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区域破裂或阻塞出现神经元缺氧、功能损伤或坏死而导致持续性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1],已经成为当今成年人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2]。其引发的功能障碍由神经元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决定[1]。一般包括认知水平下降、平衡能力不足、言语功能障碍和上下肢功能障碍,导致步行能力下降,社会参与缺失,直接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6]。步行能力是实现日常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功能,导致其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其次慢性病患者更易出现认知障碍,认知下降会影响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后续导致自理能力下降[2],从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改善慢性病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尤为重要。研究[3]发现,功能性任务训练是一种可以同时作用于身体和认知的训练方式,最开始应用在老年女性中,旨在探索其与渐进式抗阻训练相比,哪种训练对功能能力、平衡和力量等影响更大;之后,研究侧重于探索该训练对患者身体功能产生的作用[4-5]。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方式逐步应用到认知相关领域,以观察其对决策力、记忆力等的影响[6]。目前功能性任务训练在脑卒中、帕金森等慢性病中得到广泛应用[4-5],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认知功能都产生积极影响,可以改善疾病导致的双重功能障碍。然而,国内慢性病患者应用该训练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综述该干预方式对慢性病患者的功能改善效果,以期为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支持和借...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癌症患者生存率的逐渐提升,癌症自身及其治疗相关后遗症与不良反应逐渐显现。部分癌症患者出现记忆力、注意力及推理执行能力下降,信息加工和反应速度减慢等认知功能损害症状[1]。这种由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相关治疗引起的一系列与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相关的认知障碍症状,称为“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ancer-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2]。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疾病负担2019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达2876万人,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84%,是我国第三大死亡原因[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占比1/3—1/2,严重影响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2]。姿势控制训练以运动控制训练为主,结合视觉、触觉、本体觉训练,强化神经肌肉反应及肢体控制能力,纠正异常运动姿势,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3]。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脊髓损伤拥有高致残率、致死率[1—2],是康复医疗环境中主要的病种。其造成的步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3]。因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参与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其步行能力,增加其对生活的自信心,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4—5]。  相似文献   

6.
李丹  刘玲玉  靳令经  王茹 《中国康复》2023,38(10):621-625
<正>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乃至全球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2]。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73%~88%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和55%~75%的慢性脑卒中患者可遗留上肢运动障碍[4-5],尽管物理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等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已经应用于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仍有约20%~30%的患者不适用这些康复策略[6]。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一种罕见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发病率为1/80 000—1/56 500[1]。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严重程度各异,可表现为神经认知缺陷、共济失调、行为和情绪问题及肝功能损害等,严重者可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急性肝衰竭等[2]。肝移植能够弥补自身基因缺陷,纠正代谢、改善预后,近年来成为治疗OTCD的有效方法[3]。  相似文献   

8.
<正>双相情感障碍为慢性精神类疾病的一种,以狂躁及抑郁症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1,2]。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焦虑、抑郁及物质滥用等症状的复发率仍较高[3]。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初诊至复诊整个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促进患者的恢复。目前,该护理模式是否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及认知功能具有影响,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不稳[1]。PD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1—40岁称为青年型帕金森病(young-onset PD,YOPD)[2],这一类患者由于发病时处于壮年时期,疾病的持续时间更长,运动并发症也更多,会带来更大的生理、心理和经济的压力[3]。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和危急重症医学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得以幸存,但这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于重症心肺康复需求也随之增多[1—2]。心肺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器官,也是影响氧供的核心器官,良好的心肺功能是全身功能的基石[3—4]。  相似文献   

11.
<正>失语症是脑卒中或脑损伤后语言丧失的体现,表现为听、说、读、写各方面的障碍。其中非流畅失语症是失语症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言语表达能力明显下降、言语不流畅[1]。患者由于语言表达问题、语言沟通障碍导致对疾病康复、对康复的反应和心理社会适应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些心理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2]。由于非流畅失语症患者的口语表达障碍突出,但是口语表达训练疗效差异性大,且目前常规的一对一语言训练难以泛化到日常生活中[3]。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缺血或出血,导致机体出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渐进性记忆力减退等[1,2]。中医认为脑卒中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痰、瘀、风、火,导致血溢脑脉,临床以突然昏仆、偏身麻木、半身不遂为主症[3,4]。特别是当卒中病灶造成环路阻断,可使患者主动活动彻底丧失。目前对脑卒中尚无特殊的根治方法[5],中医当前对于脑卒中已形成较完善的一套治疗体系,其中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相关疾病,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可根据大脑皮质的运动区定位,在头皮上进行针刺,能充分激发小脑及大脑皮质的生理功能[6,7]。益智醒脑方是根据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研制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剂,主要由胆南星、石菖蒲、西洋参、水蛭、远志、何首乌等药材组成[8,9]。本文探讨头针联合益智醒脑方对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以明确两者联合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特征是在睡眠期间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导致气流受限或完全停止。OSA发病率高,男性约34%,女性17%[1]。未治疗OSA可导致长期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2],尚可因白天过多嗜睡、神经认知功能损害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4]。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1],约70%—80%的卒中患者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循证医学指出,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途径[3],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精准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脑卒中康复发展的必然趋势[4]。  相似文献   

15.
<正>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失眠发生在全球多达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中[2],存在病程慢性化的特点[3]。失眠与呼吸系统疾病、软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躯体疾病及精神健康、疼痛和体能下降的发生密切相关[4],诱发社交、职业、教育、经济、行为等各方面的生活问题,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公共卫生压力[5]。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慢性疾病,2021年全球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1]。研究表明[2],指导患者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疾病进展最为关键的手段之一。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G)是电子游戏的一大分支,国际游戏开发者协会的罗卡将其定义为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3]。SG作为一种新颖的健康教育工具,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的动机和能力,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管理[4-5]。  相似文献   

17.
<正>癫痫是一种神经兴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预测的、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1]。目前全球癫痫患者的数量达到近7,000万[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的癫痫病例数达240万[3],其中中国的癫痫患者总数超过1,000万,且以每年40~50万的速度递增[4]。相较于正常人群,癫痫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明显增加。癫痫增加患者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猝死及其他意外死亡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广泛性焦虑症系一类常见度较高的精神障碍病种,典型表现为无目标性坐立不安、烦躁、焦虑[1],适用的心理干预技术可提升该类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2,3]。情感交互护理倡导护患双方以互帮互助方式实现情感共鸣与共情,进而实现个体不良情绪的改善目标[4]。自助式认知行为疗法依托现代通讯技术优势应运而生,具备成本低廉、便捷实用治疗优势[5]。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情感交互护理与自助式认知行为疗法联用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等运动功能障碍[1]。该病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加,预计在2030年达到500万,对家庭及社会将带来极大的负担[2]。目前除运动训练外,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也开始尝试用于PD的治疗[3]。小脑与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存在着广泛联系,通过对小脑的神经调控可以影响这些远隔区域的活动[4]。  相似文献   

20.
<正>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是一种非常真实而具体的自我怀疑形式[1]。近年来,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已被作为一种亚临床认知特征受到广泛关注[2-3]。有研究[4-5]发现,它会导致心理困扰、幸福感降低、自信心下降、焦虑和抑郁等。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还存在自我破坏和自我挫败行为,存在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人也会影响其他人,比如患者,这会增加临床工作中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