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患者男性 ,42岁 ,因心动过速反复发作 13年入院 ,既往心电图曾分别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或插入性室性早搏而给予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此次发作时心电图 ,可见P波与QRS波数比为 1∶2 ,PP、RR分别为 6 0 0ms和 30 0ms ,经食管心房起搏检查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心内电生理检查示 1次窦性冲动分别经快径和慢径同步传导 ,先后两次激动心室、AH1和AH2 分别为15 0ms和 6 80ms,第 3个窦性冲动 (A3 )只经慢径传导 ,A3 H3为 480ms ,诊断为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所致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房性期前收缩对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体表心电图中由房性期前收缩揭示为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并行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 9例体表心电图房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在S1S2程控期前刺激中,均观察到S2-R间期有跳跃性延长,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其中2例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体表心电图中若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存在跳跃性延长,可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但需食管电生理检查明确。  相似文献   

3.
双旁道逆传的两种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与食管电生理分析  患者男性、35岁 ,因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就诊。常规心电图正常 ,心脏B超、X线胸片检查无特殊发现。食管电生理检查见附图 (Ⅰ、aVF、V1导联同时记录 )。图 1为程控早搏刺激S1S16 0 0ms、S1S2 390ms时记录 ,可见诱发出 2次折返心房搏动 ,并出现两种RP-间期和P-波形态。R2 P-V1=190ms、P-V1直立 ,P-I 倒置。R3 P-V116 0ms、P-V1直立 ,P-aVF倒置。提示左侧游离壁和左后间隔各存在一条隐匿性房室旁道[1] 。  图 2为静脉注射 1mg阿托品后程控早搏法刺激时记录。当S1S15 …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四径路传导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电生理现象,至今仅见 Casta 等的1例儿童病例报告。现报告作者所见1例。患者男性,41岁,因患糖尿病入院,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史,检查发现心动过缓而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使用泰州产 FD-1型多功能心脏程序刺激仪进行经食管左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1600ms,窦房传导时间137ms。同时作程控扫描早搏刺激检测房室传导功能,患者窦律周期1200ms,选择基础刺激周期800ms,从舒张晚期开始发S_2刺激反向扫描,步长10ms,随着 S_1S_2间期的缩短,S_2激动经房室结呈不连续的递减性传导,传导曲线先后出现3次连续中断(图1)。在 S_1S_2间期分别为690、680和430ms 时,S_2R_2间期  相似文献   

5.
例1 患者女性,3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年,再发1天就诊。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入院后成功消融房室结慢径路,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后未能再诱发心动过速。图1为置入冠状窦电极导管时诱发出心动过速,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680ms。在两次QRS波群之间可见到倒置的逆行P(P-)波,P-P-间期680ms。在冠状窦近端电极中清楚显示出QRS波群中埋有A-波,A-A-间期340ms,频率176bpm,与其后AVNRT频率完全一致。表明心动过速实为AVNRT存在下部共同径路2∶1传导阻滞,QRS波群…  相似文献   

6.
房室结双径路的房室双重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双径路的房室双重传导王毅杜日映1临床资料及心内电生理分析患者女性、55岁,有心动过速史10年。第一次房室结改良术前电生理检查示高位右房程序刺激S1S1500ms,S1S2300~260ms,均反复出现房室双重传导(DAVC),随后诱发慢-快型房...  相似文献   

7.
心动过速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QRS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情况。方法 对 6例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患者 ,常规行动态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存在房室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 ,先进行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消融成功后再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包括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心动过速诱发 ) ,如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则终止手术。若提示存在房室结多径路 ,则进行慢路径改良术。结果 食管电生理检查提示 :4例患者存在房室旁路伴房室结双径路 ;2例患者存在房室结三径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结果显示 :3例患者为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后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例患者同时存在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改良慢路径 ;2例患者为房室结三径路 ,经慢径路改良后房室结传导曲线连续 ,未诱发心动过速。 6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率较低 ,且均与房室结传导不连续有关。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除了与房室结纵向传导的不连续有关外 ,还与其不应期密切相关。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相比对揭示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径路持续前传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体表心电图诊断为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且频率≤150次/分的患者的食管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 S1S2扫描中,S2-R间期在跳跃性延长后诱发出与检查前相同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结论在心率≤150次/分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有必要行食管电生理检查以明确房室结双径路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被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食管电生理检查S1S2程控期前刺激中,均未观察到S2-R间期有跳跃性延长,心动过速的R-P-EB间期70ms;逆行P-波在V1导联直立,下壁导联倒置;食管电生理诊断为左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诊断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成功消融慢径路。结论部分R-P-EB间期70ms的不典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特点与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类似,必要时需心内电生理检查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0.
<正> 房室结双径传导(DAVNP)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最常见的心脏电生理现象,而房室结三径传导(TAVNP)伴二种频率的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少见,现报道一例。心电图及临床电生理分析患者女性,37岁,PSVT史25年,每年发作1~2次,最长持续10小时余。经食管心房调  相似文献   

11.
探讨左侧旁道 (LAP)并房室结加速传导 (EAVNC)心动过速 (TA)经食管诱发方式的影响 ,对 5 9例突发突止TA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有 18例具有房室结加速传导 ,SR间期轻度延长 ,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方法与无EAVNC患者具有不同的刺激模式。结论 :当心房起搏频率≥ 2 0 0次 /分 ,房室传导是 1∶1,需更强的S1S2 S3 或Burst法才能诱发SVT ,这样可避免遗漏左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 ,前向 1∶1传导的AH间期是决定LAP并EAVNC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69岁。自诉反复心慌 ,胸闷 10余年 ,加重 2月 ,门诊以冠心、心绞痛收入院。心电图 (ECG)分析 :入院第 3d动态心电图 (DCG)记录 ,可见阵发性心动过速 ,2∶2 8时示 :窦性心律 ,P -R间期 0 2 0s ,第 4个为提前出现的P′ -QRS -T波为房早 (PAS) ,在此后心率加速 ,QRS波之后可见逆行P-波 ,R -P- 间期为 0 12s ,P- -R间期 0 3 6s呈慢 -快型折返性心动过速。DCG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PAS引起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讨论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其发生机制与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有关 ,一般来说慢…  相似文献   

13.
短P—R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  向可翠 《心电学杂志》2000,19(3):141-142
为探讨短P-R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对7例短P-R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发现:随着心房负扫描程序刺激,6例A-H间期逐渐延长,1例间歇性延长,6例有A-H间期跳跃现象;室上性心动过速时6例最早心房激动部位在希氏束,V-A间期〈70ms,1例在左后游离壁,V-A间期〉70ms。提示短P-R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劝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是房室结加速传导合并房室结双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及食管电生理分析  患者男性 ,35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 3年 ,于 1998年 2月因发作次数频繁入院。心电图 (图 1)示 :窦性心律时PR间期 16 0ms ,QRS波群起始部有较小的预激波。心动过速发作时 (图 2 )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 (LBBBM)。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常规食管心房调搏 (图 3)检查 :S1S1递增刺激从 10 0bpm递增刺激到 16 0bpm时 ,随着调搏频率的增加 ,S1R间期从 2 2 0ms延长到 2 40ms ,心室预激程度逐渐增加 ,QRS波逐渐增宽 ,直至完全经旁道下传心室 ,且呈完全性LBBBM。图 4示S…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如果在消融慢径时损伤了快径 ,可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AVB) ,现报告 1例RFCA引起的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男 ,48岁。阵发性心动过速史 14年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心脏器质性改变。食管心房调搏 :以S1 S1 5 40ms,S1 S2 40 0ms,步长 - 10ms程控反扫描 ,当S1 S2 3 5 0ms时 ,S2 R2 由160ms跃增至 2 80ms,相差 12 0ms,房室传导曲线跳跃中断 ,无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发作 ,再以S1 S2 S3程扫 ,当S2 S32 80ms时 ,…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4岁。因发作性心悸20年,再次发作6小时入院。体检:血压13.3/7.98kPa。心界轻度扩大,心率180次/min,律齐。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食管导联心电图示RP′间期50ms。食管心房调搏房室传导曲线中断达70ms,SVT可被反复诱发和终止。诊断:房室结双径路参与折返的SVT(S-F型)。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冠状窦、His束及右室心尖部电极导管,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双径路折返。用下位法,以25W能量射频消融慢径成功。在原诱发条件S1S2缩短80ms时诱发出另…  相似文献   

17.
1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参数 1.1心脏起搏术语(1)S波:为刺激仪发放的电脉冲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波。(2)起搏P波:有效起搏后的心房激动波,与S波密切相关,如S波后无P波表示该次电脉冲起搏无效(心房处于有效不应期时例外)。(3)起搏QRS波群: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1、R1,S2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2、R2。余分别以此类推。(5)S-P间期: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电脉冲经食管至心房开始激动时的时距。(6)S-R间期:从S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在S波有效起搏心房,但其后P波不清楚时代表房室传导时间。(7) P1-R1(S1-R1)间期:代表基础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8)P2-R2(S2-R2)间期:代表S2期前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9)逆行P波: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生逆传时形成的P波,以P-波表示。(10)逆行心房激动顺序:①中心性激动:心律失常时激动沿房室结或间隔部房室旁道逆传至心房,造成间隔部心房肌先激动,然后分别向两侧心房传导,这种左、右心房几乎同时开始激动的顺序称为中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与食管导联的P-波几乎同时出现;②右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右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右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向左心房传播,这种逆传心房激动顺序称为右侧偏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的P-波早于食管导联出现;③左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左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左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影响,对27例突发突止的心悸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有9例患者具有房室结加速传导,S-R间期仅轻度延长.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与无房室结加速传导患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刺激方式.认为当食管心房调搏起搏频率≥200次/min;房室仍是1:1传导,应采取连续期前收缩刺激或Burst刺激,以促发心动过速,防止遗漏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诊断.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2 2岁 ,因阵发性心动过速 7个月入院。无其它心脏病史 ,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正常。心动过速 12导联心电图RR间期规则 ,频率 16 7次 /分 ,QRS波时限 12 0ms ,呈右束支阻滞 (RBBB)图形伴电轴左偏 ,V2 、V4、V5、V6呈RS形 ,R波起点至S波最低点 (RS间期 )≤ 80ms,V6导联R/S <1;V1、Ⅲ、aVF导联R波后见直立P-波 ,aVL导联R波后似见倒置P-波 ,RP-<P-R(图 1)。食管心电图见心动过速R波与P-呈 1∶1固定关系 ,RP-间期 =10 0ms(图 2 )。静注异搏定心动过速终止后窦性心律 12导联心电图QRS波…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