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润玲  董驰  马路琪  赵进昌 《医学争鸣》2003,24(18):1647-164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蛋白质和核酸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病理特性和肿瘤转移的关系 ,寻找预后指标和基因治疗的组织细胞 .方法 :恶性卵巢肿瘤 38例、良性卵巢肿瘤 2 7例及正常卵巢组织 2 0例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VEGF的蛋白质表达位置及水平 ,原位杂交技术 ,显示组织VEGFmRNA的基因表达和丰度 .结果 :恶性卵巢肿瘤组织VEGF和VEGF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 <0 .0 1) ,其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89.5 % (34/ 38)和86 .8 % (33/38) ,卵巢癌转移组中二者的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 ,腺癌细胞及周围基质中二者的表达不同步 .结论 :VEGF和VEGFmRNA可以作为卵巢癌侵袭的表型 ,是评估预后的指标 .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中VEGF,HPA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联合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和23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HPA的表达和进行MVD计数,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CC中VEGF,HP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HCC中MVD值也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VEGF,HPA的表达率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组均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单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MVD计数亦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多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VEGF,HPA的表达率与MVD值三者两两之间显示明显正相关。结论: VEGF,HPA在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VEGF,HPA,CD34在肝癌中的表达,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45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和切端结肠组织VEGFmRNA的转录水平,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切端结肠组织。大肠癌组织中VEGF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VEGF在大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血管生成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VEGF可能具有预测大肠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血管生成和肿瘤侵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食管癌组织中VEC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HVD).结果食管癌细胞高表达VBG-FmRNA和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1%(36/58),60.3%(35/58),VECF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HH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分化程度和组织分型无关;VECF阳性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VEGF可促进食管癌血管形成,同时也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可作为反映食管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非肿瘤胃黏膜中整合素β3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1);具有浸润性生长、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肝脏、腹膜转移的T3~T4期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阳性表达例数和微血管密度值(MVD)值均显著高于膨胀性生长和无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脏及腹膜转移的T1~T1期胃癌组织(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表达和MVD值之间均呈正相关性(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阳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低于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阴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者(均P〈0.05或0.01)。结论整合素β3和VEGF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侵袭转移过程,检测整合素β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Wu H  Li Y  Zhu G  Zhang L  Zhang X  He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708-711
目的 试图揭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 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和肿瘤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 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Flt 1的mRNA和蛋白表达特性。结果 乳腺癌细胞高表达VEGFmRNA和蛋白 ,阳性率分别为 75 %、70 8% ,而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 ;血管内皮细胞主要表达受体Flt 1mRNA和蛋白 ,阳性血管数分别为 2 6个 / 0 72mm2 ± 12个 / 0 72mm2 、2 4个 / 0 72mm2 ± 12个 / 0 72mm2 ,而少数癌细胞有少量表达 ;VEGF和Flt 1高表达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 ;VEGF和Flt 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VEGF以旁分泌途径促进乳腺癌血管形成 ,并参与肿瘤浸润和淋巴道转移过程 ,检测VEGF和Flt 1表达可做为判定乳腺癌血管生成、恶性度以及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HCC组织、21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VEGF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分析。结果49例HCC中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3.2%和53.1%;VEGF和p53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0.05)。21例癌旁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19.0%和9.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VEGF和p53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10例正常肝组织无VEGF和p53蛋白表达。HCC组织中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血管侵犯和转移倾向明显相关(P<0.05)。结论HCC组织中VEGF、p53蛋白过表达,通过促进HCC肿瘤血管的生成而促进HCC的生长和浸润转移,p53和VEGF可作为反应H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的含量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种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的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 对39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分析得出结果。血清VEGF平均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Dukkes A和B期(356.5±68.5pg/ml)与C和D期(602.3±128.6pg/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604.1±127.7pg/ml)与无淋巴结转移(355.2±68.79pg/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远处转移(776.3±72.6pg/ml)与无远处转移(434.9±108.5W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分型:高-中分化27例(427.7±163.3pg/ml),中-低分化(包括未分化和黏液腺癌)12例(579.4±141.2pg/ml),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EGF对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可作为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SCT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螺旋CT(SCT)表现中肝细胞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行SCT动、静脉双期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9例共 4 1个HCC病灶 ,观察其SCT表现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与SCT增强特征对照。结果 VEGF蛋白阳性率为 6 1.0 % ;在转移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 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VEGF蛋白的表达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VEGF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且可通过SCT增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推测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及受体Ti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28例肝细胞癌、10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标本。探讨血管生成素及受体、VEGF的表达和HCC肿瘤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Ang-2/Tie2、VEGF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Ang-2和VEGF蛋白在肝癌表达增强。Ang-2/Ang-1mRNA比值与肿瘤血管侵犯及CD34染色的微血管密度相关。结论 Ang/Tie-2、VEGF在HCC肿瘤血管生成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患者周围血血清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转移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31例乳腺癌术前血清以及其中12例乳腺癌术后随访时血清VEGF含量。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VEGF含量与良性肿瘤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乳腺癌术前血清VEGF含量与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相关性;乳腺癌术前血清VEGF含量与乳腺癌肿瘤直径大小、4种乳腺癌肿瘤组织类型无相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时新出现转移者与无复发转移者的血清VEGF含量及两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痛,预测乳腺癌分期、有无转移及术前化疗的独立指标之一;术后定期监测血清VEGF含量变化可用于判断乳腺癌复发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雷帕霉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Z  Fan J  Zhou J  Wu ZQ  Qiu SJ  Yu Y  Huang XW  T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666-1670
目的探讨具有抗肿瘤特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RPM)对肝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M(10 ng/m l)、环孢素(CsA)(100 ng/m l)、以及两者合用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MTT法检测上述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RPM处理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缺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mRNA、转化生长因子b(TGFb)的表达。ELISA法检测MHCC97H培养液上清VEGF蛋白水平的变化。28只原位种植高转移性人肝癌模型LC I-D20裸鼠,随机分为CsA(25 mg/kg)组、RPM(2 mg/kg)组、CsA+RPM组及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7只;探讨免疫抑制剂对肿瘤生长及自发肺转移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中,RPM抑制了MHCC97H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但未促进细胞凋亡。RPM下调了H IF-1α和VEGF的基因表达及MHCC97H培养液上清VEGF蛋白的表达(890.3 pg/m l±25.1 pg/m lvs 1583.7 pg/m l±17.3 pg/m l,P=0.000)。CsA对细胞周期及增殖无影响。体内实验中,RPM及CsA+RPM抑制了LC I-D20模型移植瘤的生长(0.76 g±0.38 g vs 2.09 g±0.75 g,P=0.001;0.40 g±0.22 g vs 2.09 g±0.75 g,P=0.000)及肺部转移的发生(均为2/7 vs 7/7,P=0.021)。CsA组肺部自发转移灶的数目多于对照组(6±2 vs 4±1,P=0.046)。结论RPM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以RPM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癌肝移植中可能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nm23-H1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爱志  窦科峰  李开宗  付由池 《医学争鸣》2000,21(11):1336-1337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中与肿瘤转移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c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nm23-H1表达上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45例肝癌石蜡标本切片的VEGF,nm23-H1的表达,进而探讨了VEGF的表达与nm23-H1之间的关系。结果 VEGF及nm23-H1与肝癌的转移均显相关,而二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VEG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癌的螺旋CT(spiral CT,SCT)多期强化特征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关系.方法:对2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的SCT三期强化特征,如肿瘤大小、包膜、侵袭危险性和强化类型等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各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并同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肝癌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VEGF的总阳性率为75%.血清VEGF的表达与肝癌强化特征、包膜完整性均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与肝癌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增强动脉期的明显均匀强化组的血清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中等环形强化组和轻度或无强化组(P<0.05).结论:肝癌的SCT多期强化特征与血清中VEGF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观测能提高对肝癌侵袭和转移评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pre-therapeutic serum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erum leve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stasis of HCC. Methods One-hundred and fifteen HCC patients, 40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lesions, and 30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serum VEGF level was measured with the quantitative sandwich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amp;D systems). Results The serum VEGF levels in the HCC group (465.62±336.24 pg/ml)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lesions (159.54±120.58 pg/ml) and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123.53±51.84 pg/ml). The VEGF leve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lesions and the normal controls. The serum VEGF concentration showed a positive rate of 77.4%, 25%, and 3.3% in the HCC patients, benign liver lesion patients and normal controls, respectively. In the 115 HCC patients, the serum VEGF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vein (PV) emboli (n=26, 582.76±441.89 pg/ml), with metastasis (n=43, 548.29±438.57 pg/ml) or with large HCC lesions (≥5 cm in diameter) (n=69, 554.43±369.99 pg/m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PV-emboli (n=89, 431.39±292.84 pg/ml), without metastasis (n=72, 416.24±247.27 pg/ml) or with small HCC lesions (n=42, 328.67±227.47 pg/ml). The serum VEGF levels in stage Ⅰ, Ⅱ, Ⅲ, Ⅳa and Ⅳb HCC patients were 340.6 pg/ml, 451.55±307.84 pg/ml, 397.44±257.18 pg/ml, 486.10±397.73 pg/ml and 647.93±344.56 pg/m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re-therapeutic serum VEGF levels in HCC patients appear to reflect the disease’s potential activity of vascula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43例(肝癌组)、肝脏良性疾病患者20例(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者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PEDF和VEGF水平;肝癌患者平均随访(12.02±0.23)个月,记录短期主要不良终点事件(SMAE)发生情况。结果血浆PEDF水平肝癌组较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良性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随访结束后,高PEDE/VEGF比值(≥3)亚组22例发生SMAE 3例(13.64%),低PEDF/VEGF比值(<3)亚组21例发生SMAE 7例(33.3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另外,与未发生SMAE的肝癌患者(33例)比较,发生SMAE者(10例)有更低的PEDE/VEGF比值(2.14±0.76 vs.3.49±1.12,P<0.01)。结论 PEDF和VEGF参与肝癌的病理生理过程,低表达的PEDF及高表达的VEGF反映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情况,两者比值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和uPAmRNA、uPAR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25例的uPA、uPAR及其基因的表达,对比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uPA、uPAR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和uPAmRNA、uPARmRNA条带的光密度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PTT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转移和有肝外转移肝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转移和无肝外转移者(P<0.05或P<0.01);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肝癌组织uPA、uPAR蛋白及其基因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与转移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探讨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15例有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大肠癌、20例无转移的大肠癌和正常结肠粘膜的石蜡包埋组织的微血管计数(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大肠癌和转移癌组织的MVD值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的MVD值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发生转移的大肠癌及其转移癌组织中VEGF阳性组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结论 大肠癌的MVD值和VEGF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鼻咽癌 (NP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47例低分化NPC及 1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进行VEGF蛋白产物检测 ,并进行 5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 :① 47例NPC组织中 32例 ( 6 8.0 %)VEGF蛋白表达阳性。 10例慢性鼻咽炎上皮VEGF表达均为阴性 ;②伴颈淋巴结转移的NPC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 ( 82 .6 %) ,明显高于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 5 4.2 %,P <0 .0 5 ) ;③NPC放疗后局部复发者VEGF阳性表达率 ( 85 .0 %) ,明显高于无局部复发者 ( 5 5 .5 %,P <0 .0 5 ) ;④NPC放疗后 <5年生存期者VEGF阳性表达率 ( 84.2 %) ,明显高于≥ 5年生存期者 ( 6 4.3%,P <0 .0 5 ) ;⑤Ⅲ~Ⅳ期NPC组织中VGEF的表达阳性率 ( 80 .0 %)明显高于Ⅰ~Ⅱ期表达阳性率 ( 49.0 %,P <0 .0 5 )结论 :VEGF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检测VEGF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对预测NPC颈淋巴转移和复发、临床分期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Fan ZJ  Fang XJ  Wang JX  Xue JF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6):2546-2548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中肝肠钙黏连蛋白( LI-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cadherin的mRNA及蛋白在56例肝癌组织、44例癌旁肝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有Ll-cadherin mRNA的表达,正常肝组织中均未枪测到LI-cadherin mRNA的表达。LI-cadherin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0.653±0.147 vs 0.534±0.138),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cadheri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64.29%( 36/56),在癌旁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22.73%(10/44),在正常肝组织中没有发现其表达。LI-cadherin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的形成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 LI-cadherin在肝癌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LI-cadherin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有关,提示其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