢反应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早卵泡期E2的变化类型分为A、B、C3型。A型患者卵巢最敏感,发育的卵泡数显著多于B、C型患者(P<0.05),发生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危险性高(81.8%),周期取消率高(72.7%),妊娠率下降。B型患者卵巢反应适中,妊娠率(62.5%)、持续妊娠率(50%)高于其余两型。C型患者卵巢反应性最差。结论:GnRH-a刺激试验可预测排卵障碍妇女的卵巢反应,指导促排卵方案的调整,减少OHSS的发生,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连续两个月经周期的排卵卵巢可出现右侧或左侧卵巢交替或同侧排卵等4种排卵模式。本资料显示,前一周期为左侧卵巢排卵,而本周期为右侧卵巢优势卵泡发育(对侧排卵)时进行体外受精(IVF)和宫内人工受精(IUI)治疗的妊娠率最高。连续两个周期左右卵巢交替排卵可增加宫内人工受精和(或)体外受精自然周期内的妊娠概率@Fukuda M.$MandK Health Institute, 30- 9 Kariya, Ako, Hyogo 678- 0239, Japan,Dr. @Fukuda K. @Andersen C.Y. @Byskov A.G. @马超…  相似文献   

3.
对20名生育妇女和40名月经规则不育妇女连续3个周期的卵泡发育和排卵超声观察.结果显示:不育组中30例(75%)出现异常周期,占总周期的48.3%,明显高于生育组的同期发生率(5%).而且有13例(32.5%)连续3个周期出现异常。作者认为:持续反复出现异常周期(无排卵、小卵泡及黄体化卵泡未破周期)是妇女不育的重要原因。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比较自然周期和克罗米芬诱导周期(CC周期)中卵泡发育与子宫内膜生长变化及对妊娠成功可能性预测。方法:对60例不孕症妇女的54个自然周期和36个CC周期,从月经第9d开始连续B超断层扫查,测量卵泡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结构直至排卵。结果:平均排卵日自然周期发生在15.5d,CC周期在16.7d(P<0.01),两种周期内膜回声形态相似均为由增生早期单一回声线逐渐移行至增生晚期的三线征。排卵前内膜厚度≥6mm优势卵泡平均直径分别为自然周期19.5mm和CC周期21.3mm(P<0.05),卵泡大小与内膜厚度相关分析,自然周期r=0.769,CC周期r=0.445,两组tr检验均(P<0.01)。16例妊娠中有15例内膜厚度≥6mm。结论:两种周期在优势卵泡大小及平均排卵日两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卵泡大小与内膜厚度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性;内膜形态相似。子宫内膜厚度与受精卵着床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卵泡黄体化的超声监测张秀红(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阳江市529500)关键词卵泡黄体化;超声诊断;不孕症我们对不孕妇女进行排卵监测时发现了14例共18个卵泡黄体化,利用超声对其周期变化进行监测,现报告如下。1监测的对象14例均为不孕妇女,不孕时间3~8...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24例不有孕症妇女进行150个排卵月经周期观察观察,观察:(1)卵巢在月经周期的变化;(2)卵泡数目、大小及变化规律;(3)异常卵泡形态的超声表现。并结合基础体温测定,探讨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规律,为研究不孕症女女卵泡的病理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虚肝郁型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症(LUFS)患者卵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罗氏调经种子丸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有正常排卵周期的健康妇女(正常组)和20例肾虚肝郁型LUFS患者(LUFS组)治疗前后排卵期和黄体各期排卵侧卵巢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正常妇女卵泡期和黄体各期卵巢动脉RI和PI呈规律性变化:卵泡期的RI和PI较黄体各期均显著性增高,卵巢动脉在卵泡期呈高阻力状态,卵巢动脉RI、PI从黄体早期开始降低,在黄体中期达最小值,到黄体晚期则开始明显回升。肾虚肝郁型LUFS患者治疗前月经各期排卵侧卵巢动脉始终保持高阻力状态,卵泡期和黄体各期RI、PI相接近,即RI、PI从卵泡期到黄体中期均无明显改变,失去原有周期性变化规律。治疗后患者月经各期排卵侧卵巢动脉RI、PI按卵泡期、黄体早期、黄体中期顺序依次呈显著性降低,到黄体晚期又开始回升(黄体各期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基本恢复了正常妇女排卵侧卵巢动脉RI和PI的规律性变化(各期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结论】罗氏调经种子丸能有效调节LUFS患者卵巢动脉的血流灌注,恢复月经周期正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何娟 《广西医学》2011,33(4):467-469
目的应用阴道B超结合尿LH试纸检测排卵情况,以指导夫妻性生活,提高不孕妇女受孕率。方法 56例不孕症患者,应用阴道B超、尿LH试纸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共监测78个排卵周期。结果监测78个周期中,尿LH试纸检测阳性63周期,阴性11周期(4周期无排卵者因卵泡直径未达14 mm,未做尿LH试纸检测)。尿LH试纸检测阳性后超声显示排卵60周期,3周期为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排卵率为95.24%。24个周期妊娠,周期妊娠率30.77%。结论阴道B超联合尿LH试纸监测卵泡发育情况,预测排卵时间,可提高不孕症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实时超声对不孕妇女排卵周期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李利萍(芜湖铁路医院芜湖241000)作者应用B超对32名不孕妇女88个排卵周期进行监测,直接观察卵泡的发育形式及排卵状况,预报排卵日期,指导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帮助。l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黄体功能状态。方法选择3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通过超声观察卵巢内卵泡生长、发育、排卵的状况,确定黄体中期;测定此时血清雌二醇、孕酮的水平,与26例正常生育期妇女作对照。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雌二醇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8例中32%(12/38)卵泡发育,血清孕酮水平略低于正常妇女,彩色多普勒卵泡期无血流信号,黄体期可见较弱的血流信号;68%(26/38)卵泡发育明显不良,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妇女,彩色多普勒卵泡期及黄体期均未见血流信号。结论提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黄体功能不全与卵巢血供障碍致卵泡发育不良和无排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孕症妇女自然周期卵泡发育过程中,过早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峰与排卵障碍的相关性,为不孕症妇女行自然周期的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不孕症门诊确诊的102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尿LH半定量检测试纸结合阴道超声,检测出102例不孕症妇女共244个自然周期的卵泡生长、内源性LH峰值及落峰时间、排卵情况,依据检测结果分为尿LH峰阳性组、尿LH峰阴性组及过早LH峰组,比较3组的排卵率、未破裂黄素化卵泡(LUF)发生率、周期妊娠率。结果 尿LH峰阳性组138个,尿LH峰阴性组44个,过早LH峰组62个。244个自然周期总排卵率为77.0%(188个周期),LUF发生率为21.3%(52个周期),周期妊娠率为20.9%(51个周期妊娠)。尿LH峰阳性组、尿LH峰阴性组及过早LH峰组的排卵率分别为91.3%、63.6%、54.8%,LUF发生率分别为8.7%、31.8%、41.9%,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9.0%、11.4%、9.7%|其中尿LH峰阳性组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均高于尿LH峰阴性组和过早LH峰组(P<0.05),尿LH峰阳性组LUF发生率低于尿LH峰阴性组和过早LH峰组(P<0.05),尿LH峰阴性组和过早LH峰组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LUF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周期卵泡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早的内源性LH峰,是导致排卵障碍影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临床实践中过早内源性LH峰的出现,可预测提早排卵及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LUFS)的发生,可适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加强黄体支持,以降低LUFS的发生,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腹壁B超监测不孕妇女月经中期卵泡发育及排卵状况。在51例89个周期中25个周期未见排卵。在有排卵的自然周期内,排卵前卵泡直径20.7±2.5mm,排卵前1d卵泡增长4.20±1.32mm,极其显地高于无排卵周期的15.7±2.3mm和0.59±0.32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对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评价的价值。 方法 选择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将确诊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其他正常排卵不孕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各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6项水平、各卵泡期优势侧卵巢血流参数及围排卵期成熟卵泡血流分级情况。 结果 2组血管化指数、血流指数及血管化血流指数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围排卵期成熟卵泡血流多为3~4级,研究组多为1~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血流量低、成熟卵泡新生血管数量少是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血流灌注特点,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更利于早期评价卵巢储备功能,指导临床识别、预测卵泡发育不良及早期排卵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B超监测不孕妇女卵泡发育与排卵情况的观察对于不孕妇女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不孕妇女的480个月经周期进行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的监测。结果340例480个月经周期中,小卵泡排卵周期115个(24.0%);正常排卵周期155个(32.3%);大卵泡排卵周期49个(10.2%);无排卵周期109个(22.7%);卵泡囊肿28个周期(5.8%);未破裂卵泡黄素化20个周期(4.2%);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4个周期(0.8%)。结论通过B超监测不孕妇女卵泡发育和排卵的情况,对于不孕症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卵巢动脉血流变化与卵泡发育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动脉血流变化与卵泡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25例卵泡发育不良妇女68个月经周期的卵泡发育及卵巢血流灌注情况,记录卵泡大小及卵巢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检测其卵泡期的血清E2及LH水平。另选27例正常排卵的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排卵侧卵巢动脉PI和RI值随着卵泡的生长逐渐减低,且与对侧比较两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两侧卵巢动脉的PI、R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72%(18/25)的患者卵泡期E2及LH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4例在正常值低限。结论:卵巢动脉血流变化会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PI和RI值可作为监测卵泡生长发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周红 《九江医学》1995,10(1):22-24
用实时超声动态监测9例不孕妇女卵泡发育及排卵,每例监察2个排卵周期,其中3例,无排卵周期妇女在B超监测下实行药物诱导治疗,结果表明超声能准确地判断卵泡的生长发育,确定给药时间,促进卵泡成熟与排卵,3例药物诱导排卵,结果均怀孕。  相似文献   

17.
杨海燕  陈莉 《海南医学》2011,22(22):54-56
目的探讨和比较促排卵受孕周期和未孕周期的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变化、尿LH峰出现、卵泡与子宫内膜同步性的差异。方法收集36例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后成功受孕周期(36周期)及前期未孕周期(72周期)的卵泡监测情况。结果受孕周期平均排卵日(14.39±2.28)d、排卵时卵泡大小(19.75±1.93)mm、卵泡数(1.58±0.77)个、LH峰出现20次;未孕周期平均排卵日(14.44±2.48)d、排卵前卵泡大小(18.93±1.28)mm、卵泡数(1.42±0.65)个、LH峰出现24次,二者在排卵前卵泡大小和LH峰出现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受孕周期的两个高峰区间分别是0.7~0.8cm(10例)、1.1~1.2cm(15例),而未孕周期分布于0.7~0.8cm(24例)、0.9~1.0cm(26例)。子宫内膜厚度与卵泡大小的相关性方面受孕周期r=0.341,未孕周期r=0.3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在卵泡大小和LH峰出现频率上的差异体现了促排卵成功受孕的关键在于卵泡的质量,同时最宜受孕的内膜厚度是1.1~1.2cm。  相似文献   

18.
腹壁B超监测不孕妇女月经中期卵泡发育及排卵状况。在51例89个周期中25个周期未见排卵。在有排卵的自然周期内,排卵前卵泡直径20.7±2.5mm,排卵前1d卵泡增长4.20±1.32mm,极其显著地高于无排卵周期的15.7±2.3mm和0.59±0.32mm。在有排卵的枸橼酸克罗米芬治疗周期内,排卵前卵泡直径26.4±3.9mm,排卵前1d卵泡增长5.03±1.46mm。排卵前一天卵泡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无排卵的治疗周期。在本组病例中,自然周期的排卵率为66%±6%,治疗周期排卵率为79%±6%,差异不够显著(P=0.16)。自然周期中的后期卵泡直径及增长速度,克罗米芬治疗周期中的后期卵泡增长速度,可在人工辅助生殖治疗中,用作排卵时间预测及卵泡成熟度判断的指征。  相似文献   

19.
更年期的生理改变及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渡阶段。其一般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更年期代谢变化和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更年期妇女卵泡数目减少,剩余卵泡对下丘脑垂体激素缺乏反应,使卵泡不能正常成熟和排卵;首先表现为黄体进行性衰退或无黄体形成。排卵周期减少。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或停经2~3个月,继而发生大量子宫出血,或淋漓不净,经期延长,或月经突然停止。  相似文献   

20.
选用Norplant(非生物降解型皮下埋植物)接受者的50个月经周期作宫颈粘液涂片观察及以RIA(放射免疫)法检测5例埋植前及埋植后3年内的妇女体内不同时期血清中5项激素的浓度变化,以进一步了解Norplant的避孕机理。结果:①促卵泡生成素及泌乳素在埋植前后无改变,黄体生成素于埋植后各周期的值都明显低于对照周期(P<0.05),雌二醇(E2)和孕酮的值亦显著降低(P<0.01);②宫颈粘液的平均拉丝度为(4.0±2.2)cm,有92%未见羊齿状结晶。提示:Norplant埋植后血清E2浓度有周期波动而无黄体活性出现者占本组的大多数;有65%的周期呈无排卵,即使少数周期有排卵活动亦表现有黄体功能不全。另外,我们还发现埋植者的阴道出血是与其血清中E2峰值的高低不平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